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赵世卿做官尽职,不恋官位。他推荐官员没有私心,推重李廷机却被怀疑结党, 于是请求离职,没被批准,最终自己坐车离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世卿复言脂膏己竭,闾井萧然,丧乱可虞,揭竿非远。(5分) (2)而西北水旱时时见告,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5分) 河南名校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三适应性考试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罴,字熊罴,京兆霸城人。罴质直木强,处物平当,州闾敬惮之。魏太和中, 除殿中将军,稍迁雍州别驾,清廉疾恶,励精公事。先是南岐、东益氐羌反叛, 乃拜罴冠军将军,镇凉州,讨平诸贼。还,授西河内使,辞不拜。时人谓曰:“西 河大邦,奉禄优厚,何为致辞?”罴曰:“京洛材木,尽出西河,朝贵营地并第 宅者,皆有求假,如其私办,即力所不堪,若科发人间,又违宪法,以此致辞耳。” 粱复遣曹乂宗围荆州,堰水灌城,不没者数版。时既内外多虞,未遑救援,乃遗 罴铁券,云城全当授本州刺史。城中粮尽,罴乃煮粥与将士均分食之。每出战, 常不擐甲胄,屡经战阵,亦不被伤。弥历三年,义宗方退,齐神武率军进潼关, 人怀危惧,罴劝勅交士,众心乃安。尝修城未毕,梯在城外。神武遣韩轨、司马 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罴不觉。比晓,轨众已乘梯人城。罴尚卧未起,闻阁外汹 汹有声,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谓曰:“老罴当道卧,貉子那 得过!”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尝有台使至,罴为设食 使乃裂去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 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又客与罴食瓜,客削瓜皮,侵肉稍厚,罴意嫌之。及 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愧色。每至享会,自秤量酒肉,分给将士。 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罴举动率情,不为巧诈,凡所经处,虽无当时功迹, 咸去乃见思。罴安于贫素,不营生业,身死之日,家贫甚罄,当时伏其清洁。卒 于官,赠太尉、都尉、相冀等十州刺史,谥曰忠 (节选自《北史·王罴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 去之使者/愕然大惭。 B.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 去之/使者愕然大惭。 C.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 去之/使者愕然大惭。 D.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 去之使者/愕然大惭。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人成人后则有字,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和“名”相表里,所以又叫 “表字”。 B.拜,指古代高级官员在任命仪式上对君王的拜谢礼,后来演化成授予官职或接 受官职 C.铁券,特指封建时代皇帝赐给功臣、重臣的允其世代享有免死罪的证件,也叫 免死券。 D.谥,即谥号,指古代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算是盖 棺定论
D.赵世卿做官尽职,不恋官位。他推荐官员没有私心,推重李廷机却被怀疑结党, 于是请求离职,没被批准,最终自己坐车离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世卿复言脂膏已竭,闾井萧然,丧乱可虞,揭竿非远。(5 分) (2)而西北水旱时时见告,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5 分) 河南名校联盟 2017-2018 学年高三适应性考试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王罴,字熊罴,京兆霸城人。罴质直木强,处物平当,州闾敬惮之。魏太和中, 除殿中将军,稍迁雍州别驾,清廉疾恶,励精公事。先是南岐、东益氐羌反叛, 乃拜罴冠军将军,镇凉州,讨平诸贼。还,授西河内使,辞不拜。时人谓曰:“西 河大邦,奉禄优厚,何为致辞?”罴曰:“京洛材木,尽出西河,朝贵营地并第 宅者,皆有求假,如其私办,即力所不堪,若科发人间,又违宪法,以此致辞耳。” 粱复遣曹义宗围荆州,堰水灌城,不没者数版。时既内外多虞,未遑救援,乃遗 罴铁券,云城全当授本州刺史。城中粮尽,罴乃煮粥与将士均分食之。每出战, 常不擐甲胄,屡经战阵,亦不被伤。弥历三年,义宗方退,齐神武率军进潼关, 人怀危惧,罴劝勱交士,众心乃安。尝修城未毕,梯在城外。神武遣韩轨、司马 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罴不觉。比晓,轨众已乘梯人城。罴尚卧未起,闻阁外汹 汹有声,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谓曰:“老罴当道卧,貉子那 得过!”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尝有台使至,罴为设食, 使乃裂去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 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又客与罴食瓜,客削瓜皮,侵肉稍厚,罴意嫌之。及 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愧色。每至享会,自秤量酒肉,分给将士。 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罴举动率情,不为巧诈,凡所经处,虽无当时功迹, 咸去乃见思。罴安于贫素,不营生业,身死之日,家贫甚罄,当时伏其清洁。卒 于官,赠太尉、都尉、相冀等十州刺史,谥曰忠。 (节选自《北史•王罴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 去之使者/愕然大惭。 B. 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 去之/使者愕然大惭。 C. 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 去之/使者愕然大惭。 D. 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 去之使者/愕然大惭。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字,古人成人后则有字,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和“名”相表里,所以又叫 “表字”。 B.拜,指古代高级官员在任命仪式上对君王的拜谢礼,后来演化成授予官职或接 受官职。 C.铁券,特指封建时代皇帝赐给功臣、重臣的允其世代享有免死罪的证件,也叫 免死券。 D.谥,即谥号,指古代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算是盖 棺定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罴刚直倔强,做事平易恰当,他因公受赏,被授予西河内使,但他并没有满 眼盯着优厚的俸禄,而是看到了上任后的左右为难。 B.王罴勇武过人,公平对待下属,荆州城被围缺粮,他和将士共同煮粥守城,他 这种性格受人推崇,但有时也被人嘲笑。 C.王罴胸怀坦荡,做事不修边幅。他曾当面训斥台使不珍惜食物,也曾亲手捡起 别人削在地上的瓜皮面吃,两次使被招待的官员蒙羞 D.王罴安于清贫,不屑置办家产。虽然多次被任命为太尉、都督和诸州刺史等职, 最后死于任上,但清净的名声得到时人的认可。 1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如其私办,即力所不堪,若科发人间,又违宪法,以此致辞耳 2.罴举动率情,不为巧诈,凡所经处,虽无当时功迹,咸去乃见思。 河南省师范大学附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成遵,南阳穰县人也。幼敏悟,读书日记数千百言。家贫,勤苦不废学问。二十 能文章。时郡中先辈无治进士业者,遵欲为,以不合程式为患。会杨惠初登第, 来尹穰,遵乃书所作数十篇见之,惠抚卷大喜。至京师,受业于夏镇,遂入为国 子生。元统改元,中进士第,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至正改元,擢太常博士。寻 拜监察御史。扈从至上京,上封事,言天子宜慎起居,节嗜欲,以保养圣躬,圣 躬安则宗社安矣。言甚迫切,帝改容称善。又言台察四事,帝皆喜纳之。是岁, 言事并举劾凡七十余事,皆指讦时弊,执政者恶之。三年,自刑部员外郎出为陕 西行省员外郎。五年,丁母忧。十年,迁中书右司郎中。时刑部狱按久而不决者 积数百,遵与其僚分阅之,共议其轻重,各当其罪。未几,无遗事。时有令输粟 补官,有匿其奸罪而入粟得七品杂流者,为怨家所告。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 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 著为令乃可省臣从之。十四年,调武昌路总管。会省臣出师,遵摄省事,于是省 中府中,惟遵一人。乃远斥候,塞城门,籍民为兵,得五千余人,设万夫长四, 配守四门,所以为防御之备甚至,号令严肃,赏罚明当。贼船往来江中,终不敢 近岸,城赖以安。十七年,升中书左丞。是时,太平在相位,以事忤皇太子,皇 太子深衔之,以为遵及参知政事赵中,皆太平党也。十九年,用事者承望风旨, 嗾邓子初等诬遵与参政赵中等六人皆受赃,皇太子命御史台等官杂问之,锻炼使 成狱,遵等竟皆杖死,中外冤之。二十四年,御史台臣辩明遵等皆诬枉,诏复给 还其所授宣敕 (节选自《元史·成遵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 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B.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 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C.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 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D.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 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罴刚直倔强,做事平易恰当,他因公受赏,被授予西河内使,但他并没有满 眼盯着优厚的俸禄,而是看到了上任后的左右为难。 B.王罴勇武过人,公平对待下属,荆州城被围缺粮,他和将士共同煮粥守城,他 这种性格受人推崇,但有时也被人嘲笑。 C.王罴胸怀坦荡,做事不修边幅。他曾当面训斥台使不珍惜食物,也曾亲手捡起 别人削在地上的瓜皮面吃,两次使被招待的官员蒙羞。 D.王罴安于清贫,不屑置办家产。虽然多次被任命为太尉、都督和诸州刺史等职, 最后死于任上,但清净的名声得到时人的认可。 1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如其私办,即力所不堪,若科发人间,又违宪法,以此致辞耳 2. 罴举动率情,不为巧诈,凡所经处,虽无当时功迹,咸去乃见思。 河南省师范大学附中 2017-2018 学年上学期高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成遵,南阳穰县人也。幼敏悟,读书日记数千百言。家贫,勤苦不废学问。二十 能文章。时郡中先辈无治进士业者,遵欲为,以不合程式为患。会杨惠初登第, 来尹穰,遵乃书所作数十篇见之,惠抚卷大喜。至京师,受业于夏镇,遂入为国 子生。元统改元,中进士第,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至正改元,擢太常博士。寻 拜监察御史。扈从至上京,上封事,言天子宜慎起居,节嗜欲,以保养圣躬,圣 躬安则宗社安矣。言甚迫切,帝改容称善。又言台察四事,帝皆喜纳之。是岁, 言事并举劾凡七十余事,皆指讦时弊,执政者恶之。三年,自刑部员外郎出为陕 西行省员外郎。五年,丁母忧。十年,迁中书右司郎中。时刑部狱按久而不决者 积数百,遵与其僚分阅之,共议其轻重,各当其罪。未几,无遗事。时有令输粟 补官,有匿其奸罪而入粟得七品杂流者,为怨家所告。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 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 著为令乃可省臣从之。十四年,调武昌路总管。会省臣出师,遵摄省事,于是省 中府中,惟遵一人。乃远斥候,塞城门,籍民为兵,得五千余人,设万夫长四, 配守四门,所以为防御之备甚至,号令严肃,赏罚明当。贼船往来江中,终不敢 近岸,城赖以安。十七年,升中书左丞。是时,太平在相位,以事忤皇太子,皇 太子深衔之,以为遵及参知政事赵中,皆太平党也。十九年,用事者承望风旨, 嗾邓子初等诬遵与参政赵中等六人皆受赃,皇太子命御史台等官杂问之,锻炼使 成狱,遵等竟皆杖死,中外冤之。二十四年,御史台臣辩明遵等皆诬枉,诏复给 还其所授宣敕。 (节选自《元史•成遵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 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B.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 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C.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 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D.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 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国子指国子监,文中指当时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入国子监学习的学生称国 子生 B.博士是我国古代的官职名,太常博士是太常寺的属官,与现代的学位“博士” 不同。 C.丁忧也称“丁艰”,在古代指遭逢父亲母亲的丧事,丁母忧是指遭逢母亲的 丧事。 D.迁在古代可指官职的调动,多指升官,文中涉及官职升迁的词还有授、擢、 升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成遵聪颖好学,终能脱颖而岀。他自幼聪敏颖悟,勤学不辍,苦于当地先辈 中没有研究科举的人,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 B.成遵勤于进谏,深受皇上器重。他担任监察御史时,上奏皇上要为国家安定 而保重圣体,皇上深受感动;上奏关于御史台的四件事,皇上都赞赏接受了 C.成遵守城有方,颇具组织才能。他在调任武昌路总管时,曾代理行省事务, 负责武昌城的防务,因其防御周到,号令严明,江上贼寇始终未敢靠岸。 D.成遵含冤而死,后被昭雪平反。他在任中书左丞时,被皇太子误认为是太平 丞相的党羽,后遭人诬告、受审讯,最终被杖责而死,几年后才被昭雪。 13.把原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岁,言事并举劾凡七十余事,皆指讦时弊,执政者恶之 (2)时刑部狱按久而不决者积数百,遵与其僚分阅之,共议其轻重,各当其罪。 山西省襄汾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4~8题。(13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 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 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 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 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 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 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 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夜缒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 B.敢以烦执事 执事:办事的官吏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使……缺,损害 5.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以乱易整,不武 ②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B.①是寡人之过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①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A.国子指国子监,文中指当时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入国子监学习的学生称国 子生。 B.博士是我国古代的官职名,太常博士是太常寺的属官,与现代的学位“博士” 不同。 C.丁忧也称“丁艰”,在古代指遭逢父亲母亲的丧事,丁母忧是指遭逢母亲的 丧事。 D.迁在古代可指官职的调动,多指升官,文中涉及官职升迁的词还有授、擢、 升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成遵聪颖好学,终能脱颖而出。他自幼聪敏颖悟,勤学不辍,苦于当地先辈 中没有研究科举的人,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 B.成遵勤于进谏,深受皇上器重。他担任监察御史时,上奏皇上要为国家安定 而保重圣体,皇上深受感动;上奏关于御史台的四件事,皇上都赞赏接受了。 C.成遵守城有方,颇具组织才能。他在调任武昌路总管时,曾代理行省事务, 负责武昌城的防务,因其防御周到,号令严明,江上贼寇始终未敢靠岸。 D.成遵含冤而死,后被昭雪平反。他在任中书左丞时,被皇太子误认为是太平 丞相的党羽,后遭人诬告、受审讯,最终被杖责而死,几年后才被昭雪。 13.把原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是岁,言事并举劾凡七十余事,皆指讦时弊,执政者恶之。 (2)时刑部狱按久而不决者积数百,遵与其僚分阅之,共议其轻重,各当其罪。 山西省襄汾中学 2017-2018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 4~8 题。(13 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 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 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 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 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 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 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 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夜缒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 B.敢以烦执事 执事:办事的官吏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使……缺,损害 5.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①以乱易整,不武 ②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B.①是寡人之过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①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