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序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决定将我这本《心智的构建》翻译成中文,对此我感到非常的 荣幸与欣喜。 我写这本书主要有两个目的。首先,我想表明,工作于认知神经科学这个新学科 领域,探索脑与心智之关系,这是件非常令人兴奋的事情;其次,我想表明,认知神经科 学的研究发现所蕴涵的意义已远远超出这个学科领域。我们的工作影响了我们对人 是什么、合作本性以及文化基础的理解。出于后一个目的,我尤其高兴我的书能够被 翻译成中文。 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合作和文化历史,这是我们大家都可以学习的。当我还是剑 桥大学的一名青年学生时,受到Joseph Needham关于中国科学的演讲的激发,我开始 对中国文化怀有浓厚兴趣。这种兴趣在我的书中有所体现,我引用了唐朝著名诗人李 商隐的诗来举例说明翻译的问题。这将会给本书的译者带来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问 题。在书中我呈现了这首中国诗的三种迥异的英文翻译,以此来阐释这个翻译问题。 这些会被翻译回中文吗?如果是的话,这将可以说明理解的问题,甚至是在同一种语 言内的理解的问题。 翻译的问题是我书中的关键主题之一。一方面,翻译以及随后的交流看来绝非易 事;另一方面,大多时候,我们都能够很好地理解对方。所以,我希望这本新译著带来 的新读者将会喜欢读我的书,一如我撰写它的时候乐在其中。 Chris Frith 2011年5月29日于巴黎 中文版序3
译者序 学习科学是多学科交叉研究学习的新兴领域,从其英文名“Learning Sciences'”的 复数形式上可见这一显著特征。布兰斯福特(D.Bransford)等人认为,学习科学聚焦 于三个重要的研究传统:内隐学习和脑、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传统教育心理学的 绝大部分研究集中在正式学习这个方向上,涉及应用已有学习研究成果来创设有效的 学习环境,并以此推动理论的发展。非正式学习往往发生在校外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场 所中,研究者以人类学的研究视野,希望从人的日常生活实践中寻找学习的真谛,并以 此反观、改革学校中的正式学习。随着20世纪90年代人类学家莱夫(Jean Lave)和温 格(Etienne Wenger)有关“情境学习”理论的推出,这一方向的研究在教育领域逐渐广 为人知。内隐学习发生在不需要意识努力就能获得复杂信息,而且得到的知识很难用 语言表达的学习情形。而脑科学研究则致力于解释学习发生的内部机制以及相关的 生物学基础。 以往,这些研究传统基本上是独立运作的,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各自将他们的研究 发现直接应用于教育,所起作用通常略显微薄。意识到这一点,学习科学研究者正努 力跨越领域现存边界,为产生变革性的学习理论,成功理解和提升人类学习,逐步走向 三者整合发展的新路径。因此,未来十年被称为学习科学发展的“协同十年”。 这一研究发展趋势逼迫我们去了解更多来自不同领域有关学习的研究成果。然 而,相比前两个研究传统,我国教育领域对内隐学习和脑科学这一方向研究还相对比 较陌生。基于此,我们选择了由世界顶级神经科学家Chris Frith撰写的《心智的构建》 这部具有世界影响的、面向普通读者介绍关于心智与脑之关系的人门书。它将带领读 者进人一个神奇的脑构建的精神世界,揭开有关脑、心智、行为与外界世界交互机理的 神秘面纱。 那么,神经科学究竟能为学习科学带来什么呢?布兰斯福特等人指出,要建立一 门成熟的关于学习的科学,不仅需要理解学习的发生,还需要理解学习是怎样发生和 译者序5
为什么发生。然而,长期以来,与化学和物理学相比,心理学在人类心理活动的研究上 由于未能提供精确的测量而被称为“软”科学,特别是在涉及心理过程内部机制的研究 上,往往停留于推测与猜想。随着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脑功能扫描技术(正电 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PET;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MRI;脑磁图技术,MEG)等脑活动 测量技术在20世纪末的相继出现,打开困扰心理学家多年来关于心理发生机制的“脑 活动”黑箱正逐步成为现实。比如,结合MRI、ERPs和MEG技术可以提供脑有关学 习和记忆机制的时间延展和空间位置的信息;神经科学测量的高度敏感性有助于理解 学习中的个体差异等。总之,神经科学可以测量和解释学习的内部机制和生物基质, 丰富了我们关于学习是怎样发生的理解,而它所采集的脑和行为的数据为我们提供了 解释学习的强有力证据。 但是,鉴于人脑活动机制的高度复杂性以及真实场景中人类学习的复杂性,目前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和教育应用之间还存在一条鸿沟。为此,神经科学家一直在努力寻 找桥接和闭合这条鸿沟的有效途径。关于这一点,本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呢?该书原作者Chris Frith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在《心智的构建》这本书中,我讨论了我们从周遵的自然和社会世界中获取有 用信息的种种方式,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建构关于自然和社会世界的模型,以 促使我们成功地与这些世界进行交互。换句话说,我描述了我们了解世界的方 式。或许,我该把这种学习称作自然式学习(natural learning),以此将之与和正式 救育相关的、典型的教授式学习(instructed learning)区别开来。 自然式学习大多是自动发生的,永不停止,因为我们必须不断地调适以应对 我们身边这个千变万化的物质与社会世界。与此相对,教授式学习有特定的目标 (如,学习乘法表),发生在有限的时间段内。然而,自然式学习和教授式学习都依 赖发生在脑中的活动过程。对这些脑活动过程理解得越透彻,我们就能更好地创 建最佳的教育实践。 神经科学与教育的关联性非常明显,但是,目前我们一定要慎重应用来自于 脑科学的知识,因为我们知道的太少了。因此,我们必须避免被广为流传的“神经 神话”所蒙骗。像“有些人是左脑型而另一些人是右脑型”或者“脑在三岁后不再 可塑”的观点都是这类“神经神话”。 那么,《心智的构建》对于教育者来说寓意何在呢?首先,教育者通过创建相 6心智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