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 Encounter Between East And West
First Encounter Between East And West 16
2《几何原本》的三次翻译 窦自入中国,窃见为几何之学者,其人与书, 信自不乏,独未睹有原本之论。既阙根基,遂难 创造,即有斐然述作者,亦不能推明所以然之故 其是者,己亦无从别白;有谬者,人亦无从辨正 当此之时,遽有志翻译此书,质之当世贤人君子, 用酬其嘉信旅人之意也。而才既菲薄,且东西文 理,又自绝殊,字义相求,仍多阙略,了然于口, 尚可勉图,肆笔为文,便成艰涩矣。嗣是以来, 屡逢志士,左提右挈,而每患作辍,三进三止 鸣呼!此游艺之学,言象之粗,而龃龉若是。允 哉,始事之难也!有志竟成,以需今日 --利玛窦:《译几何原本引》
2 《几何原本》的三次翻译 “……窦自入中国,窃见为几何之学者,其人与书, 信自不乏,独未睹有原本之论。既阙根基,遂难 创造,即有斐然述作者,亦不能推明所以然之故。 其是者,己亦无从别白;有谬者,人亦无从辨正。 当此之时,遽有志翻译此书,质之当世贤人君子, 用酬其嘉信旅人之意也。而才既菲薄,且东西文 理,又自绝殊,字义相求,仍多阙略,了然于口, 尚可勉图,肆笔为文,便成艰涩矣。嗣是以来, 屡逢志士,左提右挈,而每患作辍,三进三止。 呜呼!此游艺之学,言象之粗,而龃龉若是。允 哉,始事之难也!有志竟成,以需今日。……” ----利玛窦:《译几何原本引》 17
“…歲庚子(1600),竇因貢獻,僑邸燕台。癸卯(1603)冬, 則吳下徐太史先生來。太史既自精心,長于文筆,與旅人 輩交遊頗久,私計得與對譯,成書不難。于時以計偕至, 及春(1604)薦南宫,選爲庶常,然方讀中秘書,時得晤言, 多諮論天主大道,以修身昭事爲急,未遑此土苴之業也。 客秋(1606),乃詢西庠舉業,余以格物實義應。及譚幾何 家之説,余爲述此書之精,且陳翻譯之難及向來中輟狀。 先生曰:‘吾先正有言:一物不知,儒者之恥。今此一家 己失傳,爲其學者皆闇中模索耳。既遇此書,又遇子不驕 不吝,欲相指授,豈可畏勞玩日,當吾世而失之。嗚呼! 吾避難,難自長大;吾迎難,難自消微。必成之!’先生 就功,命余口傳,自以笔受焉。反覆展轉,求合本書之意, 以中夏之文重復訂政,凡三易稿。先生勤,余不敢承以怠。 訖今春(1607)首,其最要者前六卷,獲卒業矣。…” ·利玛窦:《译几何原本引》
• “……歲庚子(1600),竇因貢獻,僑邸燕台。癸卯(1603)冬, 則吳下徐太史先生來。太史既自精心,長于文筆,與旅人 輩交遊頗久,私計得與對譯,成書不難。于時以計偕至, 及春(1604)薦南宫,選爲庶常,然方讀中秘書,時得晤言, 多諮論天主大道,以修身昭事爲急,未遑此土苴之業也。 客秋(1606),乃詢西庠舉業,余以格物實義應。及譚幾何 家之説,余爲述此書之精,且陳翻譯之難及向來中輟狀。 先生曰: ‘吾先正有言:一物不知,儒者之恥。今此一家 已失傳,爲其學者皆闇中模索耳。既遇此書,又遇子不驕 不吝,欲相指授,豈可畏勞玩日,當吾世而失之。嗚呼! 吾避難,難自長大;吾迎難,難自消微。必成之!’先生 就功,命余口傳,自以筆受焉。反覆展轉,求合本書之意, 以中夏之文重復訂政,凡三易稿。先生勤,余不敢承以怠。 訖今春(1607)首,其最要者前六卷,獲卒業矣。……” • 利玛窦:《译几何原本引》 18
照者無分 第一界 黑引之為線綜展為面面積為體是名三夏 依桓十府中戏何府屬論幾何先從一照始 甩屋法地理染律养章技就工巧諸事有度有数者督 造論先雷分别解說渝中所用名目故曰界說 界說三十六則 泰 西利瑪寶 難何想本第一春之首就柜廿大 徐光啓筆受 自
19
《几何原本》题释 。·“几何”,并非今日之“几何”(geometry),而 是有关“数”(number)与“度”(magnitude) 的学问 “几何家者,专察物之分限者也,其分者若截以为数, 则显物几何众也;若完以为度, 则指物几何大也。其 数与度,或脱于物体而空论之,则数者立算法家,度 者立量法家也。” 原本”则是对Elementorum的解说 日‘原本’者,明几何之所以然,凡为其说者,无不 由此出也
《几何原本》题释 • “几何” ,并非今日之“几何”(geometry),而 是有关“数”(number)与“度”(magnitude) 的学问 “几何家者,专察物之分限者也,其分者若截以为数, 则显物几何众也;若完以为度,则指物几何大也。其 数与度,或脱于物体而空论之,则数者立算法家,度 者立量法家也。 ” • “原本”则是对Elementorum的解说 “曰‘原本’者,明几何之所以然,凡为其说者,无不 由此出也。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