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瑟:中国与欧洲科技发展的历史曲线 The three Baconian inventions: TI Transcurrent point,mathematics,astronomy, physics Fusion point,mathematics,astronomy,physics SUll MON mariner's Ch.Eu. Transcurrent point,botany compass Fusion point,botany Transcurrent point,medicine Seminal gun- Transcurrent point,chemistry beginning of powder Fusion point,chemistry printing Europe China Life of Ptolemy Life of Galjleo 的 11上上LLL上L先L1L⊥L上⊥上上L -300 0 500 10001300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李约瑟:中国与欧洲科技发展的历史曲线 11
历史机遇:“西学东渐” ·15世纪:地理大发现与基督教的海外扩张 0 1554年葡萄牙人定居在Maca0,准备向中国 传教。 没有士兵的介入而希望进入中国,就等 于尝试去接近月球”。 ·但是,有一个人做到了
历史机遇: “西学东渐” • 15世纪:地理大发现与基督教的海外扩张 • 1554年葡萄牙人定居在Macao,准备向中国 传教。 • “没有士兵的介入而希望进入中国,就等 于尝试去接近月球” 。 • 但是,有一个人做到了。 12
文化适应:利玛窦的传教策略 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 1582年到达澳门,1601年进京。 “我在中国利用世界地图、钟表、 地球仪和其他著作,教导中国人, 被他们视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 家;…所以,我建议,如果能 派一位天文学者来北京,可以那 我们的历法由我译为中文,这件 事对我并不难,这样我们会更获 得中国人的尊敬。” 一《利玛窦书信集》
文化适应:利玛窦的传教策略 n 利玛窦(Matteo Ricci, 1552-1610 ) n 1582年到达澳门,1601年进京。 “我在中国利用世界地图、钟表、 地球仪和其他著作,教导中国人, 被他们视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 家;······所以,我建议,如果能 派一位天文学者来北京,可以那 我们的历法由我译为中文,这件 事对我并不难,这样我们会更获 得中国人的尊敬。 ” —《利玛窦书信集》 13
1600年,明万历二十八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 华已经18年。经过他的苦心经营,“学术传教” 的方略终于取得成功:1601年,利玛窦获准进京 朝见万历皇帝,并允许居留京师。 1600年,徐光启38岁,是年,徐光启在南京结识利 玛窦。这时,利玛窦正在南京传教,并用他的科 学知识和科学仪器吸引士大夫。“士大夫视与利 玛窦订交为荣。所谈者天文、历算、地理等等, 凡百问题悉加讨论。 1603年,徐光启在南京从罗如望(Jean de Roeha, 1566-1623)领洗入教。 1604年,徐光启赴北京会试中了进士,被选为翰林 院庶吉士
1600年,明万历二十八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 华已经18年。经过他的苦心经营, “学术传教” 的方略终于取得成功:1601年,利玛窦获准进京 朝见万历皇帝,并允许居留京师。 1600年,徐光启38岁,是年,徐光启在南京结识利 玛窦。这时,利玛窦正在南京传教,并用他的科 学知识和科学仪器吸引士大夫。 “士大夫视与利 玛窦订交为荣。所谈者天文、历算、地理等等, 凡百问题悉加讨论。 ” 1603年,徐光启在南京从罗如望(Jean de Roeha, 1566-1623)领洗入教。 1604年,徐光启赴北京会试中了进士,被选为翰林 院庶吉士。 14
·1604年,徐光启曾向利玛窦进言: “先生所携经书中,微言妙义,海涵地负, 诚得同志数辈,相共传译,使人人饫u闻 至论。获厥原本,且得窃其绪馀,以裨民 用,斯千古大快也,岂有意乎?” (一徐光启《跋二十五言》1604) 正是在徐光启的主动请求下,徐光启与利 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共同完成中 国数学史,乃至中外文化交流史的一次盛 举
• 1604年,徐光启曾向利玛窦进言: “先生所携经书中,微言妙义,海涵地负, 诚得同志数辈,相共传译,使人人饫(yu)闻 至论。获厥原本,且得窃其绪馀,以裨民 用,斯千古大快也,岂有意乎?” (—徐光启《跋二十五言》1604) • 正是在徐光启的主动请求下,徐光启与利 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共同完成中 国数学史,乃至中外文化交流史的一次盛 举。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