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第五章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教学自的和要求: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运动的理论。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从个别资本运动的角度,重点掌握产业资本循环和产业资本周转两方面的规定性;从社会资本运动的角度,重点把握社会资本再生产顺利进行的条件。作为这一部分内容的总结,还需要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马克思主义解读。教学重点和难点: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三种职能形式、三种循环形式实现产业资本循环的两个条件2、3、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4、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5、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6、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7、8、二战后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的特点第一节资本的循环一、产业资本及其循环(一)产业资本的概念与特征1.产业资本是指投在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2.产业资本最本质的特征是生产剩余价值(二)产业资本循环运动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1:产业资本循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相继采取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殖最后又返回原来出发点的全过程。2.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3.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二、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一)货币资本的循环:是指从货币资本出发经过三个阶段,变换三种职能形式,又返回到货币资本的全过程。(二)生产资本的循环:是指从生产资本出发,经过三个阶段,变换三种职能形式,又返回到生产资本的全过程。(三)商品资本的循环:是指从商品资本出发,经过三个阶段,变换三种职能形式,又返回到商品资本的全过程。三、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一)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20
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0 第五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和要求: 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运动的理论。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从个别资本 运动的角度,重点掌握产业资本循环和产业资本周转两方面的规定性;从社会资本运动的角度,重 点把握社会资本再生产顺利进行的条件。作为这一部分内容的总结,还需要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理论的马克思主义解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三种职能形式、三种循环形式 2、 实现产业资本循环的两个条件 3、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4、 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5、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 6、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 7、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8、 二战后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的特点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一、产业资本及其循环 (一)产业资本的概念与特征 1.产业资本是指投在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2.产业资本最本质的特征是生产剩余价值 (二)产业资本循环运动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 1.产业资本循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相继采取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殖, 最后又返回原来出发点的全过程。 2.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 3.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二、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 (一)货币资本的循环:是指从货币资本出发经过三个阶段,变换三种职能形式,又返回到货 币资本的全过程。 (二)生产资本的循环:是指从生产资本出发,经过三个阶段,变换三种职能形式,又返回到 生产资本的全过程。 (三)商品资本的循环:是指从商品资本出发,经过三个阶段,变换三种职能形式,又返回到 商品资本的全过程。 三、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 (一)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二)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三)产业资本正常循环上述两个条件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第二节资本的周转一、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一)资本周转:周而复始或连续不断的资本循环就是资本周转。(二)资本周转时间:资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总和。(三)资本的周转次数:一年内资本循环的次数。U(四)资本周转速度的公式:n=一二、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一)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直接因素: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二)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间接因素: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1、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定义。2、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划分的区别。3、固定资本的磨损与折旧。(1)有形磨损:固定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和自然力的作用造成的磨损。(2)无形磨损: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发明更先进的技术引起的磨损。(3)固定资本折旧:根据固定资本的磨损程度,逐步以货币形式提取的价值补偿。三、决定和影响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因素(一)总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二)总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重。四、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一)资本周转速度影响年剩余价值量,与其成正比。年剩余价值量即一年创造的剩余价值总和。(二)资本周转速度影响年剩余价值率,与其成正比,年剩余价值率指一年的剩余价值总量与一年预付可变资本总量之比。(三)资本周转速度影响预付资本的数量,二者成反方向变化。第三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一、个别资本与社会资本(一)个别资本是指独立发挥职能的资本(二)社会资本是相互联系的个别资本的总和(三)个别资本运动和社会资本运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2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21 (二)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三)产业资本正常循环上述两个条件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一、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一)资本周转:周而复始或连续不断的资本循环就是资本周转。 (二) 资本周转时间:资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总和。 (三) 资本的周转次数:一年内资本循环的次数。 (四) 资本周转速度的公式: u U n = 二、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一)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直接因素: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二)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间接因素: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 1、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定义。 2、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划分的区别。 3、固定资本的磨损与折旧。 (1)有形磨损:固定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和自然力的作用造成的磨损。 (2)无形磨损: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发明更先进的技术引起的磨损。 (3)固定资本折旧:根据固定资本的磨损程度,逐步以货币形式提取的价值补偿。 三、决定和影响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因素 (一)总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二)总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重。 四、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一)资本周转速度影响年剩余价值量,与其成正比。年剩余价值量即一年创造的剩余价值总 和。 (二)资本周转速度影响年剩余价值率,与其成正比,年剩余价值率指一年的剩余价值总量与 一年预付可变资本总量之比。 (三)资本周转速度影响预付资本的数量,二者成反方向变化。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一、个别资本与社会资本 (一)个别资本是指独立发挥职能的资本 (二)社会资本是相互联系的个别资本的总和 (三)个别资本运动和社会资本运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一)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二)社会总产品是分析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出发点。(三)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价值实现和实物替换两个方面。(四)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前提:1、商品的价值由C、V、M三部分构成;2、整个物质资料生产分为两大部类。三、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一)研究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假设条件:(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I(v+m)=IIC(三)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派生实现条件:1、I(c+v+m)=IC+IIC2、II(c+v+m)= I (v+m)+II(v+m)四、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一)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1、I(v+m)>IIc2、I(c+m-")>I (V+=)m(二)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1 (v+AV+) =I(C+AC)(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派生条件:1、I(c+v+m)=I (C+△C)+II(C+△C)2、 11 (e++m)=I(++v+=)+I(++A +")m-五、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原理(一)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社会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趋势(二)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基本内容有两个方面。(三)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必须与消费资料生产保持一定比例,不能脱离消费资料生产。第四节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可能性1、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2、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22
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2 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一)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 的总和。 (二)社会总产品是分析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出发点。 (三)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价值实现和实物替换两个方面。 (四)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前提: 1、商品的价值由 C、V、M 三部分构成; 2、整个物质资料生产分为两大部类。 三、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一)研究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假设条件: (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Ⅰ(v+m)=ⅡC (三)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派生实现条件: 1、Ⅰ(c+v+m)= ⅠC+ⅡC 2、Ⅱ(c+v+m)= Ⅰ(v+m)+Ⅱ(v+m) 四、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一)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1、Ⅰ(v+m)>ⅡC 2、Ⅱ(c+m- )>Ⅰ(V+ ) x m x m (二)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Ⅰ(v+Δv+ )=Ⅱ(C+ΔC) x m (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派生条件: 1、Ⅰ(c+v+m)=Ⅰ(C+ΔC)+Ⅱ(C+ΔC) 2、Ⅱ(c+v+m)=Ⅰ(v+Δv+ )+Ⅱ(v+Δv+ ) x m x m 五、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原理 (一)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社会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趋势。 (二)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基本内容有两个方面。 (三)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必须与消费资料生产保持一定比例,不能脱离消费资料生产。 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1、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2、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一)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二)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四个阶段(三)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更新三、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的新特点(一)经济危机同期性和非同期性交错出现。(二)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小于二战前。(三)再生产周期各个阶段的交替进程不明显,各阶段的特征减弱。(四)生产能力过剩和大量失业成为再生产周期中的经常现象。(五)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相互交织,危机阶段物价仍然上涨。本章重要名词概念产业资本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资本循环资本周转资本周转时间资本周转次数生产时间流通时间劳动时间非劳动时间固定资本流动资本流通资本固定资本磨损固定资本折旧折旧费折旧率年剩余价值率单个资本社会资本社会总产品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外延扩大再生产内涵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思考题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是什么?2、产业资本循环为什么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3、实现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是什么?4、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是什么?5、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有何区别?6、怎样考察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7、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何影响?8、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什么?9、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是什么?10、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是什么?11、为什么生产资料生产要优先增长?1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13、经济危机为什么是周期性爆发?14、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的特点是什么?2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23 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一)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 (二)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四个阶段 (三)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更新 三、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的新特点 (一)经济危机同期性和非同期性交错出现。 (二)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小于二战前。 (三)再生产周期各个阶段的交替进程不明显,各阶段的特征减弱。 (四)生产能力过剩和大量失业成为再生产周期中的经常现象。 (五)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相互交织,危机阶段物价仍然上涨。 本章重要名词概念 产业资本 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 商品资本 资本循环 资本周转 资本周转时间 资本周 转次数 生产时间 流通时间 劳动时间 非劳动时间 固定资本 流动资本 流通资本 固定资本磨损 固定资本折旧 折旧费 折旧率 年剩余价值率 单 个资本 社会资本 社会总产品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 外延扩大再生产 内涵扩大再生产 资本 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 思考题 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是什么? 2、产业资本循环为什么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3、实现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是什么? 4、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是什么? 5、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有何区别? 6、怎样考察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 7、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何影响? 8、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什么? 9、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是什么? 10、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是什么? 11、为什么生产资料生产要优先增长? 1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 13、经济危机为什么是周期性爆发? 14、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的特点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第六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教学自的和要求本章主要学习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理论。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剩余价值是如何在产业资本家之间进行瓜分、平均利润率如何形成、商品价值为什么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理论是否违背价值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和阶级结构等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利润的本质2、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和影响利润率的因素3、利润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平均利润4、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及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化5、商业资本的形成和作用6、商业利润的来源和形成的途径7、借贷资本的本质和利息率的决定股份公司的产生及股票和股票价格8、9、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10、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11、资本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分配和资本主义的福利制度12、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及其新特点第一节利润和平均利润一、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转化为成本价格(一)商品价值是由C+V+M三部分构成。(二)成本价格是指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价值与可变资本价值之和,是商品价值的一部分。用K表示。(三)成本价格对资本主义现实经济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二、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一)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二)利润是总资本“观念上的产物”的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与剩余价值本质上是同一个东西。三、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一)利润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公式为:P=—",(二)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反映预付总资本的盈利程度,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三)影响利润率的因素1.剩余价值率;24
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4 第六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学习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理论。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剩余价值是如何在产 业资本家之间进行瓜分、平均利润率如何形成、商品价值为什么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理论是 否违背价值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和阶级结构等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利润的本质 2、 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和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3、 利润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平均利润 4、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及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化 5、 商业资本的形成和作用 6、 商业利润的来源和形成的途径 7、 借贷资本的本质和利息率的决定 8、 股份公司的产生及股票和股票价格 9、 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 10、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 11、资本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分配和资本主义的福利制度 12、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及其新特点 第一节 利润和平均利润 一、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转化为成本价格 (一)商品价值是由 C+V+M 三部分构成。 (二)成本价格是指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价值与可变资本价值之和,是商品价值的一部 分。用 K 表示。 (三)成本价格对资本主义现实经济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二、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一)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 (二)利润是总资本“观念上的产物”的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与剩余价值 本质上是同一个东西。 三、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一)利润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公式为: c V m P + = (二)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反映预付总资本的盈利程度,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 剥削关系。 (三)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1.剩余价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