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铜仁2019-2020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 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 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 “兴”的作用。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 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 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 “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 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不过,诗 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 不产生更多的联想。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 头风》,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 的感动。 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 生无穷的感动。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 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 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由此可见, 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 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 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 “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 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 面去理解。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 织、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赏作品。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 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 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 南唐中主的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摊破浣溪沙》),王国 维从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一种“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哀和感慨。晏殊的词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髙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写的是相思爱情,王 国维说这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王国维的这种感发正是中国诗歌中让 人心不死的“兴”的作用。 (摘编自叶嘉莹《什么是好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就作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既包括见物起兴又涵盖因事象而引起感动。 B.就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 C.子贡从切磋琢磨句中悟出做人的道理,无疑当在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之列
贵州铜仁 2019-2020 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 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 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 “兴”的作用。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 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 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 “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 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不过,诗 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 不产生更多的联想。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 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 一的感动。 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 生无穷的感动。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 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 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由此可见, 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 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 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 “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 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 面去理解。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 织、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赏作品。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 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 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 南唐中主的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摊破浣溪沙》),王国 维从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一种“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哀和感慨。晏殊的词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写的是相思爱情,王 国维说这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王国维的这种感发正是中国诗歌中让 人心不死的“兴”的作用。 (摘编自叶嘉莹《什么是好诗》)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就作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既包括见物起兴又涵盖因事象而引起感动。 B. 就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 C. 子贡从切磋琢磨句中悟出做人的道理,无疑当在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之列
D.中国诗歌中的“兴”的重要作用在王国维“为学”境界的读诗感发中得以体 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段与段之间衔接十分紧密,如中间四段的段首句都既承接上文又引出下 文 B.文章既援引古代经典中的言论,又以《诗经》及唐宋诗词为例,论证方式灵 活 C.文章论述“兴”的作用,主要通过对作者和读者的对比论证,重点论述后者。 D.文章通过对西方文学理论的论证,突出了阅读中读者兴发感动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作品的理解越背离作者本来的意思,就越能体现读者具有生命感悟能力 B.读明月即懂明月,读清风即懂清风,只从表面理解作品,就是第一层次的读 者 C.孔子的“诗可以兴”既是说诗能表达多种含义,也是说诗能感动众多读者。 D.王国维对《摊破浣溪沙》和《蝶恋花》如此解读,证明他是第二层次的读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 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旁的老年人。据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十 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 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空巢老 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客观地讲,在我国目前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要彻 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困难,需尽量采取多种措施以减少老年 人的担忧。 (摘编自王庆海《破解空巢老人养老难题》 材料 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交织着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 地区发展不均衡,劳动力候鸟式的迁徙就不可避免;社保制度的割裂,使各种保 障难以无缝衔接;户籍制度的坚冰,让老年人随子女迁徒难度加大;政府投入不 足和民间资本进入不畅,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时代的列车一往 无前,老年人却已步履蹒跚;而最为弱势的空巢老人,更是难以承受的时代之重 从要求各级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到提出“加快 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问题正在破解。而此前不久,国 务院决定合并“新农保”和“城居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制度。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无疑将有助于解决老人们面临的问题。 (摘编自贾壮《“空巢”之痛时代之重》) 材料三: 农村空巢老人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具体体现在: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面临着外 在危险的威胁,由于年老体弱,老人在受到外力侵害时无力抵御和抗衡;另一方 面由于年老体弱而多陷“内在疾患”。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在80% 以上,甚至有50%以上的老人患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 农村空巢老人安全问题主要发生在以下六个方面:自理能力下降,慢性疾病,消 防隐患,用药不当,不法分子诈骗、入室盗窃、抢劫,住房老旧。 下图是对农村空巢老人猝死家中的原因的调查统计分析
D. 中国诗歌中的“兴”的重要作用在王国维“为学”境界的读诗感发中得以体 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段与段之间衔接十分紧密,如中间四段的段首句都既承接上文又引出下 文。 B. 文章既援引古代经典中的言论,又以《诗经》及唐宋诗词为例,论证方式灵 活。 C. 文章论述“兴”的作用,主要通过对作者和读者的对比论证,重点论述后者。 D. 文章通过对西方文学理论的论证,突出了阅读中读者兴发感动的重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对作品的理解越背离作者本来的意思,就越能体现读者具有生命感悟能力。 B. 读明月即懂明月,读清风即懂清风,只从表面理解作品,就是第一层次的读 者。 C. 孔子的“诗可以兴”既是说诗能表达多种含义,也是说诗能感动众多读者。 D. 王国维对《摊破浣溪沙》和《蝶恋花》如此解读,证明他是第二层次的读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旁的老年人。据 2017 年国务院印发的《“十 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 2020 年,全国 60 岁以 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 2.55 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 17.8%左右;空巢老 年人将增加到 1.18 亿人左右。客观地讲,在我国目前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要彻 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困难,需尽量采取多种措施以减少老年 人的担忧。 (摘编自王庆海《破解空巢老人养老难题》) 材料二: 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交织着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 地区发展不均衡,劳动力候鸟式的迁徙就不可避免;社保制度的割裂,使各种保 障难以无缝衔接;户籍制度的坚冰,让老年人随子女迁徒难度加大;政府投入不 足和民间资本进入不畅,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时代的列车一往 无前,老年人却已步履蹒跚;而最为弱势的空巢老人,更是难以承受的时代之重。 从要求各级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到提出“加快 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问题正在破解。而此前不久,国 务院决定合并“新农保”和“城居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制度。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无疑将有助于解决老人们面临的问题。 (摘编自贾壮《“空巢”之痛时代之重》) 材料三: 农村空巢老人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具体体现在: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面临着外 在危险的威胁,由于年老体弱,老人在受到外力侵害时无力抵御和抗衡;另一方 面由于年老体弱而多陷“内在疾患”。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在 80% 以上,甚至有 50%以上的老人患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 农村空巢老人安全问题主要发生在以下六个方面:自理能力下降,慢性疾病,消 防隐患,用药不当,不法分子诈骗、入室盗窃、抢劫,住房老旧。 下图是对农村空巢老人猝死家中的原因的调查统计分析
犯罪分子的人身伤害, 6.7 突发疾病, 其他 (摘编自张晓琼、侯亚丽《晚年何以安度:农村空巢老人安全保障问题硏究》 材料四: 方面是老龄化社会的步步逼近,一方面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把“互 联网+”和养老服务结合?南京市民政局目前正在进行这样一种有益尝试。 这种基于“互联网+”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便 利,而便利也往往是老年人群体所最为期待的。通过“互联网+”把以上这些老 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种资源、服务整合到一起,老人身边只要有 个电话或手机就可以轻松享受这些资源和服务 养老服务网络等于是通过“互联网+”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在市场和老人之间建 立了一种直接而密切的联系,进而实现双方的共赢 但我们也要看到,老年人群体要想充分享受到这种服务的便利,就必须具备一定 的经济基础,那么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对那些被纳入养老服务网络的企业、 商家在服务质量、服务价格上给予必要的引导,以避免有企业和商家哄抬服务价 格,导致老年人群体消费不起的情况;二则,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老年 人群体,政府应该加大养老补贴和救济的力度,以类似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 帮助他们享受养老服务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和各项服务。 (摘编自苑广阔《盼“互联网+”惠及更多空巢老人》)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空巢老人的数字惊人,主要是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且是人口大国。 B.当下,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难题,这说明老年人已成为社会负担。 C.农村空巢老人安全现状可谓“内忧外患”,其中,突发疾病是其死亡的主要 原因。 把“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结合起来,是一种创新,能使市场和老人实现共赢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的数量很大,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 老”的问题仍然困难 B.中国经济、社会正在转型,出现了诸如地区发展不均衡等各种各样的矛盾, 空巢老人问题日益严重。 C.各级政府髙度重视,诸如“医保”改革政策得以落实,“空巢”之痛将有望 获得有效解决 D.经过市民政局的积极努力,南京市的空巢老人可以享受到便利的“一键呼叫 式”养老模式 6.我们应该如何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草木恩典
(摘编自张晓琼、侯亚丽《晚年何以安度:农村空巢老人安全保障问题研究》) 材料四: 一方面是老龄化社会的步步逼近,一方面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把“互 联网+”和养老服务结合?南京市民政局目前正在进行这样一种有益尝试。 这种基于“互联网+”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便 利,而便利也往往是老年人群体所最为期待的。通过“互联网+”把以上这些老 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种资源、服务整合到一起,老人身边只要有一 个电话或手机就可以轻松享受这些资源和服务。 养老服务网络等于是通过“互联网+”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在市场和老人之间建 立了一种直接而密切的联系,进而实现双方的共赢。 但我们也要看到,老年人群体要想充分享受到这种服务的便利,就必须具备一定 的经济基础,那么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对那些被纳入养老服务网络的企业、 商家在服务质量、服务价格上给予必要的引导,以避免有企业和商家哄抬服务价 格,导致老年人群体消费不起的情况;二则,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老年 人群体,政府应该加大养老补贴和救济的力度,以类似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 帮助他们享受养老服务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和各项服务。 (摘编自苑广阔《盼“互联网+”惠及更多空巢老人》)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中国空巢老人的数字惊人,主要是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且是人口大国。 B. 当下,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难题,这说明老年人已成为社会负担。 C. 农村空巢老人安全现状可谓“内忧外患”,其中,突发疾病是其死亡的主要 原因。 D. 把“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结合起来,是一种创新,能使市场和老人实现共赢。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到 2020 年我国 60 岁以上的空巢老人的数量很大,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 老”的问题仍然困难。 B. 中国经济、社会正在转型,出现了诸如地区发展不均衡等各种各样的矛盾, 空巢老人问题日益严重。 C.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诸如“医保”改革政策得以落实,“空巢”之痛将有望 获得有效解决。 D. 经过市民政局的积极努力,南京市的空巢老人可以享受到便利的“一键呼叫 式”养老模式。 6.我们应该如何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草木恩典
李丹崖 草的香,似乎只有在两个时间可以闻出来。 是在被碾压或拦腰斩断的时候,这时候的草,像是慷慨就义,被割断、碾压, 散发出奇特的生命的香,这香味,让人觉得有一种拿生命才换得来的美。我小时 候喂过牛,给牛铡过草,当祖母把成捆的青草放到铡刀下,我奋力挥动胳膊,向 下一压,咔嚓,草被斩成了两段,旋即散发出一股诱人的香。我追求这种香,似 乎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人是具有动物性的,格外爱这些草木滋味。 另一是在草被熬煮的时候。我的父亲是一位中医,小时候,我常常爱在他的中药 橱边转悠,可以闻到与众不同的草木香味,就好像这些香味纠缠在一起,我置身 其中,可以免除疾病的侵扰一样。遇到病人前来抓药,父亲把那些或叶、或花、 或根、或果的中药材用纱布包起来,放到砂锅内熬煮,满屋子的中药香。在滚沸 的髙温作用下,我觉得这样才能彻彻底底地闻到草木的香味。 秋天到了,草木走向成熟。似一个男孩走向青年,一个女人发育完善。旧时,在 乡间,我喜欢睡在小溪边的草甸子上,一边看蓝天白云,一边嚼草根,我觉得, 这简直是神仙般的日子。小时候,身小力薄的我干不了农活,放羊是我唯一的活 我把羊拴在溪边的小树上,确保它们只吃草,不会啃食庄稼,我就往地上一躺, 看着羊羔吃奶,母羊反刍,我呢,则效仿羊的样子,去尝一尝草根。 羊吃草,在我看来,简直是一件艺术。用舌头把草揽到嘴里,嚓嚓而食,羊毛洁 白似雪,羊的嘴唇粉红似桃,青草如翡翠一样耐看,整幅画面简直太有感觉了。 草木的根深深扎进土地,通过叶面来进行光合作用,它是最能吸纳天地灵气的 所以,维生素多蕴含在很多青草当中,牛羊通过青草来摄取营养,我们再通过牛 羊的肉来摄取营养,然后,牛羊和人的粪便又可作为肥料给青草带去营养。这个 循环看起来有些吊诡,实际上,又是多么巧妙的一个轮回 青草,在这样的一个轮回中,无疑扮演了“双面人生”。成全人畜,又替人畜打 扫垃圾,还这个世界天蓝水碧,它们的一生近乎伟大。 我有一位诗人朋友,他有种奇怪的感觉,每次在城市居住久了,吃得大鱼大肉 诗性会逐渐泯灭,会写不出东西,这个时候,他都会到山区的寺院里,找一处周 遭长满茂密树木的禅房来住,日日食蔬,这样,就能诗性重返。他说,他获奖最 多的诗作,一般都是寺院里的那些草木和蔬菜给予的 这是何其美妙的草木恩典! 有时候,我实在羡慕那些古人,居住的全部是木材架构的房子,戴的帽子是斗笠 披的是蓑衣,穿的是木屐或草鞋,这样,才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现如 今,你披着满是塑料味道的雨衣,穿着不透气的胶鞋,能“任平生”吗? 我不是过激。只是想表达,人一亲近草木,就滋生了健康,就培育了高雅,就构 建了和谐。草木的恩典,也许是它们自己都不知晓的义举,但,一岁一枯荣,它 们一直在照做。也多亏了草木的这份坚守,这种任性,才让我们有机会一一食草, 刷新自己:;闻香,愉悦心智;观色,养眼醒神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草木在被碾压或拦腰斩断时会散发出奇特的香,这种香有一种用生命换来的 美 B.文中关于羊吃草的描写,色彩鲜明,用词精准,比喻形象,具有一种艺术美。 C.作者借古人亲近自然草木,拥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情怀,呼吁自然、和 谐
李丹崖 草的香,似乎只有在两个时间可以闻出来。 一是在被碾压或拦腰斩断的时候,这时候的草,像是慷慨就义,被割断、碾压, 散发出奇特的生命的香,这香味,让人觉得有一种拿生命才换得来的美。我小时 候喂过牛,给牛铡过草,当祖母把成捆的青草放到铡刀下,我奋力挥动胳膊,向 下一压,咔嚓,草被斩成了两段,旋即散发出一股诱人的香。我追求这种香,似 乎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人是具有动物性的,格外爱这些草木滋味。 另一是在草被熬煮的时候。我的父亲是一位中医,小时候,我常常爱在他的中药 橱边转悠,可以闻到与众不同的草木香味,就好像这些香味纠缠在一起,我置身 其中,可以免除疾病的侵扰一样。遇到病人前来抓药,父亲把那些或叶、或花、 或根、或果的中药材用纱布包起来,放到砂锅内熬煮,满屋子的中药香。在滚沸 的高温作用下,我觉得这样才能彻彻底底地闻到草木的香味。 秋天到了,草木走向成熟。似一个男孩走向青年,一个女人发育完善。旧时,在 乡间,我喜欢睡在小溪边的草甸子上,一边看蓝天白云,一边嚼草根,我觉得, 这简直是神仙般的日子。小时候,身小力薄的我干不了农活,放羊是我唯一的活, 我把羊拴在溪边的小树上,确保它们只吃草,不会啃食庄稼,我就往地上一躺, 看着羊羔吃奶,母羊反刍,我呢,则效仿羊的样子,去尝一尝草根。 羊吃草,在我看来,简直是一件艺术。用舌头把草揽到嘴里,嚓嚓而食,羊毛洁 白似雪,羊的嘴唇粉红似桃,青草如翡翠一样耐看,整幅画面简直太有感觉了。 草木的根深深扎进土地,通过叶面来进行光合作用,它是最能吸纳天地灵气的。 所以,维生素多蕴含在很多青草当中,牛羊通过青草来摄取营养,我们再通过牛 羊的肉来摄取营养,然后,牛羊和人的粪便又可作为肥料给青草带去营养。这个 循环看起来有些吊诡,实际上,又是多么巧妙的一个轮回。 青草,在这样的一个轮回中,无疑扮演了“双面人生”。成全人畜,又替人畜打 扫垃圾,还这个世界天蓝水碧,它们的一生近乎伟大。 我有一位诗人朋友,他有种奇怪的感觉,每次在城市居住久了,吃得大鱼大肉, 诗性会逐渐泯灭,会写不出东西,这个时候,他都会到山区的寺院里,找一处周 遭长满茂密树木的禅房来住,日日食蔬,这样,就能诗性重返。他说,他获奖最 多的诗作,一般都是寺院里的那些草木和蔬菜给予的。 ——这是何其美妙的草木恩典! 有时候,我实在羡慕那些古人,居住的全部是木材架构的房子,戴的帽子是斗笠, 披的是蓑衣,穿的是木屐或草鞋,这样,才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现如 今,你披着满是塑料味道的雨衣,穿着不透气的胶鞋,能“任平生”吗? 我不是过激。只是想表达,人一亲近草木,就滋生了健康,就培育了高雅,就构 建了和谐。草木的恩典,也许是它们自己都不知晓的义举,但,一岁一枯荣,它 们一直在照做。也多亏了草木的这份坚守,这种任性,才让我们有机会——食草, 刷新自己;闻香,愉悦心智;观色,养眼醒神。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草木在被碾压或拦腰斩断时会散发出奇特的香,这种香有一种用生命换来的 美。 B. 文中关于羊吃草的描写,色彩鲜明,用词精准,比喻形象,具有一种艺术美。 C. 作者借古人亲近自然草木,拥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情怀,呼吁自然、和 谐
D.全文运用了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的表达方式,由实而虚逐步揭示了草木 恩典的内涵。 8.文章以“草木恩典”为题,有什么深刻内涵。(6分) 9.“格局,布局,步局。心中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可见,结构对文章非 常重要,那么,本文是如何以“草木”为核心来谋篇布局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侯益①,汾州平遥人。唐光化中,李克用据太原,益以拳勇隶麾下。后唐明宗立, 益面缚请罪,明宗日:“尔尽忠节,又何罪也?”晋初,范延光反大名,张从宾 据河阳为声援。晋祖召益谓日:“宗社危若缀旒②,卿能为朕死耶?”益日:“愿 假锐卒五千人,破贼必矣。”益率禁兵数千人,次虎牢。从宾军万余人,夹汜水 而阵。益亲鼓,士乘之,大败其众,击杀殆尽,汜水为之不流。晋祖大喜,拜河 阳三城节度。契丹入汴,益率僚属归京师,诣契丹主,自陈不预北伐之谋。契丹 授以风翔节度。汉祖即位,加兼侍中。益自以尝受契丹命,闻汉兵入洛,忧之, 浚城隍为备。孟昶遣益所亲王处回赍书招益,复遣绵州刺史吴崇恽厚遗之。益遂 与其子归蜀。汉祖知其事,遣王景崇率禁军数千,倍道趋岐下,召益入朝。时汉 祖已不豫,召至卧内,谓之日:“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 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益惧,即谋入朝。会闻汉祖崩,景崇欲诛益。从 事程渥,景崇里人也。益因遣之说景崇日:“君致位通显,亦可少知止足,何必 怀祸人之心,为已甚之事乎?况侯君亲戚爪牙甚众,事若妄发,祸亦旋踵至矣。” 景崇怒日:“子去,勿为游说,吾将族尔。”益知不用渥言,即率数十骑奔入朝。 隐帝遣侍臣问益结连蜀军之由,益对日:“臣欲诱之出关,掩杀之耳。”益厚赂 史弘肇辈,言景崇之横恣。诸权贵深庇护之,乃授以开封尹兼中书令。景崇闻之, 遂据城叛。显德元年冬,告老,以本官致仕归洛。太祖即位,以耆旧厚待之。乾 德初,郊祀,礼与丞相等。三年,卒,年八十,赠中书令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十三》,有删改) 【注】①侯益一生经历了整个五代十国时代。②缀旒:比喻君主被臣下挟持,大 权旁落。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 以便宜从事 B.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 以便宜从事 C.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 以便宜从事 D.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 以便宜从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节度,即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可全权调度一地的军、民、 财三政 B.崩,古时用来比喻帝王或王后的死。诸侯或有封爵者死称薨,大夫死称不禄, 士死称卒
D. 全文运用了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的表达方式,由实而虚逐步揭示了草木 恩典的内涵。 8. 文章以“草木恩典”为题,有什么深刻内涵。(6 分) 9. “格局,布局,步局。心中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可见,结构对文章非 常重要,那么,本文是如何以“草木”为核心来谋篇布局的?(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侯益①,汾州平遥人。唐光化中,李克用据太原,益以拳勇隶麾下。后唐明宗立, 益面缚请罪,明宗日:“尔尽忠节,又何罪也?”晋初,范延光反大名,张从宾 据河阳为声援。晋祖召益谓日:“宗社危若缀旒②,卿能为朕死耶?”益日:“愿 假锐卒五千人,破贼必矣。”益率禁兵数千人,次虎牢。从宾军万余人,夹汜水 而阵。益亲鼓,士乘之,大败其众,击杀殆尽,汜水为之不流。晋祖大喜,拜河 阳三城节度。契丹入汴,益率僚属归京师,诣契丹主,自陈不预北伐之谋。契丹 授以凤翔节度。汉祖即位,加兼侍中。益自以尝受契丹命,闻汉兵入洛,忧之, 浚城隍为备。孟昶遣益所亲王处回赍书招益,复遣绵州刺史吴崇恽厚遗之。益遂 与其子归蜀。汉祖知其事,遣王景崇率禁军数千,倍道趋岐下,召益入朝。时汉 祖已不豫,召至卧内,谓之日:“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 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益惧,即谋入朝。会闻汉祖崩,景崇欲诛益。从 事程渥,景崇里人也。益因遣之说景崇日:“君致位通显,亦可少知止足,何必 怀祸人之心,为已甚之事乎?况侯君亲戚爪牙甚众,事若妄发,祸亦旋踵至矣。” 景崇怒日:“子去,勿为游说,吾将族尔。”益知不用渥言,即率数十骑奔入朝。 隐帝遣侍臣问益结连蜀军之由,益对日:“臣欲诱之出关,掩杀之耳。”益厚赂 史弘肇辈,言景崇之横恣。诸权贵深庇护之,乃授以开封尹兼中书令。景崇闻之, 遂据城叛。显德元年冬,告老,以本官致仕归洛。太祖即位,以耆旧厚待之。乾 德初,郊祀,礼与丞相等。三年,卒,年八十,赠中书令。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十三》,有删改) 【注】①侯益一生经历了整个五代十国时代。②缀旒:比喻君主被臣下挟持,大 权旁落。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 以便宜从事 B.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 以便宜从事 C.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 以便宜从事 D.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 以便宜从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节度,即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可全权调度一地的军、民、 财三政。 B.崩,古时用来比喻帝王或王后的死。诸侯或有封爵者死称薨,大夫死称不禄, 士死称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