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附加题练习卷一 、文盲文阅读(10分) 长沮、桀溺(1)耦而耕(2)。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日:“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日:“为孔丘。”日:“是鲁孔丘与?”日:“是也。”日 “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日:“子为谁『日:“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土也,岂若从辟世之土哉?粳 (3)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节选自《论语微子》) 【注释】(1)长沮、桀溺:两个隐者,与“接舆”一样以事命名,因在水边耕作,所以称“沮”, 称“溺”。(2)耦而耕:古代的一种耕田方法,两人并排用耜(类似铲子)翻土。(3)梫:用 土覆盖播下的种子,并把土耙平 (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5处)。(5分)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日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 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2)这一章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愿望和思想?(5分) 二、名著阅读(15分): 1、下面对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金陵十二钗”指贾府或和贾府有关系的十二个女性主子,其中年龄最小,辈分也最小 的是惜春。 B.《呐喊》收集了鲁迅先生1918-1922年间的小说作品,对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勇 猛的抨击和无情的批判。其中收录了鲁迅先生第一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 C.欧也妮的母亲是一为虔诚的基督徒,她恬退隐忍,温和善良,这个形象与葛郎台的贪婪 无耻形成鲜明的对照 D.《三国演义》是一部“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故事取材自“说三分” 的民间传说和《三国志评话》,结合了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写成。 E.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里也有很多风雅之事,比如那个著名的“海棠诗社”,在诗社成员 中李纨年纪最大,所以大家推举她作裁判 2、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简述《三国演义》中能体现曹操“奸雄”性格的一个故事。(5分) (2)“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依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这几句诗 出自哪部名着的哪首诗?吟诗是谁?这几句诗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性格?(5分) 三、文本材料的归纳与分析(15分): 有学者指出,长篇小说量多质差,“繁”而不“荣”,好的和比较好的作品所占的比例, 一直徘徊在百分之一二左右,大量的是可出可不出、可看可不看的半成品、“膨化”品,还 有不少次品、赝品,总之是泥沙俱下,相当芜杂。从生产环节看,岀版运作越来越市场化是
1 语文附加题练习卷一 一、文言文阅读(10 分): 长沮、桀溺(1)耦而耕(2)。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 “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 (3)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节选自《论语•微子》) 【注释】(1)长沮、桀溺:两个隐者,与“接舆”一样以事命名,因在水边耕作,所以称“沮”, 称“溺”。(2)耦而耕:古代的一种耕田方法,两人并排用耜(类似铲子)翻土。(3)耰:用 土覆盖播下的种子,并把土耙平。 (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 5 处)。(5 分) 子 路 行 以 告 夫 子 怃 然 曰 鸟 兽 不 可 与 同 群 吾 非 斯 人 之 徒 与 而 谁 与 天 下 有 道 丘 不 与 易 也 (2)这一章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愿望和思想?(5 分) 二、名著阅读(15 分): 1、下面对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A.“金陵十二钗”指贾府或和贾府有关系的十二个女性主子,其中年龄最小,辈分也最小 的是惜春。 B.《呐喊》收集了鲁迅先生 1918 一 1922 年间的小说作品,对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勇 猛的抨击和无情的批判。其中收录了鲁迅先生第一篇白话小说《阿 Q 正传》。 C.欧也妮的母亲是一为虔诚的基督徒,她恬退隐忍,温和善良,这个形象与葛郎台的贪婪、 无耻形成鲜明的对照。 D.《三国演义》是一部“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故事取材自“说三分” 的民间传说和《三国志评话》,结合了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写成。 E.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里也有很多风雅之事,比如那个著名的“海棠诗社”,在诗社成员 中李纨年纪最大,所以大家推举她作裁判。 2、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 (1)简述《三国演义》中能体现曹操“奸雄”性格的一个故事。(5 分) (2)“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这几句诗 出自哪部名著的哪首诗?吟诗是谁?这几句诗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性格?(5 分) 三、文本材料的归纳与分析(15 分): 有学者指出,长篇小说量多质差,“繁”而不“荣”,好的和比较好的作品所占的比例, 一直徘徊在百分之一二左右,大量的是可出可不出、可看可不看的半成品、“膨化”品,还 有不少次品、赝品,总之是泥沙俱下,相当芜杂。从生产环节看,出版运作越来越市场化是
症结之一。“"市场化”是把双刃剑,它的长驱直入使文学出版的路子更为宽广了,但随着市 场运作与媒体炒作的日益深入,在长篇作品的岀版领域,“市场化"的规则渐渐地代替了“文 学化”的原则,“市场″这只看不见又无所不在的手,既把一些名家的新作打造成赚钱盈利 的利器,又使一些新手的习作成为追名逐利的敲门砖。利润的杠杆,已成为长篇出版运作中 的潜规则。从创作方面看,作者的心态在这样的环境中被引向了“实用"、“实惠”和“实利” 一些作者,包括一些名家,在市场的种种诱惑之下,都不同程度地改变了自己,用种种方式 去屈就市场乃至迎合市场,甚至表现得相当地急功近利。他们一方面适应着市场使自己的写 作“提速”或“变味”,一方面又待价而沽,吊人胃口;有的一年能写两三部长篇,有的光 有个书名就签了合同,有的一部作品非一百万元不卖。这样他们就心甘情愿地被“市场”牵 着鼻子走,从小说的创作者变成了“市场”的合谋者。从出版界看,现在各个出版社都把抓 原创作品尤其是长篇小说作为自己的出路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造成长篇小说创作低迷 的一个原因。加之出版商也在抓“原创”,这就超出了作家应有的创作能力。众所周知,长 篇小说的创作有一定的规律,也有一定的限度,不管这些—味去抓,就构成了一种“强加”、 强制”行为,甚至是“催化”、“膨化”行动。这样的抓“原创”,对于文学创作的良性发 展来说,并不具有什么积极意义 1、造成长篇小说量多质差原因有哪些?(6分) 2、如何看待文学出版的市场化?(9分)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十一月份阶段考试】 语文附加题练习卷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6分)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 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 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2.《论语》中,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2 症结之一。“市场化”是把双刃剑,它的长驱直入使文学出版的路子更为宽广了,但随着市 场运作与媒体炒作的日益深入,在长篇作品的出版领域,“市场化”的规则渐渐地代替了“文 学化”的原则,“市场”这只看不见又无所不在的手,既把一些名家的新作打造成赚钱盈利 的利器,又使一些新手的习作成为追名逐利的敲门砖。利润的杠杆,已成为长篇出版运作中 的潜规则。从创作方面看,作者的心态在这样的环境中被引向了“实用”、“实惠”和“实利”。 一些作者,包括一些名家,在市场的种种诱惑之下,都不同程度地改变了自己,用种种方式 去屈就市场乃至迎合市场,甚至表现得相当地急功近利。他们一方面适应着市场使自己的写 作“提速”或“变味”,一方面又待价而沽,吊人胃口;有的一年能写两三部长篇,有的光 有个书名就签了合同,有的一部作品非一百万元不卖。这样他们就心甘情愿地被“市场”牵 着鼻子走,从小说的创作者变成了“市场”的合谋者。从出版界看,现在各个出版社都把抓 原创作品尤其是长篇小说作为自己的出路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造成长篇小说创作低迷 的一个原因。加之出版商也在抓“原创”,这就超出了作家应有的创作能力。众所周知,长 篇小说的创作有一定的规律,也有一定的限度,不管这些一味去抓,就构成了一种“强加”、 “强制”行为,甚至是“催化”、“膨化”行动。这样的抓“原创”,对于文学创作的良性发 展来说,并不具有什么积极意义。 1、造成长篇小说量多质差原因有哪些?(6 分) 2、如何看待文学出版的市场化?(9 分)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 2009 届高三年级十一月份阶段考试】 语文附加题练习卷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0 分) 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6 分) 君 子 之 学 必 好 问 问 与 学 相 辅 而 行 者 也 非 学 无 以 致 疑 非 问 无 以 广 识 好 学 而 不 勤 问 非 真 能 好 学 者 也 理 明 矣 而 或 不 达 于 事 识 其 大 矣 而 或 不 知 其 细 舍 问 其 奚 决 焉 2.《论语》中,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
是以谓之‘文’也”和上面语段所讲内容说明了同样的道理,即: (4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3.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边城》在描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图画时,流露出了面对悲凉命运的无奈之情 展现了“美丽总令人忧愁”的审美境界 B.巴金的《家》重点塑造了善良却柔中带刚的梅、抑郁的瑞珏、贤惠的鸣凤等三位女性形 象,她们的社会地位不同,但她们的结局都是悲剧性的。作者通过对她们悲惨遭际的描写, 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 C.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成功塑造了人文主义者哈姆雷特的形象。“生存还是毁灭,这 是个问题。”这是哈姆雷特的著名独白,表现了他极度困惑、痛苦的灵魂搏斗。 D.《呐喊》中多数作品的主人公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妇女。如阿Q、孔乙己、祥林嫂,他 们以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血泪人生,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和封建社会的黑暗 E.象征主义的手法是《老人与海》最大的特色。桑提亚哥打鱼的生涯实际上就是人生的象 征,老人与鲨鱼的搏斗是强者与强者之争,其实也是资本主义世界人与人的关系的写照。 4.贾宝玉是贾母的心肝宝贝,最受呵护,贾府上下几乎无人敢管。但第三十三回中,其父 贾政却动了真格,亲自动手,把他往死里打。请分条陈述贾政打宝玉的原因。(5分) 答 5.《三国演义》“挥泪斩马谡”这一情节中诸葛亮“挥泪”的原因是什么?(5分) 答 三、阅读短文,归纳要点,分析问题。(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7题。 近年来,有的地方发展没有同人们的生活改善联系在一起。表现在有的地方经济每年都 在快速发展,但人民生活提高却不明显,有的地方由于物价增长等因素,人民生活可能还会 不升反降。发展没有向生活倾斜。这些年,我国经济发展每年以8%9%的速度提高,但许 多人的收入没有明显变化,并没有相应同比例增长。所以,尽管社会发展了,人们的幸福感 却下降了 种情也表明社会发虽然发展的平均数提高明显,但绝大多数人提高不明显,因此造成幸 福指数下降。打个比方况经济收入,你可以用个别地区、少数人的高收入,平均到多数人的 身上,看上去平均收入提高不少;但,幸福感却不能展不平衡。有的地方发展快,有的地方 发展慢;有的人收入提高明显,有的人收入变化不大,从而导致,幸福下降了”的现象。 另外,近年来社会虽“平均”,个别地区、少数人幸福指数的提高,不能“平均”到多 数人身上,所以才会出现“经济发展了,有发展,但不少人的生活负担也不断加重,发展带 来的积极影响远不及负担增长的速度,因此也会影响人们的幸福感下降。如教育、医疗、住
3 是以谓之‘文’也”和上面语段所讲内容说明了同样的道理,即: 。(4 分) 二、名著阅读题(15 分) 3.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 ......是( )(5 分) A.《边城》在描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图画时,流露出了面对悲凉命运的无奈之情, 展现了“美丽总令人忧愁”的审美境界。 B.巴金的《家》重点塑造了善良却柔中带刚的梅、抑郁的瑞珏、贤惠的鸣凤等三位女性形 象,她们的社会地位不同,但她们的结局都是悲剧性的。作者通过对她们悲惨遭际的描写, 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 C.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成功塑造了人文主义者哈姆雷特的形象。“生存还是毁灭,这 是个问题。”这是哈姆雷特的著名独白,表现了他极度困惑、痛苦的灵魂搏斗。 D.《呐喊》中多数作品的主人公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妇女。如阿 Q、孔乙己、祥林嫂,他 们以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血泪人生,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和封建社会的黑暗。 E.象征主义的手法是《老人与海》最大的特色。桑提亚哥打鱼的生涯实际上就是人生的象 征,老人与鲨鱼的搏斗是强者与强者之争,其实也是资本主义世界人与人的关系的写照。 4.贾宝玉是贾母的心肝宝贝,最受呵护,贾府上下几乎无人敢管。但第三十三回中,其父 贾政却动了真格,亲自动手,把他往死里打。请分条陈述贾政打宝玉的原因。(5 分) 答: 5.《三国演义》“挥泪斩马谡”这一情节中诸葛亮“挥泪”的原因是什么?(5 分) 答: 三、阅读短文,归纳要点,分析问题。(15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6-7 题。 近年来,有的地方发展没有同人们的生活改善联系在一起。表现在有的地方经济每年都 在快速发展,但人民生活提高却不明显,有的地方由于物价增长等因素,人民生活可能还会 不升反降。发展没有向生活倾斜。这些年,我国经济发展每年以 8%-9%的速度提高,但许 多人的收入没有明显变化,并没有相应同比例增长。所以,尽管社会发展了,人们的幸福感 却下降了。 种情也表明社会发虽然发展的平均数提高明显,但绝大多数人提高不明显,因此造成幸 福指数下降。打个比方况经济收入,你可以用个别地区、少数人的高收入,平均到多数人的 身上,看上去平均收入提高不少;但,幸福感却不能展不平衡。有的地方发展快,有的地方 发展慢;有的人收入提高明显,有的人收入变化不大,从而导致,幸福下降了”的现象。 另外,近年来社会虽“平均”,个别地区、少数人幸福指数的提高,不能“平均”到多 数人身上,所以才会出现“经济发展了,有发展,但不少人的生活负担也不断加重,发展带 来的积极影响远不及负担增长的速度,因此也会影响人们的幸福感下降。如教育、医疗、住
房等,近些年费用上涨的速度,远远高于发展给人们带来实惠的增长,从而降低了幸福指数。 这些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经济发展同幸福指数不同步,值得社会警惕。文明社会发展的唯一目的,应该就是增, 也最直接,民众又怎么会感到更幸福呢?加人们生活的幸福感。如果有发展没提高,多数人 亨受不到发展实惠,这说明社会发展偏离了正确方向,发展岀现了偏差。这种情况应该纠正。 6.请概括当前人们的幸福感下降的原因。(答案不超过60个字)(6分) 7.试结合文中内容,谈谈你认为应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有效地增加人民的幸福感。(谷案不 超过70个字)(9分) 【江苏省扬州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 语文附加题练习卷三 、文盲文阅读(10分 以柔克刚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 圣人云:能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能受国之不祥,是为天下王 1将文中划线句子用“/”断句。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 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2在这则短文中,老子以水的特殊作用来类比 的道理,目的在 于告诫人们为人要 二、名著名篇阅读(15分) 3.下面对有关名着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女神》首先体现着的是一种破旧立新、勇于革命的大胆叛逆精神。诗人作为旧时代的 逆子,站在新时代的顶峰,以无比强烈的情怀和恢宏的气概,呼唤着二十世纪革命风暴的来 B.《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周瑜巧设“苦肉计”,使自作聪明的蒋干中了计,也使曹操 中了计,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C.《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 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 D.《家》中,觉新和二弟觉民、三弟觉慧共同接受西方文化知识的熏陶,有着先进的思想、 昂扬的斗志,是新时代的新青年。 E.《哈姆莱特》这部悲剧中,最令哈姆莱特难受的倒还不是没能继承照理来说应由他继承 的王位,而是母亲乔特鲁德很快就忘记了和老国王的恩爱 4.《红楼梦》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有一段贾宝玉和林 黛玉共读《西厢》的情节,请结合相关情节简析两人当时的内心世界。(5分) 5.《欧也妮·葛朗台》普于捕捉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刻画人物性格,请举两例说明老葛朗台 对财富强烈的占有欲。(5分) 、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15分)
4 房等,近些年费用上涨的速度,远远高于发展给人们带来实惠的增长,从而降低了幸福指数。 这些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经济发展同幸福指数不同步,值得社会警惕。文明社会发展的唯一目的,应该就是增, 也最直接,民众又怎么会感到更幸福呢?加人们生活的幸福感。如果有发展没提高,多数人 享受不到发展实惠,这说明社会发展偏离了正确方向,发展出现了偏差。这种情况应该纠正。 6.请概括当前人们的幸福感下降的原因。(答案不超过 60 个字)(6 分) 7.试结合文中内容,谈谈你认为应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有效地增加人民的幸福感。(答案不 超过 70 个字)(9 分) 【江苏省扬州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 语文附加题练习卷三 一、文言文阅读(10 分) 以柔克刚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 圣人云:能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能受国之不祥,是为天下王。 1.将文中划线句子用“/ ”断句。 天 下 莫 柔 弱 于 水 而 攻 坚 强 者 莫 之 能 先 其 无 以 易 之 柔 之 胜 刚弱 之 胜 强 天 下 莫 不 知 莫 能 行。 2.在这则短文中,老子以水的特殊作用来类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目的在 于告诫人们为人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名篇阅读(15 分) 3.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女神》首先体现着的是一种破旧立新、勇于革命的大胆叛逆精神。诗人作为旧时代的 逆子,站在新时代的顶峰,以无比强烈的情怀和恢宏的气概,呼唤着二十世纪革命风暴的来 临。 B.《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周瑜巧设“苦肉计”,使自作聪明的蒋干中了计,也使曹操 中了计,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C.《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 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 D.《家》中,觉新和二弟觉民、三弟觉慧共同接受西方文化知识的熏陶,有着先进的思想、 昂扬的斗志,是新时代的新青年。 E.《哈姆莱特》这部悲剧中,最令哈姆莱特难受的倒还不是没能继承照理来说应由他继承 的王位,而是母亲乔特鲁德很快就忘记了和老国王的恩爱。 4.《红楼梦》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有一段贾宝玉和林 黛玉共读《西厢》的情节,请结合相关情节简析两人当时的内心世界。(5 分) _ 5.《欧也妮· 葛朗台》善于捕捉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刻画人物性格,请举两例说明老葛朗台 对财富强烈的占有欲。(5 分) _ 三、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15 分)
公推公选南京市政府组成人员人选的演讲答辩会,由16名候选人轮流登台竞逐劳动局 局长等4个正局职位,有竞选演说,有答辩,有现场代表投票,且经由电视公开直播 不光在南京,这在全国也是首创。中国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有了一个坦然于阳光下的实践 样本,令人惊喜,亦令人振奋 舆论一直在呼唤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其实,尽管没有大张旗鼓地吆喝,改革正在许 多地方平静地推进。在选拔干部方面的公推公选江苏一直在着力推进。从公推公选村级 把手”开始,层层上推,由基层乡镇一直到今日南京的局级领导岗位,改革力度之大、行进 速度之快,令人刮目 引人注目的是,此举吸引了全国众多媒体,且还有来自各地的有关官员观摩取经。看来, 这块创新用人机制的改革“试验田”新绿,可能会有蔓延之势 江苏省省长罗志军也一语道破了这场改革的“为什么:公推公选对跑官要官、买官卖 官的行为是釜底抽薪,对只认领导、不认群众的官僚作风是治本之药。 人民公仆的乌纱帽,本该由人民群众授予,南京此举是创新,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的生动实践。凡创新必有待完善,但是,毕竟时不我待—阜阳官场的警钟说明,面对 一些地方积弊深重的腐败阴影,只有大胆开窗破墙,引入用人机制走向民主、公开的阳光, 才能“釜底抽薪”,让跑官者、买官者绝了最后的念想 我们相信,这缕阳光,将在各地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 会和谐的热潮中,照射愈来愈广的范围,使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的工作不断取得 新的突破 2008年4月2日《人民日报》 6.文章认为,江苏省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哪些作用和意义?(6分) 谷 7.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其它地方应当怎样开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9分) 谷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200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附加题练习卷四 一、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臣闻战以勇为主以气为决天子无皆勇之将而将军无皆勇之十是故致勇有术致勇莫先平 倡倡莫善平私。此二者,兵之微权。英雄豪杰之士,所以阴用而不言于人,而人亦莫之识也。 (节选自苏轼《倡勇敢》) 19.用“/”给画线的文字断句。(标在语段中)(6分) 臣闻战以勇为主以气为决天子无皆勇之将而将军无皆勇之士 是故致勇有术致勇莫先乎倡倡莫善乎私 20.写出苏轼在谪居黄州期间创作的词、赋篇名各一。(2分) 21.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不超过30个字)(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面对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 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 B.巴金的《家》重点塑造了善良却柔中有刚的梅、悒郁的瑞珏、贤慧的鸣凤等三位女
5 公推公选南京市政府组成人员人选的演讲答辩会,由 16 名候选人轮流登台竞逐劳动局 局长等 4 个正局职位,有竞选演说,有答辩,有现场代表投票,且经由电视公开直播—— 不光在南京,这在全国也是首创。中国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有了一个坦然于阳光下的实践 样本,令人惊喜,亦令人振奋。 舆论一直在呼唤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其实,尽管没有大张旗鼓地吆喝,改革正在许 多地方平静地推进。在选拔干部方面的公推公选,江苏一直在着力推进。从公推公选村级“一 把手”开始,层层上推,由基层乡镇一直到今日南京的局级领导岗位,改革力度之大、行进 速度之快,令人刮目。 引人注目的是,此举吸引了全国众多媒体,且还有来自各地的有关官员观摩取经。看来, 这块创新用人机制的改革“试验田”新绿,可能会有蔓延之势。 江苏省省长罗志军也一语道破了这场改革的“为什么”:公推公选对跑官要官、买官卖 官的行为是釜底抽薪,对只认领导、不认群众的官僚作风是治本之药。 人民公仆的乌纱帽,本该由人民群众授予,南京此举是创新,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的生动实践。凡创新必有待完善,但是,毕竟时不我待——阜阳官场的警钟说明,面对 一些地方积弊深重的腐败阴影,只有大胆开窗破墙,引入用人机制走向民主、公开的阳光, 才能“釜底抽薪”,让跑官者、买官者绝了最后的念想。 我们相信,这缕阳光,将在各地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 会和谐的热潮中,照射愈来愈广的范围,使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的工作不断取得 新的突破…… ——2008 年 4 月 2 日《人民日报》 6.文章认为,江苏省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哪些作用和意义?(6 分) 答: 7.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其它地方应当怎样开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9 分) 答: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2008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附加题练习卷四 一、文言文阅读 (10 分) 阅读材料,完成 19~21 题。 臣闻战以勇为主以气为决天子无皆勇之将而将军无皆勇之士是故致勇有术致勇莫先乎 倡倡莫善乎私。此二者,兵之微权。英雄豪杰之士,所以阴用而不言于人,而人亦莫之识也。 (节选自苏轼《倡勇敢》) 19.用“/”给画线的文字断句。(标在语段中)(6 分) 臣 闻 战 以 勇 为 主 以 气 为 决 天 子 无 皆 勇 之 将 而 将 军 无 皆 勇 之 士 是 故 致 勇 有 术 致 勇 莫 先 乎 倡 倡 莫 善 乎 私 20.写出苏轼在谪居黄州期间创作的词、赋篇名各一。(2 分) 21.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不超过 30 个字)(2 分) 二、名著阅读题(15 分) 22.下面对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 ......是(5 分) A.《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 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 B.巴金的《家》重点塑造了善良却柔中有刚的梅、悒郁的瑞珏、贤慧的鸣凤等三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