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公式如下:=10斤茶叶=1只羊20斤粮=2克黄金=5斤盐...2.扩大价值形式的缺点。商品价值表现无止境,价值表现未统一。(三)一般价值形式1.一般价值形式是指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一种商品上。公式如下:20斤粮1斗小麦=1只羊10斤茶叶2克黄金...2.一般价值形式的特点及局限。一般价值形式的价值表现是简单的,又是统一的。但是,般价值形式中的一般等价物还未固定在某一种商品上,交换仍然存在困难。(四)货币形式1.货币形式是指一切商品的价值固定地用一种特殊的商品即贵金属来表现的价值形式。20斤粮食2把斧头1斗小麦=2益司黄金5斤茶叶1只羊...2.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3、货币的本质。二、货币的职能(一)价值尺度1.定义:以货币为尺度来衡量计算商品价值量大小。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2.价格的界定和与价值的关系,用货币来表现商品的价值或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商品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二)流通手段1.定义: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2.流通手段职能的作用双重性。一方面,促进商品交换,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造成买卖脱节、产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3.纸币:以国家信用为依据所发行的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10
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0 公式如下: =10 斤茶叶 20 斤粮 =1 只羊 =2 克黄金 =5 斤盐. 2.扩大价值形式的缺点。商品价值表现无止境,价值表现未统一。 (三)一般价值形式 1.一般价值形式是指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一种商品上。 公式如下: 20 斤粮 1 斗小麦 =1 只羊 10 斤茶叶 2 克黄金. 2.一般价值形式的特点及局限。一般价值形式的价值表现是简单的,又是统一的。但是,一 般价值形式中的一般等价物还未固定在某一种商品上,交换仍然存在困难。 (四)货币形式 1.货币形式是指一切商品的价值固定地用一种特殊的商品即贵金属来表现的价值形式。 20 斤粮食 2 把斧头 1 斗小麦 =2 盎司黄金 5 斤茶叶 1 只羊. 2.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3、货币的本质。 二、货币的职能 (一)价值尺度 1.定义:以货币为尺度来衡量计算商品价值量大小。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 的货币。 2.价格的界定和与价值的关系,用货币来表现商品的价值或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 商品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二)流通手段 1.定义: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2.流通手段职能的作用双重性。一方面,促进商品交换,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 面造成买卖脱节、产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3.纸币:以国家信用为依据所发行的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三、贮藏手段(一)贮藏手段的定义。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来的职能。(二)贮藏手段的作用:能够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发挥“蓄水池”的作用。四、支付手段(一)概念: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欠款的职能,实际上是一种信用交易的媒介。(二)支付手段作用的双重性:一方面,方便商品交换;另一方面会造成债务关系破坏,产生经济危机形成上的可能性。五、世界货币(一)概念: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上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二)世界货币的作用:平衡国际贸易差额:购买别国商品;作为社会一般财富的代表支付赔款等。六、货币的流通量规律1、货币流通量规律取决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2、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3.流通量规律的公式商品价格水平×待售商品数量流通中所需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第三节价值规律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一)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二)价格偏离价值不是对价值规律的破坏与否定,而是价值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三、价值规律的作用(一)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二)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三)价值规律的作用导致分配上的不公平,导致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1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11 三、贮藏手段 (一)贮藏手段的定义。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 表而保存起来的职能。 (二)贮藏手段的作用:能够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发挥“蓄水池”的作用。 四、支付手段 (一)概念: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欠款的职能,实际上是一种信用交易的媒介。 (二)支付手段作用的双重性:一方面,方便商品交换;另一方面会造成债务关系破坏,产生 经济危机形成上的可能性。 五、世界货币 (一)概念: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上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二)世界货币的作用:平衡国际贸易差额:购买别国商品;作为社会一般财富的代表支付赔 款等。 六、 货币的流通量规律 1、货币流通量规律取决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 2、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3. 流通量规律的公式 第三节 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 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一)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二)价格偏离价值不是对价值规律的破坏与否定,而是价值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一)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二)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导致分配上的不公平,导致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 商品价格水平×待售商品数量 货币流通速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本章重要名词概念自然经济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简单商商品经济品经济发达商品经济商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活劳动物化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量劳动熟练程度劳动强度简单劳动复杂劳动劳动生产率私人劳动1社会劳动价值形式一般等价物货币价值尺度价格价格标准流通手段商品流通铸币纸币设世界货币货币流通货币流通规律通1贴藏手段支付手段货膨胀通货紧缩价值规律思考题1、自然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2、自然经济是怎样发展成为商品经济的?3、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及基本特征是什么?4、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它们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5、怎样理解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6、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7、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什么?8、货币是怎样产生的?9、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10、什么是货币的流通量规律?11、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表现形式是怎样的?12、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对社会经济有哪些作用?12
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2 本章重要名词概念 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简单商 品经济 发达商品经济 商品 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 价值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活劳动 物 化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量 劳动熟练程度 劳动强度 简单劳动 复杂劳动 劳动生 产率 私人劳动 社会劳动 价值形式 一般等价物 货币 价值尺度 价格 价格标准 流通 手段 商品流通 铸币 纸币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货币流通 货币流通规律 通 货膨胀 通货紧缩 价值规律 思考题 1、自然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 2、自然经济是怎样发展成为商品经济的? 3、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及基本特征是什么? 4、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它们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5、怎样理解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6、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 7、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8、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9、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10、什么是货币的流通量规律? 11、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表现形式是怎样的? 12、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对社会经济有哪些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教学自的和要求: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石。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掌握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剩余价值生产的实质和方法,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以及当代资本主义剥削形式和劳资关系的新变化。教学重点和难点: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4、资本的本质和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及意义5、剩余价值率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7、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一一剩余价值规律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9、当代资本主义剥削形式和劳资关系的变化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一、作为货币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一)货市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但货市并不是资本。(二)两种流通公式的共同点和区别1.作为货币的货币流通形式是:W一G一W2.作为资本的货币流通形式是:G一W一G3.共同点:(1)都是由买和卖两个阶段组成(2)每一阶段都有商品和货币相对立(3)都有三个流通当事人登场4.区别点:(1)两种流通的形式不同(2)两种流通的内容不同(3)两种流通的目的不同二、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一)资本的总公式是:G一W一G,资本总公式综合反映了产业关系,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最一般的运动形式。(二)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实质在于剩余价值从何而来。(三)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四)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1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13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和要求: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石。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深入理解马克 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掌握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剩余价值生产的实质和方法,资本主义工资的 本质和形式以及当代资本主义剥削形式和劳资关系的新变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 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4、资本的本质和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及意义 5、剩余价值率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 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7、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 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9、当代资本主义剥削形式和劳资关系的变化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作为货币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 (一)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但货币并不是资本。 (二)两种流通公式的共同点和区别 1.作为货币的货币流通形式是:W—G—W 2.作为资本的货币流通形式是:G—W—G 3.共同点:(1)都是由买和卖两个阶段组成 (2)每一阶段都有商品和货币相对立 (3)都有三个流通当事人登场 4.区别点:(1)两种流通的形式不同 (2)两种流通的内容不同 (3)两种流通的目的不同 二、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一)资本的总公式是:G—W—G/,资本总公式综合反映了产业关系,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 的最一般的运动形式。 (二)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实质在于剩余价值从何而来。 (三)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四)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三、劳动力商品理论(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1、劳动者有完全的人身自由。2、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三)劳动力商品的价值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的生活资料所需要的价值,包括三部分的内容。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还包括一个历史和道德的因素。(三)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它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第二节资本主义生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三)劳动产品、劳动成果归资本家所有。二、资本价值增殖过程(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1.价值形成过程是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刚好补偿劳动力价值的过程。2: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3.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就是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剩余价值生产就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三、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一):资本的本质是以物的外壳掩盖的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二)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其价值只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所以称为不变资本。(三)可变资本是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量的变化、会增殖自己的价值,所以称为可变资本。四、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一)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间的比率。1、公式表示:m=m/v(m为剩余价值,V为可变资本)2、剩余价值率反映工人受剥削的程度。(二)剩余价值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剩余价值率的高低,二是可变资本的多少。14
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4 三、劳动力商品理论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 1、劳动者有完全的人身自由。 2、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二)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 的生活资料所需要的价值,包括三部分的内容。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还包括一个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三)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它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 (一) 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 (二) 劳动产品、劳动成果归资本家所有。 二、资本价值增殖过程 (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1.价值形成过程是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刚好补偿劳动力价值的过程。 2.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3.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就是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剩余价值生产就是资本主义 生产的实质。 三、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一) 资本的本质是以物的外壳掩盖的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二)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其价值只是转移到新产品 中去,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所以称为不变资本。 (三)可变资本是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量的变化、会增殖自己的 价值,所以称为可变资本。 四、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 (一)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间的比率。 1、公式表示:m′ = m / v (m 为剩余价值,V 为可变资本) 2、剩余价值率反映工人受剥削的程度。 (二)剩余价值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剩余价值率的高低,二是可变资本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