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药物的发展 1.中国古代药物的萌芽期: 周朝至春秋期间,《诗经》记戴药物有苍耳、车前草、藏就、岸梨、梅、 茅、韦、香莱、菟丝子、麦、桑葚、合欢、益母草、艾、李、芍药、括楼、 枸杞、羊蹄菜、大互、芹菜等。《山海经》记戴药物124种,其中动物药66 71种,植物药51种。 西汉时期,《五十二病方》记载药方280个,药物240种。 2.中国古代药物的莫基期 桌汉时期,《黄帝内经》莫定了医学理论蒸础、《神农本草经》莫定了 药物应用的基础、《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医学理论与药物应用有效结合的基 础
中国古代药物的发展 1.中国古代药物的萌芽期: 周朝至春秋期间,《诗经》记载药物有苍耳、车前草、薇蕨、棠梨、梅、 茅、苇、苦菜、菟丝子、麦、桑葚、合欢、益母草、艾、李、芍药、栝楼、 枸杞、羊蹄菜、大豆、芹菜等。《山海经》记载药物124种,其中动物药66- 71种,植物药51种。 西汉时期,《五十二病方》记载药方280个,药物240种。 2.中国古代药物的奠基期 秦汉时期,《黄帝内经》奠定了医学理论基础、《神农本草经》奠定了 药物应用的基础、《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医学理论与药物应用有效结合的基 础
中国古代药物的发展 《神农本草》 简称《本经》。神农氏即炎帝,又名烈山氏,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 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以火 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管建都山东曲卓,被后世兽为农业之神。 相传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他曾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洛病解毒 良药,以救天伤之命,后因误食“火焰子”肠断而死。 《本经》非一人一时之作,从书名可以看出是假托神农氏的著作,如 《内经》冠以“黄帝”名一样,都是出于托名古代圣贤的意图。 关于《本经》的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论,或调成于秦汉时期,或 调成于战国时期,现在比校公认的说法是成书于东汉末期(公元2世纪)
中国古代药物的发展 《神农本草》: 简称《本经》。神农氏即炎帝,又名烈山氏,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 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以火 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曾建都山东曲阜,被后世尊为农业之神。 相传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他曾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 良药,以救夭伤之命,后因误食“火焰子”肠断而死。 《本经》非一人一时之作,从书名可以看出是假托神农氏的著作,如 《内经》冠以“黄帝”名一样,都是出于托名古代圣贤的意图。 关于《本经》的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论,或谓成于秦汉时期,或 谓成于战国时期,现在比较公认的说法是成书于东汉末期(公元2世纪)
中国古代药物的发展 《本经》原书早佚,现行本为后世从历代本草书中集辑的。 《本经》戴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 46种(此据顾观光辑本统计之数,其他各本互有出入),分上、 中、下三品。 该书系统总结了秦汉以前的药学成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 学专著,为本草学发限莫定了基础,至今仍是研究中药和方剂的 最重要的经典文献之一。 《伤寒杂病论》记载药方114个,药物80余种,药方如桂枝汤、 麻黄汤、葛根汤、柴胡汤、白虎汤
中国古代药物的发展 《本经》原书早佚,现行本为后世从历代本草书中集辑的。 《本经》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 46种(此据顾观光辑本统计之数,其他各本互有出入) , 分上、 中、下三品。 该书系统总结了秦汉以前的药学成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 学专著,为本草学发展奠定了基础,至今仍是研究中药和方剂的 最重要的经典文献之一。 《伤寒杂病论》记载药方114个,药物80余种,药方如桂枝汤、 麻黄汤、葛根汤、柴胡汤、白虎汤
中国古代药物的发展 3.中国古代药物的发展期 魏晋南北朝到唐宋时期为我国古代药物大发展阶段。 (1)魏晋南北朝药物的发限: 《本草经集注》: (约公元480498年前)为肃北朝梁代陶弘景所编著。从《名医别 录》中选取365种药与《本经》合编,名之为《本草经集注》。本书 共7卷,载药730种,分玉石、草木、虫善、果、菜、米食、有名未用 7类,但每类之中仍分三品,这种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是药物 分类的一个进步,对药物产地、采制加工、真伪鉴别等都有较详尽的 论述
中国古代药物的发展 3.中国古代药物的发展期 魏晋南北朝到唐宋时期为我国古代药物大发展阶段。 (1)魏晋南北朝药物的发展: 《本草经集注》: (约公元480~498年前)为南北朝梁代陶弘景所编著。从《名医别 录》中选取365种药与《本经》合编,名之为《本草经集注》。本书 共7卷,载药730种,分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 7类,但每类之中仍分三品,这种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是药物 分类的一个进步,对药物产地、采制加工、真伪鉴别等都有较详尽的 论述
中国古代药物的发展 又创“诸病通用药”,如治风通用药有防风、防己、泰艽、 芎劳等,治黄宜遗用药有茵陈、栀子、紫草等。这对临床选择用 药有很大的助益。对药物的产地、采集时间、炮制、用量、服法、 药品真伪等与疗效的关系,均有所论述。 本书问世后影响很大,被视为我国第二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药学专著,唐代的《新修本草》就是在此书基础上补充修订而成 的
中国古代药物的发展 又创“诸病通用药”,如治风通用药有防风、防己、秦艽、 芎劳等,治黄疸通用药有茵陈、栀子、紫草等。这对临床选择用 药有很大的助益。对药物的产地、采集时间、炮制、用量、服法、 药品真伪等与疗效的关系,均有所论述。 本书问世后影响很大,被视为我国第二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药学专著,唐代的《新修本草》就是在此书基础上补充修订而成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