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几何原本》的翻译与 明清数学思想的嬗变
第四讲 《几何原本》的翻译与 明清数学思想的嬗变 11
引子 民国时期的一首打油诗: 人生有几何, 为何学几何? 学了几何几何用, 不学几何又几何! -引自梁宗巨:《世界数学通史》(上)第303页脚注
引子 民国时期的一首打油诗: 人生有几何, 为何学几何? 学了几何几何用, 不学几何又几何! ----引自梁宗巨:《世界数学通史》(上)第303页脚注 2
不用为用,众用所基 《几何原本》者度数之宗,所以穷方圆平直 之情,尽规矩准绳之用也。.独谓此书 未译,则他书俱不可得论。.既卒业而 复之,由显入微,从疑得信,盖不用为用, 众用所基,真可谓万象之形囿,百家之学 海。” ·徐光启《刻几何原本序》 (1607)
不用为用,众用所基 “《几何原本》者度数之宗,所以穷方圆平直 之情,尽规矩准绳之用也。……独谓此书 未译,则他书俱不可得论。……既卒业而 复之,由显入微,从疑得信,盖不用为用, 众用所基,真可谓万象之形囿,百家之学 海。 ” • 徐光启《刻几何原本序》(1607) 3
oE 明末以降的西学东渐是中国近现代学术史 的重要篇章,梁启超曾指出“明末有一场 大公案,为中国学术史上应该大笔特书者, 曰欧洲历算学之输入”,并特别称赞《几 何原本》“字字精金美玉,为千古不朽之 作。”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 明末以降的西学东渐是中国近现代学术史 的重要篇章,梁启超曾指出“明末有一场 大公案,为中国学术史上应该大笔特书者, 曰欧洲历算学之输入” ,并特别称赞《几 何原本》“字字精金美玉,为千古不朽之 作。 ”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4
需要指出,明代利徐的《几何原本》(1607)译 自Clavius的拉丁文版Euclidis Elementorum Libri XV(1574)前六卷. ·后九卷(1857)由李善兰和伟烈亚力译自Billinsley 的英文版The Elements of Geometrie(157o); 收入《数理精蕴》(1723)的《几何原本》则 根据法国Pardies法语版Elemens de Geomentrie(1671)译出。 一部西方数学经典,在中国先后从拉、法、英 三种语言不同版本译出,前后跨越250年!构 成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独特的风景线,在世界 文化史中也十分鲜见
• 需要指出,明代利徐的《几何原本》(1607)译 自Clavius的拉丁文版Euclidis Elementorum Libri XV(1574)前六卷. • 后九卷(1857)由李善兰和伟烈亚力译自Billinsley 的英文版The Elements of Geometrie(1570); • 收入《数理精蕴》(1723)的《几何原本》则 根据法国Pardies法语版Elemens de Geomentrie(1671)译出。 • 一部西方数学经典,在中国先后从拉、法、英 三种语言不同版本译出,前后跨越250年!构 成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独特的风景线,在世界 文化史中也十分鲜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