舫舟,一色儿都罩在迷离的烟雨之中。此时的扬州,那些硬硬的房屋轮廓都被朦胧的雨雾软 化了下来,曲折的小巷浮荡着兰草花的幽香。湖上的画舫,禅院的钟声,每一个细节上,都 把江南的文章做到了极致, 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句子把我们东方人的审美意趣,写得 如同梦境。在三月的扬州,我们是可以寻到这种梦境的。 ⑦为了这梦境,我曾动了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念头。2007年,我打听何处可以雇一条船, 邀二三好友于黄鹤棧下出发,一路吟诗作画,听琴吹箫到扬州去。结罘人家告诉我,现在从 武汉到扬州,根本无水路可通。后来打听到,从杭州或苏州岀发,可从运河到达扬州。我又 来了兴趣,让朋友去觅一只画舫。事情也未做成,其因是这一段运河虽然畅通,但除了运送 货物的商船,渡客的帆舟早就绝了踪迹。 ⑧由此我想到,坐一条船于烟雨濛濛的江上,去拜访唐代的扬州,已是完全不可能了。 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若有意去欣賞今日生机勃勃的扬州,只能自驾车从高 速路上去了。(选自《中国小说》,有删节)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与凛冽阔大的北地气象相比,扬州城的景色显得温婉绮丽。 B.文中引用唐人诗句“秋尽江南未凋”,说明秋老时分的扬州,风光依然怡人 C.扬州在历史上虽屡经战乱,但繁华的气象却并未因此颓败。 D.烟雨迷离的扬州城诗意盎然,体现了东方人的审美意趣。 8.描述扬州景物时切入的角度,写作的手法以及语言的运用,请结合第④段加以赏析。(6 分) 9.作者为什么说“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请联系全文做简要分析。(6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李賡芸,字郑裔,江苏嘉定人。少受学于同县钱大盺,通六书,苍、雅,三礼,乾隆五 十五年进士,授浙江孝丰知县,嘉庆三年,九卿中有密荐之者,诏询巡抚阮元,元奏:“賡 芸守洁才优,为浙中第一良史。”引见,以同知升用,寻报嘉兴知府,正己率属,无敢以苞 苴°进者。十年,水灾,减果有实惠,赈民以粥,全活者众。以继母忧去官 服阕,补福建汀州,调漳州,俗悍,多械斗,号难治。賡芸召乡约、里正问之曰:“何 不告官而私斗为?”皆曰:“告官,或一二年狱不竟,竟亦是非不可知,先为身累。”赓芸曰 “今吾在,狱至立剖。有不当,更言之,无所徇护,为我告乡民,后更有斗者,必擒其渠, 焚其居,毋恃贿脱。”众皆唯唯退。已而有斗者,赓芸立调兵捕治,悉如所言,民大惧。魔 目業棠皇熏门洞开诉者真入命役点俱员所治者眼时旦不系则杖役柔则立平之释去即案 煎书狱词无一钱散民皆欢呼曰:“李公活我!”漳属九龙岭多盜,下所属严捕,擒其魁十数, 商旅坦行。故事,获盗当甄叙,悉以归属吏。寻擢汀漳龙道,二十年,擢福建按察使,署布 政使,逾年实授
舫舟,一色儿都罩在迷离的烟雨之中。此时的扬州,那些硬硬的房屋轮廓都被朦胧的雨雾软 化了下来,曲折的小巷浮荡着兰草花的幽香。湖上的画舫,禅院的钟声,每一个细节上,都 把江南的文章做到了极致。 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句子把我们东方人的审美意趣,写得 如同梦境。在三月的扬州,我们是可以寻到这种梦境的。 ⑦为了这梦境,我曾动了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念头。2007 年,我打听何处可以雇一条船, 邀二三好友于黄鹤楼下出发,一路吟诗作画,听琴吹箫到扬州去。结果人家告诉我,现在从 武汉到扬州,根本无水路可通。后来打听到,从杭州或苏州出发,可从运河到达扬州。我又 来了兴趣,让朋友去觅一只画舫。事情也未做成,其因是这一段运河虽然畅通,但除了运送 货物的商船,渡客的帆舟早就绝了踪迹。 ⑧由此我想到,坐一条船于烟雨濛濛的江上,去拜访唐代的扬州,已是完全不可能了。 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若有意去欣赏今日生机勃勃的扬州,只能自驾车从高 速路上去了。(选自《中国小说》,有删节)7.下列表述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 A.与凛冽阔大的北地气象相比,扬州城的景色显得温婉绮丽。 B.文中引用唐人诗句“秋尽江南未凋”,说明秋老时分的扬州,风光依然怡人。 C.扬州在历史上虽屡经战乱,但繁华的气象却并未因此颓败。 D.烟雨迷离的扬州城诗意盎然,体现了东方人的审美意趣。 8.描述扬州景物时切入的角度,写作的手法以及语言的运用,请结合第④段加以赏析。(6 分) 9.作者为什么说“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请联系全文做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 李賡芸,字郑斋,江苏嘉定人。少受学于同县钱大昕,通六书,苍、雅,三礼,乾隆五 十五年进士,授浙江孝丰知县,嘉庆三年,九卿中有密荐之者,诏询巡抚阮元,元奏:“賡 芸守洁才优,为浙中第一良史。”引见,以同知升用,寻报嘉兴知府,正己率属,无敢以苞 苴①进者。十年,水灾,减果有实惠,赈民以粥,全活者众。以继母忧去官。 服阕,补福建汀州,调漳州,俗悍,多械斗,号难治。賡芸召乡约、里正问之曰:“何 不告官而私斗为?”皆曰:“告官,或一二年狱不竟,竟亦是非不可知,先为身累。”赓芸曰: “今吾在,狱至立剖。有不当,更言之,无所徇护,为我告乡民,后更有斗者,必擒其渠, 焚其居,毋恃贿脱。”众皆唯唯退。已而有斗者,赓芸立调兵捕治,悉如所言,民大惧。賡 芸日坐堂皇重门洞开诉者直入命役与俱召所当治者限时日不至则杖役至则立平之释去即案 前书狱词无一钱费民皆欢呼曰:“李公活我!”漳属九龙岭多盗,下所属严捕,擒其魁十数, 商旅坦行。故事,获盗当甄叙,悉以归属吏。寻擢汀漳龙道,二十年,擢福建按察使,署布 政使,逾年实授
賡芸守漳州时,龙溪县有械斗,令懦不治。署和平令朱履中内狡而外朴,赓芸误信之 请以移龙溪。久之,事不办,始稔其诈賡芸之去漳,监造战船工未竣,留仆督率之,仆假履 中洋银三百圆,诡以垫用告,赓芸如数給之,仆匿不以偿。福州知府涂以辀鞠之,阿总督意, 增其数为一千六百,逼令自承,辞色俱厉,赓芸终不肯诬服。虑为狱吏所辱,遂自经。 赓芸家不名一钱,殁无以殓,盐法道孙尔准与之善,为经纪其丧,方治狱使者至闽,士 民上书为赓芸讼冤,感泣祭奠,踵接于门,为建遗爱祠。 (节选自《清史稿 列传二百六十五》,有删改) 【注】①苞苴:原指包裹鱼肉的蒲包,后转指赠送的礼物,再引申为贿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赓芸日坐/堂皇重门洞开/诉者直入命/役与俱/召所当治者/限时日/不至则杖役/至则 立平之释去/即案前书/狱词无一钱费/ B.赓芸日坐/堂皇重门洞开/诉者直入/命役与俱/召所当治者/限时日不至/则杖役/至则 立平之释去/即案前书狱词/无一钱费/ C.赓芸日坐堂皇/重门洞开/诉者直入/命役与俱/召所当治者/限时日/不至则杖役/至则 立平之释去/即案前书狱词/无一钱费/ D.赓芸日坐堂皇/重门洞开/诉者直入命/役与俱/召所当治者/限时日不至/则杖役/至则 立平之释去即案前书狱词无一钱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六书,首见于《周礼》,指象形、会意、形声等六种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法。 B.忧,指父母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C.乡约,与“里正”同为乡中小吏,由县官任命,多负责传达政令、调解纠纷 D.署,指暂任、代理官职,古代与之含义相近的词还有“守”假”判”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赓芸德才兼备,颇受赏识。早年有朝中官员向嘉庆皇帝举荐他,皇帝下诏询问他 的情况,当地巡抚上奏说他是浙中最优秀的地方官 B.李赓芸体恤民情,为政有方。发生水灾,他降价卖出官仓库的粮食,施粥赈济灾民 调任民风剽悍的漳州,他严惩械斗者使商旅出行畅通。 C.李赓芸误信下属,含冤自尽。在做漳州知府时,李赓芸错误地相信下属,后来被审 讯官员污陷,最终他不愿服罪受辱,上吊自杀 D.李赓芸为官清廉,百姓拥戴。李赓芸死后家里无钱安葬,后来朝廷使者到福建审理 案件,百姓上书为他申冤,还为他建了一座祠堂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寻擢嘉兴知府,正己率属,无敢以苞苴进者 (2)为我告乡民,后更有斗者,必擒其渠,焚其居,毋恃贿脱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4-15题。 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
賡芸守漳州时,龙溪县有械斗,令懦不治。署和平令朱履中内狡而外朴,赓芸误信之, 请以移龙溪。久之,事不办,始稔其诈賡芸之去漳,监造战船工未竣,留仆督率之,仆假履 中洋银三百圆,诡以垫用告,赓芸如数给之,仆匿不以偿。福州知府涂以辀鞠之,阿总督意, 增其数为一千六百,逼令自承,辞色俱厉,赓芸终不肯诬服。虑为狱吏所辱,遂自经。 赓芸家不名一钱,殁无以殓,盐法道孙尔准与之善,为经纪其丧,方治狱使者至闽,士 民上书为赓芸讼冤,感泣祭奠,踵接于门,为建遗爱祠。 (节选自《清史稿 列传二百六十五》,有删改) 【注】①苞苴:原指包裹鱼肉的蒲包,后转指赠送的礼物,再引申为贿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赓芸日坐/堂皇重门洞开/诉者直入命/役与俱/召所当治者/限时日/不至则杖役/至则 立平之释去/即案前书/狱词无一钱费/ B.赓芸日坐/堂皇重门洞开/诉者直入/命役与俱/召所当治者/限时日不至/则杖役/至则 立平之释去/即案前书狱词/无一钱费/ C.赓芸日坐堂皇/重门洞开/诉者直入/命役与俱/召所当治者/限时日/不至则杖役/至则 立平之释去/即案前书狱词/无一钱费/ D.赓芸日坐堂皇/重门洞开/诉者直入命/役与俱/召所当治者/限时日不至/则杖役/至则 立平之释去/即案前书狱词无一钱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六书,首见于《周礼》,指象形、会意、形声等六种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法。 B.忧,指父母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C.乡约,与“里正”同为乡中小吏,由县官任命,多负责传达政令、调解纠纷。 D.署,指暂任、代理官职,古代与之含义相近的词还有“守”假”判”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李赓芸德才兼备,颇受赏识。早年有朝中官员向嘉庆皇帝举荐他,皇帝下诏询问他 的情况,当地巡抚上奏说他是浙中最优秀的地方官。 B.李赓芸体恤民情,为政有方。发生水灾,他降价卖出官仓库的粮食,施粥赈济灾民; 调任民风剽悍的漳州,他严惩械斗者使商旅出行畅通。 C.李赓芸误信下属,含冤自尽。在做漳州知府时,李赓芸错误地相信下属,后来被审 讯官员污陷,最终他不愿服罪受辱,上吊自杀。 D.李赓芸为官清廉,百姓拥戴。李赓芸死后家里无钱安葬,后来朝廷使者到福建审理 案件,百姓上书为他申冤,还为他建了一座祠堂。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寻擢嘉兴知府,正己率属,无敢以苞苴进者。 (2)为我告乡民,后更有斗者,必擒其渠,焚其居,毋恃贿脱。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4-15 题。 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