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南洋公学首先于光绪23年(1897年)设立师范院。同时,“复 效日本师池院有附属小学之法,开办了外院(小学),令师范生分 班教之。”希望一年之后,师范生边教边学进步较快。外院生也 能聪明好学,缓冲-…下缺少学生和老师的困境。接着冉开办二 等学堂、头等学堂。从培养教师到教小学生,再中学,再升大学, 一步步地实现他“诸生选自幼童,收效旨在十年以后”①的办学 计划。 光绪23年2月(1897年),公学师范院首先举行第-·次招生考 试,以“不取修膳”、“咨送出洋”、“择优奖赏”、“优予出身”②等条 件,张榜招贤,向科举竞争人才。通告发出后,各省纷纷前来应 试者数于人,多数是清寒子弟和愿舍弃科举仕途的有志之士。经 过不拘一格的严格挑选,第一次录取师范生40名,都是20岁至35 岁的青年,其中很多人是举人、廪生和贡生。确实是“当时社会 之俊彦者”。 光绪23年3月初六日(1897年4月7日),公学师池院借上海徐 家汇民房一所,正式开学上课。被录取入学者,均执白色木版印 制的试业据,并规定师范生试业两月后,再经过严格的全面考 核,根据成绩分成“五层格”培养。 所谓五层格,在《南祥公学章程中有明文规定:“师范生分 格五层,第一层之格(要求),曰学有门径,材堪造就,质成敦实, 趣绝卑陋,志慕远大,性近和平,第二层之格,日勤学海劳,抚字 耐烦碎,就范围,通商量,先公后私;第三层之格,日善诱掖密,稽 查有条理,解操纵,能应变,第四层之格,曰无珍域计较,无争,无 忌,无骄矜,无吝啬,无客气,无火气第五层之格,日性厚才精, ①盛宣怀:《筹集南洋公学及达成馆舍片,光错22年(189S年)。上海交大档 案508卷。 ②爱国青年:《教有界之风潮,光绪28年(1902年),李新:≤中华民国只,, .·22◆ 正
学广识通,行正度大,心虚气静。”① 五层格的分法是,合第一层格者换成蓝据,第二层换绿据, 第三层换黄据,第四层换案据,第五层换红摆。②执红据者推 予充当教习(教师)。递进递给,优秀者额外奖励;不合格着淘 汰。 按上述要求,光绪23年5月初七日公学公布了第一次考核结 果:“查得本学堂第一起到馆试业生已届两月之期。除分别换给 第-·层(蓝色纸木版印文)实据外,其趣尤异,学识兼懋者,合行 超拔,以示鼓励。兹将超拔各生开列于后,计并陈懋治超拔学长 补给第五层(红色据)实据,张一鹏先并给第二层(绿色据)实据 仍注册备拨。”这次换到第-一层(蓝色据)实据者,还有沈庆鸿等, 连同陈懋治、张一鹏在内共14名。®淘汰者有蒋祁踪、沈齐贤、汪 有岭3人退回家休业。 取得第一层实据的学生,才有资格递换以后各层的实据,据 文格式一样,内容按五层格各层要求书写,只是将“试业”改为 “肄业”。其性质似上课证,亦似修业证书,同时又是分班级的证 件。 师范院开办后还陆续招生三次,按成绩和层格30人为一班, 共分四班,每班相当于一个年级。由于招生和报到无严格时间 规定,各班人数均不满30人。各班以三月考试一次,考合上层格 者递升一一班。实际上是一次择优桃选师资的活动。不少优秀生 进校不久就被选拔兼任外院、中院教习(教师),如陈懋治、沈庆 鸿等;还有学习数月即挑选出洋深造者,如章宗样、雷奋等,有边 学边编书泽书的,如沈庆鸿、朱树人等。外院建立后,师范院大 ①②盛宣怀:《筹集商捐开办南祥公学折,附《南祥公学章程,光绪24年 (1898年)4月。上海交大挡案508卷。 ③上海交大档案508卷, ·23·
部分学生均兼任外院学监。张元济在回忆当时公学师资队伤时 说:“中西文教师共24人,其中有师范生杨振铭、徐典范、许士熊、 沈庆鸿、郝鼎元、杜铜程、潘灏芬,吴馨、张景良、章乃炜10人兼任 教习”。①外院的教材多数也是由师范生编译,如朱树人、陈懋 治、沈庆鸿、杜嗣程等编写的蒙学课本和《笔算教科书》、《本国初 中地理教科书》、《物算教科书等。这些教材,专取习见习闻之 事物,以通俗文字表达,图文并茂,颇受国内各新式学校的欢迎, 是我国首次自编自印的中、小学新式教材,也是师范院的一大功 绩。 开学之初,师范院无一定课程表,教员何时到校即于何时授 课。光绪24年(1898年)后开始按学科分班授课。中学之外,还 设西文、西学。中学的教授方法,用指定书籍令学生自修,按时 呈送教师批阅和都记。当时入学的学生中文程度都比较高,“经 史子集”能任选自行研究,基本上是沿用旧式书院的学习方法。 西文部分有英文、日文,以后还有法文,由学生挑选一门,边学边 作翻译。这是公学章程中早就规定的:“选诸生之有学识而能文 者,将图书院购藏东西各国所出之书,令择要翻译,陆续刊行”。 教师除聘用外籍教师外,还有颇负盛名的翻译家伍光建和李维 格。 公学给师范生的待遇是十分优厚的。师范院学生入学后, 食宿杂费均由学校供给,每月还按层格发给津贴,一层格每月津 贴青火银六两,进一层加银一两,加到十两为止。另外,对学习 成绩优良者还有奖学金。据挡案记载:光绪25年(1899年)2月, 师范生西课成绩平均90分以上者奖银2元,80分以上者奖银1元, 成绩差或违犯校规者要扣除膏火银。师范生作兼职教员者每月 ①张元济:湖四十九年前今日之交通大学,《交大周刊1945年, ·24·
另给薪金银40两(时公学总教习张焕纶每月薪金银才100两)。此 外,师范生在校还有独得之优礼。如“日间会集师范课堂以为学 生表率,清早黄昏批改功课,随意早起迟眠游息,无职事时随意 休散”。①师范生借阅图书也可比一般学生多,尚可自由外出等 等。 为使学生能“专精新学”,光绪24年(1898年)4月,盛宣怀呈 奏《新设各学堂请免岁科两试片,中陈述:“南洋公学内师范院诸 生多系举贡生监,而康增附生为尤多”,如“学官弟子例有岁科两 试,若于试期相率而去”,不仅造成“师范院学堂儿空”,“外院生 教课乏人”,而且会使“中西各课一暴十寒”。这样,学生们将“卒 业何日”。要求清廷“新没各学堂书院内学生,凡系感增附生一体 免预岁科两试,使得专精所学”。②同年5月19日,正处于戊戌维 新运动中的光绪皇帝,即以“森批着照所请礼部知道钦此的谕 令,批准了盛的奏片。此后,公学每年照会学生所在乡,县、省, 开出“各生姓名、年籍及入学捐监年份,造具清册,呈请鉴核,分 咨录送乡试须至珊者”。已经出祥留学的,也照例送各省、县、乡 试备案。这对当时的科举制来说,也是一种微小的变格。到了 光绪31年(1905年)9月,清政府诏令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 有乡会试及各省岁科考试一律停止。 师范院对学生要求极为严格,并且以尊孔作为“预固”学生 “根基”的一项重要措施影校园内专门设置“先师室”,它不仅用于 祭祀孔圣”,而且“每岁入学、散学及吉月、朔望皆诣先师室行 礼,向晨或鼓,总理率合院师生以次入室,赞行三跪九叩礼”。® ①何梅生:南洋公学赛程,光绪23年(1897年).西安交大档案2323卷。 ②盛宜怀:新设各学堂学生清免岁科两试片,光绪24年(1898年)。西安交 大档案2318卷。 ③何嗣焜:《南洋公学章程?,光绪23年9月(1897年)、西安交大档来2323卷。 ·25·
师范院还有院歌一一《蓍醒歌》。歌词共四章: 第一章言黄种之可危,庶儿惧而思奋也。 警警警黑种奴红种烬黄种酣眠斯未竟, 毋倚 冰作山勿饮配如酝焚屋漏舟乐未央八百兆人·潜眼 同一穿醒醒醒。 第二章言愚柔之可耻,庶几愧而思奋也。 警警替胚羲轩 乳孔孟神明摇落今何剩碧眼红 眸仿佛流风韵!不耻为之奴转耻相师证漫漫万古如长 暝醒醒醒。 第三章言责任之不可贷,庶儿勤学勤海也。 警警警野吞声朝饮恨百年养士期何称 毋谓藐 藐另只手擎天臂一振毋谓藐藐童桃李成阴眼一瞬 自觉觉人不任将谁任醒醒醒。 第四章言韶光之不可再,庶几急所当务,弗鹜戈途 也。 誓警警水东流 日西郭朱颜弹指成精鬓策奢马 追八骏九达之衡苦不迅 矧乃缒藤凿迂径玩物愒时买 椟珠谁问醒醒醒。① 歌词充分反映了学生的志向。据沈茯鸿回忆当年在“圣位” 前颂唱《警醒歌时的情景:“每朔望,总理何公梅生(何嗣焜)暨 张师(指总教习张焕纶)率师范同学全体,均穿礼服(大帽、大袖 对襟天青马褂、长袍、尖头靴),至圣位,行三跪九叩礼。礼毕, 赞礼员黄圃生提出此歌章目,师范生乃应声而唱歌词。奏乐者 以箫管和之。当时一种庄严气象,今尚留印于余之脑中也。”@ 歌词由总数习张焕纶撰写,师范院学生张惕铭、姚立人、沈 ①②《南洋旬刊一卷七期,1926年1月出饭. 。26· 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