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语文三轮系列模拟试卷三 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颤栗 蘸水 暂且 明修栈道 技艺精湛 B.阡陌 蓦然 病殁 拐弯抹角 没齿不忘 C.强劲 痉挛 脖颈 大相径庭 不胫而走 与会 峪口 熨帖 郁悒不乐 钟灵毓秀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献爱心的时候,你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你这样做, 不感到羞愧吗? B.张检査官厉声问道:“请问这个贪官给了你什么好处,你替他为虎作伥,干出这么多 伤天害理的事情来?” C.在职场里竞争有时候机会很多,有时候却机会不等人,如果老是瞻前顾后,高不能攀, 低又不就,可能会坐失良机 D.昨天晚上,那小偷可真够猖狂,李大伯一家就在客厅看电视,他竟然登堂入室,把几 个房间里的首饰和现金一扫而光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华北地区发现大量青瓷,从而把我国北方青瓷起源的时间提前了 300年。 B.“现代”级驱逐舰配备的导弹,飞行高度可降至1.2米,几乎是擦着浪尖飞行,使 敌方雷达很难发现目标,即使发现了,也没有时间拦截。因此该导弹被视为“航母克星”。 C.3月27日在莫斯科克洛库斯展览中心开幕的中国国家展,将向俄罗斯人民展示中国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进程,展示中俄经贸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示中国的悠久历 史和灿烂文明 D.前些时间,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的河南焦作矿业集团职工谢延信几十年 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岳父一家人,在中原大地乃至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4.下面这段文字中,包含了许嘉璐怎样的观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6分) “现在大家都听哼哼唧唧不知所云的歌曲,久而久之会把淳朴的孩子也变得麻木,也变 得不知道何为美!长此以往,我们的文化发展让人忧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是 在4月18日北大召开的一次国际性会议上说这番话的,并呼吁全社会要加大保护非物质文 化的力度,重视原生态文化。他介绍,自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文化和 其他的产品一样慢慢被规范化、标准化、批量化和自动化,不断的功利性创作造成文化的浮 躁,经得起历史洗涤的艺术精品却越来越少。许嘉璐认为,原生态文化对于任何民族都极其 珍贵,其含括的意义十分丰富,不仅仅是表演。他强调,原生态的文化必须不断创新,使其 适应变化,只有既保持传统又具备创新活力,文化才能长盛不衰。这不仅仅是对国家的贡献, 也是对世界,对人类的贡献。 (取材自2006年4月24日《中国青年报》) (10个字以内) (12个字以内) 5.归纳下面这则寓言的寓意。(不超过25个字)(3分) 有一张弓做事很毛躁。一清早起来,弓张开臂,刷地就是一箭。 箭刚飞出去,弓马上就大叫起来:“唉,唉,等等,回来!我还没想好射向哪儿,你出去 干什么呢!
1 2009 届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语文三轮系列模拟试卷三 一、语言文字运用 18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颤.栗 蘸.水 暂.且 明修栈.道 技艺精湛. B.阡陌. 蓦.然 病殁. 拐弯抹.角 没.齿不忘 C.强劲. 痉.挛 脖颈. 大相径.庭 不胫.而走 D.与.会 峪.口 熨.帖 郁悒.不乐 钟灵毓.秀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献爱心的时候,你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 ....,你这样做, 不感到羞愧吗? B.张检查官厉声问道:“请问这个贪官给了你什么好处,你替他为虎作伥 ....,干出这么多 伤天害理的事情来?” C.在职场里竞争有时候机会很多,有时候却机会不等人,如果老是瞻前顾后 ....,高不能攀, 低又不就,可能会坐失良机。 D.昨天晚上,那小偷可真够猖狂,李大伯一家就在客厅看电视,他竟然登堂入室 ....,把几 个房间里的首饰和现金一扫而光。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华北地区发现大量青瓷,从而把我国北方青瓷起源的时间提前了 300 年。 B.“现代”级驱逐舰配备的导弹,飞行高度可降至 1.2 米,几乎是擦着浪尖飞行,使 敌方雷达很难发现目标,即使发现了,也没有时间拦截。因此该导弹被视为“航母克星”。 C.3 月 27 日在莫斯科克洛库斯展览中心开幕的中国国家展,将向俄罗斯人民展示中国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进程,展示中俄经贸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示中国的悠久历 史和灿烂文明。 D.前些时间,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的河南焦作矿业集团职工谢延信几十年 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岳父一家人,在中原大地乃至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4.下面这段文字中,包含了许嘉璐怎样的观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6 分) “现在大家都听哼哼唧唧不知所云的歌曲,久而久之会把淳朴的孩子也变得麻木,也变 得不知道何为美!长此以往,我们的文化发展让人忧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是 在 4 月 18 日北大召开的一次国际性会议上说这番话的,并呼吁全社会要加大保护非物质文 化的力度,重视原生态文化。他介绍,自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文化和 其他的产品一样慢慢被规范化、标准化、批量化和自动化,不断的功利性创作造成文化的浮 躁,经得起历史洗涤的艺术精品却越来越少。许嘉璐认为,原生态文化对于任何民族都极其 珍贵,其含括的意义十分丰富,不仅仅是表演。他强调,原生态的文化必须不断创新,使其 适应变化,只有既保持传统又具备创新活力,文化才能长盛不衰。这不仅仅是对国家的贡献, 也是对世界,对人类的贡献。 (取材自 2006 年 4 月 24 日《中国青年报》) (1) (10 个字以内) (2) (12 个字以内) 5.归纳下面这则寓言的寓意。(不超过 25 个字)(3 分) 有一张弓做事很毛躁。一清早起来,弓张开臂,刷地就是一箭。 箭刚飞出去,弓马上就大叫起来:“唉,唉,等等,回来!我还没想好射向哪儿,你出去 干什么呢!
弓拔腿就追,可箭早没影了 寓意: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燕喜亭记 韩愈 太原王弘中在连州,与学佛人景常、元慧游。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斤荒之间, 上高而望,得异处焉。斩茅而嘉树列,发石而清泉激,辇粪壤,燔翳,却立而视之。出 者突然成丘,陷者呀然成谷,窪者为池,而缺者为洞,若有鬼神异物,阴来相之。自是弘中 与二人者,晨往而夕归焉,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既成,愈请名之。其丘曰“俟德之丘”, 蔽于古而显于今,有俟之道也。其石谷曰“谦受之谷”,瀑曰“振鹭之瀑”,谷言德,瀑言 容也。其土谷曰“黄金之谷”,瀑曰“秩秩之瀑”,谷言容,瀑言德也。洞曰“寒居之洞”, 志其入时也。池曰“君子之池”,虚以钟其美,盈以出其恶也。泉之源曰“天泽之泉”,出高 而施下也。合而名之以屋,曰“燕喜之亭”,取《诗》所谓“鲁侯燕喜”者颂也。于是州民 之老,闻而相与观焉,曰:”吾州之山水名天下,然而无与燕喜者比。经营于其侧者,相接 乜,而莫值其地。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乎? 弘中自吏部贬秩而来,次其道途所经:自蓝田入商洛,涉浙湍,临汉水,升岘首,以望 方城,出荆门,下泯江,过洞庭,上湘水,行衡山之下,由郴逾岭。猿犷所家,鱼龙所宫, 极幽遐瑰诡之观,宜其于山水饫闻而厌见也。今其意乃若不足。传曰:“智者乐水,仁者乐 山。”弘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智以谋之,仁以居之,吾知其去是而羽仪于天朝也 不远矣。遂刻石以记。 【注】①翳:遮挡阳光的枯树。,枯死的树。②振鹭:白鹭展翅飞翔。③秩秩:秩 序井然的样子。④鲁侯燕喜:出自《诗经·鲁颂·宫》,原为赞美鲁僖公家庭和美、国家强盛、 健康长寿。在此也取祝福的意思。⑤饫闻:听到很多了。饫,饱足。⑥羽:出自《易经·渐 卦》,意思是身处高位却不被官职所累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学佛人景常、元慧游游:交游 B.发石而清泉激 发:发现 C.次其道途所经 次:依次罗列 智者乐水 乐:喜欢,喜好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却立而视之 ②晨往而夕忘归焉 B.①愈请名之 ②俟德之丘 C.①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 ②虚以钟其美 D.①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 ②今其意乃若不足 8.对韩愈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描绘燕喜亭及其周围山水景物之美,借以抒发对大好河山的热爱 B.描绘燕喜亭及其周围山水景物之美,称赞了开发这一景区的王仲舒 C.表面看来是在描绘山水,实质上是在宣扬儒家主张的道德观点 D.借此赞美王仲舒的行为品德,表示对他的前程怀有希望和信心。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上高而望,得异处焉。 译文:
2 弓拔腿就追,可箭早没影了。 寓意: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燕喜亭记 韩愈 太原王弘中在连州,与学佛人景常、元慧游。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 上高而望,得异处焉。斩茅而嘉树列,发石而清泉激,辇粪壤,燔 翳 ①,却立而视之。出 者突然成丘,陷者呀然成谷,窪者为池,而缺者为洞,若有鬼神异物,阴来相之。自是弘中 与二人者,晨往而夕归焉,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既成,愈请名之。其丘曰“俟德之丘”, 蔽于古而显于今,有俟之道也。其石谷曰“谦受之谷”,瀑曰“振鹭②之瀑”,谷言德,瀑言 容也。其土谷曰“黄金之谷”,瀑曰“秩秩③之瀑”,谷言容,瀑言德也。洞曰“寒居之洞”, 志其入时也。池曰“君子之池”,虚以钟其美,盈以出其恶也。泉之源曰“天泽之泉”,出高 而施下也。合而名之以屋,曰“燕喜之亭”,取《诗》所谓“鲁侯燕喜④”者颂也。于是州民 之老,闻而相与观焉,曰:”吾州之山水名天下,然而无与燕喜者比。经营于其侧者,相接 也,而莫值其地。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乎?” 弘中自吏部贬秩而来,次其道途所经:自蓝田入商洛,涉浙湍,临汉水,升岘首,以望 方城,出荆门,下泯江,过洞庭,上湘水,行衡山之下,由郴逾岭。猿狖所家,鱼龙所宫, 极幽遐瑰诡之观,宜其于山水饫闻⑤而厌见也。今其意乃若不足。传曰:“智者乐水,仁者乐 山。”弘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智以谋之,仁以居之,吾知其去是而羽仪⑥于天朝也 不远矣。遂刻石以记。 【注】① 翳:遮挡阳光的枯树。 ,枯死的树。②振鹭:白鹭展翅飞翔。③秩秩:秩 序井然的样子。④鲁侯燕喜:出自《诗经•鲁颂• 宫》,原为赞美鲁僖公家庭和美、国家强盛、 健康长寿。在此也取祝福的意思。⑤饫闻:听到很多了。饫,饱足。⑥羽:出自《易经•渐 卦》,意思是身处高位却不被官职所累。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学佛人景常、元慧游. 游:交游 B.发.石而清泉激 发:发现 C.次.其道途所经 次:依次罗列 D.智者乐.水 乐:喜欢,喜好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 却立而.视之 ②晨往而.夕忘归焉 B.①愈请名之. ②俟德之.丘 C.①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 ②虚以.钟其美 D.①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 ②今其意乃.若不足 8.对韩愈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描绘燕喜亭及其周围山水景物之美,借以抒发对大好河山的热爱。 B.描绘燕喜亭及其周围山水景物之美,称赞了开发这一景区的王仲舒。 C.表面看来是在描绘山水,实质上是在宣扬儒家主张的道德观点。 D.借此赞美王仲舒的行为品德,表示对他的前程怀有希望和信心。 9.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上高而望,得异处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_
(2)出者突然成丘,陷者呀然成谷,窪者为池,而缺者为洞,若有鬼神异物,阴来相之 译文: (3)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值其地。 译文: 三,古诗鉴赏 10.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怀吴中 (宋)陆游 秋夜挑灯读楚辞,昔人句句不吾欺 更堪临水登山处,正是浮家泛宅时 巴酒不能消客恨,蜀巫空解报归期 灞桥烟柳知何限,谁念行人寄一枝。 (1)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这首诗尾联的思路独辟蹊径,由自己在蜀川怀吴中联想 到吴中无人怀念自己,相比之下,更加显示出千里客居者的孤独与苦闷。在写法 上这一联有两重含义,试分析这两重含义的所指。(4分) (2)诗中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怎样的愿望?(4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五花马,千金裘, (李白《将进酒》)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3)三杯两盏淡酒 ?(李清照《声声慢》) (4)它山之石, (《诗经·小雅·鹤鸣》) (5)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逍遥游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风声在耳 凸凹 走在煕攘的街市上,看着攫利者飘忽的行色,听着叫卖者嘹唳的贩声,内心不禁忧郁起 来:感到人到底是被生计追迫着,本质上是与觅食的兽们无多大差异的。古人把人叫“两脚 兽”,是恰当的。既然是兽,对物质的索求,便是情理之中的事—一这是生之维系的基础。 并且,世人多认为,物质索求得愈多,支配起来就愈有余裕,生命的自由就愈多 然而,即使对物的追逐是人性的,但被物支配的人的生活,终有沦落的味道,因为人到 底是人,而不是兽。想到此,心情竟烦躁起来 从街市返回书房,翻几本闲书,一本纪德的《人间地粮》,一本《梁宗岱批评集》,一本 《难忘徐志摩》。当我作无目的阅读的时候,总是同时翻几本书。便发现了一个趣处:同是 面黄骨瘦之人,却都有丰腴的浪漫情怀:现实拘其不住,却我行我素地活得很热烈,很幸福 稍做思忖,我笑了:他们都是被书香涵养着的人,他们生活在精神里,因而,他们具有了超 越“兽性”的一种“神性”。感觉着他们的“神性”,烦躁的心竟在不知不觉间,平静如水。 便想到了梭罗。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筑屋而居,远离红尘,仅靠最起码的一点物质资料为
3 (2)出者突然成丘,陷者呀然成谷,窪者为池,而缺者为洞,若有鬼神异物,阴来相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值其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_。 三.古诗鉴赏 10.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怀吴中 (宋)陆游 秋夜挑灯读楚辞,昔人句句不吾欺。 更堪临水登山处,正是浮家泛宅时。 巴酒不能消客恨,蜀巫空解报归期。 灞桥烟柳知何限,谁念行人寄一枝。 (1)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这首诗尾联的思路独辟蹊径,由自己在蜀川怀吴中联想 到吴中无人怀念自己,相比之下,更加显示出千里客居者的孤独与苦闷。在写法 上这一联有两重含义,试分析这两重含义的所指。(4 分) 答: 。 (2)诗中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怎样的愿望? (4 分) 答: 。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五花马,千金裘, , 。(李白《将进酒》)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____ _ ____,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3)三杯两盏淡酒, ?(李清照《声声慢》) (4)它山之石, 。(《诗经·小雅·鹤鸣》) (5)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 。《逍遥游》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风声在耳 凸凹 走在熙攘的街市上,看着攫利者飘忽的行色,听着叫卖者嘹唳的贩声,内心不禁忧郁起 来:感到人到底是被生计追迫着,本质上是与觅食的兽们无多大差异的。古人把人叫“两脚 兽”,是恰当的。既然是兽,对物质的索求,便是情理之中的事——这是生之维系的基础。 并且,世人多认为,物质索求得愈多,支配起来就愈有余裕,生命的自由就愈多。 然而,即使对物的追逐是人性的,但被物支配的人的生活,终有沦落的味道,因为人到 底是人,而不是兽。想到此,心情竟烦躁起来。 从街市返回书房,翻几本闲书,一本纪德的《人间地粮》,一本《梁宗岱批评集》,一本 《难忘徐志摩》。当我作无目的阅读的时候,总是同时翻几本书。便发现了一个趣处:同是 面黄骨瘦之人,却都有丰腴的浪漫情怀;现实拘其不住,却我行我素地活得很热烈,很幸福。 稍做思忖,我笑了:他们都是被书香涵养着的人,他们生活在精神里,因而,他们具有了超 越“兽性”的一种“神性”。感觉着他们的“神性”,烦躁的心竟在不知不觉间,平静如水。 便想到了梭罗。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筑屋而居,远离红尘,仅靠最起码的一点物质资料为
生,平淡朴素的生活居然滋养了那原本枯瘠的心地,创作了代表个人巨大成就的《瓦尔登湖》 在书中他说:多余的金钱,只能购买多余的物质:真正的生活所需,是不需钱的。沿着梭罗 的指引,我想,人之所以生活得惶恐与急迫,是把追逐多余的物质,当作人生的目的了。正 如饕餮的兽们,虽已吃饱,逐尸之欲却不能餍足,悲苦产生于欲望本身 所以,涵养着书香的人,与物欲淡远了,饱尝着简约之境给内心带来的平静。这种平静, 就是心灵的自由,就是幸福本身。那么,书籍对人的意义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它做着这样的 证明:人与兽的区别就在于一一人可以不为生存而生存 一书在手,神游太极。这是惟有人,才能领略的境界。也就是说,人完全可以生活在精 神之中 “宫殿里也有悲哭,茅屋里也有歌声”一一人的幸福,是由精神支配的,不取决于物质 的多寡 “贫穷而能静静地听着风声,也是快乐的。”这是海德格尔“人要诗意地栖居”的形象 阐释。人摆脱了物质的羁绊,在精神的世界里会得到无限的自由。 在书房里阅读,不亦是风声在耳么? 这样的意象在脑中闪现出来之后,我不禁笑出声来。巴士加尔说得好:“一个人越是有 思想,越是能发现人群中卓尔不凡的情调;一般人是分辨不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的。”这种 差异,决定了幸福的深度和生命的质量,也决定了我手中的这杯茶,不仅仅是一杯茶 12.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提到人的“神性”。“神性”的人具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4 分) 13.综观全文,请找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并说明这样写的作用。(6分) 14.文中多次写到“兽”,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 15.结合原文,理解下面语句的含义:(6分) (1)风声在耳。(2分) (2)这种差异,决定了幸福的深度和生命的质量,也决定了我手中的这杯茶,不仅仅是 一杯茶。(4分)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 题。(18分) 、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李白无论在美学理论上或艺术实践上,对于美学的主要对象一一美,均作了深入地开掘 在李白心目中,这种美的物质集中地表现为“清”。 清的含义极其丰赡。既有自然之清,又有人物、事物之清。大自然不加修饰、雕琢,以 天生状态取胜,必含自然之清。所谓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即是一例。至于风清骨峻,则是 指人物风神、品格之清:而清词丽句,又是指诗文之清了。清,既含内容,又含形式。澄清
4 生,平淡朴素的生活居然滋养了那原本枯瘠的心地,创作了代表个人巨大成就的《瓦尔登湖》。 在书中他说:多余的金钱,只能购买多余的物质;真正的生活所需,是不需钱的。沿着梭罗 的指引,我想,人之所以生活得惶恐与急迫,是把追逐多余的物质,当作人生的目的了。正 如饕餮的兽们,虽已吃饱,逐尸之欲却不能餍足,悲苦产生于欲望本身。 所以,涵养着书香的人,与物欲淡远了,饱尝着简约之境给内心带来的平静。这种平静, 就是心灵的自由,就是幸福本身。那么,书籍对人的意义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它做着这样的 证明:人与兽的区别就在于——人可以不为生存而生存。 一书在手,神游太极。这是惟有人,才能领略的境界。也就是说,人完全可以生活在精 神之中。 “宫殿里也有悲哭,茅屋里也有歌声”——人的幸福,是由精神支配的,不取决于物质 的多寡。 “贫穷而能静静地听着风声,也是快乐的。”这是海德格尔“人要诗意地栖居”的形象 阐释。人摆脱了物质的羁绊,在精神的世界里会得到无限的自由。 在书房里阅读,不亦是风声在耳么? 这样的意象在脑中闪现出来之后,我不禁笑出声来。巴士加尔说得好:“一个人越是有 思想,越是能发现人群中卓尔不凡的情调;一般人是分辨不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的。”这种 差异,决定了幸福的深度和生命的质量,也决定了我手中的这杯茶,不仅仅是一杯茶。 12.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提到人的“神性”。“神性”的人具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4 分) 13.综观全文,请找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并说明这样写的作用。(6 分) 14.文中多次写到“兽”,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 分) 15.结合原文,理解下面语句的含义:(6 分) (1)风声在耳。(2 分) (2)这种差异,决定了幸福的深度和生命的质量,也决定了我手中的这杯茶,不仅仅是 一杯茶。(4 分)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 题。(18 分) (一)、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李白无论在美学理论上或艺术实践上,对于美学的主要对象——美,均作了深入地开掘。 在李白心目中,这种美的物质集中地表现为“清”。 清的含义极其丰赡。既有自然之清,又有人物、事物之清。大自然不加修饰、雕琢,以 天生状态取胜,必含自然之清。所谓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即是一例。至于风清骨峻,则是 指人物风神、品格之清;而清词丽句,又是指诗文之清了。清,既含内容,又含形式。澄清
净洁、虚空,均可曰清。 《古风五十九首·其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依贵清真。”这里抒发了诗人对于大雅不作,诗道式微的慨叹,指出了建安 以后,延及梁、陈推崇靡艳,诗风巨变的弊端,并用“不足珍”句坚决否定之。所谓“绮丽” 是特指六朝所染的风习,而不是泛指诗风的美丽因为作为文学艺术风格的绮丽与淫艳无涉, 是应该予以肯定的。六朝的淫靡诗风影响极大,下逮隋唐,仍未绝迹。故李白抚今追昔,以 古论今,提倡恢复远古朴实、清真的诗风,以振兴圣代(唐朝)的文学。因而李白所强调的 “清真”,具有继往开来的时代意义,不仅发扬了王勃、陈子昂反对六朝风习的战斗精神 而且也给中唐韩愈的古文运动以积极的影响 李白对于“清真”的理解,不仅跨越了古今悠远溟漠的时空而显示出超越性,同时还表 现为人物风神的清虚、灵动、潇洒、自由,艺术作品的清朗、淳真、精妙、传神。且看他所 描绘的王羲之及其书法艺术“右军本清真,潇洒在风尘。山阴遇羽客,要比好鹅宾。扫素写 道经,笔精妙入神。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王羲之爱鹅,山阴一道士说:“你为我写《道 德经》,当以群鹅相赠。”王欣然命笔,写讫欣然携鹅而去。这个小故事原载《晋书》。李白 为了突现“清真”的自由、自然,特以“王右军”为题,作诗以颂之。为了追求清真,李白 决心付出毕生精力。他在《古风五十九首·其一》中,高呼以清真取代绮丽,赞美群才“文 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紧接着表示自己的态度:“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 绝笔于获麟。”他一生写下了大量诗文,并以作品证实了自己的诺言。 大自然本身就是清真的,自然美客观地存在着,它不加雕饰地呈现在人的眼前。诗文也 以清真为贵,尤其是山水诗文更应如此。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从李白以下诗句中得到启迪: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逸兴横素襟,无时不招寻。……剪凿竹石开,萦流涨淸深。登 台坐水阁,吐论多英音。”这里强调出水芙蓉的自然美,诗情雅兴,油然而生。吟咏之间, 不觉清光大来,清音暗生,不禁飘然而有淸举、清扬之感。只有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去进行清 照,才可见出它那本真的状态,才不会将大自然不需要的矫饰强加给大自然。 (选自《大众日报》) 16、从上下文看,以下对“清真”美学风格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清真”是李白对美的理解和追求,既指艺术风格,又指人物风神。 B.李白的“清真”既涉及自然的,也涉及人物的,还涉及事物的,是一个含义极其丰富的概 C.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和他的人格风神都符合李白对“清真”风格的理解。 D.“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李白“清真”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就是说只有完全照自 然存在进行自然表现的“清真美”才是真正的美 17、你认为以下诗句比较符合李白“清真”风格的一句是(3分) A.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B.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C.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珮缨。 D.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纾。 18、作者从哪些方面论证李白对“清真”文风的推崇、开掘?请具体说明。(6分) 答 19、李白提倡、强调“清真”有怎样的意义?(6分) 白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5 净洁、虚空,均可曰清。 《古风五十九首·其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依贵清真。”这里抒发了诗人对于大雅不作,诗道式微的慨叹,指出了建安 以后,延及梁、陈推崇靡艳,诗风巨变的弊端,并用“不足珍”句坚决否定之。所谓“绮丽” 是特指六朝所染的风习,而不是泛指诗风的美丽。因为作为文学艺术风格的绮丽与淫艳无涉, 是应该予以肯定的。六朝的淫靡诗风影响极大,下逮隋唐,仍未绝迹。故李白抚今追昔,以 古论今,提倡恢复远古朴实、清真的诗风,以振兴圣代(唐朝)的文学。因而李白所强调的 “清真”,具有继往开来的时代意义,不仅发扬了王勃、陈子昂反对六朝风习的战斗精神, 而且也给中唐韩愈的古文运动以积极的影响。 李白对于“清真”的理解,不仅跨越了古今悠远溟漠的时空而显示出超越性,同时还表 现为人物风神的清虚、灵动、潇洒、自由,艺术作品的清朗、淳真、精妙、传神。且看他所 描绘的王羲之及其书法艺术“右军本清真,潇洒在风尘。山阴遇羽客,要比好鹅宾。扫素写 道经,笔精妙入神。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王羲之爱鹅,山阴一道士说:“你为我写《道 德经》,当以群鹅相赠。”王欣然命笔,写讫欣然携鹅而去。这个小故事原载《晋书》。李白 为了突现“清真”的自由、自然,特以“王右军”为题,作诗以颂之。为了追求清真,李白 决心付出毕生精力。他在《古风五十九首·其一》中,高呼以清真取代绮丽,赞美群才“文 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紧接着表示自己的态度:“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 绝笔于获麟。”他一生写下了大量诗文,并以作品证实了自己的诺言。 大自然本身就是清真的,自然美客观地存在着,它不加雕饰地呈现在人的眼前。诗文也 以清真为贵,尤其是山水诗文更应如此。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从李白以下诗句中得到启迪: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逸兴横素襟,无时不招寻。……剪凿竹石开,萦流涨清深。登 台坐水阁,吐论多英音。”这里强调出水芙蓉的自然美,诗情雅兴,油然而生。吟咏之间, 不觉清光大来,清音暗生,不禁飘然而有清举、清扬之感。只有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去进行清 照,才可见出它那本真的状态,才不会将大自然不需要的矫饰强加给大自然。 (选自《大众日报》) 16、从上下文看,以下对“清真”美学风格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清真”是李白对美的理解和追求,既指艺术风格,又指人物风神。 B.李白的“清真”既涉及自然的,也涉及人物的,还涉及事物的,是一个含义极其丰富的概 念。 C.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和他的人格风神都符合李白对“清真”风格的理解。 D.“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李白“清真”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就是说只有完全照自 然存在进行自然表现的“清真美”才是真正的美。 17、你认为以下诗句比较符合李白“清真”风格的一句是(3 分) ( ) A.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B.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C.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珮缨。 D.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纾。 18、作者从哪些方面论证李白对“清真”文风的推崇、开掘?请具体说明。(6 分) 答: 19、李白提倡、强调“清真”有怎样的意义?(6 分) 答: ㈡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