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生理学习题库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1型) 1可分泌肾素的结构是肾脏的 A致密斑 B系膜细胞 C间质细 D颗粒细胞 E感受器细跑 2肾脏致密斑的作用是直接感受 A肾血管血压变化 B肾血流NaC1含量变化 C肾小管内压变化 D肾小管液NaCI含量变化 E入球小动脉牵张刺激 3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A肾小球 B肾小体 C肾小管 D集合管 E肾单位 4肾脏血液供应的特点是 A血流量小 B血流分布均匀 C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血压高 D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压高 E肾血流量易随全身血压波动而变化 5最易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物质是 A带负电的小分子 B带正电的小分 C电中性的小分了 D带正电的大分子 E带负电的大分了 6促进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B囊内液体胶体渗透压 C血浆胶体渗透压 D囊内压
精品课程生理学习题库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A1 型题〕 1 可分泌肾素的结构是肾脏的 A 致密斑 B 系膜细胞 C 间质细胞 D 颗粒细胞 E 感受器细胞 2 肾脏致密斑的作用是直接感受 A 肾血管血压变化 B 肾血流 NaCl 含量变化 C 肾小管内压变化 D 肾小管液 NaCl 含量变化 E 入球小动脉牵张刺激 3 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A 肾小球 B 肾小体 C 肾小管 D 集合管 E 肾单位 4 肾脏血液供应的特点是 A 血流量小 B 血流分布均匀 C 肾小管 周围毛细血管内血压高 D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压高 E 肾血流量易随全身血压波动而变化 5 最易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物质是 A 带负电的小分子 B 带正电的小分子 C 电中性的小分子 D 带正电的大分子 E 带负电的大分子 6 促进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 A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B 囊内液体胶体渗透压 C 血浆胶体渗透压 D 囊内压
巨全身动脉压 ?肾血流量与全身血液循环相配合主要靠下列哪项来调节 A自身调节 B神经 调节 C负反馈调节 D正反馈调节 E前馈调节 8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增高 A肾交感神经兴奋 B注射大量肾上腺素 C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D静脉演注高湖萄萄波液 E注射抗利尿激素 9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引起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是由于 A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增高 B肾内压下 C血浆胶渗压增高 D肾血浆流量增多 E囊内液胶压下降 10交感神经兴奋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是由于 A平均动脉压降低 B滤过膜通透性降低 C童内压升高 D血浆胶体浅透压增高 E肾血浆流量降低 1肾小球滤过率是指每分 A一个肾单位生成的原尿量 B一个肾肛生成的原尿量 C两唇生成的原尿量 D两竖生成的终尿量 个肾脏生成的终尿量 12滤过分数指下列娜 项的比值 A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 B肾血浆流量/将血流量 C肾血流量/肾血浆流量 D肾小球波过率/肾血流量 血流量/心输出量 13肾炎志者出现蛋白尿是由于 A肾小球滤过率增高
E 全身动脉压 7 肾血流量与全身血液循环相配合主要靠下列哪项来调节 A 自身调节 B 神经体液调节 C 负反馈调节 D 正反馈调节 E 前馈调节 8 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增高 A 肾交感神经兴奋 B 注射大量肾上腺素 C 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D 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液 E 注射抗利尿激素 9 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引起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是由于 A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增高 B 肾内压下降 C 血浆胶渗压增高 D 肾血浆流量增多 E 囊内液胶渗压下降 10 交感神经兴奋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是由于 A 平均动脉压降低 B 滤过膜通透性降低 C 囊内压升高 D 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 E 肾血浆流量降低 11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每分钟 A 一个肾单位生成的原尿量 B 一个肾脏生成的原尿量 C 两肾生成的原尿量 D 两肾生成的终尿量 E 一个肾脏生成的终尿量 12 滤过分数指下列哪一项的比值 A 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 B 肾血浆流量/肾血流量 C 肾血流量/肾血浆流量 D 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 E 肾血流量/心输出量 13 肾炎患者出现蛋白尿是由于 A 肾小球滤过率增高
B吾血地特量增大 C血浆蛋白浓度增流 D小球过膜面积增 E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 14近球小管重吸收的关健动力是 A基侧膜上的阳+泵 B管整膜上的同向转运 C管腔膜上的逆向转 D管腔腹上的电中性转远 E管腔膜上的生电性转运 15下列哪项属于被动转运 A水从低凌透压侧至高渗透压一侧 BN陶+从低浓度铜至高浓度如 C萄萄糖从低法度侧至高浓度侧 D氨基酸从低浓度侧至高浓度侧 E蛋白质进入细胞 16抑制近球小管的a+H+交换不引起 AN+排出增多 BC1-排出增多 C水排出增多 DHC03-排出增多 E葡萄糖排出增多 17肾脏对萄萄糖的重吸收发生于 A近球小管 B随祥 C远球小管 D集合管 E各段肾小管 18近球小管对小管液的重吸收为 B等淡重吸收 C高清重吸收 D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E受醛围酮的调节 1Q竖能阔是指 A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 B肾小球开始滤过简萄糖时的血糖浓 C肾小管开始吸收萄萄糖的血糖浓度 D仔小管吸收葡萄糖的最大能力
B 肾血浆流量增大 C 血浆蛋白浓度增高 D 肾小球滤过膜面积增大 E 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 14 近球小管重吸收的关键动力是 A 基侧膜上的 Na+ 泵 B 管腔膜上的同向转运 C 管腔膜上的逆向转运 D 管腔膜上的电中性转运 E 管腔膜 上的生电性转运 15 下列哪项属于被动转运 A 水从低渗透压侧至高渗透压一侧 B Na+ 从低浓度侧至高浓度侧 C 葡萄糖从低浓度侧至高浓度侧 D 氨基酸从低浓度侧至高浓度侧 E 蛋白质进入细胞 16 抑制近球小管的 Na+ -H +交换不引起 A Na+ 排出增多 B Cl-排出增多 C 水排出增多 D HCO3-排出增多 E 葡萄糖排出增多 17 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发生于 A 近球小管 B 髓袢 C 远球小管 D 集合管 E 各段肾小管 18 近球小管对小管液的重吸收为 A 低渗重吸收 B 等渗重吸收 C 高渗重吸收 D 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E 受醛固酮的调节 19 肾糖阈是指 A 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 B 肾小球开始滤过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 C 肾小管开始吸收葡萄糖的血糖浓度 D 肾小管吸收葡萄糖的最大能力
巨肾小球开始滤过萄持糖的临界尿披浓度 20肾小管对00-3的重吸收 A以C03-的形式吸收 B以C02的形式吸装 C主要在远球小管进行 D潜后于C1-的吸收 E不依赖于+的分泌 21肾小管对H的分泌增加不引起 +吸收增 BHC03-重吸收增 C3分泌增加 DK+分泌增加 E2PO4-排出增加 2随质高法梯度建立的主要动力是 A近球小管对阳C1的主动重吸 B髓样升支粗段对NaC1的主动重吸收 C远球小管、集合管对NaC1的主动重吸收 D髓样升支粗段对尿素的主动重吸收 E远球小管、集合管对尿素的主动重吸收 23肾脏外随部渗透梯度的形成主要依赖于 A近球小管对NaC1的重吸收 来B髓袢升支粗段对NaCI的重吸收 C远球小管对aC1的重吸收 D集合管对NaCI的重吸收 E集合管对尿素的重吸收 24肾脏内随部法透梯度的形成主要依赖 B尿素 *CNaC1和尿素 EaCI和KCI 25代谢性酸中毒常伴有高血钾是由于肾小管 A+-Na+交换增强 B+-Na+交换增强 *C+-Na+交换减弱 DK+重吸收增强 E一-K+交换减弱 26剧烈运动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E 肾小球开始滤过葡萄糖的临界尿糖浓度 20 肾小管对 HCO-3 的重吸收 A 以 HCO3-的形式吸收 B 以 CO2 的形式吸收 C 主要在远球小管进行 D 滞后于 Cl-的吸收 E 不依赖于 H+的分泌 21 肾小管对 H+的分泌增加不引起 A Na+ 吸收增加 B HCO3-重吸收增加 C NH3 分泌增加 D K+分泌增加 E H2PO4-排出增加 22 髓质高渗梯度建立的主要动力是 A 近球小管对 NaCl 的主动重吸收 B 髓袢升支粗段对 NaCl 的主动重吸收 C 远球小管、集合管对 NaCl 的主动重吸收 D 髓袢升支粗段对尿素的主动重吸收 E 远球小管、集合管对尿素的主动重吸收 23 肾脏外髓部渗透梯度的形成主要依赖于 A 近球小管对 NaCl 的重吸收 * B 髓袢升支粗段对 NaCl 的重吸收 C 远球小管对 NaCl 的重吸收 D 集合管对 NaCl 的重吸收 E 集合管对尿素的重吸收 24 肾脏内髓部渗透梯度的形成主要依赖于 A NaCl B 尿素 * C NaCl 和尿素 D KCl E NaCl 和 KCl 25 代谢性酸中毒常伴有高血钾是由于肾小管 A H+-Na+交换增强 B H+-Na+交换增强 * C H+-Na+交换减弱 D K+重吸收增强 E NH4+-K+交换减弱 26 剧烈运动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体循环动脉血压下降 B醛固刚分泌增多 C肾血流量诚 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E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增加 27高血钾引起代谢性碱中毒是由于肾小管 AH+-Na+交换增强 BH-K+交换增强 CK-a+交换减 DHC03-重吸收增置 E4+一K+交换减弱 8球怡平街是指 A近球小管对滤过液的重吸收率为65%70% B肾小球滤过率等于骨小管吸收率 C肾小管的重吸收为65%70m D肾小球滤过率随肾小管吸收率而变化 E以上都不是 29抗利尿漫素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 B增强髓袢升支粗段对NaC1的主动重吸收 C提高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 D促进近球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E保Na+、排K+、保水 0下列可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因素是 B血管紧张素川 C血浆品体浅透压升高 D血压降低 E大量出汗 3引大量饮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1抗利尿激 分 B肾小球滤过率增大 C动脉血压升高 D近球小管浅透压增高 E血管紧张素Ⅱ减少 32大量饮清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主要是由于 A血量增多 B动脉血压增高 C血浆品体渗透压降低
A 体循环动脉血压下降 B 醛固酮分泌增多 C 肾血流量减少 D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E 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增加 27 高血钾引起代谢性碱中毒是由于肾小管 A H+-Na+交换增强 B H+-K+交换增强 C K+-Na+交换减弱 D HCO3-重吸收增强 E NH4+-K+交换减弱 28 球管平衡是指 A 近球小管对滤过液的重吸收率为 65%~70% B 肾小球滤过率等于肾小管吸收率 C 肾小管的重吸收率为 65%~70% D 肾小球滤过率随肾小管吸收率而变化 E 以上都不是 29 抗利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 * A 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 B 增强髓袢升支粗段对 NaCl 的主动重吸收 C 提高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 D 促进近球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E 保 Na+、排 K+、保水 30 下列可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因素是 A 心钠素 B 血管 紧张素Ⅱ C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D 血压降低 E 大量出汗 31 大量饮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B 肾小球滤过率增大 C 动脉血压升高 D 近球小管渗透压增高 E 血管紧张素Ⅱ减少 32 大量饮清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主要是由于 A 血量增多 B 动脉血压增高 C 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