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课、算学、英文三项积分而定。·心项不及格者皆不奖。①从 此,入学考试也以此三门课为主,改变了过去只奖励西学优秀 者。例如:“中院生三项分数皆在六十分以上为一等,皆在五十 分以上为一等,有一项不及五十分者不奖;外班生三项分数皆 在六十分以上者给奖,…外班生有一项不及六十分…不奖 等。”@还规定对于孔孟学术的态度,也是公学考察学生品德的 标志之一。南洋公学在一份“各班学生德行积分列示清单”中这 样写道:“圣门四科,首列德行,器识文艺,先后修分,身体力行, 足以致用,此所谓根柢之学也。”@明确艳反映了学校领导者对 学生必须尊崇孔孟思想的意见。 何嗣焜在公学始终把“中学”放在首位,特别强调学习中国 的经史之学,他认为这是贯彻旧学为体、新学为用的基础。在他 主持工作时期,公学的中学”课程要求很高,并在以后形成制 度,成为本校重文的特点。1896年,何酮焜参观天津中西学堂 时,认为该校学生的汉语水平太差,不会书写本国语言和汉语作 文对中国文学不熟悉,即学习现代科学和外国语,结果只会变 成中国文化的装饰品。因此,他向盛宜怀建议:南洋录取学生 的首要条件应当是其有阅读和书写本国语的能力”,使学生“接 着就能够用规范的中国文学语言把他们的思想记录下来,这样 现代学科就会成为中国文学生活的组成部分。”©盛宣怀很赞赏 何嗣焜的见解,他早在是请《筹集商捐开办南祥公学情形折》中, 便推荐何嗣焜是“学术湛深,不求闻达,臣与纵论西学为用必以 中学为体,考核程功次序极为精篷,志气尤坚卓,不致始勤终惰, ①②③学生奖励办法及名单,光绪25年(1899年)7月.西安交大档案2320 卷。 ④福开森:南洋公学略史(英文本,编者泽),1931年5月。上海交大档案508 卷
当经委派该员总理南洋公学事务。”①以后在制订南洋公学的教 学方针时,何嗣焜也将“中学”放在突出的位置,规定在上海开办 的公学只招收那些经过严格中文考试合格的学生”。在《筹集商 捐开办南洋公学折)附设章程中,更是明文规定了公学教学以通 达中国经史大义,厚植根柢为基础。何铜焜亲笔书写的《南祥 公学章程,又明确指出:“每周中西课的教学时间比例为各得三 日”,“上华课时禁阻学生翻阅西文书籍”@。为使这些主张能切 实贯彻,他聘请了张焕纶为中文总教习,管理公学的教学和主持 师范院文课。 张焕纶®当时是上海教育界中学问精深、治学有方的名流。 他研究经世之学,主张育才以读书为体,治事为用,以“明义理, 识时务,体用兼备”为宗旨。④他要求学生读好中文、经史、奥 地,还要精通格致、数学、外语,提倡练身体,尤其重视道德教育, 曾作有师范院院歌,名日飞著醒歌⑤,共四章,抒发了他的民族 自尊心和爱国心,唤醒青年勤学奋斗,自党肩负民族兴亡的重 任。全歌悲壮篆迈,气势磅穗。1898年5月他因病辞职。 何嗣焜对公学的教工、学生,要求都十分严格。他设中文总 教习(华课总教习),实行层层负贵,并且详尽地列出了教习的职 责,强调教师要“以为学生表率”。在教学环节上还规定每班要 有两名教习专门负责学生的学习及日常生活。 ①盛宣怀:x筹集商捐开办南洋公学情形折>,光绪24年(1898年)。上海交大 档素508卷。 ②何梅生(何嗣焜):南洋公学章程,光绪23年9月(1897年)。西安交大档泰 2323卷。 5 ③上海人,字经甫、诸生,有志经世之学,尤长于舆地。曾创办正蒙书院,后改 名梅溪学堂。 ④《民国人名大辞典960页。 ⑤<南洋旬刊>一卷七期,1926年1月出版. ·18·
张元济和福开森意见不合之处,也是反映在对西学和中学 的态度上。张元济积极主张向西方学习,他主持翻译了大量的 政史技艺书籍,但他反对全部采用美国制度和照搬西洋的方法, 他认为国外先进的事物应该效法,但必须适合国情,取其所长来 改革我国的教育。①但是盛宣怀信赖福开森,委以重任,福开森 杖势“事事侵总理之权”,@张元济负气辞去总理一职,而把主要 精力集中于译书院。他主持译书院工作时,兼任东文学堂主任, 积极组织人力翻译出版了大量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的军事、政治、 工艺和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书籍,其中轰动一时的《原 富③一书,就是泽书院以2,000元银元向严复购来,并由南祥公 学译书院首先出版的,与此同时,还翻译、编写出版了新式学堂 的教材和西方学术名著多种。 张元济在草拟《南洋公学特班章程,十条和主持招选特班学 生时,特聘请翰林院编修、当时有民主主义先进思想的蔡元培任 特班班主任。张元济参伽过维新运动,他学习西方、变法图强的 思想在特班章程中也有所反映。章程十分强调招收的学生要“有 志于西学者”,“西课之余暇,当博览中西政事诸书”。①蔡元培 任班主任时贯彻了这些教育思想,但他要求学生学习西文、西艺 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从中接受新思想,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 术,来反封建专制、拯救中华。因此,他在任教中大力向学生介 绍、灌输西方民主主义思想,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唤起民众。 盛宣怀就任商务大臣一年后,一心想培养商战人才来振兴 ①《南样之腐败历史>,《新民丛报第2I号,1902年出阪. ②张树年:<我与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馆史资样"第六册,1983年 ③原富,〔英)斯密亚丹著,内容主要是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严复于光 绪27年(1901年)霸译,南洋公学译书院出版 ④《南祥公学特班章程,光结27年(1901年)。西安交大档案2325卷。 ·19▣ :
他的事业。他两次奏请清廷“广商学以植其材”,拟改南洋公学 为“高等商务学堂”的理由,就是认为“以商人报效之资,为振兴 商务之用,于理至顺.况商学、商律实为国家当务之急,他年富强 之基”。①南洋公学在他的计划内是要变为他培养“商战”人才 的地盘。盛宣怀开矿、办银行、兴学校,都是以祥务为轴,以 中体西用”为幅,因而他把学校的一切专业设置、教学内容、课 程安排也都步步围绕他的事业旋转,服务于他事业的一起一落。 但在旧式书院遍布、社宦出于科举未废的情况下,想以此维护统 治阶级的利益,以封建的东西来约束资本主义都是达不到目的 的。因而学校里从教到学,推行“新式”数育都困雅重重,即便招 收学生前来就学亦属不易,贯彻“中体西用”教育思想更是矛盾 重重。因而公学始终设有一个细致的总体规划,也没有系统的 实施措施,只凭筹建时的一个大体设想,以后就是限着他事业的 兴衰而增减变换,厚此薄彼,拆东填西。到1905年,盛宜怀辞退 时,公学还没有一个固定的专业设置。外院、小学中院实质上 仅是一个中学的规模。师范院、政治班、特班,商务班、东文学堂 等,也仅仅是专科性质的,且没有一个班自始至终按计划完成教 学任务。 杨土琦任监督(校长)时,明确教育方针为:“本学堂讲求实 业,以能见诸实用为要宝”,为“振兴中国商业”、“造就人才”。② 课程由重视政法、经史、理财等转向建筑、水利、地质等。在加强 “实学”“实业”方面是向前迈了一步。但教学内容、教育思想也 未摆脱“中体西用”的框子。 1906年5月,严复来校作《论实业教育)演说,他列举西欧各 ①盛宜怀:<清设商务学堂片,光绪27年(1901年)12月。上海交大档案58 港。 ②《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章程>,光绪32年(1906年), 20
国发展事实,宣传实业救国。他说“实业主于工冶制造之业雁 已”,“使中国长贫如此,则虽欲洁戎讲武,势且不能,且道路不可 不通,矿产不可不出,使吾能自通而自出之,将无事抵排,外力自 消,内力自长,设不能自动自出,而仅言抵制,将抵制不成,成而 病国益甚,然则中国今日自救之术,固当以实业教育为最急之 务”。又指出:“盖往日之教育笃古,实业之教育法今,往日之教 育求逸,实並之教育习劳,往日之教育成分利之人,实业之教育 充生利之民力。”①严复早年豉曾极力抨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洋务教育思想,但这次来校宣讲实业教育诚是潮流所驱,人心 所向;同时也反映了“商部高等实业学堂”教育纲领符合时代潮 流的趋势。从此,本校由“培养新式从政人才”,逐步转向“实业 教育”,注重培养“求实学”、“干实业”的人才。 第三节设立师范院 一、师范院的诞生 南祥公学开办之初,面临的主要困难有两个:一是师资来 源,二是学生来源。当时盛宣怀在筹办公学时已认识到“师范、 小学尤为学堂一事先务中之先务。既病求艾,相需已殷,急起直 追,惟虞弗及”。@他认为,“师道立则善人多,故西国学堂必探 源于师范。蒙养正则圣功始,故西国学程必植基于小学”。@因 ①严复:《论实北教育·(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演说),东方杂志三卷七期, 1906年5月。 ②③蓝宣怀:筹染商捐开办南洋公学情形折?,光堵24年4月(1898年)。上海 交大档案508卷。 ·21 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