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央视新闻频道近期推出“新春唱响《我和我的祖囯》”系列快闪节目之后, 一场场爱国歌曲快闪活动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流行开来,各行各业的青年,利用新 兴的媒体与艺术形态歌唱祖囯、祝福祖囯,优美的旋律在各地飘荡,爱囯的激情在 人们心中沸腾。 快闪类型多样,先后出现过离散型、游戏型、政治型、商业型等不同种类。 其内容或是一种娱乐狂欢,或是表达对日常生活的批判,抑或是宣传某种新观念 新产品。学者们对其评价也是态度各异。批评者认为它肤浅幼稚,只是纯粹的社 交性游戏而缺乏严肃理性的实践目标;指责它干扰城市正常秩序,増加城市治理 成本;甚至担心快闪族被未知组织者利用,从而引发社会混乱。赞赏者则认为, 快闪降低了社会参与的门槛,创造了一种平等民主的社交形式;它以戏剧化的方 式重塑了人们的城市空间体验,并拓展了公共表达的形式。 爱国歌曲快闪活动合理借鉴了快闪亚文化“情境创设”的理念和充满活力 的形式,并通过有效的策划和组织为其注入了深沉的内容和情感,提升了审美品 格,展现了亚文化参与构建主流话语的无限可能。 入意义,内容主流化。有别于快闪亚文化的无意义传统,爱国歌曲快闪活动 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背景,是一份献给祖国的特別礼赞。所唱曲目虽多为老歌, 但因其爱囯情感浓烈、社会普及度高,且经过全新编排,更能直达人心、引发共鸣。 活动在娱乐性、可近性上获得了青年的认同,同时也突破了理论界对其肤浅性 破坏性的指责,以轻盈的姿态为爱国主旋律注入了一丝清新的活力 精心策划,形式审美化。各地的快闪都非常注意天气、场所、布景、道具、 领唱人物的选择和设计,以彰显其地域特色、历史风韵、建设成就和时代精神。 活动多在人流如织的公共场合惊奇发生,以知名人士、行业精英、青年学子富有 个人魅力的独唱或互动演唱启幕。在悠扬旋律的感染下,成百上千的在场群众从 好奇驻足到自觉加入,最终发展为共情共鸣的集体合唱。主办方通过多机位抓拍 精美剪辑和专业和声,最后完成声画语言绚丽、情感逐渐升华的优雅叙事。 创设情境,行动剧场化。社会哲学家芒福德认为:“城市不仅创造了剧场,它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央视新闻频道近期推出“新春唱响《我和我的祖国》”系列快闪节目之后, 一场场爱国歌曲快闪活动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流行开来,各行各业的青年,利用新 兴的媒体与艺术形态歌唱祖国、祝福祖国,优美的旋律在各地飘荡,爱国的激情在 人们心中沸腾。 快闪类型多样,先后出现过离散型、游戏型、政治型、商业型等不同种类。 其内容或是一种娱乐狂欢,或是表达对日常生活的批判,抑或是宣传某种新观念、 新产品。学者们对其评价也是态度各异。批评者认为它肤浅幼稚,只是纯粹的社 交性游戏而缺乏严肃理性的实践目标;指责它干扰城市正常秩序,增加城市治理 成本;甚至担心快闪族被未知组织者利用,从而引发社会混乱。赞赏者则认为, 快闪降低了社会参与的门槛,创造了一种平等民主的社交形式;它以戏剧化的方 式重塑了人们的城市空间体验,并拓展了公共表达的形式。 爱国歌曲快闪活动合理借鉴了快闪亚文化“情境创设”的理念和充满活力 的形式,并通过有效的策划和组织为其注入了深沉的内容和情感,提升了审美品 格,展现了亚文化参与构建主流话语的无限可能。 注入意义,内容主流化。有别于快闪亚文化的无意义传统,爱国歌曲快闪活动 以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为背景,是一份献给祖国的特別礼赞。所唱曲目虽多为老歌, 但因其爱国情感浓烈、社会普及度高,且经过全新编排,更能直达人心、引发共鸣。 活动在娱乐性、可近性上获得了青年的认同,同时也突破了理论界对其肤浅性、 破坏性的指责,以轻盈的姿态为爱国主旋律注入了一丝清新的活力。 精心策划,形式审美化。各地的快闪都非常注意天气、场所、布景、道具、 领唱人物的选择和设计,以彰显其地域特色、历史风韵、建设成就和时代精神。 活动多在人流如织的公共场合惊奇发生,以知名人士、行业精英、青年学子富有 个人魅力的独唱或互动演唱启幕。在悠扬旋律的感染下,成百上千的在场群众从 好奇驻足到自觉加入,最终发展为共情共鸣的集体合唱。主办方通过多机位抓拍、 精美剪辑和专业和声,最后完成声画语言绚丽、情感逐渐升华的优雅叙事。 创设情境,行动剧场化。社会哲学家芒福德认为:“城市不仅创造了剧场,它
本身就是剧场。”爱国歌曲快闪系列活动通过艺术行为、教育主题的巧妙嫁接, 在司空见惯的城市居所中创设岀富有诗意的剧场氛围,使现场群众在偶遇的“戏 剧”情境中经历了一场融欣赏、体验、共情、参与于一体的审美实践。而主流媒 体和社交媒体的接力传播,则将剧场效应进一步扩散,形成了跨时空的情感震颤 和价值认同,引发了全囯范围内一场又一场表达爱国激情的快闪风潮。 快闪以其游戏性、创新性、自组织性等特点,很好地适应了青年的行为特点 和情感诉求,让他们在娱乐互动中自觉体验,也为其别具一格的表达方式提供了 施展空间。可见,青年亚文化既不是芝加哥学派眼中对社会具有实际破坏力的反 文化,也不完全是伯明翰学派视野中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风格抵抗的附属文化, 亦不全然是后亚文化学者视野中的纯娱乐文化。 在歌唱祖国快闪的走红中可以看到,青年亚文化的存在本身就具有其重要价 值,能让青年在身临其境感受并参与的情况下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悟爱 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选自邹举《中国教育报》2019年6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快闪类型多样,学者们对其评价也是态度各异。批评者对其扰乱城市进行了 指责,赞赏者则认为其对拓展城市空间起到了积极作用,且赞赏者更多。 B.爱国歌曲快闪活动合理借鉴了“情境创设”的理念和形式,突破了理论界的 指责,为爱国主旋律注入了活力,从而获得了青年的认同。 C.为了彰显各地地域特色、历史风韵、建设成就和时代精神,各地的快闪在天 气、场所、布景、道具、领唱人物的选择和设计方面进行了精心选择和策划。 D.快闪系列活动是一场融欣赏、体验、共情、参与于一体的审美实践,使现场 群众在偶遇的“戏剧”情境中创设出了富有诗意的剧场氛围。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开篇列举了央视推出的“新春唱响《我和我的祖国》”系列快闪节目, 接着对快闪的特点进行了诠释,然后引出了作者的观点。 B.第四至六段文中运用了层层递进的论证方式,论述了快闪文化具有主流化 审美化、剧场化的特点。 C.第五段介绍爱国快闪活动的拍摄过程,论述了爱国快闪活动具有审美化的特
本身就是剧场。”爱国歌曲快闪系列活动通过艺术行为、教育主题的巧妙嫁接, 在司空见惯的城市居所中创设出富有诗意的剧场氛围,使现场群众在偶遇的“戏 剧”情境中经历了一场融欣赏、体验、共情、参与于一体的审美实践。而主流媒 体和社交媒体的接力传播,则将剧场效应进一步扩散,形成了跨时空的情感震颤 和价值认同,引发了全国范围内一场又一场表达爱国激情的快闪风潮。 快闪以其游戏性、创新性、自组织性等特点,很好地适应了青年的行为特点 和情感诉求,让他们在娱乐互动中自觉体验,也为其别具一格的表达方式提供了 施展空间。可见,青年亚文化既不是芝加哥学派眼中对社会具有实际破坏力的反 文化,也不完全是伯明翰学派视野中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风格抵抗的附属文化, 亦不全然是后亚文化学者视野中的纯娱乐文化。 在歌唱祖国快闪的走红中可以看到,青年亚文化的存在本身就具有其重要价 值,能让青年在身临其境感受并参与的情况下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悟爱 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选自邹举《中国教育报》2019 年 6 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快闪类型多样,学者们对其评价也是态度各异。批评者对其扰乱城市进行了 指责,赞赏者则认为其对拓展城市空间起到了积极作用,且赞赏者更多。 B.爱国歌曲快闪活动合理借鉴了“情境创设”的理念和形式,突破了理论界的 指责,为爱国主旋律注入了活力,从而获得了青年的认同。 C.为了彰显各地地域特色、历史风韵、建设成就和时代精神,各地的快闪在天 气、场所、布景、道具、领唱人物的选择和设计方面进行了精心选择和策划。 D.快闪系列活动是一场融欣赏、体验、共情、参与于一体的审美实践,使现场 群众在偶遇的“戏剧”情境中创设出了富有诗意的剧场氛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开篇列举了央视推出的“新春唱响《我和我的祖国》”系列快闪节目, 接着对快闪的特点进行了诠释,然后引出了作者的观点。 B.第四至六段文中运用了层层递进的论证方式,论述了快闪文化具有主流化、 审美化、剧场化的特点。 C.第五段介绍爱国快闪活动的拍摄过程,论述了爱国快闪活动具有审美化的特
点,整个活动经过精心策划以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D.文章最后部分进一步论述了青年亚文化让青年在爱国快闪活动中,可以感受 爱国的氛围,领悟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国快闪活动多在人流如织的公共场合惊奇发生,因而在偏远的山区、海洋 上一般不宜举办此类活动 B.爱国快闪活动需要借助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的接力传播,否则将无法形成剧 场效应也无法形成跨时空的情感震颤和价值认同。 C.提供表现青年的行为特点和表达情感诉求的空间,使之在娱乐互动中自觉体 验,可见快闪活动具有创新性、娱乐性等特点 D.吸收了文化中积极因素的爱国快闪活动,将活动主题化、审美化、情感化, 让青年可以身临其境,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 1970年4月24日。这一天,在西北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成 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在举国欢庆“东方红”的时候, 中国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提出一鼓作气载人飞天。 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然而,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 天员送入太空,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但是飞夭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 智慧与创造的中囯人。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航天人在短短7年时间就 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道难题。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9个月后的12月30日, “神舟”四号飞船在低温严寒的条件下发射成功。“神舟”飞船四战四捷,创造 了我国航天史上的奇迹,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的重大突破 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600多年后 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 (摘编自《飞向太空的航程》 材料二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进行了300次发射,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这靠
点,整个活动经过精心策划以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D.文章最后部分进一步论述了青年亚文化让青年在爱国快闪活动中,可以感受 爱国的氛围,领悟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国快闪活动多在人流如织的公共场合惊奇发生,因而在偏远的山区、海洋 上一般不宜举办此类活动。 B.爱国快闪活动需要借助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的接力传播,否则将无法形成剧 场效应也无法形成跨时空的情感震颤和价值认同。 C.提供表现青年的行为特点和表达情感诉求的空间,使之在娱乐互动中自觉体 验,可见快闪活动具有创新性、娱乐性等特点。 D.吸收了文化中积极因素的爱国快闪活动,将活动主题化、审美化、情感化, 让青年可以身临其境,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70 年 4 月 24 日。这一天,在西北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成 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在举国欢庆“东方红”的时候, 中国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提出一鼓作气载人飞天。 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然而,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 天员送入太空,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但是飞天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 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航天人在短短 7 年时间就 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道难题。 2002 年 3 月 25 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9 个月后的 12 月 30 日, “神舟”四号飞船在低温严寒的条件下发射成功。“神舟”飞船四战四捷,创造 了我国航天史上的奇迹,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的重大突破。 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 600 多年后, 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 (摘编自《飞向太空的航程》) 材料二: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进行了 300 次发射,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这靠
的是什么?龙乐豪院士认为,靠的是牢牢把握住了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以我国新一代运裁火箭家族的拓路者长征六号火箭为例,2015年它以“一箭 二十星”创造了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长征六号瞄准国际运载火箭先 进技术水平,很多技术在世界上没有成功应用的先例,自主创新成果达十几项。 据介绍,长征五号突破了12项重大关键技术和247项关键技术,代表着我 囯科技创新与工业制造的高水平,不仅使整个火箭技术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而且带动国内工业制造能力的提升。 未来,比长征五号更大的重型火箭长征九号,将研制9.5米级的火箭箱体, 也将带动国内新材料、新工艺、新器件、新装备等向前发展。 (摘编自余建斌、王伟童《长征火箭成为闪亮的中国名片》,《人民日报》2019 年04月01日) 材料三: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3月11日报道,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 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是中国火箭的绝对主力,承担了中国964%的发射任务, 发射航天器总质量占中国发射总质量的99.2% 报道称,一组数字可以反映出长征系列火箭的快速进步:自1970年4月长 征一号运载火箭首飞至2007年6月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鑫诺三号卫星,长 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100次发射用时37年,年均发射2.7次;再至2014年12 月,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巴资源卫星,长征火箭第二个100次发射用 时7.5年,年均发射13.3次;至2019年3月10日,长征火箭实现第三个100 次发射,用了4年多时间,年均发射23.5次。 报道称,尽管长征系列火箭也曾发射失败,尤其是2017年大型运载火箭长 征五号第二次发射失败。但长征系列火箭接近96%的发射成功率,在世界上仍属 于先进水平。而且,与前50次发射相比,长征系列火箭后250次发射的成功率 明显提升。在第三个100次发射中,长征火箭共将225个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 发射成功率高达97%。特别是2018年,长征火箭年发射连续成功次数达到37次, 首次位居世界航天发射次数年度第一位,并创下世界航天发射的新纪录。 报道称,中国航天科技的进步与中国特色的举国体制有密切关系。如果革弊 兴利得当,这种体制在需要高投入、高协调、高精准但见效慢的航夭领堿还是颇
的是什么?龙乐豪院士认为,靠的是牢牢把握住了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以我国新一代运裁火箭家族的拓路者长征六号火箭为例,2015 年它以“一箭 二十星”创造了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长征六号瞄准国际运载火箭先 进技术水平,很多技术在世界上没有成功应用的先例,自主创新成果达十几项。 据介绍,长征五号突破了 12 项重大关键技术和 247 项关键技术,代表着我 国科技创新与工业制造的高水平,不仅使整个火箭技术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而且带动国内工业制造能力的提升。 未来,比长征五号更大的重型火箭长征九号,将研制 9.5 米级的火箭箱体, 也将带动国内新材料、新工艺、新器件、新装备等向前发展。 (摘编自余建斌、王伟童《长征火箭成为闪亮的中国名片》,《人民日报》2019 年 04 月 01 日) 材料三: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 3 月 11 日报道,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 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是中国火箭的绝对主力,承担了中国 96.4%的发射任务, 发射航天器总质量占中国发射总质量的 99.2%. 报道称,一组数字可以反映出长征系列火箭的快速进步:自 1970 年 4 月长 征一号运载火箭首飞至 2007 年 6 月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鑫诺三号卫星,长 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 100 次发射用时 37 年,年均发射 2.7 次;再至 2014 年 12 月,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巴资源卫星,长征火箭第二个 100 次发射用 时 7.5 年,年均发射 13.3 次;至 2019 年 3 月 10 日,长征火箭实现第三个 100 次发射,用了 4 年多时间,年均发射 23.5 次。 报道称,尽管长征系列火箭也曾发射失败,尤其是 2017 年大型运载火箭长 征五号第二次发射失败。但长征系列火箭接近 96%的发射成功率,在世界上仍属 于先进水平。而且,与前 50 次发射相比,长征系列火箭后 250 次发射的成功率 明显提升。在第三个 100 次发射中,长征火箭共将 225 个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 发射成功率高达 97%。特别是 2018 年,长征火箭年发射连续成功次数达到 37 次, 首次位居世界航天发射次数年度第一位,并创下世界航天发射的新纪录。 报道称,中国航天科技的进步与中国特色的举国体制有密切关系。如果革弊 兴利得当,这种体制在需要高投入、高协调、高精准但见效慢的航天领域还是颇
具竞争力的。 报道称,这些年,中国航夭打破论资排辈的弊端,青年人才挑大梁的局面蔚 然成风。不拘一格用人才也是中国航天科技进步的“秘诀”和保障。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9年3月12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 这为后来载人飞天计划打下了基础。 B.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创造,让我们战胜了载人航空路上的重重困难,让我们依 靠自己的力量把宇航员送入了太空 C.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进行了300次发射,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长征火箭成为闪亮的中国名片。 D.我国火箭技术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因此长征六号瞄准先进技术,很多技术 在世界上没有成功应用的先例。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征火箭在2018年捷报频传,成功率进一步提升,年发射连续成功次数首 次居世界第一,并刷新世界纪录。 B.重型火箭长征九号比长征五号更大,更能带动国内新林料、新工艺、新器件、 新装备等向前发展。 C.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无论是从承担的发射任务,还是从发射航天器的总质量来 看,都是中国火箭的绝对主力 D.长征火箭在3个100次发射的发展历程中,从所用的时间、年均发射次数, 均可看出它在快速进步。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航天科技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没文化 [俄]安德烈·马卡罗夫 科利亚·瑟罗耶戈夫继承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半年前,他的姑妈去世了。 “这是上帝赏给我们的,”妻子说,“因为我们受的折磨。” “你胡说什么!”科利亚顶了妻子一句,“我们受了什么折磨?是上帝收去
具竞争力的。 报道称,这些年,中国航天打破论资排辈的弊端,青年人才挑大梁的局面蔚 然成风。不拘一格用人才也是中国航天科技进步的“秘诀”和保障。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9 年 3 月 12 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970 年 4 月 24 日,我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 这为后来载人飞天计划打下了基础。 B.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创造,让我们战胜了载人航空路上的重重困难,让我们依 靠自己的力量把宇航员送入了太空。 C.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进行了 300 次发射,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长征火箭成为闪亮的中国名片。 D.我国火箭技术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因此长征六号瞄准先进技术,很多技术 在世界上没有成功应用的先例。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征火箭在 2018 年捷报频传,成功率进一步提升,年发射连续成功次数首 次居世界第一,并刷新世界纪录。 B.重型火箭长征九号比长征五号更大,更能带动国内新林料、新工艺、新器件、 新装备等向前发展。 C.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无论是从承担的发射任务,还是从发射航天器的总质量来 看,都是中国火箭的绝对主力。 D.长征火箭在 3 个 100 次发射的发展历程中,从所用的时间、年均发射次数, 均可看出它在快速进步。 6.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航天科技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没文化 [俄]安德烈·马卡罗夫 科利亚·瑟罗耶戈夫继承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半年前,他的姑妈去世了。 “这是上帝赏给我们的,”妻子说,“因为我们受的折磨。” “你胡说什么!”科利亚顶了妻子一句,“我们受了什么折磨?是上帝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