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化学因素的影响:儿茶酚胺可使气道平滑肌舒张:前列腺素F。可使之收缩,而E2使之舒张:过敏反应时由肥大细胞释放的组胺和慢 反应物质使支气管收缩:吸入气C0,含理的增加可以刺激支气管、肺的C类纤维,反射性地使支气管收缩,气道阻力增加。近来的研究发现气 道上皮可合成、释放内皮素,使气道平滑肌收缩。哆瑞病人肺内皮素的合成和释放增加,提示内皮索可能参与哮瑞的病理生理过程 在上述四种因素 前三种均随呼吸而发生周期性变化,气道咀力也因而出现周期性改变。壁压增大(因胸烫内压下降),交感神经兴 奋都能使气道口径增大,阻力减小;呼气时发生相反的变化,使气道口径变小,阻力增大,这也是为何支气管哮瑞病人呼气比吸气更为困难的 主要原因 (三)呼吸功 在呼吸过程中,呼吸肌为克服弹性阻力和右面弹性阳力而实现肺通气所作的功为呼吸功。通常以单位时间内压力变化乘以容积变化来计 算,单位是kgm,正常人平静呼吸时,呼吸功不大,每分钟约为0.30.6kgm其中2/3用来克服弹性阳力,1/3用来克服非弹性阳力.劳动或远 动时,呼吸频率、深度增加,呼气也有主动成分的参与,呼吸功可增至1kgm,病理情况下,弹性或非弹性阻力增大时,也可使呼吸功增大. 平静呼吸时,呼吸耗能仅占全身耗能的3%。剧烈运动时,呼吸耗能可升高25倍,但由于全身总耗能也增大1520倍,所以呼吸耗能仍只占 总耗能的3%.4% 三、基本肺容积和肺容量 了解肺通气量的简单方法是用肺量计记录进出肺的气量,图56示呼吸时肺容量变化的曲张。 一)本的四的本空积它们5不色全部相加等于肺的是大容量 1.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为潮气量(id volume,.TV)平静呼吸时,潮气量为400-600ml,一般以500ml计算.运动时 潮气量将增大 2补吸气骨或吸气备平静 气末,再尽力 吸 所能吸入的气量为补吸气量(volume,.lRV),正常成年人约为1500 200mL. 3.补呼气量或呼气贮备量平静呼气未,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为补呼气量(voume,ERV),正常成年人约为900 1300mL 4.余气量或残气量最大呼气未尚存留于肺中不能 1000.1500ml ·只能用间接方法测定,正常成人约为 支气管哮时和 肿患者,余气 目前认为余 是由于最大呼气之未,细支气管,特别是呼吸性细支气管关闭所致。 (仁)韩容量 是基本肺容积中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联合气量(图55右) 作最大吸 时所能吸入的气量为深吸气量(nspa0 ry capacity),它也是湖气量和补吸气量之和,是衡量最大 、陶膜、肺组织和呼吸肌 的病安 ·功能余气量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于师内的气 为功能余气量 residual capacity,FRC) 是分 气星和补呼气 之和。正常成年 人约为2500ml, 肺气钟者的功能余气量增加,实质书 变时减小。功能余气量的生理微义是缓冲呼吸过程 料和一 氧化碳分巴 (PO,和PCO,)的过度变化。由于功能余气量的稀释作用,吸气时,肺内P02不至突然升得太高,PCO上不致降得太低;呼气时,市内P02则不 会降得太低,PCO,不致升得太高。这样,肺泡气和动脉血液的O,和PCO,就不会随呼吸而发生大幅度的波动,以处于气体交换. 本防容积 肺量 图5-6基本肺容积和肺容量图 肺活量 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作肺活( ,VC),是潮气量 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 韩活量有 性 等有关 肺活是反 的时间,所以不能充分反 是 果延长呼气时 所测得的肺活量是 常的 是出时间 称用力呼气量的 一定时间 呼出的 洁量的白分数。测 让受试者先作 的速度呼出气体 计算其所占肺活量的百分数,分别称为第 、2.3的时间肺活量(图57),正常人各为83%、96%
(4)化学因素的影响:儿茶酚胺可使气道平滑肌舒张;前列腺素F2α可使之收缩,而E2使之舒张;过敏反应时由肥大细胞释放的组胺和慢 反应物质使支气管收缩;吸入气CO2含理的增加可以刺激支气管、肺的C类纤维,反射性地使支气管收缩,气道阻力增加。近来的研究发现气 道上皮可合成、释放内皮素,使气道平滑肌收缩。哮喘病人肺内皮素的合成和释放增加,提示内皮素可能参与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 在上述四种因素中,前三种均随呼吸而发生周期性变化,气道阻力也因而出现周期性改变。跨壁压增大(因胸膜内压下降),交感神经兴 奋都能使气道口径增大,阻力减小;呼气时发生相反的变化,使气道口径变小,阻力增大,这也是为何支气管哮喘病人呼气比吸气更为困难的 主要原因。 (三)呼吸功 在呼吸过程中,呼吸肌为克服弹性阻力和右面弹性阻力而实现肺通气所作的功为呼吸功。通常以单位时间内压力变化乘以容积变化来计 算,单位是kg·m。正常人平静呼吸时,呼吸功不大,每分钟约为0.3-0.6kg·m,其中2/3用来克服弹性阻力,1/3用来克服非弹性阻力。劳动或运 动时,呼吸频率、深度增加,呼气也有主动成分的参与,呼吸功可增至10kg·m。病理情况下,弹性或非弹性阻力增大时,也可使呼吸功增大。 平静呼吸时,呼吸耗能仅占全身耗能的3%。剧烈运动时,呼吸耗能可升高25倍,但由于全身总耗能也增大15-20倍,所以呼吸耗能仍只占 总耗能的3%-4%。 三、基本肺容积和肺容量 了解肺通气量的简单方法是用肺量计记录进出肺的气量。图5-6示呼吸时肺容量变化的曲张。 (一)基本肺容积 图5-6左侧示肺的四种基本容积,它们互不重叠,全部相加等于肺的最大容量。 1.潮气量 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为潮气量(tidal volume,TV)。平静呼吸时,潮气量为400-600ml,一般以500ml 计算。运动时, 潮气量将增大。 2.补吸气量或吸气贮备 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量为补吸气量(inspiratory reserve volume,IRV),正常成年人约为1500- 200ml。 3.补呼气量或呼气贮备量 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为补呼气量(espiratory reserve volume,ERV),正常成年人约为900- 1200ml。 4.余气量或残气量 最大呼气末尚存留于肺中不能再呼出的气量为余气量(res idual volume,RV)。只能用间接方法测定,正常成人约为 1000-1500ml。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患者,余气量增加。目前认为余气量是由于最大呼气之末,细支气管,特别是呼吸性细支气管关闭所致。 (二)肺容量 是基本肺容积中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联合气量(图5-5右)。 1.深吸气量 从平静呼气末作最大吸气时所能吸入的气量为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它也是潮气量和补吸气量之和,是衡量最大 通气潜力的一个重要指示。胸廓、胸膜、肺组织和呼吸肌等的病变,可使深吸气量减少而降低最大通气潜力。 2.功能余气量 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量为功能余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是余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正常成年 人约为2500ml,肺气肿患者的功能余气量增加,肺实质性病变时减小。功能余气量的生理意义是缓冲呼吸过程中肺泡气氧和二氧化碳分压 (PO2和PCO2)的过度变化。由于功能余气量的稀释作用,吸气时,肺内PO2不至突然升得太高,PCO2不致降得太低;呼气时,肺内PO2则不 会降得太低,PCO2不致升得太高。这样,肺泡气和动脉血液的PO2和PCO2就不会随呼吸而发生大幅度的波动,以处于气体交换。 图5-6 基本肺容积和肺容量图解 3.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 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作肺活(vital capacity,VC),是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 肺活量有较大的个体差异,与身材大小、性别、年龄、呼吸肌强弱等有关。正常成年男性平均约为3500ml,女性为2500ml。 肺活是反映了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肺通气功能的指标。但由于测定肺活量时不限制呼气的时间,所以不能充分反 映肺组织的弹性状态和气道的通畅程度,即通气功能的好坏。例如,某些病人肺组织弹性降低或呼吸道狭窄,通气功能已经受到损害,但是如 果延长呼气时间,所测得的肺活量是正常的。因此,提出时间肺活量(timed vital capacity),也称用力呼气量的概念,用来反映一定时间内 所能呼出的气量。时间肺活量为单位时间内呼出的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测定时,让受试者先作一次深吸气,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呼出气体, 同时分别测量第1、2、3s末呼出的气量,计算其所占肺活量的百分数,分别称为第1、2、3s的时间肺活量(图5-7),正常人各为83%、96%和
99%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是一种动态指标,不仅反映肺活量容量的大小,而且反映了呼吸所阻力的变化,所以是评论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 标。阻塞性肺疾病思者往往需要S6秒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呼出全部肺活量。 第1s 235673 图57时间韩活量 A:正常时间肺活量B:气道窄时的时间肺活量 4.肺总量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量为肺总量(total1 ung capacity.TLC),是肺活量和余气量之和。其值因性别、年龄.身材、运动锻炼情 况和体位而异。成年男性平均为5000ml。女性3500ml, 四、肺通气量 (一)每分通气量 每分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 volume))是指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体总量,等于呼吸频率乘潮气量。平静呼吸时,正常成年人呼吸频率每 分1218次,潮气量500ml,则每分通气量6-9L,每分通气量随性别、年被、身材和活动量不同而有差异,为便于比较,最好在基础条件下测 定,并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为单位来计算, 芳动和运动时,每分通气量增大。尽力作深快呼吸时,每分钟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量为最大通气量,它反映单位时间内充分发挥全部 通气量,是估计一个人能进行多大运动量的生埋指标之一,测定时,一般只测量105或155最深最快的呼出或吸入量,再换算成每分钟的,即为 最大通气量。最大通气量一般可达70120L。比较平静呼吸时的每分通气量和最大通气量,可以了解通气功能的贮备能力,通常用通气贮量百 分比表示: 通气贮量百分比=【(最大通气量-每分平静通气量)/最大通气量]×100% 正常值等于或大于93%. 、一日无放酸和韩通气量分格在从上乐吸清系乐吸性支有货以前的我黄内这行体的不参与陆与由流之相的气体交棉,故称力一 解制无效腔(anatomical dead space),其容积约为150ml。进入肺泡内的气体,也可因血流在肺内分布不均而未能都与血液进入气体交换,未 能发生气体交换的这一部分肺泡容量称为肺泡无效腔。肺泡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一起合称生理无效腔(physiollgical dead space).健康人平 卧时生理无效腔等于或接近于朝制无效腔 由于无效腔的存在,每次吸入的新鲜空气不能都到达肺泡进入气体交换。因此,为了计算真正有效的气体交换,应以肺泡通气量为准,肺 泡通气量(vntiatio))是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等于(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如潮气量是5O0ml,无效整气量是 150m,则每次呼吸仅使肺泡内气体更新1/7左右,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的变化,对肺通气和肺泡通气有不同的影响。在潮气量减半和呼吸须率加 倍或潮气量加倍 吸频 减半时,肺通气量保持不变,但是肺泡通气量却发生明显的变化,如表51所示,故从气体交换而言,浅而快的呼吸 是不利的 表不同须率和潮气量时的韩通气量和泡通气量 高频气近年来,临床上在某些情况下(如 使用一种特殊形式的人工通气,即高须通气。这是 率很克 低的 气,这似乎生 浅快呼 利 点 对 高频通 不太清 为它和气体对流的加强及气体分子扩散的的加 可能 常情况下的道 原理都有行过 一步研分 第二节呼吸气体的交换 肺通气使肺泡不断更新,保持了肺泡气P02、PC0,的相对稳定 ,这是气体交换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 气体交换包括肺换气和组织换气,在 这两处换气的原理一样。 一、气体交换原理
99%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是一种动态指标,不仅反映肺活量容量的大小,而且反映了呼吸所遇阻力的变化,所以是评论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 标。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往往需要5-6秒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呼出全部肺活量。 图5-7 时间肺活量 A:正常时间肺活量 B:气道狭窄时的时间肺活量 4.肺总量 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量为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是肺活量和余气量之和。其值因性别、年龄、身材、运动锻炼情 况和体位而异。成年男性平均为5000ml,女性3500ml。 四、肺通气量 (一)每分通气量 每分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 volume)是指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体总量,等于呼吸频率乘潮气量。平静呼吸时,正常成年人呼吸频率每 分12-18次,潮气量500ml,则每分通气量6-9L。每分通气量随性别、年龄、身材和活动量不同而有差异。为便于比较,最好在基础条件下测 定,并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为单位来计算。 劳动和运动时,每分通气量增大。尽力作深快呼吸时,每分钟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量为最大通气量。它反映单位时间内充分发挥全部 通气量,是估计一个人能进行多大运动量的生理指标之一。测定时,一般只测量10s或15s最深最快的呼出或吸入量,再换算成每分钟的,即为 最大通气量。最大通气量一般可达70-120L。比较平静呼吸时的每分通气量和最大通气量,可以了解通气功能的贮备能力,通常用通气贮量百 分比表示: 通气贮量百分比=[(最大通气量-每分平静通气量)/最大通气量 ]×100% 正常值等于或大于93%。 (二)无效腔和肺泡通气量 每次吸入的气体,一部分将留在从上呼吸道至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内,这部分气体均不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故称为 解剖无效腔(anatomical dead space),其容积约为150ml。进入肺泡内的气体,也可因血流在肺内分布不均而未能都与血液进入气体交换,未 能发生气体交换的这一部分肺泡容量称为肺泡无效腔。肺泡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一起合称生理无效腔(physiollgical dead space)。健康人平 卧时生理无效腔等于或接近于解剖无效腔。 由于无效腔的存在,每次吸入的新鲜空气不能都到达肺泡进入气体交换。因此,为了计算真正有效的气体交换,应以肺泡通气量为准。肺 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是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等于(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如潮气量是500ml,无效腔气量是 150ml,则每次呼吸仅使肺泡内气体更新1/7左右。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的变化,对肺通气和肺泡通气有不同的影响。在潮气量减半和呼吸频率加 倍或潮气量加倍而呼吸频率减半时,肺通气量保持不变,但是肺泡通气量却发生明显的变化,如表5-1所示。故从气体交换而言,浅而快的呼吸 是不利的。 表5-1 不同呼吸频率和潮气量时的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呼吸频率 潮气量 肺通气量 肺泡通气量 (次/Imin) (ml) (ml/min) (ml/min) 16 500 8000 5600 8 1000 8000 6800 32 250 8000 3200 高频通气 近年来,临床上在某些情况下(如配合支气管镜检查,治疗呼吸衰竭等)使用一种特殊形式的人工通气,即高频通气。这是一种 频率很高,潮气量很低的人工通气,其频率可为每分钟60-100次或更高,潮气量小于解剖无效腔,但却可以保持有效的通气和换气,这似乎与 上述浅快呼吸不利于气体交换的观点矛盾。目前,对于高频通气何以能维持有效的通气和换气还不太清楚,可能其通气原理与通常情况下的通 气原理不尽相同,有人认为它和气体对流的加强及气体分子扩散的的加速有关。高频通气的临床应用和通气原理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第二节 呼吸气体的交换 肺通气使肺泡不断更新,保持了肺泡气PO2、PCO2的相对稳定,这是气体交换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气体交换包括肺换气和组织换气,在 这两处换气的原理一样。 一、气体交换原理
(一)气体的散 分子不停地进行着无定向的运动,其结果是气体 分子从分压高处向分压低处发生净转移,这一过程称为气体扩散,于是各处气体分正 趋于相等。机体内的气体交换就是以扩散方式进行的。 单位时问内氧化扩散的容积为气体扩散速率(diffusion rate,.D】,它受下列因的 气体的分压差在混合气体中 每种气体分子运动所产生的压力为各该气体的分压,它不受其它气体或其分任存在的影响,在温度恒定 时,每 气体的分压只决定于它自身的浓度。混合气的总压力等于各气体分压之和。 两个区域之间的分压差(P)是气体扩散的动力,分压差大,扩散快。 气体的分子量和溶解度质量轻的气体扩散较快。在相同条件下,各气体扩散速率和各气体分子量(MW)的平方根成反比.溶解度 (S)是单位分压下溶解于单位容积的溶液中的气体的量。一龄以1个大气压,38℃时,100ml液体中溶解的气体的ml数来表示,溶解度与分子 量平方根之比(S/作**)为扩散系数(diffusion coefficient),取决于气体分子本身的特性.CO,的扩散系数是0,的20倍,主要是因为CO2在血 浆中的溶解度(51.5)约为0,的(2,14)24倍的缘故,虽然C0,的分子量(44)路大于0,的(32). 扩散 积和面 全程所 (①)成正比。在人体,体温相对恒定,温度因素可忽略不计。综上所述,气体扩散速率与上诸因素的关系是 De△P.T·A·s d·/MW (二)呼吸气和人体不同部位气体的分压 既然气体交换的动力是分压差,则有必要首先了解进行气体交换各有关部位的气体组成和分压。 1.呼吸气和肺泡气的成分和分压人体吸入的气体是空气。空气的主要成分是02、C0,和N1,具有生理意义的是02、和C02。空气中各气 体的容各百分比一般不因地域不同而异,但分压却因总大气压的变动而改变。高原大气压降低,各气体的分压也低。吸入的空气在呼吸道内被 水蒸气所饱和,所在呼吸道内吸入气的成分已不同于大气,因此各成分的分压也发生相应的改变,】 从陆内呼出的气悠为呼出气,它来自两智分:无效腔的吸入气和来肺泡的肺海气,是这两部分气体混合 上袜名部气体的成合和压如表52所示 2.血液气体和组织气体的分压(张力)液体中的气体分压称为气体的张力(P),其数值与分压的相同。表53示血液和组织中的P0和 PC02不同组织的PO,和PC0,不同 ,同一组织的P0,和PC0,还受组织活动和水平的影响,表中值仅是安静状态下的大致估计值. 表5-2海平面各气体的容积百分比m%和分压kPa(mmHg) 分E 导出气 泡气 百分比 分压 百分比 分耳 容积百分比 0、 0.84 96 36 CO 004 0.04 3.6 5.3 N2 78.62 74.0 75 74.9 050 62 62 030562 合计 100 10 在呼吸过程中并无增减,只是因02和C02百分比的改变,使N 的百分比发生相对改变 表5.3血液和组织中气体的分压kPa(mmHg) 组织 二、气体在肺的交换 一】交换讨程 混合静脉血流经陆毛细血管时,血液PC0,是5.32kPa(40mmHg),比肺泡气的13.83张Pa104mmHg低。沛泡气中O2便由于分压的差向血波 扩散,血液的PC0便逐渐上升,最后接近肺泡气的PC02·C0则向相反的方向扩散,从血液到肺泡,因为混合静脉血的PC02是 6.12kP46mmHg.肺泡的PCO,是5,32kPa(40mmHg).(图5.8),O,和CO,的扩散都极为讯速,仅需约0.3s即可达到平衡。通常情况下血液 流经肺毛细血管的时间约0.75,所以当血液流经肺毛细血管全长约1时,已经基本上完成交换过程(5.9)。可见,通常情况下肺换气时间 绰绰有余」
(一)气体的扩散 气体分子不停地进行着无定向的运动,其结果是气体分子从分压高处向分压低处发生净转移,这一过程称为气体扩散,于是各处气体分压 趋于相等。机体内的气体交换就是以扩散方式进行的。单位时间内氧化扩散的容积为气体扩散速率(diffusion rate,D),它受下列因素的影 响。 1.气体的分压差 在混合气体中,每种气体分子运动所产生的压力为各该气体的分压,它不受其它气体或其分压存在的影响,在温度恒定 时,每一气体的分压只决定于它自身的浓度。混合气的总压力等于各气体分压之和。 气体分压可按下式计算: 气体分压=总压力×该气体的容积百分比 两个区域之间的分压差(△P)是气体扩散的动力,分压差大,扩散快。 2.气体的分子量和溶解度质量轻的气体扩散较快。在相同条件下,各气体扩散速率和各气体分子量(MW)的平方根成反比。溶解度 (S)是单位分压下溶解于单位容积的溶液中的气体的量。一般以1个大气压,38℃时,100ml液体中溶解的气体的ml数来表示。溶解度与分子 量平方根之比(S/***)为扩散系数(diffusion coefficient),取决于气体分子本身的特性。CO2的扩散系数是O2的20倍,主要是因为CO2在血 浆中的溶解度(51.5)约为O2的(2.14)24倍的缘故,虽然CO2的分子量(44)略大于O2的(32)。 3.扩散面积和距离扩散面积越大,所扩散的分子总数也越大,所以气体扩散速率与扩散面积(A)成正比。分子扩散的距离越大,扩散经 全程所需的时间越长,因此,扩散速率与扩散距离(d)成反比。 4.温度 扩散速率与温度(T)成正比。在人体,体温相对恒定,温度因素可忽略不计。综上所述,气体扩散速率与上述诸因素的关系是: (二)呼吸气和人体不同部位气体的分压 既然气体交换的动力是分压差,则有必要首先了解进行气体交换各有关部位的气体组成和分压。 1.呼吸气和肺泡气的成分和分压 人体吸入的气体是空气。空气的主要成分是O2、CO2和N2,具有生理意义的是O2、和CO2。空气中各气 体的容各百分比一般不因地域不同而异,但分压却因总大气压的变动而改变。高原大气压降低,各气体的分压也低。吸入的空气在呼吸道内被 水蒸气所饱和,所在呼吸道内吸入气的成分已不同于大气,因此各成分的分压也发生相应的改变。 从肺内呼出的气体为呼出气,它来自两部分:无效腔的吸入气和来肺泡的肺泡气,是这两部分气体混合。 上述各部分气体的成分和分压如表5-2所示。 2.血液气体和组织气体的分压(张力)液体中的气体分压称为气体的张力(P),其数值与分压的相同。表5-3示血液和组织中的PO2和 PCO2。不同组织的PO2和PCO2不同,同一组织的PO2和PCO2还受组织活动和水平的影响,表中值仅是安静状态下的大致估计值。 表5-2 海平面各气体的容积百分比ml%和分压kPa(mmHg) 大 气 容积百分比 分压 吸 入 气 容积百分比 分压 呼 出 气 容积百分比 分压 肺泡气 容积百分比 分压 O2 20.84 21.15 19.67 19.86 15.7 15.96 13.6 13. (159.0) (149.3) (120.0) (10 CO2 0.04 0.04 0.04 0.04 3.6 3.59 5.3 5.32 (0.3) (0.3) (27.0) (40 N2 78.62 79.40 74.09 74.93 74.5 75.28 74.9 75. (597.0) (563.4) (566) (56 H2O 0.50 0.49 6.20 6.25 6.20 6.25 6.20 6.2 (3.7) (47) (47) (47 合计 100.0 101.08 100.0 101.08 100 101.08 100 101 (760) (760) (760) (76 N2在呼吸过程中并无增减,只是因O2和CO2百分比的改变,使N2的百分比发生相对改变 表5-3 血液和组织中气体的分压kPa(mmHg) 动脉血 混合静脉血 组织 PO2 12.9-13.3 5.32 4 (97-100) (40) (30) PCO2 5.32 6.12 6.65 (40) (46) (50) 二、气体在肺的交换 (一)交换过程 混合静脉血流经肺毛细血管时,血液PCO2是5.32kPa(40mmHg),比肺泡气的13.83kPa(104mmHg)低,肺泡气中O2便由于分压的差向血液 扩 散 , 血 液 的 PCO2 便 逐 渐 上 升 , 最 后 接 近 肺 泡 气 的 PCO2 。 CO2 则 向 相 反 的 方 向 扩 散 , 从 血 液 到 肺 泡 , 因 为 混 合 静 脉 血 的 PCO2 是 6.12kPa(46mmHg),肺泡的PCO2是5.32kPa(40mmHg)。(图5-8)。O2和CO2的扩散都极为迅速,仅需约0.3s即可达到平衡。通常情况下血液 流经肺毛细血管的时间约0.7s,所以当血液流经肺毛细血管全长约1/3时,已经基本上完成交换过程(图5-9)。可见,通常情况下肺换气时间 绰绰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