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南州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中国人的传统家庭 苏叔阳 个人、家庭(扩大至家族)、社会的关系是任何社会都要重视的基本问题。 从历史的实践来 看,西方似乎是个人一社会,缺乏“家庭”的一环,而中国则是家庭(家族)一社 会,缺乏至少 淡化了“个人”一环。人类社会的进展似乎在提醒我们,这三者少了哪一环都不 行。理想的社会生 活方式应当是:个人一家庭一社会都和谐、有序。 中国的传统生活方式,在理论层面上也是主张个人一家庭一社会和谐有 序的,达到这 理想的良策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在实践的层面上却有许多弊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整个社会被看作是家庭的 延伸和扩大,而个人 只是家庭的一分子,常常不被看作是“独立的单元”。在中国传统家庭中,父子 的血缘关系又是核 心部分,所以,中国的家庭实际上是一个以父子为中心的血缘关系的小群体。旧 式大家庭有“四 世同堂”或“五世同堂”,二世同堂者已经有新式家庭的味道,不过,其奋斗目 标依旧是“四世同 堂”。所谓“四世同堂”便是父母,子、媳(或女、婿),孙子、孙媳,曾孙子(女) 聚集而居。若子、媳因兄弟姐妹众多,划分出旁户,但也在一位父亲的统帅下和 合而居。巴金先生的《家》曾揭露了这种旧式封建大家庭的罪恶,但从伦理的层 面讲,这种家庭原是为了体现“和”与“序”的 家和万事兴”,“齐家”是“治国”的基础,这是中国家庭的传统观 念。不过只有家庭安宁、稳定、幸福,社会也才可能祥和,这似乎是普遍的真理。 直到今天,温馨和睦的家庭依旧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最基本的人生要求和理想 在中国的传统家庭中,处处体现着“序”,体现着传统的道德观。每个 家庭成员都担负着几种 角色,每个角色都有一定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为父母者,同时又是先祖的晚 辈,是人之夫之 妻。因此要给晚辈树立敬老、爱幼、相爱、相亲、相敬的榜样。同时,他们又是 社会人,还要表现出敬业、勤劳、谦虚、自爱自立、善于持家、坚守信义等等优 良品德,这才能培育出好子女和模范公民。因此,家教历来为中国人所重视,“少 调失教”、“缺乏家教”自古至今都是对一个中国人极大的轻蔑。“序”的目的 还是在于“和”。中国人强调每个家庭成员在群体中的位置和作用,要求全体家 庭成员协调一致。在家庭里,一切长幼秩序都是为了造成一个既缅怀祖先、慎终 追远,又重视现在、爱护幼小,其乐融融、温馨可亲、团结和睦的家庭氛围。所 有破坏这氛围的言行都被视为件
贵州省黔南州 2016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第 I 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一 3 题。 中国人的传统家庭 苏叔阳 个人、家庭(扩大至家族)、社会的关系是任何社会都要重视的基本问题。 从历史的实践来 看,西方似乎是个人—社会,缺乏“家庭”的一环,而中国则是家庭(家族)—社 会,缺乏至少 淡化了“个人”一环。人类社会的进展似乎在提醒我们,这三者少了哪一环都不 行。理想的社会生 活方式应当是:个人—家庭—社会都和谐、有序。 中国的传统生活方式,在理论层面上也是主张个人—家庭—社会和谐有 序的,达到这 理想的良策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在实践的层面上却有许多弊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整个社会被看作是家庭的 延伸和扩大,而个人 只是家庭的一分子,常常不被看作是“独立的单元”。在中国传统家庭中,父子 的血缘关系又是核 心部分,所以,中国的家庭实际上是一个以父子为中心的血缘关系的小群体。旧 式大家庭有“四 世同堂”或“五世同堂”,二世同堂者已经有新式家庭的味道,不过,其奋斗目 标依旧是“四世同 堂”。所谓“四世同堂”便是父母,子、媳(或女、婿),孙子、孙媳,曾孙子(女) 聚集而居。若子、媳因兄弟姐妹众多,划分出旁户,但也在一位父亲的统帅下和 合而居。巴金先生的《家》曾揭露了这种旧式封建大家庭的罪恶,但从伦理的层 面讲,这种家庭原是为了体现“和”与“序”的。 “家和万事兴”,“齐家”是“治国”的基础,这是中国家庭的传统观 念。不过只有家庭安宁、稳定、幸福,社会也才可能祥和,这似乎是普遍的真理。 直到今天,温馨和睦的家庭依旧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最基本的人生要求和理想。 在中国的传统家庭中,处处体现着“序”,体现着传统的道德观。每个 家庭成员都担负着几种 角色,每个角色都有一定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为父母者,同时又是先祖的晚 辈,是人之夫之 妻。因此要给晚辈树立敬老、爱幼、相爱、相亲、相敬的榜样。同时,他们又是 社会人,还要表现出敬业、勤劳、谦虚、自爱自立、善于持家、坚守信义等等优 良品德,这才能培育出好子女和模范公民。因此,家教历来为中国人所重视,“少 调失教”、“缺乏家教”自古至今都是对一个中国人极大的轻蔑。“序”的目的 还是在于“和”。中国人强调每个家庭成员在群体中的位置和作用,要求全体家 庭成员协调一致。在家庭里,一切长幼秩序都是为了造成一个既缅怀祖先、慎终 追远,又重视现在、爱护幼小,其乐融融、温馨可亲、团结和睦的家庭氛围。所 有破坏这氛围的言行都被视为件
逆,这样的成员要受全体家庭成员的责难。西方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类似“契约 制”,整个社会人与 人,人与社会都建立在“契约”的基础上。中国传统的亲情观念、伦理观念是否 应当向契约关系转 换,是需要人们慎重思考的问题。在商品经济社会中,中国人还能不能保持原有 家庭传统的特 性,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特质能否存续的大问题。 实际上,“老有所终,幼有所养”的中国家庭,早被西方人称羡。20世 纪80年代,一部描写中国普通农家生活的影片《喜盈门》在西方上映,获得了 出乎意料的成功。许多人尤其是老年人激动得热泪盈眶,渴望有影片中那位},i 独老人的幸运,同时向那孝敬公爹的儿媳奉上由衷的赞美。如今西方游客都对在 中国家庭中生活几天极感兴趣,特别是那阖家吃饭的场面,以及那场面所流 露的温情让他们倍感快活。他们极愿意成为这场面中的一员,享受人间的亲情 中国人浓浓的亲 情,是中华民族最可贵的情感之一,这种优秀的传统,不应当抛弃, 1.下列选项中有关中国传统家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和万事兴”,这是中国传统家庭的传统观念,直到今天,温馨和睦的 家庭依旧是绝大多 数中国人最基本的人生要求和理想。 B.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整个社会被看作是家庭的延 伸和扩大,只有 家庭幸福、安定,社会才可能平安、祥和 C.在中国传统家庭中,处处体现着“序”,而“序”的目的还是在于“和 一切长幼秩序都是为 了营造团结和睦的家庭氛围。 D.中国人的传统家庭体现着传统的道德观,而传统的道德观又规定了家庭成 员在社会中的 位置和作用以及担负的各种角色。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旧式大家庭有“四世同堂”或“五世同堂”的现象,即使分出旁户 也在一位父亲的统帅 下和合而居,这种家庭模式的存在体现了传统道德观中的“和”与 B.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在理论上主张个人一家庭一社会都和谐、有序,“修身 齐家治国平 天下”虽在实践上有许多弊病,却不失为达成这一理想的社会生活方式 的良策 C.中国传统家庭讲究“序”,“家教”就是为维护“序”而在家庭中进行的 种教育,为父母者是 家庭的核心和制高点,接受来自晚辈的敬爱,所有违背“序”的言行都 被视为怜逆 D.中国传统家庭中父子的血缘关系极其重要,是家庭的核心部分,“四世同 堂”或“五世同堂”的旧式大家庭,实际上是以父子为中心的血缘关系的小群 体,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
逆,这样的成员要受全体家庭成员的责难。西方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类似“契约 制”,整个社会人与 人,人与社会都建立在“契约”的基础上。中国传统的亲情观念、伦理观念是否 应当向契约关系转 换,是需要人们慎重思考的问题。在商品经济社会中,中国人还能不能保持原有 家庭传统的特 性,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特质能否存续的大问题。 实际上,“老有所终,幼有所养”的中国家庭,早被西方人称羡。20 世 纪 80 年代,一部描写中国普通农家生活的影片《喜盈门》在西方上映,获得了 出乎意料的成功。许多人尤其是老年人激动得热泪盈眶,渴望有影片中那位},i: 独老人的幸运,同时向那孝敬公爹的儿媳奉上由衷的赞美。如今西方游客都对在 中国家庭中生活几天极感兴趣,特别是那阖家吃饭的场面,以及那场面所流 露的温情让他们倍感快活。他们极愿意成为这场面中的一员,享受人间的亲情。 中国人浓浓的亲 情,是中华民族最可贵的情感之一,这种优秀的传统,不应当抛弃。 1.下列选项中有关中国传统家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家和万事兴”,这是中国传统家庭的传统观念,直到今天,温馨和睦的 家庭依旧是绝大多 数中国人最基本的人生要求和理想。 B.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整个社会被看作是家庭的延 伸和扩大,只有 家庭幸福、安定,社会才可能平安、祥和。 C.在中国传统家庭中,处处体现着“序”,而“序”的目的还是在于“和”, 一切长幼秩序都是为 了营造团结和睦的家庭氛围。 D.中国人的传统家庭体现着传统的道德观,而传统的道德观又规定了家庭成 员在社会中的 位置和作用以及担负的各种角色。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旧式大家庭有“四世同堂”或“五世同堂”的现象,即使分出旁户, 也在一位父亲的统帅 下和合而居,这种家庭模式的存在体现了传统道德观中的“和”与 “序”。 B.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在理论上主张个人—家庭—社会都和谐、有序,“修身 齐家治国平 天下”虽在实践上有许多弊病,却不失为达成这一理想的社会生活方式 的良策。 C.中国传统家庭讲究“序”,“家教”就是为维护“序”而在家庭中进行的 一种教育,为父母者是 家庭的核心和制高点,接受来自晚辈的敬爱,所有违背“序”的言行都 被视为怜逆。 D.中国传统家庭中父子的血缘关系极其重要,是家庭的核心部分,“四世同 堂”或“五世同堂”的旧式大家庭,实际上是以父子为中心的血缘关系的小群 体,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家庭体现出“和”与“序”的特性,中国人还能不能保持这种原 有家庭传统的特性, 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特质能否存续的大问题,需要人们慎重思考。 B.西方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类似“契约制”,在今天商品经济社会中,中国传 统的亲情观念、伦 理观念向契约关系转换,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种趋势 C.中国人家庭中浓浓的亲情是中华民族最可贵的情感之一,“老有所终,幼 有所养”,“家和万 事兴“,“长幼有序”的家庭传统的特性时至今日仍不应当被抛弃 D.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有其优良的内核,重视家庭(家族)是中华民族数千年 的优良传统,家 庭的“和”(和谐)与“序”(有序)对整个社会的稳定都起着重要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粹,字道冲,沛郡萧人也。粹家在京口,少有志干,初为州从事。高 祖°克京城,参建武军事。从平京邑,转参镇军事,寻加建武将军、沛郡太守, 又领下郑太守,复为车骑中军参军。从征广固,战功居多。以建义功,封西安县 五等侯。军还,转中军谘议参军。卢循逼京邑,京口任重,太祖时年四岁,高祖 使粹奉太祖镇京城。转游击将军,迁建威将军、江夏相 卫将军毅,粹族兄也,粹尽心髙祖,不与毅同。高祖欲谋毅,众并疑粹 在夏口,髙祖愈信之。及大军至,粹竭其诚力。事平,封浚阳县男,食邑五百户 母忧去职。俄而高祖讨司马休之,起粹为宁朔将军、竟陵太守,统水军入河。明 年,进号辅国将军。永初元年,以佐命功,改封建安县侯,食邑千户 景平二年,谯郡流离六十余家叛没虏,赵灵、秦刚等六家悔倍,还投陈 留襄邑县,顿谋等村 粹遣将苑纵夫讨叛户不及,因诛杀谋等三十家,男丁一百三十七人,女弱一百六 十二口,粹坐贬 号为宁朔将军。时索虏南寇,粹遣将军李德元袭许昌,杀魏颖川太守庚龙,斩 魏征虏将军、广州 刺史司马世贤,传首京都 太祖即位,迁使持节,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荆州之南阳、竟陵、顺 阳、襄阳、新野、随六郡诸军事,征虏将军,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襄阳新野 二郡太守。在任简役爱民,罢诸沙门二千余人,以补府吏。元嘉三年叶谢晦遣粹 弟车骑从事中部道济龙骤将军沈敞之就粹良陆道向江陵。粹以道济行竟陵内史, 与敞之及南阳太守沈道兴将步骑至沙桥,为晦司马周超所败,士众伤死者过 半,降号宁朔将军。初,晦与粹厚善,以粹子旷之为参军。粹受命南讨 顾,太祖以此嘉之。 晦遣送旷之还粹,亦不害也。 明年,粹卒,时年五十三。追谧安北将军,本官如故 (节选自《宋书·列传五》,有删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传统家庭体现出“和”与“序”的特性,中国人还能不能保持这种原 有家庭传统的特性, 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特质能否存续的大问题,需要人们慎重思考。 B.西方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类似“契约制”,在今天商品经济社会中,中国传 统的亲情观念、伦 理观念向契约关系转换,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种趋势。 C.中国人家庭中浓浓的亲情是中华民族最可贵的情感之一,“老有所终,幼 有所养”,“家和万 事兴“,“长幼有序”的家庭传统的特性时至今日仍不应当被抛弃。 D.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有其优良的内核,重视家庭(家族)是中华民族数千年 的优良传统,家 庭的“和”(和谐)与“序”(有序)对整个社会的稳定都起着重要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7 题。 刘粹,字道冲,沛郡萧人也。粹家在京口,少有志干,初为州从事。高 祖①克京城,参建武军事。从平京邑,转参镇军事,寻加建武将军、沛郡太守, 又领下郑太守,复为车骑中军参军。从征广固,战功居多。以建义功,封西安县 五等侯。军还,转中军谘议参军。卢循逼京邑,京口任重,太祖时年四岁,高祖 使粹奉太祖镇京城。转游击将军,迁建威将军、江夏相。 卫将军毅,粹族兄也,粹尽心高祖,不与毅同。高祖欲谋毅,众并疑粹 在夏口,高祖愈信之。及大军至,粹竭其诚力。事平,封浚阳县男,食邑五百户, 母忧去职。俄而高祖讨司马休之,起粹为宁朔将军、竟陵太守,统水军入河。明 年,进号辅国将军。永初元年,以佐命功,改封建安县侯,食邑千户。 景平二年,谯郡流离六十余家叛没虏,赵灵、秦刚等六家悔倍,还投陈 留襄邑县,顿谋等村。 粹遣将苑纵夫讨叛户不及,因诛杀谋等三十家,男丁一百三十七人,女弱一百六 十二口,粹坐贬 号为宁朔将军。时索虏②南寇,粹遣将军李德元袭许昌,杀魏颖川太守庚龙,斩 魏征虏将军、广州 刺史司马世贤,传首京都 。 太祖即位,迁使持节,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荆州之南阳、竟陵、顺 阳、襄阳、新野、随六郡诸军事,征虏将军,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襄阳新野 二郡太守。在任简役爱民,罢诸沙门二千余人,以补府吏。元嘉三年吐谢晦遣粹 弟车骑从事中部道济龙骤将军沈敞之就粹良陆道向江陵。粹以道济行竟陵内史, 与敞之及南阳太守沈道兴将步骑至沙桥,为晦司马周超所败,士众伤死者过 半,降号宁朔将军。初,晦与粹厚善,以粹子旷之为参军。粹受命南讨,一无所 顾,太祖以此嘉之。 晦遣送旷之还粹,亦不害也。 明年,粹卒,时年五十三。追谧安北将军,本官如故。 (节选自《宋书·列传五》,有删改)
[注]①高祖:指南朝宋髙祖刘裕。②索虏:南北朝时,南朝对北朝的蔑称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嘉三年/讨谢晦遣粹弟车骑从事中郎/道济龙嚷将军沈敞之就粹/自陆道 向江陵 B.元嘉三年讨谢晦/遣粹弟车骑从事中郎道济龙嚷将军沈敞之就/粹自陆道向 江陵 C.元嘉三年讨谢晦/遣粹弟车骑从事中郎道济/龙嚷将军沈敞之就粹/自陆道 向江陵 D.元嘉三年/讨谢晦遣粹弟车骑从事中郎道济龙嚷将军沈敞之就/粹自陆道 向江陵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 系。“字”是为了便于他 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滴,放逐,如“迁 滴”指贬官远地,“迁 客”指流迁或被贬滴到外地的官。 C.原文“景平二年”中的“景平”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1xR世的皇 帝一般简称溢号,如汉 武帝、隋场帝;唐朝以后,由于溢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 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如明英宗、清圣祖 “明年,粹卒,时年五十三”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 中,“明年”指“今年的后 年”,古今意义不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粹,字道冲,沛郡萧县人,家住京口,年少时就有志气和才干。辅佐高 祖期间,卢循逼京 刘粹奉高祖命镇守京口。 B.刘粹虽战功赫赫,但也多次因受到牵连被贬官,如景平二年,将领苑纵夫 讨伐叛逆无果滥 杀无辜,刘粹因此受降职处分 C.刘粹对国君尽心竭力,忠诚有加,常常超越个人的亲情和友情而竭忠尽力 成全国家利益, 他也因此受国君的赞许和嘉奖。 D.刘粹在职期间,为了减免劳役、抚爱百姓,曾遣散众佛教僧侣共计两千余 人,任用他们来补 充管理财货文书出纳的小史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髙祖欲谋毅,众并疑粹在夏口,高祖愈信之。及大军至,粹竭其诚力。(5分) 答 (2)初,晦与粹厚善,以粹子旷之为参军。粹受命南讨,一无所顾,太祖以此嘉 之。(5分)
[注]①高祖:指南朝宋高祖刘裕。②索虏:南北朝时,南朝对北朝的蔑称。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元嘉三年/讨谢晦遣粹弟车骑从事中郎/道济龙嚷将军沈敞之就粹/自陆道 向江陵 B.元嘉三年讨谢晦/遣粹弟车骑从事中郎道济龙嚷将军沈敞之就/粹自陆道向 江陵 C.元嘉三年讨谢晦/遣粹弟车骑从事中郎道济/龙嚷将军沈敞之就粹/自陆道 向江陵 D.元嘉三年/讨谢晦遣粹弟车骑从事中郎/道济龙嚷将军沈敞之就/粹自陆道 向江陵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 系。“字”是为了便于他 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滴,放逐,如“迁 滴”指贬官远地,“迁 客”指流迁或被贬滴到外地的官。 C.原文“景平二年”中的“景平”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 lxR 世的皇 帝一般简称溢号,如汉 武帝、隋场帝;唐朝以后,由于溢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 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如明英宗、清圣祖。 D.“明年,粹卒,时年五十三”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 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 年”,古今意义不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刘粹,字道冲,沛郡萧县人,家住京口,年少时就有志气和才干。辅佐高 祖期间,卢循逼京 刘粹奉高祖命镇守京口。 B.刘粹虽战功赫赫,但也多次因受到牵连被贬官,如景平二年,将领苑纵夫 讨伐叛逆无果滥 杀无辜,刘粹因此受降职处分。 C.刘粹对国君尽心竭力,忠诚有加,常常超越个人的亲情和友情而竭忠尽力 成全国家利益, 他也因此受国君的赞许和嘉奖。 D.刘粹在职期间,为了减免劳役、抚爱百姓,曾遣散众佛教僧侣共计两千余 人,任用他们来补 充管理财货文书出纳的小史。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高祖欲谋毅,众并疑粹在夏口,高祖愈信之。及大军至,粹竭其诚力。(5 分) 答: (2)初,晦与粹厚善,以粹子旷之为参军。粹受命南讨,一无所顾,太祖以此嘉 之。(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塞上曲 王昌龄 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桑。遥见胡地猎, 精马°宿严霜 五道分兵去,孤军百战场。功多翻下狱, 士卒但心伤。 【注】10鞘(g}u)马:指把战马装备好以待不虞。②翻:反而。 8.本诗首联“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桑”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请结合 内容分析(5分) 9.这首诗刻画了边塞士兵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在《赤壁赋》里,借客人之口感叹人生短暂的两句是 (2)屈原在《离骚》中诉说自己委屈心志、压抑情感、忍受谴责的诗句是 (3)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用“,”两句描写了山间四 ”中春夏 两季的美丽景致。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 日铅笔在答题卡上 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 题。如果多 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 9 题。 塞上曲 王昌龄 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桑。遥见胡地猎, 精马①宿严霜。 五道分兵去,孤军百战场。功多翻②下狱, 士卒但心伤。 【注】10 鞘(g}u)马:指把战马装备好以待不虞。②翻:反而。 8.本诗首联“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桑”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请结合 内容分析(5 分) 答: 9.这首诗刻画了边塞士兵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分析。(6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苏轼在《赤壁赋》里,借客人之口感叹人生短暂的两句是 “ , ”。 (2)屈原在《离骚》中诉说自己委屈心志、压抑情感、忍受谴责的诗句是 “ , ”。 (3)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用“,”两句描写了山间四 时 , ”中春夏 两季的美丽景致。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 日铅笔在答题卡上 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 题。如果多 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