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2013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美学认为,艺术不是为人们提供一件有使用价值的器具,也不是用 命题陈述的形式向人们提出有关世界的一种真理(知识体系),而是向人们打开 (呈现)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 这个意象世界照亮一个本然的生活世界,这是人与万物融为一体的世界,是充满 意味和情感的世界,这就是“美”与“真”的统一。这个“真”不是逻辑的 真”,而是存在的“真”。这就是王夫之说的“如所存而显之”,“显现真 实”,就是显现存在的本来面貌。这也就是杜夫海纳说的“灿烂的感性”,就是 以情感性质的形式揭示世界的意义,是感性与意义的内在统一。 中国美学的这个理论,在理论上最大的特点就是重视“心”的作用,重 视精神的价值。这里的“心”并非被动的、反映论的“意识”或“主观”,而是 具有巨大能动作用的意义生发机制。心的作用,就是赋予与人无关的外在世界以 各种各样的意义。这些意义之中也涵盖了“美”的判断,离开人的意识的生发机 制,天地万物就没有意义,就不能成为关。中国美学的意象理论,突出强调了意 义的丰富性对于审美活动的价值,其实质是恢复创造性的“心”在审美活动中的 主导地位,提髙心灵对于事物意义的承载能力和创造能力 受中国美学的影响,中国传统艺术都十分重视精神的层面,重视心灵的 作用。宗白华强调中国艺术是一个虚灵世界,是一个“永恒的灵的空间”,强调 中国艺术是“世界最心灵化的艺术,而同时又是自然的本身”;他提醒大家要特 别注意中国的工艺器物、艺术作品的虚灵化的一面,并且与《易》象相联系,更 多地体验“器”的非物质化的一面,与“道”可以契合的一面。中国艺术家追求 “意境”,“意境”就是艺术作品显示一种形而上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 所以宗白华在他的著作中多次说过,中国艺术常常有一种“哲学的美”,中国艺 术常常包含一种形而上的意味。一些西方汉学家特别喜欢把中国艺术从“物”的 层面去考证和分析,这种考证和分析当然很有价值,但他们中间有的人在这么做 的时候,常常抽走中国艺术的精神的层面、审美的层面,抽走宗白华所强调的虚 灵化的层面。在他们那里,中国艺术不再是“永恒的灵的空间”。这样,他们的 研究,实际上完全否定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的价值。 中国美学的这个理论,突出了审美与人生、审美与精神境界的提升和价 值追求的密切联系。艺术的本体之所以是“意象”,艺术活动之所以是意象创造 活动,就是因为它可以照亮人生,照亮人与万物一体的生活世界,从而引导人们 去努力提升自已的人生境界,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和更有情趣的人生。 (选自叶朗《追求照亮生活的艺术之光》,有删改) 1.与“意象世界”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意象世界是一个完整并且有意蕴的情景交融的感性世界。 B.意象世界是一个充满意味和情感的人与万物相融的世界。 C.意象世界是一个美与真相统一的能显现真实的感性世界。 D.意象世界是一个感性与意义相统一而更偏重情感的世界。 【答案】D【解析】“更偏重情感的世界”错,无中生有
合肥市 2013 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 第Ⅰ卷 (阅读题 共 66 分) 一、(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美学认为,艺术不是为人们提供一件有使用价值的器具,也不是用 命题陈述的形式向人们提出有关世界的一种真理(知识体系),而是向人们打开 (呈现)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 这个意象世界照亮一个本然的生活世界,这是人与万物融为一体的世界,是充满 意味和情感的世界,这就是“美”与“真”的统一。这个“真”不是逻辑的 “真”,而是存在的“真”。这就是王夫之说的“如所存而显之”,“显现真 实”,就是显现存在的本来面貌。这也就是杜夫海纳说的“灿烂的感性”,就是 以情感性质的形式揭示世界的意义,是感性与意义的内在统一。 中国美学的这个理论,在理论上最大的特点就是重视“心”的作用,重 视精神的价值。这里的“心”并非被动的、反映论的“意识”或“主观”,而是 具有巨大能动作用的意义生发机制。心的作用,就是赋予与人无关的外在世界以 各种各样的意义。这些意义之中也涵盖了“美”的判断,离开人的意识的生发机 制,天地万物就没有意义,就不能成为关。中国美学的意象理论,突出强调了意 义的丰富性对于审美活动的价值,其实质是恢复创造性的“心”在审美活动中的 主导地位,提高心灵对于事物意义的承载能力和创造能力。 受中国美学的影响,中国传统艺术都十分重视精神的层面,重视心灵的 作用。宗白华强调中国艺术是一个虚灵世界,是一个“永恒的灵的空间”,强调 中国艺术是“世界最心灵化的艺术,而同时又是自然的本身”;他提醒大家要特 别注意中国的工艺器物、艺术作品的虚灵化的一面,并且与《易》象相联系,更 多地体验“器”的非物质化的一面,与“道”可以契合的一面。中国艺术家追求 “意境”,“意境”就是艺术作品显示一种形而上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 所以宗白华在他的著作中多次说过,中国艺术常常有一种“哲学的美”,中国艺 术常常包含一种形而上的意味。一些西方汉学家特别喜欢把中国艺术从“物”的 层面去考证和分析,这种考证和分析当然很有价值,但他们中间有的人在这么做 的时候,常常抽走中国艺术的精神的层面、审美的层面,抽走宗白华所强调的虚 灵化的层面。在他们那里,中国艺术不再是“永恒的灵的空间”。这样,他们的 研究,实际上完全否定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的价值。 中国美学的这个理论,突出了审美与人生、审美与精神境界的提升和价 值追求的密切联系。艺术的本体之所以是“意象”,艺术活动之所以是意象创造 活动,就是因为它可以照亮人生,照亮人与万物一体的生活世界,从而引导人们 去努力提升自已的人生境界,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和更有情趣的人生。 (选自叶朗《追求照亮生活的艺术之光》,有删改) 1.与“意象世界”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意象世界是一个完整并且有意蕴的情景交融的感性世界。 B.意象世界是一个充满意味和情感的人与万物相融的世界。 C.意象世界是一个美与真相统一的能显现真实的感性世界。 D.意象世界是一个感性与意义相统一而更偏重情感的世界。 【答案】D【解析】“更偏重情感的世界”错,无中生有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从中国美学关于艺术作用的观点人手,阐明了意象理论的基本内涵, 进而指出杜夫海纳所说的“灿烂的感性”是受到了意象理论的影响。 B.第二段紧承上文,指出中国美学的意象理论最大的特点是重视“心”的能 动作用,其目的在于提高心灵对于事物意义的承载能力和创造能力 C.第三段首先指出中国美学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然后指出西方汉学家对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价值的错误理解,最后介绍宗白华在这方面的论述 D.第四段在前三段论述意象理论内涵、特点和影响的基础上,最后阐明意象 理论可以引导人们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和更有情趣的人生。 【答案】B【解析】A项,“受到了意象理论的影响”错,原文没有相关表述。C 项,先“介绍宗白华在这方面的论述”,然后“指出西方汉学家对中国传统艺术 精神价值的错误理解”。D项,第三段不是论述其“影响”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美离不开“心”的能动作用,如果离开了人的意识的生发机制,美就在天 地万物之间不复存在了。 B.中国工艺器物、艺术作品的虚灵化特别值得重视,它使得中国艺术成为世界最 心灵化的艺术之 C.西方汉学家都喜欢把中国艺术从“物”的层面去考证和分析,完全否定中国传 统艺术的精神价值 D.因为艺术活动可以不断地去创造意象,所以艺术才得以照亮人生,照亮人与万 物一体的生活世界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重修醉翁、丰乐亭记 [明]叶向高 醉翁、丰乐二亭,皆以欧阳文忠故闻于天下。余三过滁阳,皆未成游 甲辰之冬,仲山林先生太仆寺闻余道滁甚喜,治具饮余于丰乐。诘朝游醉翁, 放于琅琊觞焉。于是生平之所心艳神往,以为不了之愿者,至是而始偿。顾其山 童水涸,求所谓林壑之美,蔚然而深秀者,差不逮干。所闻亭之翼然者,寝以颓; 酿泉之潺然者,寝以淹塞而不治也。心窃叹之。州守卢君方谋修葺而未竟。 其明年,余复至留都,仲山先生则以书告余日:吾顷者再游醉翁矣,是 非与子同游之醉翁也。吾视其途径甚殊,其若堂若阁若祠,无不饰者。其泉之翳 郁者,浚而加香,且护以周垣,毋使滓秽矣。其梅之手植于文忠者,若增芳妍。 其池之环亭者,疏泉注之,毋使虞涸。又周为石栏,可倚而临池且望梅也。其循 池东折复南而为皆春亭,业已久圮,则砌而新之,旁之日“山高水清”。又决池 水环之,复注为半池,如块如钩,疏而为涧,可以流觞矣。凡此皆守君之画也。 公帑民间,不费一钱,凡此皆守君之捐也。夫吾与子之游,于今半载耳,而景象 之异,至于如此。吾恨不得与子载酒其间,共赏今日之胜,愿吾子记之。 余惟知自元祜以前,琅琊之山川寂寥无闻,至文忠而始著。自文忠以后, 琅琊之山川虽著,久而渐以废,至今日而始复。计其时世,皆当国家熙隆,久道 化成之日。方宋之盛,滁介江淮,舟车商贾之所不至。而今日之滁则南北冠盖之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一段从中国美学关于艺术作用的观点人手,阐明了意象理论的基本内涵, 进而指出杜夫海纳所说的“灿烂的感性”是受到了意象理论的影响。 B.第二段紧承上文,指出中国美学的意象理论最大的特点是重视“心”的能 动作用,其目的在于提高心灵对于事物意义的承载能力和创造能力。 C.第三段首先指出中国美学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然后指出西方汉学家对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价值的错误理解,最后介绍宗白华在这方面的论述。 D.第四段在前三段论述意象理论内涵、特点和影响的基础上,最后阐明意象 理论可以引导人们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和更有情趣的人生。 【答案】B【解析】A 项,“受到了意象理论的影响”错,原文没有相关表述。C 项,先“介绍宗白华在这方面的论述”,然后“指出西方汉学家对中国传统艺术 精神价值的错误理解”。D 项,第三段不是论述其“影响”。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美离不开“心”的能动作用,如果离开了人的意识的生发机制,美就在天 地万物之间不复存在了。 B.中国工艺器物、艺术作品的虚灵化特别值得重视,它使得中国艺术成为世界最 心灵化的艺术之一。 C.西方汉学家都喜欢把中国艺术从“物”的层面去考证和分析,完全否定中国传 统艺术的精神价值。 D.因为艺术活动可以不断地去创造意象,所以艺术才得以照亮人生,照亮人与万 物一体的生活世界。 二、(3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重修醉翁、丰乐亭记 [明]叶向高 醉翁、丰乐二亭,皆以欧阳文忠故闻于天下。余三过滁阳,皆未成游。 甲辰之冬,仲山林先生太仆寺闻余道滁甚喜,治具饮余于丰乐。诘朝①游醉翁, 放于琅琊觞焉。于是生平之所心艳神往,以为不了之愿者,至是而始偿。顾其山 童水涸,求所谓林壑之美,蔚然而深秀者,差不逮干。所闻亭之翼然者,寝以颓; 酿泉之潺然者,寝以淹塞而不治也。心窃叹之。州守卢君方谋修葺而未竟。 其明年,余复至留都,仲山先生则以书告余日:吾顷者再游醉翁矣,是 非与子同游之醉翁也。吾视其途径甚殊,其若堂若阁若祠,无不饰者。其泉之翳 郁者,浚而加香,且护以周垣,毋使滓秽矣。其梅之手植于文忠者,若增芳妍。 其池之环亭者,疏泉注之,毋使虞涸。又周为石栏,可倚而临池且望梅也。其循 池东折复南而为皆春亭,业已久圮,则砌而新之,旁之日“山高水清”。又决池 水环之,复注为半池,如块如钩,疏而为涧,可以流觞矣。凡此皆守君之画也。 公帑民间,不费一钱,凡此皆守君之捐也。夫吾与子之游,于今半载耳,而景象 之异,至于如此。吾恨不得与子载酒其间,共赏今日之胜,愿吾子记之。 余惟知自元祜以前,琅琊之山川寂寥无闻,至文忠而始著。自文忠以后, 琅琊之山川虽著,久而渐以废,至今日而始复。计其时世,皆当国家熙隆,久道 化成之日。方宋之盛,滁介江淮,舟车商贾之所不至。而今日之滁则南北冠盖之
所经,其民困于征发,而失其本业,萧条穷苦,无以为生。为长吏者亦日奔走逢 迎,束带于腰,经营厨传之不暇,而暇及于山水之乐,又使其民从之游而乐乎? 盖其时势之不同,有如此者,守君日夜孜孜拊循其疲民而与之休息,故其民虽病 而有起色,虽劳顿困蹙而常有宽然自裕之意。而守君因得以其暇隙,搜访名贤之 故迹而复其旧观,使滁之人伛偻提携而往游者,几若文忠之盛。以今程昔,其难 易不十倍哉。而文忠为守,虽日以苍颜白发颓然于两亭之间,不闻其时有如林先 生者,以一代名流从容览眺,以增山水之胜,是尤守君之可自诧于文忠者也 (选自明万历《滁阳志》,有删节) [注]①诘朝,同“诘旦”,即平明,清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治具饮余于丰乐 饮:饮酒 B顾其山童水涸 童:光秃 C.则砌而新之 新:翻新 D.以今程昔,其难易不十倍哉 程:衡量 【答案】A【解析】饮,使动用法,是喝酒,即“请(我)喝酒”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答案】D【解析】均为介词,表被动。A项,句末语气词/代词,哪里;B项, 连词,并且/况且;C项,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中表停顿。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曾经三过滁阳都未能完成游览琅琊二亭的心愿,等到有 机会游览时,发现欧阳修。描绘的各种景象已不存在 滁阳太守亲自筹划主持修复琅琊山各处景观,使醉翁亭 和丰乐亭焕然一新,修复这两座亭的费用都是太守捐献的。 C.琅琊山因欧阳修名扬天下,其扬名之时都处在国运昌盛之时;滁阳地理位置特 殊,历来是南北交通必经之地。 D.文章对当时的滁阳太守的赞美之词溢于言表,认为在当时复杂困难的局面下, 时任太守甚至比欧阳修做的还要好。 【答案】C【解析】C项,“历来是南北交通必经之地”错,于文无据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顷者再游醉翁矣,是非与子同游之醉翁也。(5分) 译
所经,其民困于征发,而失其本业,萧条穷苦,无以为生。为长吏者亦日奔走逢 迎,束带于腰,经营厨传之不暇,而暇及于山水之乐,又使其民从之游而乐乎? 盖其时势之不同,有如此者,守君日夜孜孜拊循其疲民而与之休息,故其民虽病 而有起色,虽劳顿困蹙而常有宽然自裕之意。而守君因得以其暇隙,搜访名贤之 故迹而复其旧观,使滁之人伛偻提携而往游者,几若文忠之盛。以今程昔,其难 易不十倍哉。而文忠为守,虽日以苍颜白发颓然于两亭之间,不闻其时有如林先 生者,以一代名流从容览眺,以增山水之胜,是尤守君之可自诧于文忠者也。 (选自明万历《滁阳志》,有删节) [注]①诘朝,同“诘旦”,即平明,清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治具饮余于丰乐 饮:饮酒 B.顾其山童水涸 童:光秃 C.则砌而新之 新:翻新 D.以今程昔,其难易不十倍哉 程:衡量 【答案】A【解析】饮,使动用法,是喝酒,即“请(我)喝酒”。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答案】D【解析】均为介词,表被动。A 项,句末语气词/代词,哪里;B 项, 连词,并且/况且;C 项,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中表停顿。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曾经三过滁阳都未能完成游览琅琊二亭的心愿,等到有 机会游览时,发现欧阳修。描绘的各种景象已不存在。 B.滁阳太守亲自筹划主持修复琅琊山各处景观,使醉翁亭 和丰乐亭焕然一新,修复这两座亭的费用都是太守捐献的。 C.琅琊山因欧阳修名扬天下,其扬名之时都处在国运昌盛之时;滁阳地理位置特 殊,历来是南北交通必经之地。 D.文章对当时的滁阳太守的赞美之词溢于言表,认为在当时复杂困难的局面下, 时任太守甚至比欧阳修做的还要好。 【答案】C【解析】C 项,“历来是南北交通必经之地”错,于文无据。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吾顷者再游醉翁矣,是非与子同游之醉翁也。(5 分) 译 文:
(2)故其民虽病而有起色,虽劳顿困蹙而常有宽然自裕之意。(5分) 译 文 (1)我近来第二次游醉翁亭,这已经不是我和你上次同游的醉翁亭了。(2)所以那 里的老百姓(生活)虽然困苦却有了好转,虽然劳累困窘却常常有生活宽裕自足 的感觉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8分) 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 辛弃疾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 [注]①此词作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之后。②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 ③则甚:做什么 8.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景色?有何作用?(4分) 词的上阕描写了壁立千仞、山林苍翠、落日铺江、白鸥闲飞的景色。表达了对美 好的自然风光的喜爱,为下阕的描写生活场景及抒发感慨作铺垫。 “休说鲈鱼堪脍”是为了表达词人不愿归隐、希望为国效力的志向:本词说“别 浦鱼肥堪脍”写出了隐居生活的惬意,借渔父不问国家兴亡之意,曲折地表达了 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意和无奈之情。 9.作者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说“休说鲈鱼堪脍”,在此为何说“别浦 鱼肥堪脍”?(4分) 10.默写。(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6分) (1)民生各有所乐 (屈原《离骚》 (2)土地平 旷 (陶渊明《桃花源记》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亦足以畅叙幽 情 (王羲之《兰亭集序》) ,归雁入胡 天 (王维《使至塞上》)
(2)故其民虽病而有起色,虽劳顿困蹙而常有宽然自裕之意。(5 分) 译 文: (1)我近来第二次游醉翁亭,这已经不是我和你上次同游的醉翁亭了。(2)所以那 里的老百姓(生活)虽然困苦却有了好转,虽然劳累困窘却常常有生活宽裕自足 的感觉。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8 分) 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① 辛弃疾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②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③? [注]①此词作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之后。②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 ③则甚:做什么。 8.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景色?有何作用?(4 分) 词的上阕描写了壁立千仞、山林苍翠、落日铺江、白鸥闲飞的景色。表达了对美 好的自然风光的喜爱,为下阕的描写生活场景及抒发感慨作铺垫。 “休说鲈鱼堪脍”是为了表达词人不愿归隐、希望为国效力的志向;本词说“别 浦鱼肥堪脍”写出了隐居生活的惬意,借渔父不问国家兴亡之意,曲折地表达了 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意和无奈之情。 9.作者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说“休说鲈鱼堪脍”,在此为何说“别浦 鱼肥堪脍”?(4 分) 10.默写。(任选 6 空,超过 6 空,按前 6 空评分)(6 分) (1)民生各有所乐 兮, 。 (屈原《离骚》) (2)土地平 旷, 。 (陶渊明《桃花源记》)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亦足以畅叙幽 情。 (王羲之《兰亭集序》) (4) ,归雁入胡 天。 (王维《使至塞上》)
(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 惜 (杜牧《阿房宫赋》)(6) 微冷,山 头斜照却相迎 (苏轼《定风 波》) (⑦)满地黄花堆积,憔悴 损 李清照《声声慢》) ,梦入芙蓉 浦 (周邦 彦《苏幕遮》) (1)余独好修以为常(2)屋舍俨然(3)一觞一咏(4)征蓬出汉塞(5)弃掷逦迤(6)料 峭春风吹酒醒(⑦)如今有谁堪摘(⑧)小楫轻舟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斜视 毕淑敏 我上了一所自费的医科学校。开学不久,我就厌倦了。但拿了父母的血 汗钱来读书,心里总有沉重的负疚感,加上走读路途遥远,每天萎靡不振的。 “今天我们来讲眼睛……”新来的身穿雪白工作服的教授拿出一只茶杯 大的牛眼睛,解剖给我们看,郑重地说:“这是我托人一大早从南郊买到的。你 们将来做医生,一要有人道之心,二不可纸上谈兵。”随手尽情展示那个血淋淋 的球体,好像那是个成熟的红苹果。 给我们讲课的老师都是医院里著名的医生,但教授演示到我跟前时,我 故意眯起眼睛。我没法容忍心灵的窗口被糟蹋成这副模样。从栅栏似的睫毛缝里, 我看到教授质地优良的西服袖口沾了一滴牛血,他的头发像南海观音的拂尘一般 下了课,我急急忙忙往家赶。换车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前面有一丛飘拂 的白发。是眼科教授!没想到教授乘车的路线和我一样。只是他家距离公共汽车 站很远,要绕过我家住的机关大院 教授离开了讲台,就是一个平凡的老头。他疲惫地倚着椅子扶手,再没 有课堂上的潇洒。我心想他干脆变得更老些,就会有人给他让座了。又恨自己不 是膀大腰圆,没法给老师抢个座。 终于有一天,我在下车的时候对教授说:“您从我们院子走吧,要近不 少路呢 教授不认识我,说:“哦,你是我的病人吗?” 我说:“您刚给我们讲过课。” 教授抱歉地笑笑:“学生和病人太多了,记不清了。” 那个院子有人看门。让随便走吗?倒真是节约不少时间呢。”教授看 着大门,思忖着说 “卖鸡蛋的、收缝纫机的小贩,都所向无敌。您跟着我走吧。我们院里 还有一座绿色的花园。”我拉着教授
(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 惜。 (杜牧《阿房宫赋》)(6) ,微冷,山 头斜照却相迎。 (苏轼《定风 波》) (7)满地黄花堆积,憔悴 损, ? (李清照《声声慢》) (8) ,梦入芙蓉 浦。 (周邦 彦《苏幕遮》) (1)余独好修以为常(2)屋舍俨然(3)一觞一咏(4)征蓬出汉塞(5)弃掷逦迤(6)料 峭春风吹酒醒(7)如今有谁堪摘(8)小楫轻舟 三、(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斜 视 毕淑敏 我上了一所自费的医科学校。开学不久,我就厌倦了。但拿了父母的血 汗钱来读书,心里总有沉重的负疚感,加上走读路途遥远,每天萎靡不振的。 “今天我们来讲眼睛……”新来的身穿雪白工作服的教授拿出一只茶杯 大的牛眼睛,解剖给我们看,郑重地说:“这是我托人一大早从南郊买到的。你 们将来做医生,一要有人道之心,二不可纸上谈兵。”随手尽情展示那个血淋淋 的球体,好像那是个成熟的红苹果。 给我们讲课的老师都是医院里著名的医生,但教授演示到我跟前时,我 故意眯起眼睛。我没法容忍心灵的窗口被糟蹋成这副模样。从栅栏似的睫毛缝里, 我看到教授质地优良的西服袖口沾了一滴牛血,他的头发像南海观音的拂尘一般 雪白。 下了课,我急急忙忙往家赶。换车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前面有一丛飘拂 的白发。是眼科教授!没想到教授乘车的路线和我一样。只是他家距离公共汽车 站很远,要绕过我家住的机关大院。 教授离开了讲台,就是一个平凡的老头。他疲惫地倚着椅子扶手,再没 有课堂上的潇洒。我心想他干脆变得更老些,就会有人给他让座了。又恨自己不 是膀大腰圆,没法给老师抢个座。 终于有一天,我在下车的时候对教授说:“您从我们院子走吧,要近不 少路呢。” 教授不认识我,说:“哦,你是我的病人吗?” 我说:“您刚给我们讲过课。” 教授抱歉地笑笑:“学生和病人太多了,记不清了。” “那个院子有人看门。让随便走吗?倒真是节约不少时间呢。”教授看 着大门,思忖着说。 “卖鸡蛋的、收缝纫机的小贩,都所向无敌。您跟着我走吧。我们院里 还有一座绿色的花园。”我拉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