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生理学敏案 第三章血液 [目的要求灯 1、掌挥:血液的理化特性及生理意义 生理止血过程 血型分型依据 2、熟:血细跑的生理功能 3、了解: 血细胞生成的调节 [讲授重点] 生理止血 [讲授难点] 血浆渗透压: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教材 生理学(6版),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北京 案例:某新生儿,第二胎,出生后24小时出现黄疸,血红蛋白降低,查B0血型为A型,贴血型为贴+,其母 ABO血型为0型,贴直型为贴+.诊断为新生儿溶血病(BO溶血)· 问题 1.该志儿为什么会出现溶血? 2.如果其母血型为贴,其发病机制有何异同 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血量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 一血细胞 厂红细胞保念) 淋巴细跑 白细胞(最少) 单核、巨噬细胞 血液 血小板(最小) 粒细胞 血浆 血量(blood volume) 人体内的血液总量简称为血量,指存在于循环系统中的全部血液容积。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 也即每公斤体重约有70-801血液。 血量分为循环血量和储备血量, 循环血量:占绝大部分,在心血管中快速流动 储备血量:小部分,休息时滞留在肝、脾、腹腔,流动慢、应急时可加入循环血量。 血量相对恒定对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 二、血浆的化学成分、作用
精品课程生理学教案 第三章 血液 [目的要求] 1、掌握:血液的理化特性及生理意义 生理止血过程 血型分型依据 2、熟悉:血细胞的生理功能 3、了解:血细胞生成的调节 [讲授重点] 生理止血 [讲授难点] 血浆渗透压;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教材] 生理学(5 版),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北京 案例:某新生儿,第二胎,出生后 24 小时出现黄疸,血红蛋白降低。查 ABO 血型为 A 型,Rh 血型为 Rh+,其母 ABO 血型为 O 型,Rh 血型为 Rh+。诊断为新生儿溶血病(ABO 溶血)。 问题 1.该患儿为什么会出现溶血? 2.如果其母血型为 Rh-,其发病机制有何异同?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血量 一、 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 血量(blood volume) 人体内的血液总量简称为血量,指存在于循环系统中的全部血液容积。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 7-8%, 也即每公斤体重约有 70-80ml 血液。 血量分为循环血量和储备血量。 循环血量:占绝大部分,在心血管中快速流动 储备血量:小部分,休息时滞留在肝、脾、腹腔,流动慢、应急时可加入循环血量。 血量相对恒定对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 二、 血浆的化学成分、作用
人体各部分体液中电解质含量。 血浆 组织液,细胞内液 Eg(血浆) EgL(冰) EgL(冰)P EgL(休) 142.00 153.0 140.7e 103 5.0 5.4p 4.0 140 正离子 5.0 5.4 2.5P 5 3.0 .23 2.0p 270 总计 155.0- 167.0 155.5 182 负离子 27.0 29.03 30.0e 10e CI- 103.0 11.0 114.00 25 F0, 2.0 2.2 2.0p 80p 1.0e .1 1.0e 20e 有机酸 6.0e 7.5 蛋白质 16.0 17.2 1.0 47e 总计和 155.0 167.0 155.5e 182 三、血液的理化特 (一)血液的比重(Specific Gravity) 全血1.050-1.060 血浆1.025-1.030 红细胞1.090-1.092 血液的粘度 水1血浆1.6-2.4K血液4-5 (三)血浆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 血浆中溶质分子所产生的水移动引起的压力。由溶液本身声的特性所决定,其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成正 比,而与溶质的种类及颗粒大小无关。 渗透压单位:用1升中所含的非电解质或电解质的毫摩尔表示,称为毫渗透摩尔,简称毫渗。 正常人血浆渗透压约3000sm/L(5776mmg) 等渗液与等张液
三、 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 血液的比重(Specific Gravity) 全血 1.050-1.060 血浆 1.025-1.030 红细胞 1.090-1.092 (二) 血液的粘度(Viscosity) 水 1<血浆 1.6-2.4<血液 4-5 (三) 血浆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 血浆中溶质分子所产生的水移动引起的压力。由溶液本身声的特性所决定,其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成正 比,而与溶质的种类及颗粒大小无关。 渗透压单位:用 1 升中所含的非电解质或电解质的毫摩尔表示,称为毫渗透摩尔,简称毫渗。 正常人血浆渗透压约 300m0sm/L(5776mmHg) 等渗液与等张液
血浆渗透压的生理作用: 血浆品渗压:血浆中品体物质所形成,如Na+、C1一,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 血浆胶压:血浆中蛋白质所形成,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持血容量 (四)血浆H 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 血浆缓冲对,NaH003/H2003 (五)血细跑比容(Hematocrit)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实际上即红细胞比容 成年男性40%-50 成年女性379%-48翼 新生儿约55% 增加见于红细胞增多痘 诚少见于贫血 根据血细胞比容可以用染料稀释法计算血量 第二节血细胞生成 一、血细胞生成部位的迁移 造血过程和进血子细胞 于叙胞阶殿 粗篷自阶段 前体细直阶段 成熟阳瘤阶段 O @T细响 常巴系干银南 (©B蜘® O 因性 Ce ©件 多衡查直干细购 ,丙中性性 系干 直小 → O 自我更新能力 增盘与分化曾力 三、造血过程和造血干细胞 (一)浩血过程包括 1、造血干细胞(hemopoitic stem cells) 、定向祖细胞(comitted progenitor) 3、前体细胞(precursors】
血浆渗透压的生理作用: 血浆晶渗压:血浆中晶体物质所形成,如 Na+、Cl-,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 血浆胶渗压:血浆中蛋白质所形成,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维持血容量。 (四) 血浆 pH 正常人血浆的 pH 为 7.35~7.45。 血浆缓冲对,NaHCO3/H2CO3 (五)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实际上即红细胞比容 成年男性 40%-50% 成年女性 37%-48% 新生儿 约 55% 增加见于红细胞增多症 减少见于贫血 根据血细胞比容可以用染料稀释法计算血量 第二节 血细胞生成 一、 血细胞生成部位的迁移 二、 造血过程和造血干细胞 三、 造血过程和造血干细胞 (一) 造血过程包括 1、 造血干细胞(hemopoitic stem cells) 2、 定向祖细胞(committed progenitor) 3、 前体细胞(precursors)
(二)浩血王细胞的特征 1、高度自我更新能力(self-renewed) 3、 4、不均一性 5、表面标志 四、造血微环境(hemopoietic microenvironment) (一)造血微环境的基本结构 造血基质细胞 细胞外基质 微血管、神经纤维 (二)造血微环境功能 对正常造血细胞增值、分化的调控 第三节血细胞生理 “、红细胞生理 (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 成年男性:4.5-5.5'1012/九 成年女性:3.8-4.6'1012/L 新生儿:6.01012/L 正常红细胞凹圆碳形,直径约7-8 容积约为90μ3 (二)红细胞的生理学特性和功能 1、红细胞的生理学特性: ①红细服膜有选择酒诱性 ②红细胞具有可塑变形性 ③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suspension stability) 指血液中的红细跑能够彼此保持一定距离而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
(二) 造血干细胞的特征: 1、 高度自我更新能力(self-renewed) 2、 多向分化潜能 3、 静止性 4、 不均一性 5、 表面标志 四、 造血微环境(hemopoietic microenvironment) (一) 造血微环境的基本结构 造血基质细胞 细胞外基质 微血管、神经纤维 (二) 造血微环境功能 对正常造血细胞增值、分化的调控 第三节血细胞生理 一、 红细胞生理 (一) 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 成年男性: 4.5-5.5′1012/L 成年女性: 3.8-4.6′1012/L 新生儿: 6.0′1012/L 正常红细胞凹圆碟形,直径约 7-8μm 容积约为 90μm3 (二) 红细胞的生理学特性和功能 1、 红细胞的生理学特性: ①红细胞膜有选择通透性 ②红细胞具有可塑变形性 ③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 指血液中的红细胞能够彼此保持一定距离而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
红细嗣沉降(erythrocyte sedinentation rate.EsR) 将抗凝的血静置于垂直竖立的小玻璃管中,由红细胞的比重较大受重力作用而自然下沉,正常情况下下沉十分 常以红细胞在第 小时末下沉的距高来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称S 绕氏法检测sR正常值男:015mm/h:女:020m/h 影响ESR因素分析 ④红细胞渗透脆性(osmotic fragility) 指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和溶血的特性,用于表示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能力, 、红细胞的功能 ①运输02和00 ②缓神作用:4对缓神物质 (三)红细胞的生成及其调节 1、红细胞生成: 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①红细胞生成所需的原料:维生素B12、叶酸、蛋白质、铁 ②正性调节 EPO+ 干细皂→BFU-E+CFU一E→虹琴前体陶 促红细购生皮素 红细直总量 血0分压 EPO生进部位O,零受转 图0调节红细生城的反黄调节开 ③负性调节 ④整体调节 (四)红细胞寿命与破坏 平均寿命120天 破坏厂血管的 一血管外 二、血小板生理 (一)血小板的形态、数量和功能
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将抗凝的血静置于垂直竖立的小玻璃管中,由红细胞的比重较大受重力作用而自然下沉,正常情况下下沉十分 缓慢,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称 ESR. 魏氏法检测 ESR 正常值 男:0~15mm/h; 女:0~20mm/h 影响 ESR 因素分析 ④红细胞渗透脆性(osmotic fragility) 指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和溶血的特性,用于表示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能力。 2、 红细胞的功能 ①运输 O2 和 CO2 ②缓冲作用:4 对缓冲物质 (三) 红细胞的生成及其调节 1、 红细胞生成: 2、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①红细胞生成所需的原料:维生素 B12、叶酸、蛋白质、铁 ③负性调节 ④整体调节 (四)红细胞寿命与破坏 平均寿命 120 天 二、 血小板生理 (一) 血小板的形态、数量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