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第一节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作用的性质和方式 (一)药物作用的性质 药物作用( drug action)是指药物对机体细胞的间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是 分子反应机制 药理效应( pharmacological effect是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是药物作 用的结果。功能提高称兴奋( exicitation):功能降低成为抑制( inhibition、麻痹 (二)药物作用的方式 局部作用 全身作用 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和两重性 (一)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selectivity)在一定的剂量下,药物对不同的组织器官作用 的差异性。 药物作用的特异性取决于药物的化学结构,这就是构效关系 (二)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1,治疗作用 治疗作用 therapeutic effects)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 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1)对因治疗( etiological treatment)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 底治愈疾病,成对因治疗,或称治本。例如应用抗生素类杀灭或抑制致病微生物 应用解毒药促进体内毒物消除等 (2)对症治疗( (symptomatic treatment)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称对症治疗, 或称治标。例如髙热时应用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降低体温解除发热给病人带来 的痛苦。有时对症治疗对维持重要生命指标,赢得对因治疗的时机非常重要,例 如对休克、心力衰竭、脑水肿、惊厥等临床急症分秒必争地进行抢救多属对症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 药物作用的性质和方式 (一)药物作用的性质 药物作用(drug action)是指药物对机体细胞的间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是 分子反应机制。 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是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是药物作 用的结果。功能提高称兴奋(exicitation);功能降低成为抑制(inhibition)、麻痹 (paralysis) (二)药物作用的方式 局部作用 全身作用 二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和两重性 (一)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selectivity)在一定的剂量下,药物对不同的组织器官作用 的差异性。 药物作用的特异性取决于药物的化学结构,这就是构效关系。 (二)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1, 治疗作用 治疗作用(therapeutic effects)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 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1)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 底治愈疾病,成对因治疗,或称治本。例如应用抗生素类杀灭或抑制致病微生物, 应用解毒药促进体内毒物消除等。 (2)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称对症治疗, 或称治标。例如高热时应用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降低体温解除发热给病人带来 的痛苦。有时对症治疗对维持重要生命指标,赢得对因治疗的时机非常重要,例 如对休克、心力衰竭、脑水肿、惊厥等临床急症分秒必争地进行抢救多属对症治 疗
(3)补充治疗 (supplementary therapy)也称替代疗法( replacement therapy)用药 的目的在于补充营养物质或内源性活性物质的不足。可纠正发病原因并改善症 状。但补充疗法并非针对原发病灶,亦不直接针对症状,与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均有区别。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ad verse reactions,ADR):凡不符和用药目的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 痛苦的有害反应 (1)副作用( side reaction)在治疗剂量下,药物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其 他效应 (2)毒性反应( (toxic reaction)药物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发生的危 害性反应。急性毒性( acute toxication、慢性毒性( chronic toxication)和特殊毒 性如 致癌( carcinogenesis)、致畸( (teratogenesis)、致突变(n (3)变态反应( (allergic reaction, hypersensitive reaction,过敏反应)药物产 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4)继发性反应( secondery reaction由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 (5)后遗效应( after effect, residual effec)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降至阈浓度 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6)致畸作用( teratogenesis)}指某些药物可影响胚胎正常发育。 (7)停药反应( withdrawal reaction, rebound,反跳)突然停药原有的疾病加 剧 (8)特异质反应( id iosyncrasy)少数特异体质病人对某些药物产生的特殊反 第二节量效关系与构效关系 量效关系 药理效应的强弱与其剂量大小或浓度高低呈一定关系,即剂量效应关系 ( dose-effect relationshi),简称量效关系( dose-effect relationship)。以药理效应的 强度为纵座标,药物剂量或浓度为橫座标作图表示量效关系的曲线即为量效曲线 ( dose-effect curve) 药理效应按性质可分为量反应和质反应两种情况。效应的强弱呈连续性量的
(3)补充治疗(supplementary therapy)也称替代疗法(replacement therapy)用药 的目的在于补充营养物质或内源性活性物质的不足。可纠正发病原因并改善症 状。但补充疗法并非针对原发病灶,亦不直接针对症状,与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均有区别。 2,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s, ADR):凡不符和用药目的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 痛苦的有害反应。 (1)副作用(side reaction)在治疗剂量下,药物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其 他效应。 (2)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药物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发生的危 害性反应。急性毒性(acute toxication)、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ation)和特殊毒 性如 致癌(carcinogenesis)、致畸(teratogenesis)、致突变(mutagenesis)等。 (3)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 hypersensitive reaction,过敏反应)药物产 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4)继发性反应(secondery reaction):由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 (5)后遗效应(after effect, residual effect)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降至阈浓度 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6)致畸作用(teratogenesis): 指某些药物可影响胚胎正常发育。 (7)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 rebound, 反跳) 突然停药原有的疾病加 剧。 (8)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少数特异体质病人对某些药物产生的特殊反 应。 第二节 量效关系与构效关系 一、量效关系 药理效应的强弱与其剂量大小或浓度高低呈一定关系,即剂量-效应关系 (dose-effect relationship),简称量效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以药理效应的 强度为纵座标,药物剂量或浓度为横座标作图表示量效关系的曲线即为量效曲线 (dose-effect curve)。 药理效应按性质可分为量反应和质反应两种情况。效应的强弱呈连续性量的
变化者叫做量反应( graded response),如血压的升降等。将横座标的剂量或浓度 改为以对数剂量或对数浓度表示,以效应强度为纵座标作图则曲线呈对称的S 型 药理效应不随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 的变化,则称为质反应( quantalresponse)质反应以阳性或阴性、全或无( all-or-none) 的方式表现,如存活或死亡等。 量效曲线在药理学上有重要意义分析S形量效曲线,可解释如下概念:希望 掌握这些概念的定义和意义。 1最小有效量 (minimal effective dose)或最小有效浓度( minimal effective concentration)系指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亦称阈剂量或阈浓度 (threshold dose or concentration) 2半数有效量(50% effective dose,ED50)在量反应中指能引起50%最大反应强度 的药量,在质反应中指引起50%实验对象出现阳性反应时的药量。以此类推, 如效应为惊厥或死亡,则称为半数惊厥量(50% convulsion)或半数致死量(50% lethal dose,LD50)。药物的ED50越小,LD50越大说明药物越安全,一般常 以药物的LD50与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 therapeutic index,m),用以表示 药物的安全性。但如果某药的量效曲线与其剂量毒性曲线不平行,则T值不能 完全反映药物安全性,故有人用LD5与ED95值或LDI与ED99之间的距离表 示药物的安全性。表示药物的安全性的指标有两个:治疗指数和安全范围(更可 靠 3最大效应( maximal e〃recr,max)在反应系统中,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 应强度也随之增加,当效应增强到最大程度后虽再增加剂量或浓度,效应不再继 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或效能( cacy) 4个体差异( individual variability)量效曲线上的某个点是在该条件时一组实验动 物产生效应的平均值。 5效价强度( potency)用于作用性质相同的药物之间的等效剂量的比较,达到等 效时所需药量较小者效价强度大,所用药量大者效价强度小。 效能和效价强度反映药物的不同性质,二者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在临床用 药时可作选择药物和确定剂量的依据。例如氢氯噻嗪排钠利尿作用的相对效价强 度明显大于呋塞米,但后者的最大效能却远远大于前者;重症水肿患者宜选用高
变化者,叫做量反应(graded response),如血压的升降等。将横座标的剂量或浓度 改为以对数剂量或对数浓度表示,以效应强度为纵座标作图则曲线呈对称的 S 型; 药理效应不随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 的变化,则称为质反应(quantalresponse)。质反应以阳性或阴性、全或无(all-or-none) 的方式表现,如存活或死亡等。 量效曲线在药理学上有重要意义,分析 S 形量效曲线,可解释如下概念:希望 掌握这些概念的定义和意义。 1 最 小 有 效 量 (minimal effective dose) 或 最 小 有 效 浓 度 (minimal effective concentration)系指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亦称阈剂量或阈浓度 (threshold dose or concentration)。 2 半数有效量(50% effective dose, ED50)在量反应中指能引起 50%最大反应强度 的药量, 在质反应中指引起 50%实验对象出现阳性反应时的药量。以此类推, 如效应为惊厥或死亡,则称为半数惊厥量(50% convulsion)或半数致死量(50% lethal dose, LD50)。药物的 ED50 越小, LD50 越大说明药物越安全,一般常 以药物的 LD50 与 ED50 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用以表示 药物的安全性。但如果某药的量效曲线与其剂量毒性曲线不平行,则 TI 值不能 完全反映药物安全性,故有人用 LD5 与 ED95 值或 LD1 与 ED99 之间的距离表 示药物的安全性。表示药物的安全性的指标有两个:治疗指数和安全范围(更可 靠)。 3 最大效应(maximal effect,Emax) 在反应系统中,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 应强度也随之增加,当效应增强到最大程度后虽再增加剂量或浓度,效应不再继 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或效能(efficacy)。 4 个体差异(individual variability)量效曲线上的某个点是在该条件时一组实验动 物产生效应的平均值。 5 效价强度(potency)用于作用性质相同的药物之间的等效剂量的比较, 达到等 效时所需药量较小者效价强度大,所用药量大者效价强度小。 效能和效价强度反映药物的不同性质,二者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在临床用 药时可作选择药物和确定剂量的依据。例如氢氯噻嗪排钠利尿作用的相对效价强 度明显大于呋塞米,但后者的最大效能却远远大于前者;重症水肿患者宜选用高
效能的呋塞米以获得较好的利尿效果。 6斜率(slpe)量效曲线在效应量的16%~84%区间大致呈直线该段直线与横坐 标夹角的正切值称量效曲线的斜率。斜率大的药物说明药量的微小变化即可引起 效应的明显改变 、构效关系 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可通过同一机制发挥作用,引起相似或相反的效应。药 物结构的改变,包括其基本骨架、侧链长短、立体异构(手性药物)、几何异构 (顺式或反式)的改变均可影响药物的理化性质,进而影响药物的体内过程,影 响药效乃至毒性。药物的结构与药理活性或毒性之间的关系称为构效关系 (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了解药物的构效关系不仅有利于深入认识药物的 作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而且在定向设计药物结构,研制开发新药方面都有重 要意义。 第三节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与机体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常称作药物作用机制( mechanism of acin)。药物的作用几乎涉及生命代谢活动过程的所有环节,因此药物的作用机 制十分复杂。 、釀( enzymes) 例如奥美拉唑( omeprazole)抑制胃粘膜的H+K,ATP酶,减少胃酸分泌 二、离子通道( ion channels) 离子通道系细胞内外物质的被动转运中的一种途径。通道的开放或关闭影响 细胞内外无机离子的转运,能迅速改变细胞功能,引起神经兴奋,心血管收缩或 腺体分泌。例如:激活N-胆碱受体可引起Na通道开放;激活GABA受体可引 起C通道开放。 三、核酸( nucleic acid) 例如抗癌药氟尿嘧啶( fluorouracil)通过阻断DNA的合成而抑制肿瘤细胞生 长;磺胺类(swψ honamides)抗菌药通过抑制细菌。 四、兔疫系统( Immune system) 如免疫抑制药如环孢素( cyclosporin),可用于抑制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 自身免疫疾病及Rh阳性新生儿溶血病等。免疫增强药多作为辅助治疗药物用于 免疫缺陷疾病如艾滋病、慢性感染及癌症等
效能的呋塞米以获得较好的利尿效果。 6 斜率(slope) 量效曲线在效应量的 16%~84%区间大致呈直线,该段直线与横坐 标夹角的正切值称量效曲线的斜率。斜率大的药物说明药量的微小变化即可引起 效应的明显改变。 二、构效关系 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可通过同一机制发挥作用,引起相似或相反的效应。药 物结构的改变,包括其基本骨架、侧链长短、立体异构(手性药物)、几何异构 (顺式或反式)的改变均可影响药物的理化性质,进而影响药物的体内过程,影 响药效乃至毒性。药物的结构与药理活性或毒性之间的关系称为构效关系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了解药物的构效关系不仅有利于深入认识药物的 作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而且在定向设计药物结构,研制开发新药方面都有重 要意义。 第三节 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与机体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常称作药物作用机制(mechanism of action)。药物的作用几乎涉及生命代谢活动过程的所有环节,因此药物的作用机 制十分复杂。 一、酶(enzymes) 例如奥美拉唑(omeprazole)抑制胃粘膜的 H+-K,ATP 酶,减少胃酸分泌; 二、离子通道(ion channels) 离子通道系细胞内外物质的被动转运中的一种途径。通道的开放或关闭影响 细胞内外无机离子的转运,能迅速改变细胞功能,引起神经兴奋,心血管收缩或 腺体分泌。例如:激活 N-胆碱受体可引起 Na+通道开放;激活 GABA 受体可引 起 Cl-通道开放。 三、核酸(nucleic acid) 例如抗癌药氟尿嘧啶(fluorouracil)通过阻断 DNA 的合成而抑制肿瘤细胞生 长;磺胺类(sulphonamides)抗菌药通过抑制细菌。 四、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 如免疫抑制药如环孢素(cyclosporin),可用于抑制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 自身免疫疾病及 Rh 阳性新生儿溶血病等。免疫增强药多作为辅助治疗药物用于 免疫缺陷疾病如艾滋病、慢性感染及癌症等
五、基因(gene) 基因治疗与基因工程药物治疗不同,前者是把经过遗传修饰的基因导入体 内,通过基因的表达发挥效应;后者则是将修饰基因的细胞产物作为药物应用于 病人发挥治疗作用。 基因治疗是指通过基因转移方式将正常基因或其它有功能的基因导入体内,并 使之表达以获得疗效。 基因工程药物是指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药品,这类药物是将目的基因与 载体分子组成重组DNA分子后转移到新的宿主细胞系统,并使目的基因在新的 宿主细胞系统内进行表达然后对基因表达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大规模 生产目的基因表达的产物。已应用的产品有人胰岛素、干扰素类等。 六、其他 有些药物通过简单的物理化学作用,如酸碱反应、渗透压改变、氧化还原(自 由基清除)等改变机体内环境。还有些药物补充机体所缺乏的物质,如维生素、 多种元素等。 七、受体(见后) 第四节药物与受体 受体的概念 受体是对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识别能力并可与之选择性结合的生物大分子。多 数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并镶嵌在双层脂质的膜结构中(胞膜受体),少数受体 存在于细胞内(胞浆受体)。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生物活性物质称为配体( ligand 受体都有内源性配体。配体与受体大分子中的一小部分结合,该结合部位叫做结 合位点或受点( binding site) 受体具有如下特性:(1)灵敏性 ensitivity)(2)特异性( specificity)(3)饱 和性( saturability)(4)可逆性( reversibility)(5)多样性( multiple-variation)(6) 含量极微(7)存在受体后信息放大系统 、受体类型和受体调节 (一)受体类型 大多数药物在体内都是和特异性受体相互作用,改变细胞的生理生化功能而 产生效应。目前已确定的受体有30余种,根据受体存在的标准,受体大致可分 为3类
五、基因(gene) 基因治疗与基因工程药物治疗不同,前者是把经过遗传修饰的基因导入体 内,通过基因的表达发挥效应;后者则是将修饰基因的细胞产物作为药物应用于 病人发挥治疗作用。 基因治疗是指通过基因转移方式将正常基因或其它有功能的基因导入体内,并 使之表达以获得疗效。 基因工程药物是指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药品,这类药物是将目的基因与 载体分子组成重组 DNA 分子后转移到新的宿主细胞系统,并使目的基因在新的 宿主细胞系统内进行表达,然后对基因表达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大规模 生产目的基因表达的产物。已应用的产品有人胰岛素、干扰素类等。 六、其他 有些药物通过简单的物理化学作用,如酸碱反应、渗透压改变、氧化还原(自 由基清除)等改变机体内环境。还有些药物补充机体所缺乏的物质,如维生素、 多种元素等。 七、受体(见后) 第四节 药物与受体 一、受体的概念 受体是对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识别能力并可与之选择性结合的生物大分子。多 数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并镶嵌在双层脂质的膜结构中(胞膜受体),少数受体 存在于细胞内(胞浆受体)。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生物活性物质称为配体(ligand), 受体都有内源性配体。配体与受体大分子中的一小部分结合,该结合部位叫做结 合位点或受点(binding site)。 受体具有如下特性:(1)灵敏性(sensitivity)(2)特异性(specificity)(3)饱 和性(saturability)(4)可逆性(reversibility)(5)多样性(multiple-variation) (6) 含量极微 (7)存在受体后信息放大系统 二、受体类型和受体调节 (一)受体类型 大多数药物在体内都是和特异性受体相互作用,改变细胞的生理生化功能而 产生效应。目前已确定的受体有 30 余种,根据受体存在的标准,受体大致可分 为 3 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