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药物的发展 《肘后备急方》 蓄洪记载药物350余种,植物药200余种,动物药70余种,矿物药 和其他药70余种。 《雷公炮炙论》 南朝刘宋时期,作者雷牧,记述了制药学的基本知识,并全面总 结了南北朝刘宋时期以前的中药炮制技术和经验,初步莫定了炮制学 基础,使中药炮制成为一门学科。载药物300种,每药先述药材性状 及与易混品种的区别要点,别其真伪优烤,是中药鉴定学之重要文献。 书中称制药为修拿、修治、修合等,记述净选、粉碎、切制、干燥、 水制、火制、加辅料制等法,对净选药材的特殊要求亦有详细论述, 如当归分头、身、尾,远志、麦冬去心等,其中有些方法至今仍为制 药业所采用
中国古代药物的发展 《肘后备急方》 葛洪记载药物350余种,植物药200余种,动物药70余种,矿物药 和其他药70余种。 《雷公炮炙论》 南朝刘宋时期,作者雷敩,记述了制药学的基本知识,并全面总 结了南北朝刘宋时期以前的中药炮制技术和经验,初步奠定了炮制学 基础,使中药炮制成为一门学科。载药物300种,每药先述药材性状 及与易混品种的区别要点,别其真伪优劣,是中药鉴定学之重要文献。 书中称制药为修事、修治、修合等,记述净选、粉碎、切制、干燥、 水制、火制、加辅料制等法,对净选药材的特殊要求亦有详细论述, 如当归分头、身、尾,远志、麦冬去心等,其中有些方法至今仍为制 药业所采用
中国古代药物的发展 (2)唐代药物的发展 唐代医药学有较大发展,各地使用的药物种数已达千种。由于政 权统一,版图辽阔,经济发达,同海外的经济、文化交流长足发展, 自海外输入的药材品种亦有所增加,进一步丰富了我国药学宝库。 《新修本草》: 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领行了由李勃、苏散等主持编暴的 《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新修本草》以《本经》和《集 注》为基础,将以往本草所载的药物就品名形态之真伪、产地之异同 及采集节气之变异等方面,详加勘校修订而成。全书有本草20卷,目 录1卷,又有药图25卷,图经7卷,计53卷。载药844种
中国古代药物的发展 (2)唐代药物的发展 唐代医药学有较大发展,各地使用的药物种数已达千种。由于政 权统一,版图辽阔,经济发达,同海外的经济、文化交流长足发展, 自海外输入的药材品种亦有所增加,进一步丰富了我国药学宝库。 《新修本草》: 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颁行了由李勣、苏敬等主持编纂的 《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新修本草》以《本经》和《集 注》为基础,将以往本草所载的药物就品名形态之真伪、产地之异同 及采集节气之变异等方面,详加勘校修订而成。全书有本草20卷,目 录1卷,又有药图25卷,图经7卷,计53卷。载药844种
中国古代药物的发展 《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具有药典性质的本草学 著作,比公元1542年欧洲纽伦堡药典早800余年,对世界医学 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千金要方》: 孙思邋所编著,“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渝 于此,故已命之”,内容博深,记载药方5300余首
中国古代药物的发展 《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具有药典性质的本草学 著作,比公元1542年欧洲纽伦堡药典早800余年,对世界医学 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千金要方》: 孙思邈所编著,“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渝 于此,故已命之”,内容博深,记载药方5300余首
中国古代药物的发展 (3)宋代药物的发展 宋代设立了“校正医书局”集中了一大批医药学者,有计划、有系 统地收集、校订、刊行了一批医药书。 974AC,《开宝本草》记载药物985余种。1061AC,《嘉祐补注 神农本草》记载药物1082余种。成都名医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记载药物1558余种。方剂书《太平圣惠方》有验方76834个,《太平 惠民和剂局方》精选297首
中国古代药物的发展 (3)宋代药物的发展 宋代设立了“校正医书局”集中了一大批医药学者,有计划、有系 统地收集、校订、刊行了一批医药书。 974AC,《开宝本草》记载药物985余种。1061AC,《嘉祐补注 神农本草》记载药物1082余种。成都名医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记载药物1558余种。方剂书《太平圣惠方》有验方76834个, 《太平 惠民和剂局方》精选297首
中国古代药物的发展 4.中国古代药物的成熟期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成书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由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 (15181593年)以米生精力亲历奥践,广收博采,实地考豪,对本草学进 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7年编成。 全书52卷,约200万言,收药1892种(新增374种),附图1100多幅,附 方11000余首,是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的巨着,在训诂、语言 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治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 本书17世纪末即传播,有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有举世公认 的卓越贡献
中国古代药物的发展 4.中国古代药物的成熟期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成书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由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 (1518~1593年)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 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7年编成。 全书52卷,约200万言,收药1892种(新增374种),附图1100多幅,附 方11000余首,是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的巨著,在训诂、语言 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 本书17世纪末即传播,有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有举世公认 的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