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41 No.1 Jan.2020 “长江学者”论坛 D01:10.13438/i.cnki.jdxb,2020.01.004 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是我国学校体育 发展的根本和方向 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精神 回试回 季浏2 (1.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200241:2.“青少年健康 评价与运动千预”数育部重点实登室,上海200241) 摘要:习近平感书记2018年在金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金,开务开足体育课 指功学生在体育搬炼中丰堂乐、增贷体质、使全人格、锤陈老志,”这为我国学校体育的木朱宠展指明了方 向。总书记的讲话精种充分体见了以人为本的思悠,高度重就把学生的使康放在首位,非常关注学生的身心 协调发展等。我们应认真学可和领会,把增通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手校体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苏脚点,初宾提 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字生全而发展,黄制落实惑书记的讲话精神,必须开齐开足体育课,保证校内 外维炼时间:提高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教育教学质量,加:学生的适动效果,“五育“并重,将李校体育纳 入学校教育质量许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应树立低周的社会青任感和使命感等, 关键词:学校体育:身心使康: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章编号:1007一4074(2020)01-0028-10 基金项目: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40500一541235一14203/004):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 文社会释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项日(1100-41222-16057),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项日(1100] 一412321-10006):青少年体有袋有研完上海市社会科学创前研完基地建设项日(11001一412321 -17006) 作者简介:季浏,男,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校,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博士生导师,华东师 范大学终身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9月10日出席全国毅 教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 有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 有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有”,对于培养什么 教有强国的战略高度,指明了未来我国教育改革 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不可替代的垂要 和发的方向 强调 :我们要围绕塔 作用。 养什么人, 样培 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不重视 根本 育的教育 是好的教 月 上最美 题,坚持立德树人,推进教有改革。由此可见,彩 的教有,美就美在它能使人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育应更加重视人的培养,更加重视培养德智体美 意志坚强、心胸开阔、充满活力、团结合作、遵守规 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有是 则等。这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贝 收接期20ig1 miou Electronie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p:www.cnki.net
第41卷 第1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41 No.1 2020年1月 JournalofJishou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Jan.2020 “长江学者”论坛 DOI:10.13438/j.cnki.jdxb.2020.01.004 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是我国学校体育 发展的根本和方向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精神* 季 浏1,2 (1.华东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2.“青少年健康 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241)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 开 足 体 育 课, 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 强 体 质、健 全 人 格、锤 炼 意 志。”这为我国学校体育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 向。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高度重视把学生的健康放在首位、非常关注学生的身 心 协调发展等。我们应认真学习和领会,把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 提 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 面 发 展。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必 须 开 齐 开 足 体 育 课,保 证 校 内 外锻炼时间;提高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运动效果;“五育”并重,将学校体育 纳 入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应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等。 关键词:学校体育;身心健康;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章编号:1007-4074(2020)01-0028-10 基金项目: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40500-541235-14203/004);上 海 高 校“立 德 树 人”人 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项目(1100-41222-16057);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项目(11001 -412321-10006);青少年体育教育研究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建设项目(11001-412321 -17006) 作者简介:季 浏,男,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博士生导师,华 东 师 范大学终身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9月10日出席全国教 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 教育强国的战略高度,指明了未来我国教育改革 和发展的方向。总书记特别强调:我们要围绕培 养什 么 人,怎 样 培 养 人,为 谁 培 养 人 这 一 根 本 问 题,坚持立德树人,推进教育改革。由此 可 见,教 育应更加重视人的培养,更加重视培养德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育是 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 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育”,对于培养什么 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 作用。缺少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不重视 体育的教育不是好的教育。体育是世界上最美好 的教育,美就美在它能使人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意志坚强、心胸开阔、充满活力、团结合作、遵守规 则等。这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只 * 收稿日期:2019-10-06
第1期 季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是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根本和方向 29 是重视还不够,更需要在行动上认真落实,把学校 把体育课上成了“说教课”。三是过分关注教师的 体有做成高质量的数有,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培 教法,忽视学生的学法。敦师非常重视教的方法 养人方面的重要作用。这就涉及到两个重要问 如讲解法、示范法等,忽视学生的自主学练、合作 题:一是学校体育如何全而贯彻和落实总书记的 探究等学的方法: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几乎都是在 进话错神。总书记进话的所有神是未来开 教师的统一指挥下进行生体操练,学生的课外体 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南 是学校体育未来如何 育活动也是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集体跑步,做足 化改草和更好发展。总书记已为我们指明了方 球操等,这都是灌 式 一教学方式的集中体现 向,明确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是 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 不要尊重学科的特点,更不是忽视教师的指导作 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可限于篇幅,本文 用,这一点在本世纪以来顾布的所有国家中小学 主要对这一重要指示进行学习和理解,以便我们 体有与健康课程标准都已强调:体自与健康课和 在学校体有工作中更好地贯彻和落实。 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 T2- 实际上,强调“以 :为 中心”的思想对 一、总书记对学校体育发展重要 体育教师 导作 ”的要求更高了,教师的教要 指示的要义 建立在学生的学的基上,要以学促教、教学 相长 总书记关于学校体有发展方而的重要指示 学校体有树市"以学生为中心,”的用相,就需 简意赅,酒义深刻、意义重大而又深远。其要义主 要改变师生之间的对立和紧张关系。这样的关系 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在体有敦学过程中主要表现为:过于突出教师的 一弃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相 权威,过于强调 切行动听指挥,过于重视组织形 总书记的十九大报告 民”是高频率出现 式的整齐划 ,导致课望气氛肃有余,活泼 的词语,以此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够,可以用“教师脸色发青,学生脸色发白”来形容 反映在学校教百和学校体有中就是要“以学生为 些体育课,从而把体有课上成了“纪律课”或“军 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 事课”,造成学生的学习被动应付、无奈“服从”,难 思想,这与商业领域强调“以顾客为中心”、医院强 以享受运动带来的奔放、活力、乐趣。因此,要神 遇“以患者为中心,”是一个道理。总书记讲话的装 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民主平等、和诺融治、互帮 脚点是学生在休育锻炼中“享受乐趣 增强体质 互学、共同发展 长系,这样的师生关系有助 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校体有 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挖掘学生 教育教学中应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 的学习潜能,有助于学生享受运动的乐趣。当然 律,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情感体验,注重激发学 要特别指出的是,重视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不是 生的运动兴趣和锻炼热情。只行这样,才能激发 意味若教师对学生放任不管,更不是提侣“放 学生体有学练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式”教学,而是要重视关心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情感 学校体有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就需 体验 不品不 要纪销 要求,而是应 非要 赋于 要改变过往“ 以学科为中心”的思想 以学科为 新的内涵,即只要是学 中心”的思想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集中表现 即使形式多样、活泼奔放,也是最大的遵守纪律 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过分研究教材,忽视研究号 所谓“形散而神不散”,就是这个道理 生。教师不关注、不了解学生的云动基础、个性爱 总之,学校体有要高度关注学生,把学生的发 好等,只重视要教什么具体内容,并且把教学大纲 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才能促 提定的且体内容教完就算完成教学任条,是粉 井学生从体动中获更多的盐处 师喜欢教的内容学生不爱学 二是过分关注救 (二)高度重视把学生 的健康放在首位 的“表演”能力,忽视学生的运动体验。体现在化 总书记基于我国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下降的 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的时间过长,示范的时间偏。P现:同时者眼于健康体魄也是体育强国、实现中 多纠正错误动作过繁,而学生运动的时何太少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盗调产变树立健康第一的i
是重视还不够,更需要在行动上认真落实,把学校 体育做成高质量的教育,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培 养人方 面 的 重 要 作 用。这 就 涉 及 到 两 个 重 要 问 题:一是学校体育如何全面贯彻和落实总书记的 讲话精神。总书记讲话的所有精神是未来开展好 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南。二是学校体育未来如何深 化改革 和 更 好 发 展。总 书 记 已 为 我 们 指 明 了 方 向,明确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 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 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 意 志。”[1]限 于 篇 幅,本 文 主要对这一重要指示进行学习和理解,以便我们 在学校体育工作中更好地贯彻和落实。 一、总书记对学校体育发展重要 指示的要义 总书记关于学校体育发展方面的重要指示言 简意赅、涵义深刻、意义重大而又深远。其要义主 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总书记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是高频率出现 的词语,以此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反映在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中就是要“以学生为 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 思想,这与商业领域强调“以顾客为中心”、医院强 调“以患者为中心”是一个道理。总书记讲话的落 脚点是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 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校体育 教育教学中应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 律,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情感体验,注重激发学 生的运动兴趣和锻炼热情。只有这样,才能激发 学生体育学练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校体育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就需 要改变过往“以学科为中心”的思想。“以学科为 中心”的思想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集中表现在 以下 几 个 方 面:一 是 过 分 研 究 教 材,忽 视 研 究 学 生。教师不关注、不了解学生的运动基础、个性爱 好等,只重视要教什么具体内容,并且把教学大纲 规定的具体内容教完就算完成教学任务,导致教 师喜欢教的内容学生不爱学。二是过分关注教师 的“表演”能力,忽视学生的运动体验。体现在体 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的时间过长、示范的时间偏 多、纠正错误动作过繁,而学生运动的时间太少, 把体育课上成了“说教课”。三是过分关注教师的 教法,忽视学生的学法。教师非常重视教的方法, 如讲解法、示范法等,忽视学生的自主学练、合作 探究等学的方法;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几乎都是在 教师的统一指挥下进行集体操练,学生的课外体 育活动也是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集体跑步、做足 球操等,这都是灌输式单一教学方式的集中体现。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是 不要尊重学科的特点,更不是忽视教师的指导作 用,这一点在本世纪以来颁布的所有国家中小学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都已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 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 位[2-5]。实际上,强 调“以 学 生 为 中 心”的 思 想 对 体育教师“主导作用”的要求更高了,教师的教要 建立在 学 生 的 学 的 基 础 上,要 以 学 促 教、教 学 相长。 学校体育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就需 要改变师生之间的对立和紧张关系。这样的关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为:过于突出教师的 权威,过于强调一切行动听指挥,过于重视组织形 式的 整 齐 划 一,导致课堂气氛严肃有余、活 泼 不 够,可以用“教师脸色发青,学生脸色发白”来形容 一些体育课,从而把体育课上成了“纪律课”或“军 事课”,造成学生的学习被动应付、无奈“服从”,难 以享受运动带来的奔放、活力、乐趣。因 此,要 建 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民主平等、和谐融洽、互帮 互学、共同发展的关系,这样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调 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挖掘学生 的学习潜能,有助于学生享受运动的乐趣。当然 要特别指出的是,重视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不是 意味着教师 对 学 生 放 任 不 管,更 不 是 提 倡“放 羊 式”教学,而是要重视关心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情感 体验;不是不要纪律要求,而是应对纪律要求赋予 新的内涵,即只要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学练和运动, 即使形式多样、活泼奔放,也是最大的遵守纪律。 所谓“形散而神不散”,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学校体育要高度关注学生,把学生的发 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才能促 进学生从体育运动中获得更多的益处。 (二)高度重视把学生的健康放在首位 总书记基于我国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下降的 现实,同时着眼于健康体魄也是体育强国、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 第1期 季 浏: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是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根本和方向 92
30 吉首大学学报(杜会科学版) 第1卷 教育理念”。这一教育理念是对整个学校教有的 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 要求,即学校教育要重视把学生的健康放在首位 (三)非常关注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 众所周知,毛泽东主席在关于学校教育与人的发 总书记的讲话强调要“帮助学生在体育银炼 展的著名论断中也混调“健康第一,学习第二”“身 中享受乐趣增那体厨、链全人格、锤炼意志”,体 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由于体有是教有的重贾 现的是身心一统的思想,关注的是学生的身心协 组成部分,体有与健成的关系息息相关,因此学拉 调发展,可谓“四位一体”。学校体有所有方面的 体有更要树立健康第 的教有理念,正如总书订 工作都应该紧紧围绕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来 在论及学校体有时强调“要树立健康第 的教 计和实施,都要高度重视“四位一体”的每个方面, 理念,开齐开足体有课”。而且中共中央和国务 1.享受乐趣 近20年教育方而的重要文件都非常强调要树立 “享受乐趣”,顾名思义就是要引导学生体验 柱康筑一的物合甲今,别如,1999年中共中央,闲 运动的趣味,享受运动的快乐。俗话说:兴趣就是 务院《关于深化数有改革全面推讲素质教有的法 老师,兴趣就是学习。运动兴趣是学生学练体合 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 与健康知识,积极主动参与运动的重要动力。对 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于普通学生而 ,让他们在体有学习和体育锻城 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 一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有 中享受乐趣更为重要,也更必要。体育锻炼已成 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坚持体育银 为人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获得其中良好的感受 炼的良好习惯[幻: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和愉快的体验,才能使他们坚特体有锻炼。心写 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强调 学卜县右研实老明,人们起初参与休有册炼的 “认直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 机是出于健康的老虑,但坚持体有锻炼则是因为 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 ;2010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要(2010 有乐趣 就没有多 人会坚持 020年)》提出 “加强体有,牢固树立健康第 体有锻炼,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苏联专家指 想,确保学生体有课程和课外活动时间”:2019 出:“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的教学过程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有教学改求全而 但其给子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 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强化体育锻炼 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 坚持健康第一,实施学校体有固木行动。严格拉 以赴地去学习,”体有最炼不等于竞技运动,尽 由此 的政第 论及学校号 的 是增进学 的 且要 育时强调要树立健康第 身心健康, 的教育理念是 以员 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引导学生享受运动乐赶 的。因此,学校体有应把增进学生的健康作为 是前提。竞技运动面向少数有运动天赋的学生 高目标和追求,体有教白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培 主要目的是提高竟技运动水平,争金夺银。他" 进学生的健康来设计和实践,评价学校体育工作 必须要进行超负荷的运动,而且要忍受日复一日 的质量应该把学生的健康状况作为重中之重的标 年复一年的面复训练,甚至品单调枯燥的机城 准。这 一点在我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 已强调,关键是如何在实践中更好贯彻和落实 为了真正使学生享受运动乐趣,需要不断 当前和未来可能需要继续到正这样的观点 正一些误解和误导:一是认为培养学生的运动兴 即学生的健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不是学校体 趣就是淡化运动技术教学,主观地把两者完全对 育或体有课程能够解决的问题。承认这样的观点 立起来。实际上,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 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全面,且这样的观点也有推 系,运动兴趣提高了,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参与体 知责任的音味 ,正如上述,体有与健康息息相关 有学习和锻炼,运动能力就会增强,运动技术水平 况且本世纪初的学校体有课程已经改名为体 然提高: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了,学生就会 体验成功感和愉快感,运动兴趣就会进 .ne
教育理念”。这一教育理念是对整个学校教育的 要求,即学校教育要重视把学生的健康放在首位。 众所周知,毛泽东主席在关于学校教育与人的发 展的著名论断中也强调“健康第一,学习第二”“身 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由于体育是教育的重要 组成部分,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息息相关,因此学校 体育更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正如总书记 在论及学校体育时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 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而且中共中央和国务院 近20年教育方面的重要文件都非常强调要树立 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例如,1999年中共中央、国 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 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 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 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 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坚持体育锻 炼的良好习 惯”[6];2007年 中 共 中 央、国 务 院《关 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强调: “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 作为学校 教 育 的 基 本 目 标 之 一.”[7];2010年 《国家中 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2010— 2020年)》提出:“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思 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外活 动 时 间”[8];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 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强化体育锻炼。 坚持健康第一,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严格执 行学 生 体 质 健 康 合 格 标 准,健 全 国 家 监 测 制 度”[9]。由此可见,党和国家的政策在论及学校体 育时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是一以贯之 的。因此,学校体育应把增进学生的健康作为崇 高目标和追求,体育教育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增 进学生的健康来设计和实践,评价学校体育工作 的质量应该把学生的健康状况作为重中之重的标 准。这一点在我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 已强调,关键是如何在实践中更好贯彻和落实。 当前和未来可能需要继续纠正这样的观点, 即学生的健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不是学校体 育或体育课程能够解决的问题。承认这样的观点 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全面,且这样的观点也有推 卸责任的意味。正如上述,体育与健康息息相关, 况且本世纪初的学校体育课程已经改名为体育与 健康课程,除学练运动项目和体能以外,还融入了 健康教育的内容,就是为了树立体育为了健康的 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 (三)非常关注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 总书记的讲话强调要“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 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体 现的是身心一统的思想,关注的是学生的身心协 调发展,可谓“四位一体”。学校体育所有方面的 工作都应该紧紧围绕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来设 计和实施,都要高度重视“四位一体”的每个方面。 1.享受乐趣 “享受乐趣”,顾名思义就是要引导学生体验 运动的趣味,享受运动的快乐。俗话说:兴趣就是 老师,兴趣就是学习。运动兴趣是学生学练体育 与健康知识,积极主动参与运动的重要动力。对 于普通学生而言,让他们在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 中享受乐趣更为重要,也更必要。体育锻炼已成 为人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获得其中良好的感受 和愉快的体验,才能使他们坚持体育锻炼。心理 学上早有研究表明,人们起初参与体育锻炼的动 机是出于健康的考虑,但坚持体育锻炼则是因为 运动给他或她带来快乐。如果体育锻炼给人带来 的是单调枯燥,没有乐趣,那就没有多少人会坚持 体育锻炼,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苏联专家指 出:“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的教学过程, 但其给予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 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 以赴地去学习。”[10]体育锻炼不等于竞技运动,尽 管两者之间有联系,但前者面向全体学生,主要目 的是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终 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引导学生享受运动乐趣 是前提。竞技运动面向少数有运动天赋的学生, 主要目的是提高竞技运动水平,争金夺银。他们 必须要进行超负荷的运动,而且要忍受日复一日、 年 复 一 年 的 重 复 训 练,甚至是单调枯燥的机械 训练。 为了真正使学生享受运动乐趣,需要 不 断 纠 正一些误解和误导:一是认为培养学生的运动兴 趣就是淡化运动技术教学,主观地把两者完全对 立起来。实际上,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 系,运动兴趣提高了,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参与体 育学习和锻炼,运动能力就会增强,运动技术水平 必然提高;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了,学生就会 体验成功感和愉快感,运动兴趣就会进一步提高。 二是认为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就是提倡“放羊式” 03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41卷
第1期 季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是我国学校体有发展的根本和方向 31 教学,就是“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其实,两者 些人所言有可能使新的“东亚病夫”帽子被戴上世 完全“风马牛不相及”。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就 不是危言耸听。这样的问题已不仅仅是教育的月 是借导体有教师要改变教学内容单 一、教学方法 重问题,更是社会的重问凯,这是总书记非常担 单调、课堂氛围沉闷的状况,就是要改变学生不喜 状许高府关注的面颗 欢上体有课的现象,就是要改变课外活动单一的 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的确需要社会方方而面 “跑图”、做足球操等现象,侣导教师要通过形式彩 生动活的教学,并且是有计划,有组织、有 的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但由于体质健康的问 主要是体能的问题 体能主要涉 肺厨力、肌 导的教学,调动学生学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 力量和耐力、柔韧性、协调性、身体成分、速度、燥 学生的运动兴趣。三是认为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发力、灵敏性、反应等,这些体能主要是靠体育教 就是否认学生刻苦学习和锻炼的结神。这是片而 师引导学生课内外学练的。只要坚特体能的练 的理解,或者是对兴趣一词内涵的不了解。正如 习,加之高质量的运动项目学习,学生的体质僻 上述,运动兴趣与运动技能相铺相成,运动技能水 水平一定能提高。因此,每一位体有师应该起 平的提高、体能的增强就需要刻苦学习和炼的 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身边做起,把 精神 和锻炼而带来的体能和技能 己所教班级的学生体质健康逐步改善 这样我 平的提高就会使学生体验获得感和成功感,就能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就能真正提高 提高和保持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强调 3.健全人格 的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 人格的定义有多种,一般而言,人格是指个体 2游湿话 在与环墙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独特的 众所思知,我国者少年儿童体质健康从上 心理特质和行为倾向的综合体。具体而言,人格 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持续下降 直到2014年 表现为适应环时 动机、兴趣 态度、 的调研结果显示,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开 值观、气质,性格 ,能力等多方面的整合 。人格 止跌回升,呈现稳中向好的趋势,但大学生的体质 有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和社会性特征。人格脚 健康水平还在下降。这只是数据的调研结果,因 与遗传相连,但也与环培的影响有关。总书记码 为大规模的调研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调的是通过体育学习和锻炼来促进学生的人格健 实际情况可能与数据的调研结果还有差距,不容 全。然面,我国学生的人格全状况不理想,加上 乐观。从大量的观察结果来看,我国学生普遍存 海市卫生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进行 的 在动作不协调、力量弱、耐 生气和活》 调查发现: 心理健康存在障得(问题)的学 可以用“软、硬、笨、晕”米形容。所谓“软“指骨头 达38%,具体表现在学习,人际关系,情绪,性格 软,“硬”指关节硬,“笨”指动作僵硬,“晕”指平衡 心理承受等方面。叶英姿等人的 一项查表明 力差,存在的普遍现象是学校的开学典利、运动会 65.08%的学生在在轻度心,理间题.19.55%的学 开幕式或全校性会议站的时间精长,就有学生站 生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们。然而,事实表明 不住,其至发生陵是,倒在地上,这样的现象已由 经常参与体有惯炼可以全人格,这一点,南开创 过去的几个学生发展到现在几 个学生甚至上 始人张伯苓早就指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因站不住而 ”的情况 加之现 要表现在四 “娘炮”“伪娘”成为偶像,很受崇拜,对青少年积极 ,改善情绪状态。学生虽然生活在学校 参与体有运动,成为“体重适宜、体态优美、体格置 这座“象牙塔”中,但面临各种各样的考试、相互之 健、体力充沛”的“肌肉男”,浩成了消极影响。此 间的意争、评代评奖、家长的讨高期望等压力,经 外,我国学生近视眼率越来越高发,几乎成为世界 常会出现忧愁、顷恼、紧张、焦虑等情绪,如果不 上近视明率最高的国家之 现象已经严币 放这样的情绪,长期下去产生虑症或物 影响了我国 些特殊职业人才的选拔,如招 兵等 症。 经常参与体有锻炼 可以转移人的注意 现在许多高校参军的学生大多数都是体有专业的 快情绪,使人从压力中摆脱出来,并增加积松 情感。而且运动还径成大脑中的多巴板:使人) 生愉快的体验。这方面的作用有许多研究子设证
教学,就是“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其实,两者 完全“风马牛不相及”。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就 是倡导体育教师要改变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 单调、课堂氛围沉闷的状况,就是要改变学生不喜 欢上体育课的现象,就是要改变课外活动单一的 “跑圈”、做足球操等现象,倡导教师要通过形式多 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并且是有计划、有组织、有指 导的教学,调动学生学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 学生的运动兴趣。三是认为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就是否认学生刻苦学习和锻炼的精神。这是片面 的理解,或者是对兴趣一词内涵的不了解。正如 上述,运动兴趣与运动技能相辅相成,运动技能水 平的提高、体能的增强就需要刻苦学习和锻炼的 精神,由刻苦学习和锻炼而带来的体能和技能水 平的提高就会使学生体验获得感和成功感,就能 提高和保持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强调 的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 2.增强体质 众所周知,我国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从上世 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持续下降,一直到2014年 的调研结果显示,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开始 止跌回升,呈现稳中向好的趋势,但大学生的体质 健康水平还在下降。这只是数据的调研结果,因 为大规模的调研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实际情况可能与数据的调研结果还有差距,不容 乐观。从大量的观察结果来看,我国学生普遍存 在动作不协调、力量弱、耐力差,缺乏生气和活力, 可以用“软、硬、笨、晕”来形容。所谓“软”指骨头 软,“硬”指关节硬,“笨”指动作僵硬,“晕”指平衡 力差,存在的普遍现象是学校的开学典礼、运动会 开幕式或全校性会议站的时间稍长,就有学生站 不住,甚至发生眩晕,倒在地上,这样的现象已由 过去的几个学生发展到现在几十个学生甚至上百 个学生因站不住而“集体退场”的情况。加之现在 “娘炮”“伪娘”成为偶像,很受崇拜,对青少年积极 参与体育运动,成为“体重适宜、体态优美、体格强 健、体力充沛”的“肌肉男”,造成了消极影响。此 外,我国学生近视眼率越来越高发,几乎成为世界 上近视眼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这一现象已经严重 影响了我国一些特殊职业人才的选拔,如招兵等, 现在许多高校参军的学生大多数都是体育专业的 学生,从一个侧面也说明普通专业学生的近视眼 率有多高。如果这些问题不予以真正解决,像有 些人所言有可能使新的“东亚病夫”帽子被戴上也 不是危言耸听。这样的问题已不仅仅是教育的严 重问题,更是社会的严重问题,这是总书记非常担 忧并高度关注的问题。 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的确需要社会方方面面 的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但由于体质健康的问题 主要是体能的问题,体能主要涉及心肺耐力、肌肉 力量和耐力、柔韧性、协调性、身体成分、速度、爆 发力、灵敏性、反应等,这些体能主要是靠体育教 师引导 学 生 课 内 外 学 练 的。只 要 坚 持 体 能 的 练 习,加之高质量的运动项目学习,学生的体质健康 水平一定能提高。因此,每一位体育教师应该树 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身边做起,把自 己所教班级的学生体质健康逐步改善,这样我国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就能真正提高。 3.健全人格 人格的定义有多种,一般而言,人格是指个体 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独特的 心理特质和行为倾向的综合体。具体而言,人格 表现为适应环境时,其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 值观、气质、性格、能力等多方面的整合。人 格 具 有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和社会性特征。人格既 与遗传相连,但也与环境的影响有关。总书记强 调的是通过体育学习和锻炼来促进学生的人格健 全。然而,我国学生的人格健全状况不理想,如上 海市卫生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一次精神卫 生调查发现:心理健康存在障碍(问题)的学生高 达38%,具体表现在学习、人际关系、情绪、性格、 心理承受等方面。叶英姿等人的一项调查表明: 65.08%的学生存在轻度心理问 题,19.55%的 学 生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11]。然 而,事 实 表 明, 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可以健全人格,这一点,南开创 始人张伯苓早就指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具 体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改善情绪状态。学生虽 然 生 活 在 学 校 这座“象牙塔”中,但面临各种各样的考试、相互之 间的竞争、评优评奖、家长的过高期望等压力,经 常会出现忧愁、烦恼、紧张、焦虑等情绪,如果不释 放这样的情绪,长期下去就会产生焦虑症或抑郁 症。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可以转移人的注意力和 不愉快情绪,使人从压力中摆脱出来,并增加积极 情感。而且,运动还释放大脑中的多巴胺,使人产 生愉快的体验。这方面的作用有许多研究予以证 第1期 季 浏: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是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根本和方向 13
32 吉首大学学报(杜会科学版) 第41程 明,如Thayer(泰尔)研究指出,体育活动是所矿 品德定义为“在体有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花 究的10种行为4 对情绪进行自我调节最有效的 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 手段。美国健康和人类服务中心的研究报告 范、促进社会风尚具有积极作用,”并将体有品德 示,体有活动对情绪状态有改善作用,会减少焦虑 分为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品格,其中,体育道 和抑郁程度[)。此外,观察也表明,我国高校体 德包括遵守规则、诚信自律、公平正义),经常 育专业中几乎没有学生自杀的现象,也从一个侧 参与体有学练和 ,不但能够培养学生体育 面说明运动对减压和调节情绪的重要作用 德意识和行为,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将在运动场上 ,增强自尊自信 身体表象障碍在学生 形成的道德行为托移到到日常生活中去 中是普遍存在的,有研究表明,54%的大学生对他 4锤炼章志 们的体重不太满意。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加高估 鉴于我国受独生子女政策影响以及父母对孩 她们的身高和低估她们的体重,而且,身体肥胖的 子过于溺爱等,造成学生娇矫生惯养、自私自利、 个体更可能有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方面的障碍 立意识差等: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学生缺乏到 身体白蓝主要表在 一个人对自己运动能力的评 践体验和劳动锻练等,善骗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忙 对自己身体外貌的评价,以及对自已身体的 苦怕累,胆小怕事、缺乏自制力和坚毅性等,即意 抗力和健康状况的评价。这就是说,对自已身体 总书记特别强调要通过休育锻炼铺 表象的不满意会降低身体自尊,而身体自尊的降 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 低会影响人的自尊和自信。也有研究表明,肌肉 影响。意志品质的培养是与经历挫折、克服困 力量与身体自尊、情绪稳定性、外向性格和自信心 联系在一起的,即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闲难的过 呈正相关,并且加强力量测练会使个体的自我橱 程中表现出来,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 念显若增强。 和自信外,还能促 能够改善人的身 、的体能和 动技 来。体有锻炼是与克服困难打交道的,既需要克 水平提高,使人体验成功感,进而提高自草和 服主观困难(如害怕、恐,疲劳、运动损伤等 需要克服客观困难(如气候的变化、动作的难度 自信。 时间的要求,场地的品限等)。经常参加体有锻 第三,增强交流与合作。Brawley(布劳利)研 究认为,个体参与群体活动可增加群体认同感、社 练,就能培养吃苦耐劳,桃战自我、战胜困难、勇 会强化、激性及参与活动的机会。参与体有活 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而且在运动中培养 动者要比中途退出者更能与他人形成亲密的关 来的坚强意志品质还能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 体育的宗旨应 中,对自己的发展大有益处 结,合作,健全之身心”为目的。体育活动既是身 因此,让学生参加轻轻松松,毫无桃战的体言 体活动和心理活动,也是社会性活动特别是学生 活动,过于注重运动中的安全问腰,把体有课上成 经常参与一些集体性运动项目,更需要学生间的 “安全课“不可能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运动中出 相互交流与合作,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现擦伤、扭伤等安全问实属正常 ,不可避免 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协 有教师应该把安全措施做到位,如准备活动做充 调能力等 分,认直检查场地和器材,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和 第四,提高道德水准。Vallerand(瓦勒兰)等 健状况等,就能把各种安全隐患大大降低,但不 人提出了体育道德的概念,他认为:对体育有道德行 为的界定可以依据以下5个标准:(1)在训练和比 偷除学生在体有运动中会出现安全问题为借口, 而降低体有教有教学质品 赛中能够全力以赴,不断提升自已的能力和水平 体育活动中的安全问题树立正确的认识,不能把 (2)尊重体育比赛中的社会规范,表现出良好的体 学生在体有学习和锡练中出现的安全间题都归然 有精神风貌:(3)遵守比赛规则,服从裁判判罚 于体有教师,那对体育教师的压力太大了,体育教 4) 重对手和关注对手:(5)体有道德行为的 师也就不敢上出高质量的体育课,这样就不可能 极方式货 ·我用《晋中体有与庭康程标 坚强意志品质,也无法体现体有学科 i.ne (2017年版)》(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把体育 的育人功能和价值
明,如 Thayer(泰 尔)研 究 指 出,体 育 活 动 是 所 研 究的10种行为中对情绪进行自我调节最有效的 手段。美国健康和人类服务中心的研究报告显 示,体育活动对情绪状态有改善作用,会减少焦虑 和抑郁程 度[12]。此 外,观 察 也 表 明,我 国 高 校 体 育专业中几乎没有学生自杀的现象,也从一个侧 面说明运动对减压和调节情绪的重要作用。 第二,增强自尊自信。身体表象障碍在学生 中是普遍存在的,有研究表明,54%的大学生对他 们的体重不太满意。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加高估 她们的身高和低估她们的体重,而且,身体肥胖的 个体更可能有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方面的障碍。 身体自尊主要表现在一个人对自己运动能力的评 价、对自己身体外貌的评价,以及对自己身体的抵 抗力和健康状况的评价。这就是说,对自己身体 表象的不满意会降低身体自尊,而身体自尊的降 低会影响人的自尊和自信。也有研究表明,肌肉 力量与身体自尊、情绪稳定性、外向性格和自信心 呈正相关,并且加强力量训练会使个体的自我概 念显著增强[13]148。体 育 锻 炼 除 能 够 改 善 人 的 身 体自尊和自信外,还能促进人的体能和运动技能 水平提 高,使 人 体 验 成 功 感,进而提高自尊和 自信。 第三,增强交流与合作。Brawley(布劳利)研 究认为,个体参与群体活动可增加群体认同感、社 会强化、刺激性及参与活动的机会。参与体育活 动者要比 中 途 退 出 者 更 能 与 他 人 形 成 亲 密 的 关 系[13]172。张 伯 苓 认 为 体 育 的 宗 旨 应 “以 训 练 团 结,合作,健全之身心”为目的。体育活动既是身 体活动和心理活动,也是社会性活动,特别是学生 经常参与一些集体性运动项目,更需要学生间的 相互交流与合作,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协 调能力等。 第四,提高道德水准。Vallerand(瓦勒兰)等 人提出了体育道德的概念,他认为:对体育道德行 为的界定可以依据以下5个标准:(1)在训练和比 赛中能够全力以赴,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2)尊重体育比赛中的社会规范,表现出良好的体 育精神风貌;(3)遵 守 比 赛 规 则,服 从 裁 判 判 罚; (4)尊重对手和关注对手;(5)体育道德行为的消 极方式[14]。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7年版)》(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把体育 品德定义为“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 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 范、促进社会风尚具有积极作用。”并将体育品德 分为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品格,其中,体育道 德包括遵 守 规 则、诚 信 自 律、公 平 正 义[15]。经 常 参与体育学练和比赛,不但能够培养学生体育道 德意识和行为,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将在运动场上 形成的道德行为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 4.锤炼意志 鉴于我国受独生子女政策影响以及父母对孩 子过于溺爱等,造成学生娇生惯养、自私自利、独 立意识差等;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学生缺乏实 践体验和劳动锻炼等,普遍表现出来的行为是怕 苦怕累、胆小怕事、缺乏自制力和坚毅性等,即意 志品质薄弱。总书记特别强调要通过体育锻炼锤 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 影响。意志品质的培养是与经历挫折、克服困难 联系在一起的,即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 程中表现出来,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 来。体育锻炼是与克服困难打交道的,既需要克 服主观困难(如害怕、恐慌、疲劳、运动损伤等),又 需要克服客观困难(如气候的变化、动作的难度、 时间的 要 求、场 地 的 局 限 等)。经 常 参 加 体 育 锻 炼,就能培养吃苦耐劳、挑战自我、战胜困难、勇敢 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而且在运动中培养起 来的坚强意志品质还能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 中,对自己的发展大有益处。 因此,让学生参加轻轻松松、毫无挑战的体育 活动,过于注重运动中的安全问题,把体育课上成 “安全课”不可能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运动中出 现擦伤、扭伤等安全问题实属正常,不可避免。体 育教师应该把安全措施做到位,如准备活动做充 分,认真检查场地和器材,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和 健康状况等,就能把各种安全隐患大大降低,但不 能以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会出现安全问题为借口, 而降低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和家长也应该对 体育活动中的安全问题树立正确的认识,不能把 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出现的安全问题都归咎 于体育教师,那对体育教师的压力太大了,体育教 师也就不敢上出高质量的体育课,这样就不可能 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品质,也无法体现体育学科 的育人功能和价值。 23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4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