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恨处非位,怆恨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恨:悲伤。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髙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 怎样的品性? 思路分析:此题分析“事物形象”。要结合诗句,联系诗歌主旨情感作答,通过 凤凰的朝饮清泉、日栖山冈、鸣声彻九州、眼望八荒,结合秋风摧残、回翔无时 恨处非位的描写,可知这一形象的特点: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参考答案: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赏析ε此诗很可能是为嵇康的悼诗或者悼其下狱之诗。前六句与阮籍其他咏怀诗 的起调大不一样。“感于哀情,缘事而发”“师心以遣论”。其起因应该不是自 伤身世,苦无洁身之道那般简单;且阮籍在咏怀诗中最常用孤鸿、孤雁自喻,桃 李尚惧成蹊,自己是不会自言凤凰的。“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显得既爱其 才,又有几分笑弄,更多的是无奈。接下来四句写的正是“性烈而才隽”“高情 远志,率然玄远”的嵇康。后两句更是直抒胸臆,表达才不得位,志不得伸,徒 留伤心的感情。 技法解密1.明确分析的对象是人物形象还是自然物象。 2.看清题干要求,是结合全诗还是结合某几句分析,诗句解说要具体。 3.概括形象特征,写出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品格志向等 热点题型三品析炼字和赏析佳句 【例题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 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曾几 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梦回凉冷润衣襟”中“润”字的妙用。 思路分析ε解答这类试题要遵循“字不离句”的规律。简析“梦回凉冷润衣襟 中“润”字的妙用,要强化题干中“一字传神”的“神”,也就是明确要从意蕴、 情感主旨等角度来思考。 参考答案:“润”浸润、滋润之意,骄阳似火,人们期盼着甘霖。诗人一夜梦醒, 忽感霖雨已降,炎热全消;“润”字不仅传达出那种浸透全身的生理上的舒适感 清凉感,而且传达出久旱逢甘霖后心理上的熨帖感、喜悦感 赏析:这是一首充满轻快旋律和酣畅情致的喜雨诗。这年夏秋间,久晴不雨,秋 禾枯焦。至七月二十五日夜间止,大雨三日,庄稼得救。诗人欢欣鼓舞,写了这 首七律。时为浙西提刑任上。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矣的甘霖突 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颔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 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颈联承“且喜”句。末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 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例题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悲伤。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 怎样的品性? 思路分析:此题分析“事物形象”。要结合诗句,联系诗歌主旨情感作答,通过 凤凰的朝饮清泉、日栖山冈、鸣声彻九州、眼望八荒,结合秋风摧残、回翔无时、 恨处非位的描写,可知这一形象的特点: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参考答案: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赏析:此诗很可能是为嵇康的悼诗或者悼其下狱之诗。前六句与阮籍其他咏怀诗 的起调大不一样。“感于哀情,缘事而发”“师心以遣论”。其起因应该不是自 伤身世,苦无洁身之道那般简单;且阮籍在咏怀诗中最常用孤鸿、孤雁自喻,桃 李尚惧成蹊,自己是不会自言凤凰的。“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显得既爱其 才,又有几分笑弄,更多的是无奈。接下来四句写的正是“性烈而才隽”“高情 远志,率然玄远”的嵇康。后两句更是直抒胸臆,表达才不得位,志不得伸,徒 留伤心的感情。 技法解密 1.明确分析的对象是人物形象还是自然物象。 2.看清题干要求,是结合全诗还是结合某几句分析,诗句解说要具体。 3.概括形象特征,写出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品格志向等。 热点题型三 品析炼字和赏析佳句 【例题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 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曾 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梦回凉冷润衣襟”中“润”字的妙用。 思路分析:解答这类试题要遵循“字不离句”的规律。简析“梦回凉冷润衣襟” 中“润”字的妙用,要强化题干中“一字传神”的“神”,也就是明确要从意蕴、 情感主旨等角度来思考。 参考答案:“润”浸润、滋润之意,骄阳似火,人们期盼着甘霖。诗人一夜梦醒, 忽感霖雨已降,炎热全消;“润”字不仅传达出那种浸透全身的生理上的舒适感、 清凉感,而且传达出久旱逢甘霖后心理上的熨帖感、喜悦感。 赏析:这是一首充满轻快旋律和酣畅情致的喜雨诗。这年夏秋间,久晴不雨,秋 禾枯焦。至七月二十五日夜间止,大雨三日,庄稼得救。诗人欢欣鼓舞,写了这 首七律。时为浙西提刑任上。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矣的甘霖突 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颔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 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颈联承“且喜”句。末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 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例题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①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①魏绛:春秋时消除了晋国边患的大将。②六郡雄:指西汉名将赵充国,陇 西人,以破匈奴有功,拜将封侯。 结合全诗,赏析“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这两句的妙处。 思路分析:诗的题目提示了诗歌的题材一一送别诗、边塞诗,诗句的“妙处”“作 用”等问法一般要考虑“文道合一”,即兼顾技巧与内容两个方面,“结合全 诗”的要求既要注重诗意解说的具体性,也要考虑是否有结构价值。 参考答案:①虚写手法,此处的景物并不在眼前,而是想像友人要去的地方。② 上句写出雁门山地理位置之重要,它横亘在代州北面;下句既逼真地描绘出飞狐 塞遥接云中郡,连成一片。③为结句作了铺垫。 赏析: 两句“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令人震撼。读者可以清楚地意 识到边境上军情的紧急,也可以感受到诗人激烈跳动的脉搏。三、四两句旨意是: 与友人分别于繁华皇都,不免有些怅惘;但为国效力,责无旁贷,要像汉代名将、 号称六郡雄杰的赵充国那样去驰骋沙场,杀敌立功。五、六两句是写魏大从军所 往之地。一个“横”字,写出雁门山地理位置之重要;一个“接”字,既逼真地 描绘出飞狐塞的险峻,又点明飞狐塞是遥接云中郡的。此处的景物并不在眼前, 而是在诗人的想像之中。地理位置的重要,山隘的险峻,暗示魏大此行责任之重 大,这就为结句作了铺垫,因此,“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二句作结,便如 瓜熟蒂落,极其自然。 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 人,令人读来如闻战鼓,有气壮山河之势 技法解密1.回答炼字题需要兼顾的角度:字面义、语境义、技巧义(如有些字 涉及的拟人修辞手法)和意境情感义。(说明:并非每一题全部包含以上四点, 大部分情况,用两三点即可) 2.回答句子分析题兼顾的角度:句意解说、技巧解说(有时含结构作用)、意 境或情感解说。 热点题型四分析诗眼 【例题7】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如何?结 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思路分析:这道题要求考生抓住诗眼,概括内容,可以叫诗眼概括型试题。“诗 眼”指的是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练传 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 的主旨所在。由于有了这个字词或句子,而使形象鲜活,神情飞动,意味深长 引人深思,富于艺术魅力,称为一篇诗词的眼目。诗眼的获得,需要提炼字句, 务必要使提炼的字词和句子,最能表现特定的生活情景,能最充分、最真切地表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②。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①魏绛:春秋时消除了晋国边患的大将。②六郡雄:指西汉名将赵充国,陇 西人,以破匈奴有功,拜将封侯。 结合全诗,赏析“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这两句的妙处。 思路分析:诗的题目提示了诗歌的题材——送别诗、边塞诗,诗句的“妙处”“作 用”等问法一般要考虑“文道合一”,即兼顾技巧与内容两个方面,“结合全 诗”的要求既要注重诗意解说的具体性,也要考虑是否有结构价值。 参考答案:①虚写手法,此处的景物并不在眼前,而是想像友人要去的地方。② 上句写出雁门山地理位置之重要,它横亘在代州北面;下句既逼真地描绘出飞狐 塞遥接云中郡,连成一片。③为结句作了铺垫。 赏析:一、二两句“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令人震撼。读者可以清楚地意 识到边境上军情的紧急,也可以感受到诗人激烈跳动的脉搏。三、四两句旨意是: 与友人分别于繁华皇都,不免有些怅惘;但为国效力,责无旁贷,要像汉代名将、 号称六郡雄杰的赵充国那样去驰骋沙场,杀敌立功。五、六两句是写魏大从军所 往之地。一个“横”字,写出雁门山地理位置之重要;一个“接”字,既逼真地 描绘出飞狐塞的险峻,又点明飞狐塞是遥接云中郡的。此处的景物并不在眼前, 而是在诗人的想像之中。地理位置的重要,山隘的险峻,暗示魏大此行责任之重 大,这就为结句作了铺垫,因此,“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二句作结,便如 瓜熟蒂落,极其自然。 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 人,令人读来如闻战鼓,有气壮山河之势。 技法解密 1.回答炼字题需要兼顾的角度:字面义、语境义、技巧义(如有些字 涉及的拟人修辞手法)和意境情感义。(说明:并非每一题全部包含以上四点, 大部分情况,用两三点即可) 2.回答句子分析题兼顾的角度:句意解说、技巧解说(有时含结构作用)、意 境或情感解说。 热点题型四分析诗眼 【例题 7】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如何?结 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思路分析:这道题要求考生抓住诗眼,概括内容,可以叫诗眼概括型试题。“诗 眼”指的是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练传 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 的主旨所在。由于有了这个字词或句子,而使形象鲜活,神情飞动,意味深长, 引人深思,富于艺术魅力,称为一篇诗词的眼目。诗眼的获得,需要提炼字句, 务必要使提炼的字词和句子,最能表现特定的生活情景,能最充分、最真切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