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2014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考试日期:2014年3月29日上午)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 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 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 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 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 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在历史上,城与市是产生于不同历史阶段的两种事物。这两个事物既 曾结合在一起,融为一物(城市);也曾互相独立,或为无市之城,或为无城之 市。“城”与“市”是反映不同事物的两个概念 ②城与市关系演变的过程与形态,是社会关系演变过程与形态的一个方面,特别 是其中的交换关系演变的集中表现。在氏族社会的早期和中期,既无城,更无市 到了后期,在距今7000年前后,修城之初,城墙内没有商品交换活动,没有市 场。当社会组织由氏族变为家族,开始有了产品交换、商品交易和相关场所 市。此事发生在距今5000年前后。当国王在市的四周修筑墙垣,将商业和商人 的活动限定在这个称之为“市”的小区域内活动时,这标志着市场交换关系的产 生。奴隶主生产方式促使商品货币关系迅速发展。庄主经济使早己存在的、无城 的乡村市场兴盛。地主制与商品经济相伴而行,城里的市场活动跨过市垣,扩散 到全城,市垣被市场淹没了,丧失了它原有的功能,市垣和被它围起的那种“市” 成了历史遗迹。当商业和商人的活动突破这个被称为“市”的围墙,扩大到全城 各个角落,在空间上城与市同大时,这标志着市场交换关系进入了中级发展阶段 即商品经济阶段。随着企业制与雇佣制的兴起,城里市场活动的范围又跨越城墙, 扩散到全社会,那种原初的“城”也成了历史遗迹。当商业和商人的活动地区扩 大到城墙之外,在空间上市比城大,甚至可以有市无城时,这标志市场交换关系 进入高级阶段,即市场经济阶段。大体说来,无城无市和有城无市是原始自然经 济的标志;城中有特定的“市”(区)是商品货币关系的产物;城区即市区是商 品经济的产物;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③城与市的兴起,以及城与市关系的变化,是交换方式发展的结果。随着交换的 发展,城中之市从无到有,市在城中作用从小到大,其地位从低到高,所占的空 间,先是在一个被市垣围起来的范围之内,继则跳岀市垣跑遍全城,又跳过城墙 跑到城外,把城包围起来。市从蜷缩在城的边缘到位于城的中心,由城的附属物 变成城的主体。在城与市关系的演变过程中,厚厚的市垣没能挡住市场自我扩散 的力量,高高的城墙也没能挡住市场自我扩散的力量。市的自我扩散力量是人建 筑的坚固市垣和高矗城墙挡不住的,也是人制定的政策和制度挡不住的。市场依
合肥市 2014 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日期:2014 年 3 月 29 日上午)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 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 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 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 再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 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共 66 分) 一、(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在历史上,城与市是产生于不同历史阶段的两种事物。这两个事物既 曾结合在一起,融为一物(城市);也曾互相独立,或为无市之城,或为无城之 市。“城”与“市”是反映不同事物的两个概念。 ②城与市关系演变的过程与形态,是社会关系演变过程与形态的一个方面,特别 是其中的交换关系演变的集中表现。在氏族社会的早期和中期,既无城,更无市。 到了后期,在距今 7000 年前后,修城之初,城墙内没有商品交换活动,没有市 场。当社会组织由氏族变为家族,开始有了产品交换、商品交易和相关场所—— 市。此事发生在距今 5000 年前后。当国王在市的四周修筑墙垣,将商业和商人 的活动限定在这个称之为“市”的小区域内活动时,这标志着市场交换关系的产 生。奴隶主生产方式促使商品货币关系迅速发展。庄主经济使早已存在的、无城 的乡村市场兴盛。地主制与商品经济相伴而行,城里的市场活动跨过市垣,扩散 到全城,市垣被市场淹没了,丧失了它原有的功能,市垣和被它围起的那种“市” 成了历史遗迹。当商业和商人的活动突破这个被称为“市”的围墙,扩大到全城 各个角落,在空间上城与市同大时,这标志着市场交换关系进入了中级发展阶段, 即商品经济阶段。随着企业制与雇佣制的兴起,城里市场活动的范围又跨越城墙, 扩散到全社会,那种原初的“城”也成了历史遗迹。当商业和商人的活动地区扩 大到城墙之外,在空间上市比城大,甚至可以有市无城时,这标志市场交换关系 进入高级阶段,即市场经济阶段。大体说来,无城无市和有城无市是原始自然经 济的标志;城中有特定的“市”(区)是商品货币关系的产物;城区即市区是商 品经济的产物;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③城与市的兴起,以及城与市关系的变化,是交换方式发展的结果。随着交换的 发展,城中之市从无到有,市在城中作用从小到大,其地位从低到高,所占的空 间,先是在一个被市垣围起来的范围之内,继则跳出市垣跑遍全城,又跳过城墙 跑到城外,把城包围起来。市从蜷缩在城的边缘到位于城的中心,由城的附属物 变成城的主体。在城与市关系的演变过程中,厚厚的市垣没能挡住市场自我扩散 的力量,高高的城墙也没能挡住市场自我扩散的力量。市的自我扩散力量是人建 筑的坚固市垣和高矗城墙挡不住的,也是人制定的政策和制度挡不住的。市场依
靠自身的力量开辟前进的道路,直至成为调配资源的基础。如果把历史比喻像 条长河,那么市场就是河中之水,它自然地流淌着,冲垮一切障碍,水到渠成。 中国的市场经济,既不是从外国学来的,也不是某个人设计出来的,它是几千年 来市场力量自我发展的结果。中国的市场经济植根于中国历史之中。 选自赵德馨《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有删节) 1.联系上下文,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交换方式的发展,“市”所起作用逐渐扩大,最终在整个“城”的发展 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B.随着交换方式的发展,“市”所处地位逐渐升高,最终在整个“城”的发展 中居于支配的地位。 C.随着交换方式的发展,“市”所占空间逐渐拓展,最终超越整个“城”的范 围而扩散到全社会。 D.随着交换方式的发展,“市”所具力量逐渐增强,最终超越整个“城”的实 力而对其产生威胁。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紧紧围绕“城”与“市”的概念,较为细致地分析了“城”与“市” 产生时各自所处的不同社会历史背景,并简要说明了二者之间既分且合的独特联 系 B.第②段首先明确“城与市关系的演变”是社会关系中交换关系演变的集中表 现,之后依次剖析了城与市关系在各个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情况,以论证观点。 C.第③段着重指出,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动力和规律,而中国市场经济 的发展也和外来文化及政策因素无关,而是根植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之中。 D.文章前一部分着重阐述城与市关系演变的过程、形态及规律,后一部分着重 阐述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全文意在明确城镇化建设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历史上,“城”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氏族社会后期,而“市”作为产品交换 和商品交易的场所,出现在距今5000年前后。 B.奴隶主生产方式和庄主经济都得益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迅速发展,他们都曾经 以各自的方式塑造过“城”与“市”的形态。 C.当商业和商人的活动突破“市”的固有范围,市在空间上与城同大时,城市 合一,表明市场交换关系进入商品经济阶段 D.从有城无市到有市无城,可以看出,“城”与“市”关系演变的历史,就是 部市场依靠自身力量不断开拓前行的历史 (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肥乡之屯子堡,遵中丞于清端公令,建有义学,田百亩。学师郝子文灿以所入倡 乡众,杨计亮、李荣玉等协力经营,益广斋舍,许侍郎三礼题曰:“漳南书院” 问学者日众,郝子遂谦不任事,别寻师者十有五年。 于康熙三十三年,郝子不远数百里,抵荒斋,延元主院事,元辞。去已又过,陈 说百端,作十日留,元固辞。明年,又以币聘予,再辞。又明年,遺院中苗生尚 信至,进聘仪,掖起复跪者十日。予不得已,告先祠行。距堡北十余里,漳水涨 堡人檥°舟入,乃知其地苦水久矣。郝子率弟子拜迎,止其舍。卜吉,郝子及乡 父老、子弟咸集,从予行释奠礼于孔子主前。谕之曰:“而地无文士乎?而遂
靠自身的力量开辟前进的道路,直至成为调配资源的基础。如果把历史比喻像一 条长河,那么市场就是河中之水,它自然地流淌着,冲垮一切障碍,水到渠成。 中国的市场经济,既不是从外国学来的,也不是某个人设计出来的,它是几千年 来市场力量自我发展的结果。中国的市场经济植根于中国历史之中。 (选自赵德馨《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有删节) 1.联系上下文,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随着交换方式的发展,“市”所起作用逐渐扩大,最终在整个“城”的发展 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B.随着交换方式的发展,“市”所处地位逐渐升高,最终在整个“城”的发展 中居于支配的地位。 C.随着交换方式的发展,“市”所占空间逐渐拓展,最终超越整个“城”的范 围而扩散到全社会。 D.随着交换方式的发展,“市”所具力量逐渐增强,最终超越整个“城”的实 力而对其产生威胁。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第①段紧紧围绕“城”与“市”的概念,较为细致地分析了“城”与“市” 产生时各自所处的不同社会历史背景,并简要说明了二者之间既分且合的独特联 系。 B.第②段首先明确“城与市关系的演变”是社会关系中交换关系演变的集中表 现,之后依次剖析了城与市关系在各个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情况,以论证观点。 C.第③段着重指出,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动力和规律,而中国市场经济 的发展也和外来文化及政策因素无关,而是根植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之中。 D.文章前一部分着重阐述城与市关系演变的过程、形态及规律,后一部分着重 阐述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全文意在明确城镇化建设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在历史上,“城”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氏族社会后期,而“市”作为产品交换 和商品交易的场所,出现在距今 5 000 年前后。 B.奴隶主生产方式和庄主经济都得益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迅速发展,他们都曾经 以各自的方式塑造过“城”与“市”的形态。 C.当商业和商人的活动突破“市”的固有范围,市在空间上与城同大时,城市 合一,表明市场交换关系进入商品经济阶段。 D.从有城无市到有市无城,可以看出,“城”与“市”关系演变的历史,就是 一部市场依靠自身力量不断开拓前行的历史。 二、( 3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肥乡之屯子堡,遵中丞于清端公令,建有义学,田百亩。学师郝子文灿以所入倡 乡众,杨计亮、李荣玉等协力经营,益广斋舍,许侍郎三礼题曰:“漳南书院”。 问学者日众,郝子遂谦不任事,别寻师者十有五年。 于康熙三十三年,郝子不远数百里,抵荒斋,延元主院事,元辞。去已又过,陈 说百端,作十日留,元固辞。明年,又以币聘予,再辞。又明年,遣院中苗生尚 信至,进聘仪,掖起复跪者十日。予不得已,告先祠行。距堡北十余里,漳水涨, 堡人檥①舟入,乃知其地苦水久矣。郝子率弟子拜迎,止其舍。卜吉,郝子及乡 父老、子弟咸集,从予行释奠礼②于孔子主前。谕之曰:“而地无文士乎?而遂
致予!盖将以成人之道自勖也;予不敏,敢以成人之道告。”乃出予《习斋教条》。 读讲讫,揖退。 时左斋建其一,余未定。乃进郝子曰:“请建正庭四楹,曰‘习讲堂’。习讲堂 之东北隅为仓库、厨灶,西北隅积柴炭,后为厕。院前门东一斗室日‘更衣亭’ 凡客至,通傧、拂洗、更衣,一茶乃入。西为‘步马射圃’,上构小亭。此矩模 大略也。吾子谓何?”郝子拜手曰:“善。但此百世计,独无处灿地乎?”予曰: “念之矣。须院事竣,院前壑,启土必更深广,引水植莲,中建亭,窗棂四达, 吾子居之。讲习暇,元偕诸子或履桥,或孥舟入,弦歌笑语,作山水乐,复何憾 乎?”郝子大笑。刻日兴工,堡人好义云集,许许之声,遐尔宵闻。习讲堂成, 高二丈有奇,架木覆苫,以肆望汪洋,莫购砖瓦也。 四阅月,颇咀学习乐味。而漳水五泛,初横二十里,继至七十里,赤泥封稻穗, 屋倾侧不敢居,堡男妇各树席铺。予叹曰:“天也!”乃告归。父老弟子饯别泣 送,予亦洒泪。郝子拜手宣于众曰:“是院也,定为颜子书院。颜子生为漳南书 院师,殁为先师。灿以祖产赠宅一所,田五十亩,合院原田共百五十亩,生为颜 子产,殁为颜子遗产。”复立图券为质。曰:“田少获,即延先生还。”又请记 其事。别后屡札来促,问其水灾,岁益甚,而予老目病,亦未审遂否矣。然其兴 学敦师,不可没也。 康熙四十年三月六日博陵颜氏元识。 (选自颜元《漳南书院记》,有删节) [注]①檥(yi)撑船靠岸。②释奠礼:陈设酒食祭奠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延元主院事 延:邀请 B.须院事竣 须:必须 C.复立图券为质 质:信物 D.然其兴学敦师 敦:尊崇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问学者日众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乃知其地苦水久矣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C.而地无文士乎 遂而鸡豚 D.郝子拜手宣于众日 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肥乡屯子堡本有义学,郝文灿拿出自己的收入,与他人合作,兴办教育,渐 渐扩大了校舍规模;因求学的人日渐增多,他另访名师主持书院事务。 B.郝文灿曾经三次到颜元家中,请他主持漳南书院的事务,但是都被拒绝;后 来他派了苗尚信来,献上聘礼,跪求十日,才使颜元感动并答应了请求。 C.颜元来漳南书院之后,制订了详细的校园建设计划:又因为郝文灿有隐居的 想法,所以准备在流水莲花之中新建一座亭榭,用来让他颐养天年 D.颜元在漳南书院期间,由于漳水持续泛滥成灾,被迫返乡;郝文灿在与其相 别时,宣布将“漳南书院”更名为“颜子书院”,并将永以颜元为师。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去已又过,陈说百端,作十日留,元固辞。(3分 译文 (2)刻日兴工,堡人好义云集,许许之声,遐迩宵闻。(3分) 译文:
致予!盖将以成人之道自勖也;予不敏,敢以成人之道告。”乃出予《习斋教条》。 读讲讫,揖退。 时左斋建其一,余未定。乃进郝子曰:“请建正庭四楹,曰‘习讲堂’。习讲堂 之东北隅为仓库、厨灶,西北隅积柴炭,后为厕。院前门东一斗室日‘更衣亭’, 凡客至,通傧、拂洗、更衣,一茶乃入。西为‘步马射圃’,上构小亭。此矩模 大略也。吾子谓何?”郝子拜手曰:“善。但此百世计,独无处灿地乎?”予曰: “念之矣。须院事竣,院前壑,启土必更深广,引水植莲,中建亭,窗棂四达, 吾子居之。讲习暇,元偕诸子或履桥,或孥舟入,弦歌笑语,作山水乐,复何憾 乎?”郝子大笑。刻日兴工,堡人好义云集,许许之声,遐尔宵闻。习讲堂成, 高二丈有奇,架木覆苫,以肆望汪洋,莫购砖瓦也。 四阅月,颇咀学习乐味。而漳水五泛,初横二十里,继至七十里,赤泥封稻穗, 屋倾侧不敢居,堡男妇各树席铺。予叹曰:“天也!”乃告归。父老弟子饯别泣 送,予亦洒泪。郝子拜手宣于众曰:“是院也,定为颜子书院。颜子生为漳南书 院师,殁为先师。灿以祖产赠宅一所,田五十亩,合院原田共百五十亩,生为颜 子产,殁为颜子遗产。”复立图券为质。曰:“田少获,即延先生还。”又请记 其事。别后屡札来促,问其水灾,岁益甚,而予老且病,亦未审遂否矣。然其兴 学敦师,不可没也。 康熙四十年三月六日博陵颜氏元识。 (选自颜元《漳南书院记》,有删节) [注]①檥( yǐ)撑船靠岸。②释奠礼:陈设酒食祭奠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延元主院事 延:邀请 B.须院事竣 须:必须 C.复立图券为质 质:信物 D.然其兴学敦师 敦:尊崇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 A.问学者日众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乃知其地苦水久矣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C.而地无文士乎 遂而鸡豚 D.郝子拜手宣于众日 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肥乡屯子堡本有义学,郝文灿拿出自己的收入,与他人合作,兴办教育,渐 渐扩大了校舍规模;因求学的人日渐增多,他另访名师主持书院事务。 B.郝文灿曾经三次到颜元家中,请他主持漳南书院的事务,但是都被拒绝;后 来他派了苗尚信来,献上聘礼,跪求十日,才使颜元感动并答应了请求。 C.颜元来漳南书院之后,制订了详细的校园建设计划;又因为郝文灿有隐居的 想法,所以准备在流水莲花之中新建一座亭榭,用来让他颐养天年。 D.颜元在漳南书院期间,由于漳水持续泛滥成灾,被迫返乡;郝文灿在与其相 别时,宣布将“漳南书院”更名为“颜子书院”,并将永以颜元为师。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去已又过,陈说百端,作十日留,元固辞。( 3 分) 译文; ( 2)刻日兴工,堡人好义云集,许许之声,遐迩宵闻。( 3 分) 译文:
(3)别后屡札来促,问其水灾,岁益甚,而予老且病,亦未审遂否矣。(4 分) 译文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8~9题。 咏岩桂 朱熹 露浥黄金蕊,风生碧玉枝。 千林向摇落,此树独华滋。 木末难同调,篱边不并时 攀援香满袖,叹息共心期。 岩 桂几 粟玉黏枝细,青云剪叶齐 团团岩下桂,表表木中犀 江树风萧瑟,园花气惨凄。 浓薰不如此,何以慰幽栖。 [注]①木末,指荷花。②篱边,指菊花。 8.两诗中的“岩桂”有何共同特点?简要概括。(4分) 9.试简要赏析第一首诗中“攀援”“叹息”两个细节描写的作用。(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 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然秦以区区之地,① ,百有余年矣;③ ,崤函 为宫;④ ,身死人手,⑤ 何也 (贾谊《过秦论》) 乙:①水何澹 (曹操《观沧海》) ② 秋水共长天一 (王勃《滕王阁序》) ,飞羽觞而醉月 (李白《春 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④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 仲淹《渔家傲·秋思》) ⑤谈笑 间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⑥雁过也,正伤 心 (李清 照《声声慢》)
( 3)别后屡札来促,问其水灾,岁益甚,而予老且病,亦未审遂否矣。( 4 分) 译文: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 8~9 题。 咏岩桂 朱 熹 露浥黄金蕊,风生碧玉枝。 千林向摇落,此树独华滋。 木末①难同调,篱边②不并时。 攀援香满袖,叹息共心期。 岩 桂 曾 几 粟玉黏枝细,青云剪叶齐。 团团岩下桂,表表木中犀。 江树风萧瑟,园花气惨凄。 浓薰不如此,何以慰幽栖。 [注]①木末,指荷花。②篱边,指菊花。 8.两诗中的“岩桂”有何共同特点?简要概括。( 4 分) 9.试简要赏析第一首诗中“攀援”“叹息”两个细节描写的作用。( 4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 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 6 分) 甲:然秦以区区之地,① ,② ,百有余年矣;③ ,崤函 为宫;④ ,身死人手,⑤ ,何也? ⑥ 。 (贾谊《过秦论》) 乙:①水何澹 澹, 。 (曹操《观沧海》) ② ,秋水共长天一 色。 (王勃《滕王阁序》) ③ ,飞羽觞而醉月。 (李白《春 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④浊酒一杯家万里, 。 (范 仲淹《渔家傲·秋思》) ⑤谈笑 间, 。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⑥雁过也,正伤 心, 。 (李清 照《声声慢》)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转角照相馆 [香港]东瑞 晨风刮着,落叶在地面上滚动着,发出沙沙沙的声响。 这一区都是五十年以上的唐楼。前面一条大马路,行人稀少,大半天不见一个人 影。大约在中段,有一条横街,密集并排着一列都是五六层高的唐楼。唐楼窗外, 架满横七竖八的晾衣长竹竿。横街偶然有一两只流浪狗走过,对空乱吠几声, 后,就静得犹如死寂的墓地。 照相馆就在大马路和横街交界处的转弯。木门很残破,除了馆主上班。每天发出 悉悉索索锁匙钻锁孔、然后“咿呀"的一声的开门声,到了一天将尽再次重复之 外,不再有任何其它声音了。 最令人魂销的是傍晚时分,太阳的余辉照在照相馆外面的橱窗,反射出残黄的余 辉,与橱窗内泛黄的、四角卷起的旧照片相得益彰,构成一种天然的怀旧色彩, 也慢慢地退出人们的视野了。 照相馆的丘老板今年已六十岁。老伴在十几年前离世时,他失去了一个好帮手 加上生意清淡,本来就要把照相馆结束掉,但他舍不得。尽管已几乎没有什么生 意,他还是准时每天早上九点就到照相馆上班。储蓄的老本快要吃光了,一年前 他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将唐楼上的居屋卖掉了。过几天就是交楼的El子。他 就要搬到照相馆来住了。 新儿不久就要三十岁了,在厨艺学院学做厨师,还没毕业。丘老板想,这家照相 馆留传给儿子不现实也不合适,何况十几年前儿子就已多次激烈地劝老爸将它结 束,他就是不肯。儿子的话如今还在耳际响着:爸,照相技术大革命,数码机越 出越新。如今人人玩自拍,连做证件的相片、全家福的照片都是自己拍了……谁 还上我们照相馆照相!……在事实面前,他无法和儿子辩论,是的,早就该结束 了。只是四十年来的感情,这儿的每一件过时的工具,包括那些老爷摄影器材, 什么蒙头摄影机啦,打光伞啦,老爷椅子啦……·都像有生命似的,令他不忍遗弃。 记得六十年代末期,他从父亲手中接棒时,父亲就跟他说起转角照相馆的“威水 史 照相馆拍得最多的是全家福。但有一次,一位父亲牵着一个十一二岁 的漂亮女孩来此拍合照,他将洗出的相片贴在橱窗里,大约一年后,一个电影公 司的老板走过,看中了女孩,联络上父亲,从此,女孩被发掘出来做明星还频频 获奖,改变了一生的命运。还有一次,也是一个女孩,不过这次是由母亲带着, 年龄更小,约是八九岁光景,拍的是个人照,父亲拍得很满意,见女孩天真可爱 将她的大头像贴在橱窗内,一个著名导演走过,被女孩的笑容吸引住?也走进了 照相馆。从此,小女孩成了著名的童星,演戏一直演到成年。父亲说,他仍记得, 母女家庭经济不好,取像付款时还要求优惠些呢。两件新闻在报纸上刊登后,非 常轰动,一时间,不知多少做明星梦的少女争先恐后到与“明星”有缘的转角照 相馆拍照,并要求父亲相片洗好贴在橱窗内。那几年,照相馆的生意如日中天, 不知有多少人跟风,也开起照相馆。“什么生意、行业都是有起有落的……你要 坚守着。”这是父亲的最后一句话。完全没想到从父亲那里接过手,竞也四十年 过去了。他苦苦支撑到现在,已没有退路了,连住屋都卖掉来贴生活费了。儿子 的学费他仍在负担呢 看报纸看到一半,丘老板打起盹,想的竞都是这些不堪回首的陈年旧事
三、( 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转角照相馆 [香港]东瑞 晨风刮着,落叶在地面上滚动着,发出沙沙沙的声响。 这一区都是五十年以上的唐楼。前面一条大马路,行人稀少,大半天不见一个人 影。大约在中段,有一条横街,密集并排着一列都是五六层高的唐楼。唐楼窗外, 架满横七竖八的晾衣长竹竿。横街偶然有一两只流浪狗走过,对空乱吠几声,之 后,就静得犹如死寂的墓地。 照相馆就在大马路和横街交界处的转弯。木门很残破,除了馆主上班。每天发出 悉悉索索锁匙钻锁孔、然后“咿呀"的一声的开门声,到了一天将尽再次重复之 外,不再有任何其它声音了。 最令人魂销的是傍晚时分,太阳的余辉照在照相馆外面的橱窗,反射出残黄的余 辉,与橱窗内泛黄的、四角卷起的旧照片相得益彰,构成一种天然的怀旧色彩, 也慢慢地退出人们的视野了。 照相馆的丘老板今年已六十岁。老伴在十几年前离世时,他失去了一个好帮手, 加上生意清淡,本来就要把照相馆结束掉,但他舍不得。尽管已几乎没有什么生 意,他还是准时每天早上九点就到照相馆上班。储蓄的老本快要吃光了,一年前 他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将唐楼上的居屋卖掉了。过几天就是交楼的 El 子。他 就要搬到照相馆来住了。 新儿不久就要三十岁了,在厨艺学院学做厨师,还没毕业。丘老板想,这家照相 馆留传给儿子不现实也不合适,何况十几年前儿子就已多次激烈地劝老爸将它结 束,他就是不肯。儿子的话如今还在耳际响着:爸,照相技术大革命,数码机越 出越新。如今人人玩自拍,连做证件的相片、全家福的照片都是自己拍了……谁 还上我们照相馆照相!……在事实面前,他无法和儿子辩论,是的,早就该结束 了。只是四十年来的感情,这儿的每一件过时的工具,包括那些老爷摄影器材, 什么蒙头摄影机啦,打光伞啦,老爷椅子啦……都像有生命似的,令他不忍遗弃。 记得六十年代末期,他从父亲手中接棒时,父亲就跟他说起转角照相馆的“威水 史” ①——照相馆拍得最多的是全家福。但有一次,一位父亲牵着一个十一二岁 的漂亮女孩来此拍合照,他将洗出的相片贴在橱窗里,大约一年后,一个电影公 司的老板走过,看中了女孩,联络上父亲,从此,女孩被发掘出来做明星还频频 获奖,改变了一生的命运。还有一次,也是一个女孩,不过这次是由母亲带着, 年龄更小,约是八九岁光景,拍的是个人照,父亲拍得很满意,见女孩天真可爱, 将她的大头像贴在橱窗内,一个著名导演走过,被女孩的笑容吸引住?也走进了 照相馆。从此,小女孩成了著名的童星,演戏一直演到成年。父亲说,他仍记得, 母女家庭经济不好,取像付款时还要求优惠些呢。两件新闻在报纸上刊登后,非 常轰动,一时间,不知多少做明星梦的少女争先恐后到与“明星”有缘的转角照 相馆拍照,并要求父亲相片洗好贴在橱窗内。那几年,照相馆的生意如日中天, 不知有多少人跟风,也开起照相馆。“什么生意、行业都是有起有落的……你要 坚守着。”这是父亲的最后一句话。完全没想到从父亲那里接过手,竞也四十年 过去了。他苦苦支撑到现在,已没有退路了,连住屋都卖掉来贴生活费了。儿子 的学费他仍在负担呢。 看报纸看到一半,丘老板打起盹,想的竞都是这些不堪回首的陈年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