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2015-2016学年度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 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 贴在答题卡上对应的虚线框内 2.第Ⅰ卷和第Ⅱ卷中的单项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 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用0.5m黑色墨水签字笔 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只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据统计,目前有近3亿人在阅读网络文学,占网络使用率的426%,他们的年龄大多在 30岁以下,其中绝大多数是学生。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巨大力量,不仅深刻 地冲击和改变着传统的文学观念,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我国青少年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文 化意识和审美观念的形成和确立。但是,由于网络文学一直处于自发生成自由发展的状态, 大量的作品泥沙俱下,存在着诸多突出问题与缺陷,以至于很多人将其与“垃圾”“糟粕 等概念联系在一起。因此,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问题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话题,网络文 学“经典化”成为大家的期待 事实上,网络文学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与“经典化”相差甚远,但其总体的发展向度 是相统一的,而不是相违背的。首先网络文学的要义就是为最广大的读者服务,满足广大人 民的意志、欲望和精神需求。作为一种大众文学的网络文学,其自发的创作倾向本身就包含 了惩恶扬善、维护公平与正义、弘扬爱国主义等核心价值观要求。其次网络文学所反映的内 容尽管“芜杂”,但大部分都是当下人们所面临的困惑、焦虑和向往,不同程度地反映着最 核心的时代欲求。从整体上看,网络文学虽没有一部能称得上“经典”,但是在超文本意义 上的网络文学整体已在最贴近青年人生活的距离上体现了文学对人的根本关怀。比如贴近年 轻人生活的《如果,宅》《大战拖延症》,传播正能量的《全职高手》《大英雄时代》,弘 扬爱国主义的《窃明》《新宋》等等,这些作品让我们看到网络文学作者早已自发地承担着 引导读者正确价值取向,弘扬民族正气,批判不良风气的社会责任,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面 对市场利益的诱惑和读者意志的反对时对于人文精神的自觉坚持。虽然这些作品不可避免地 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和问题,然而这种可贵的时代担当正是网络文学实现“经典化”的内 在条件。 在“经典化”的过程中,网络文学需要扶持、理解和关怀,尤其需要尊重网络文学的特 性和网络文学读者作者的感受与需求。网络文学的游戏性和娱乐性是与生俱来的,其最基本 的功能是为人民大众提供休闲娱乐,不能完全以传统的“经典化”标准进行评判。就目前情 况而言,文学网站的运营方式对网络文学的模仿雷同,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以及片面追 求市场效益等问题有直接影响,必须在保障宽松的写作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改进。网络文学是
资阳市 2015—2016 学年度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 贴在答题卡上对应的虚线框内。 2.第Ⅰ卷和第Ⅱ卷中的单项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 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用 0.5mm 黑色墨水签字笔 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只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 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据统计,目前有近 3 亿人在阅读网络文学,占网络使用率的 42.6%,他们的年龄大多在 30 岁以下,其中绝大多数是学生。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巨大力量,不仅深刻 地冲击和改变着传统的文学观念,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我国青少年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文 化意识和审美观念的形成和确立。但是,由于网络文学一直处于自发生成自由发展的状态, 大量的作品泥沙俱下,存在着诸多突出问题与缺陷,以至于很多人将其与“垃圾”“糟粕” 等概念联系在一起。因此,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问题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话题,网络文 学“经典化”成为大家的期待。 事实上,网络文学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与“经典化”相差甚远,但其总体的发展向度 是相统一的,而不是相违背的。首先网络文学的要义就是为最广大的读者服务,满足广大人 民的意志、欲望和精神需求。作为一种大众文学的网络文学,其自发的创作倾向本身就包含 了惩恶扬善、维护公平与正义、弘扬爱国主义等核心价值观要求。其次网络文学所反映的内 容尽管“芜杂”,但大部分都是当下人们所面临的困惑、焦虑和向往,不同程度地反映着最 核心的时代欲求。从整体上看,网络文学虽没有一部能称得上“经典”,但是在超文本意义 上的网络文学整体已在最贴近青年人生活的距离上体现了文学对人的根本关怀。比如贴近年 轻人生活的《如果,宅》《大战拖延症》,传播正能量的《全职高手》《大英雄时代》,弘 扬爱国主义的《窃明》《新宋》等等,这些作品让我们看到网络文学作者早已自发地承担着 引导读者正确价值取向,弘扬民族正气,批判不良风气的社会责任,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面 对市场利益的诱惑和读者意志的反对时对于人文精神的自觉坚持。虽然这些作品不可避免地 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和问题,然而这种可贵的时代担当正是网络文学实现“经典化”的内 在条件。 在“经典化”的过程中,网络文学需要扶持、理解和关怀,尤其需要尊重网络文学的特 性和网络文学读者作者的感受与需求。网络文学的游戏性和娱乐性是与生俱来的,其最基本 的功能是为人民大众提供休闲娱乐,不能完全以传统的“经典化”标准进行评判。就目前情 况而言,文学网站的运营方式对网络文学的模仿雷同,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以及片面追 求市场效益等问题有直接影响,必须在保障宽松的写作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改进。网络文学是
从重重否定的壁垒里长出来的“野孩子”,“大力发展网络文艺”的政策使其获得了主流的 认可,跨入了一个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尽管它不可避免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阻碍, 但它必将以自己独特的姿态,更为健康,更加充满活力地向着“经典化”的方向迈进。 (摘编自刘小源《两种视野下的网络文学“经典化"》,有删改)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目前阅读网络文学的读者数量众多,占据42.6%的网络使用率,年龄多在30岁以 下,其中学生是主力军 B.网络文学作家弘扬民族正气,传播正能量,批判不良风气的可贵时代担当,使网络 文学实现“经典化”有了内在条件。 C.网络文学拥有游戏性和娱乐性,其基本功能是为民众提供休闲娱乐,用传统的经 典化”标准来评判网络文学是不行的。 D.网络文学获得了政策的有力支持,尽管还会遇到一些问题和阻碍,但它必将以自己 独有的姿态,健康地向“经典化”迈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一直以来,作为大众文学的网络文学处于自发生成自由发展的状态,其作品质量参 差不齐,如何健康发展备受关注。 B.网络文学主要反映了当下大众所面临的困惑、焦虑和向往等内容,涉及到了政治、 经济、文化等领域 C.网络文学的要旨是服务广大读者,满足广大人民的意志、欲望和精神的需求,其创 作倾向体现了核心价值观要求。 D.文学网站独特的运营模式,对网络文学模仿雷同,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以及片 面追求经济效益等问题产生了直接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络文学力量巨大,不可忽视,它冲击和改变着传统的文学观念,也影响着我国青 少年的思想、审美等观念。 B.虽然网络文学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和问题,但是其自身的发展路径与“经典化”的 总体发展向度不会是南辕北辙 C.在最贴近青年人生活的距离上,网络文学整体上体现了文学对人的根本关怀,也体 现了创作者对人文精神的自觉坚持 D.因为网络文学自身的特质和读者作者的感受与需求,所以在“经典化过程中,它 需要扶持、理解和关怀。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从重重否定的壁垒里长出来的“野孩子”,“大力发展网络文艺”的政策使其获得了主流的 认可,跨入了一个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尽管它不可避免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阻碍, 但它必将以自己独特的姿态,更为健康,更加充满活力地向着“经典化”的方向迈进。 (摘编自刘小源《两种视野下的网络文学“经典化”》,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目前阅读网络文学的读者数量众多,占据 42.6%的网络使用率,年龄多在 30 岁以 下,其中学生是主力军。 B.网络文学作家弘扬民族正气,传播正能量,批判不良风气的可贵时代担当,使网络 文学实现“经典化”有了内在条件。 C.网络文学拥有游戏性和娱乐性,其基本功能是为民众提供休闲娱乐,用传统的“经 典化”标准来评判网络文学是不行的。 D.网络文学获得了政策的有力支持,尽管还会遇到一些问题和阻碍,但它必将以自己 独有的姿态,健康地向“经典化”迈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一直以来,作为大众文学的网络文学处于自发生成自由发展的状态,其作品质量参 差不齐,如何健康发展备受关注。 B.网络文学主要反映了当下大众所面临的困惑、焦虑和向往等内容,涉及到了政治、 经济、文化等领域。 C.网络文学的要旨是服务广大读者,满足广大人民的意志、欲望和精神的需求,其创 作倾向体现了核心价值观要求。 D.文学网站独特的运营模式,对网络文学模仿雷同,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以及片 面追求经济效益等问题产生了直接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网络文学力量巨大,不可忽视,它冲击和改变着传统的文学观念,也影响着我国青 少年的思想、审美等观念。 B.虽然网络文学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和问题,但是其自身的发展路径与“经典化”的 总体发展向度不会是南辕北辙。 C.在最贴近青年人生活的距离上,网络文学整体上体现了文学对人的根本关怀,也体 现了创作者对人文精神的自觉坚持。 D.因为网络文学自身的特质和读者作者的感受与需求,所以在“经典化”过程中,它 需要扶持、理解和关怀。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 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 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 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 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 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论曰:苏轼自为童子时,士有传石介《庆历圣德诗》至蜀中者,轼历举诗中所言韩、富、 杜、范@诸贤以问其师。师怪而语之,则曰:“正欲识是诸人耳。”盖已有颉颃@当世贤哲之 意。弱冠,父子兄弟至京师,一日而声名赫然,动于四方。既而登上第,擢词科,入掌书命, 出典方州。罨识之阅伟议论之哀荣文意之雄隽政事之精明四者皆能以特立之志为之主而以迈 往之气辅之。故意之所向,言足以达其有猷,行足以遂其有为。至于祸患之来,节义足以固 其有守,皆志与气所为也。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 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二君皆有以知轼,而轼卒不得大用 一欧阳修先识之,其名遂与之齐,岂非轼之所长不可掩抑者,天下之至公也,相不相有命焉, 呜呼!轼不得相,又岂非幸欤?或谓:“轼稍自韬戢,虽不获柄用,亦当免祸。”虽然,假令 轼以是而易其所为,尚得为轼哉?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韩、富、杜、范:指韩琦、富弻、杜衍、范仲淹。②颉颃:不相上下,互相抗衡。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器识之闳伟议论之卓荦文章之雄隽/政事之精明四者皆能以特立之志为之主而以 迈往之气辅之 B.器识之闳伟仪论之卓荦文章之雄隽政事之精明四者皆能以特立之志为之/主而以 迈往之气辅之 C.器识之闳伟仪议论之卓荦文章之雄隽政事之精明四者皆能以特立之志为之/主而以 迈往之气辅之 D.器识之闳伟议论之卓荦文章之雄隽/政事之精明/四者皆能以特立之志为之主而以 迈往之气辅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是古代男子在成年时,除本名之外,另取的称呼,以表其德或本名之义。如 庐陵萧君圭君玉”中的“君圭"。 B.“嘉祐”是宋仁宗的年号。古代除年号纪年外,还有王公年次纪年和干支纪年。如 “岁在癸丑”中的“癸丑”是干支纪年 C.“童子”是指未成年的人,旧时把十四岁以下的男性称童子;明清科举时期,凡中 举以前,不论年龄的大小,皆称童生 D.“策”既是指古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的一种行为,如策免、策封;也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 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 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 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 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 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论曰:苏轼自为童子..时,士有传石介《庆历圣德诗》至蜀中者,轼历举诗中所言韩、富、 杜、范①诸贤以问其师。师怪而语之,则曰:“正欲识是诸人耳。”盖已有颉颃②当世贤哲之 意。弱冠,父子兄弟至京师,一日而声名赫然,动于四方。既而登上第,擢词科,入掌书命, 出典方州。器识之闳伟议论之卓荦文章之雄隽政事之精明四者皆能以特立之志为之主而以迈 往之气辅之。故意之所向,言足以达其有猷,行足以遂其有为。至于祸患之来,节义足以固 其有守,皆志与气所为也。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 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二君皆有以知轼,而轼卒不得大用。 一欧阳修先识之,其名遂与之齐,岂非轼之所长不可掩抑者,天下之至公也,相不相有命焉, 呜呼!轼不得相,又岂非幸欤?或谓:“轼稍自韬戢,虽不获柄用,亦当免祸。”虽然,假令 轼以是而易其所为,尚得为轼哉?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韩、富、杜、范:指韩琦、富弼、杜衍、范仲淹。②颉颃:不相上下,互相抗衡。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器识之闳伟/议论之卓荦/文章之雄隽/政事之精/明四者皆能以特立之志为之主/而以 迈往之气辅之 B. 器识之闳伟/议论之卓荦/文章之雄隽/政事之精明/四者皆能以特立之志为之/主而以 迈往之气辅之 C. 器识之闳伟/议论之卓荦/文章之雄隽/政事之精/明四者皆能以特立之志为之/主而以 迈往之气辅之 D. 器识之闳伟/议论之卓荦/文章之雄隽/政事之精明/四者皆能以特立之志为之主/而以 迈往之气辅之 5.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字”是古代男子在成年时,除本名之外,另取的称呼,以表其德或本名之义。如 “庐陵萧君圭君玉”中的“君圭”。 B. “嘉祐”是宋仁宗的年号。古代除年号纪年外,还有王公年次纪年和干支纪年。如 “岁在癸丑”中的“癸丑”是干支纪年。 C. “童子”是指未成年的人,旧时把十四岁以下的男性称童子;明清科举时期,凡中 举以前,不论年龄的大小,皆称童生。 D. “策”既是指古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的一种行为,如策免、策封;也指
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如策论、策问。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聪慧敏锐,志向远大。他在母亲的亲授下学习《范滂传》,深受范滂的影响,曾 立下与范仲淹等贤人比肩的志向。 B.苏轼阅读广泛,勤于写作。他广泛阅读经传、史籍,每天撰写心得体会,尤其喜欢 贾谊、陆贽的书,弱冠之年名震京师 C.苏轼器识弘大,才能卓著。他入朝掌管书函诏令,出任州县官员,都有所作为,没 做宰相,实在不幸。 D.苏轼文章雄浑俊爽,深受喜爱。宋神宗尤其喜爱他的文章,曾经在宫中阅读,竟忘 了吃送来的御膳,称他为天下奇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5分) 译文 2)虽然,假令轼以是而易其所为,尚得为轼哉?(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和郭主簿(其一) 陶渊明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 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有馀滋,旧谷犹储今, 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 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 注:①凯风:南风。②秫:黏稻 8.“中夏贮清阴”中的“贮”用得很妙,请简要分析。(5分) 答 9.本诗与《归园田居》(其一)在田园之乐上有何相同处?请概括并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任选三句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短歌行》中 两句,原写姑娘思念情人, 曹操用来喻指自己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2)苏轼《赤壁赋》中 ▲”两句,通过侧面描写 表现了箫声的悲凉与幽怨
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如策论、策问。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苏轼聪慧敏锐,志向远大。他在母亲的亲授下学习《范滂传》,深受范滂的影响,曾 立下与范仲淹等贤人比肩的志向。 B. 苏轼阅读广泛,勤于写作。他广泛阅读经传、史籍,每天撰写心得体会,尤其喜欢 贾谊、陆贽的书,弱冠之年名震京师。 C. 苏轼器识弘大,才能卓著。他入朝掌管书函诏令,出任州县官员,都有所作为,没 做宰相,实在不幸。 D. 苏轼文章雄浑俊爽,深受喜爱。宋神宗尤其喜爱他的文章,曾经在宫中阅读,竟忘 了吃送来的御膳,称他为天下奇才。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5 分) 译文: ▲ . (2)虽然,假令轼以是而易其所为,尚得为轼哉?(5 分) 译文: ▲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和郭主簿(其一) 陶渊明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①因时来,回飙开我襟。 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有馀滋,旧谷犹储今。 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舂秫②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 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 注:①凯风:南风。②秫:黏稻。 8.“中夏贮清阴”中的“贮”用得很妙,请简要分析。(5 分) 答: ▲ . 9.本诗与《归园田居》(其一)在田园之乐上有何相同处?请概括并分析。 (6 分) 答: ▲ .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任选三句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短歌行》中“ ▲ , ▲ ”两句,原写姑娘思念情人, 曹操用来喻指自己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2)苏轼《赤壁赋》中“ ▲ , ▲ ”两句,通过侧面描写 表现了箫声的悲凉与幽怨
(3)李白《将进酒》中 ▲”两句,表明了自己轻 视荣华富贵的生活,只愿沉醉,不愿清醒。 (4)杜牧《阿房宫赋》中 ▲“两句,向当朝的统 治者及后继者敲响警钟,不要重蹈覆辙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5分) 相隔一朵桃花 刘玉琴 ①我与林芝,只隔了一朵桃花的距离。 ②只脚抬起,另一只脚落下,几千里路程,倏忽之间,穿越而过,即刻就触摸到了林 芝的春意。 ③三月的林芝,桃花“夭夭”开放。村庄,街道,地头,湖畔,墙边,全被桃花布局, 绵延几十公里。林芝的桃花,不是寻常桃园里的那一种:红艳艳,挤挤挨挨,露着羞和怯 也不似江南:清秀柔美,文弱温溢。林芝的桃树是野生的,历经几十年、上百年、千余年风 霜:树干高大粗壮挺拔,树冠如巨大的伞盖优雅地张开,满树花朵或粉红,或浅白,率性大 气洒脱,藏着脉脉深情 ④林芝近郊,闻名遐迩的嘎拉村桃花沟,五百亩原生态桃林漫山遍野。山坡、沟谷, 簇簇,一片片,一行行,千树万树,千朵万朵,密密匝匝,呼啦啦开得热闹妩媚,如醉霞绯 云般地向远方延伸。青山苍黛,气势磅礴:桃华灼灼,无限柔媚 ⑤浪漫的季节,面对桃花的灿然,本该怡然,可心里却突然涌出一丝心痛和忧伤。风起 云落之间,多少美丽都将转瞬间即逝转眼成空。林芝的桃花,无论怎样绚烂,也终将随风飘 落,悄然融泥。这样的结局,虽然明明知道它是世间常情,却终究在心底为之惋惜不已。正 如嘎拉村桃花沟的山坡上,那道清浅流淌、名曰“西原渠珍”的溪流。 ⑥一百年前的春天,桃花沟。西原,艳若桃李的藏族少女:陈渠珍,英武俊雅的汉族清 军统领。那一天,应是阳光灿烂的午后。那一天,应有桃花落英缤纷。两人的命运从此紧紧 连在了一起。武昌事变,驻藏清军内乱。陈渠珍返回内地,西原毅然相随。一路上狼群追逐 土匪抢劫,断粮挨饿,九死一生。幸得西原,射杀老鹰,捕猎野兽,安抚军心,生死相依, 数度救他于水火。茹毛饮血的日子里,西原的笑,是寒夜中的灯火,给他以希望。绝地奔命 七月,历尽千辛,奇迹般地到达西安。动人的故惠,开头都是一样的美顾,绩局却赏常是念 人怅惘的。彼时西安麻疹橫行,西原不幸染疾,一病而逝。临终前,她泣声对他说:“西原 万里从君,相期终始,不料病入膏肓,中道永诀。然君幸济,我死亦瞑目矣。”说罢,溘然 长逝。陈渠珍心如刀绞,号啕大哭,泪尽声嘶,禁不住又仰天长号。时至今日,隔着辽远的 时空,犹可触到陈渠珍那时肝肠寸断的痛 ⑦如今的“西原渠珍”,正是今人对那一个凄美悲壮的爱情故事的美丽怀想。 ⑧林芝还有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和他的诗,让我们感到美丽和凄婉。他出生于藏南的门隅 地区,那里曾是林芝的领域。仓央嘉措的诗美丽而凄婉。他的诗句“美人不是母胎生,应是 桃花树长成”,至今仍是林芝桃花节的宣传语。贵为六世达赖的他,身居清静庄严的布达拉 宫圣地,却怀揣淡泊离世的深情,向往自由率性的俗世:“住在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 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有人说,诸神把世界托付给了他,他却只想 要回他自己。仓央嘉措成了黄金囚笼里最高贵的犯人。所以他的结局注定是个悲剧。惊艳的 诗歌叠加短暂的人生,繁华背后是他的挣扎与无奈。漫步历史烟尘,耳边似又响起仓央嘉措
(3)李白《将进酒》中“ ▲ , ▲ ”两句,表明了自己轻 视荣华富贵的生活,只愿沉醉,不愿清醒。 (4)杜牧《阿房宫赋》中“ ▲ , ▲ ”两句,向当朝的统 治者及后继者敲响警钟,不要重蹈覆辙。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25 分) 相隔一朵桃花 刘玉琴 ①我与林芝,只隔了一朵桃花的距离。 ②一只脚抬起,另一只脚落下,几千里路程,倏忽之间,穿越而过,即刻就触摸到了林 芝的春意。 ③三月的林芝,桃花“夭夭”开放。村庄,街道,地头,湖畔,墙边,全被桃花布局, 绵延几十公里。林芝的桃花,不是寻常桃园里的那一种:红艳艳,挤挤挨挨,露着羞和怯。 也不似江南:清秀柔美,文弱温溢。林芝的桃树是野生的,历经几十年、上百年、千余年风 霜:树干高大粗壮挺拔,树冠如巨大的伞盖优雅地张开,满树花朵或粉红,或浅白,率性大 气洒脱,藏着脉脉深情。 ④林芝近郊,闻名遐迩的嘎拉村桃花沟,五百亩原生态桃林漫山遍野。山坡、沟谷,一 簇簇,一片片,一行行,千树万树,千朵万朵,密密匝匝,呼啦啦开得热闹妩媚,如醉霞绯 云般地向远方延伸。青山苍黛,气势磅礴;桃华灼灼,无限柔媚。 ⑤浪漫的季节,面对桃花的灿然,本该怡然,可心里却突然涌出一丝心痛和忧伤。风起 云落之间,多少美丽都将转瞬间即逝转眼成空。林芝的桃花,无论怎样绚烂,也终将随风飘 落,悄然融泥。这样的结局,虽然明明知道它是世间常情,却终究在心底为之惋惜不已。正 如嘎拉村桃花沟的山坡上,那道清浅流淌、名曰“西原渠珍”的溪流。 ⑥一百年前的春天,桃花沟。西原,艳若桃李的藏族少女;陈渠珍,英武俊雅的汉族清 军统领。那一天,应是阳光灿烂的午后。那一天,应有桃花落英缤纷。两人的命运从此紧紧 连在了一起。武昌事变,驻藏清军内乱。陈渠珍返回内地,西原毅然相随。一路上狼群追逐, 土匪抢劫,断粮挨饿,九死一生。幸得西原,射杀老鹰,捕猎野兽,安抚军心,生死相依, 数度救他于水火。茹毛饮血的日子里,西原的笑,是寒夜中的灯火,给他以希望。绝地奔命 七月,历尽千辛,奇迹般地到达西安。动人的故事,开头都是一样的美丽,结局却常常是令 人怅惘的。彼时西安麻疹横行,西原不幸染疾,一病而逝。临终前,她泣声对他说:“西原 万里从君,相期终始,不料病入膏肓,中道永诀。然君幸济,我死亦瞑目矣。”说罢,溘然 长逝。陈渠珍心如刀绞,号啕大哭,泪尽声嘶,禁不住又仰天长号。时至今日,隔着辽远的 时空,犹可触到陈渠珍那时肝肠寸断的痛。 ⑦如今的“西原渠珍”,正是今人对那一个凄美悲壮的爱情故事的美丽怀想。 ⑧林芝还有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和他的诗,让我们感到美丽和凄婉。他出生于藏南的门隅 地区,那里曾是林芝的领域。仓央嘉措的诗美丽而凄婉。他的诗句“美人不是母胎生,应是 桃花树长成”,至今仍是林芝桃花节的宣传语。贵为六世达赖的他,身居清静庄严的布达拉 宫圣地,却怀揣淡泊离世的深情,向往自由率性的俗世:“住在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 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有人说,诸神把世界托付给了他,他却只想 要回他自己。仓央嘉措成了黄金囚笼里最高贵的犯人。所以他的结局注定是个悲剧。惊艳的 诗歌叠加短暂的人生,繁华背后是他的挣扎与无奈。漫步历史烟尘,耳边似又响起仓央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