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学分认定考试 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歌德的字斜得厉害,但整齐▲,像一片被大风吹伏了的柳枝。席勒的字正常而略 显自由,我想应该是多数西方有才华作家的习惯写法。最怪异的莫过于尼采,那么 思想,手稿却板正、▲,像是一个木讷的抄写者的笔触。 A.洒脱特立独行拘谨 B.潇洒狂放不羁拘谨 C.洒脱特立独行谨慎 D.潇洒狂放不羁谨慎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与文学趣味相平行,并具体体现这一趣味构成元画特色的是,对笔墨的突出强调 ▲。它不仅是种形式美、结构美,而且在这形式结构中能传达出人的种种主观精神 境界、气韵、兴味。这样,就把中国的线的艺术传统推上了它的最高阶段 ①绘画的美不仅在于描绘自然 ②笔墨可以具有不依存于表现对象的相对独立的美 ③也就是说,在文人画家看来 ④这是中国绘画艺术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 ⑤而且在于或更在于描画本身的线条、色彩亦即所谓笔墨本身 ⑥而元画也因此才获得了它所独有的审美成就 A.①⑤④⑥②③ B.④⑥③①⑤② C.④⑥①⑤③② D.②③①⑤④⑥ 3.下列诗词所咏的传统节日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 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B.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C.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D.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4.对下面一段文字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国家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为的是保障个人的发展。但是当国家变成了主要的东西,当个 人沦为它的工具和意志方面的弱方,于是所有各种细微的价值就全丧失了。石头必须破碎开 以便让植物生长,土壤必须先疏松开才能使植物果实累累,只有当社会疏松到足以使个人的 能力得到自由发展的时候,有价值的成就才会从人类社会中萌发
2020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学分认定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24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歌德的字斜得厉害,但整齐 ▲ ,像一片被大风吹伏了的柳枝。席勒的字正常而略 显自由,我想应该是多数西方有才华作家的习惯写法。最怪异的莫过于尼采,那么 ▲ 的 思想,手稿却板正、 ▲ ,像是一个木讷的抄写者的笔触。 A.洒脱 特立独行 拘谨 B.潇洒 狂放不羁 拘谨 C.洒脱 特立独行 谨慎 D.潇洒 狂放不羁 谨慎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与文学趣味相平行,并具体体现这一趣味构成元画特色的是,对笔墨的突出强调。 ▲ 。它不仅是种形式美、结构美,而且在这形式结构中能传达出人的种种主观精神 境界、气韵、兴味。这样,就把中国的线的艺术传统推上了它的最高阶段。 ①绘画的美不仅在于描绘自然 ②笔墨可以具有不依存于表现对象的相对独立的美 ③也就是说,在文人画家看来 ④这是中国绘画艺术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 ⑤而且在于或更在于描画本身的线条、色彩亦即所谓笔墨本身 ⑥而元画也因此才获得了它所独有的审美成就 A.①⑤④⑥②③ B.④⑥③①⑤② C.④⑥①⑤③② D.②③①⑤④⑥ 3.下列诗词所咏的传统节日与其他三项不一致 ...的一项是 (3 分) 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B.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C.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D.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4.对下面一段文字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国家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为的是保障个人的发展。但是当国家变成了主要的东西,当个 人沦为它的工具和意志方面的弱方,于是所有各种细微的价值就全丧失了。石头必须破碎开 以便让植物生长,土壤必须先疏松开才能使植物果实累累,只有当社会疏松到足以使个人的 能力得到自由发展的时候,有价值的成就才会从人类社会中萌发
A.国家和社会对个人造成束缚。 B.要个人发展就不能接受社会和国家的管理 C.社会和国家给予个人自由的环境,个人才能创造出价值。 D.在强大的国家和社会面前,个人的力量是容易被弱化。 下列对联中,不适合悬挂在书房的一项是() A.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B.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C.富于笔墨穷于命老在须眉壮在心D.斗酒纵观廿一史炉香静对十三经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禹,汤被之矣 被:蒙受,遭受 B.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道:治理 C.越国以鄙远 鄙:边远的地方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幸:希望 7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③舍相如广成传 ④宁许以负秦曲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岁断狱,不过数十 狱:监狱 B.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 间:从小路 C.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荐:推荐 D.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相:辅佐君王的大臣 、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赠张别驾序 归有光 张侯自尚书秋官郎,出判苏州。会其属县昆山之令阙,来署其事。未逾月,新令且至, 吾党之士,为会于玉山之阳,邀侯为一日之欢,盖莫不戚然于侯之去者。 噫!人之相与,历岁月之久未必相爱也。岂徒不能相爱,有厌其岁月之久,而去之唯恐 其不亟也。若侯之不鄙夷吾人,与吾人之所以爱侯者,可谓有情矣。吏之来,皆四海九州之
A.国家和社会对个人造成束缚。 B.要个人发展就不能接受社会和国家的管理。 C.社会和国家给予个人自由的环境,个人才能创造出价值。 D.在强大的国家和社会面前,个人的力量是容易被弱化。 5.下列对联中,不适合悬挂在书房的一项是( ) A.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B. 放鹤去寻三岛客 任人来看四时花 C. 富于笔墨穷于命 老在须眉壮在心 D. 斗酒纵观廿一史 炉香静对十三经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禹,汤被.之矣 被:蒙受,遭受 B.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 道:治理 C.越国以鄙.远 鄙:边远的地方 D.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幸:希望 7.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③舍.相如广成传 ④宁许以负.秦曲 A.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 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相同, 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不同 8.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一岁断狱.,不过数十 狱:监狱 B.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 间:从小路 C.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荐:推荐 D.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相:辅佐君王的大臣 二、文言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赠张别驾序 归有光 张侯自尚书秋官郎,出判苏州。会其属县昆山之令阙,来署.其事。未逾月,新令且至, 吾党之士,为会于玉山之阳,邀侯为一日之欢,盖莫不戚然于侯之去者。 噫!人之相与,历岁月之久未必相爱也。岂徒不能相爱,有厌其岁月之久,而去之唯恐 其不亟也。若侯之不鄙夷吾人,与吾人之所以爱侯者,可谓有情矣。吏之来,皆四海九州之
人,无亲知之素。一旦以天子之命,卒然而相临如是者,岂法度威力之所能为哉?夫亦恃其 有情以相爱而己。今或自谓其能制百里之死生,法度威力之可以为,视其人漠然,而独行其 恣睢之意,则今世之俗吏类如此也。侯为人慈爱恺悌,可以望而知其情。故不逾月,而县之 士民,无不爱且慕焉 嗟夫!吾县之人,力耕以供赋贡。曲事天子之命吏,盖亦无所不至。虽骈死敲扑之下, 未尝敢有疾怨之心,独于是非之实有不能昧者,而见于里巷之歌谣也。盖孔子之删《诗》三 百篇,美一而剌九焉,所以导民之情,使之言。若《十月之交》、《雨无正》,虽幽厉之虐, 不能绝也。今大吏或相与比于上,不曰吏之无良,然且诟詈吾人,以为风俗之薄恶。夫二百 年仁孝忠厚之俗,奚至于今而独恶耶? 方侯之视事,即有倭寇之警。贼自滨海深入百里,络绎城下,侯以安静镇之。虽在倥偬 之际,不肯因循旧弊,以扰于民。自前年贼至,而县常先时塞门,又严缒城之禁。小民斗米 束菜,悉为吏卒所苛取。近郊之人,扶老携幼,望门而呼,城上莫有应者,独坐视其宛转于 锋刃之下。且日钩取疑似之人,以为贼谍而屠刳之。盖冤苦无诉之民,有不独死于贼手者矣 如前之为,今岁皆无之。则贤人君子之所至,岂必其岁月之久!如时雨之沾溉于物,岂有涯 哉?夫然后知侯之所以非今之俗吏。而期月之间,吾人爱慕之深如此,则夫知吾县风俗之不 薄者,亦莫如侯。余故乐为道之云。 侯名牧,辛丑进士,山阴人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一,有删改) 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来署其事 署:代理 B.侯为人慈爱恺悌 恺:和顺 C.且日钩取疑似之人钩:牵连 D.无亲知之素 素:旧交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侯在昆山任上深得民心,离任之际,归有光和朋友们特地在玉山之南邀请他聚饮 席间所有人无不为张侯的离任而伤感。 B.昆山百姓耕种努力,认真完税,勤心侍奉皇帝派来的官员,对于官员的恶行也都隐 忍且无任何发泄之举。 C.归有光认为,现在的有些无良官员动不动就说地方民风浮薄丑恶,对地方仁孝忠厚 的民风积淀视而不见,实在令人气愤
人,无亲知之素.。一旦以天子之命,卒然而相临如是者,岂法度威力之所能为哉?夫亦恃其 有情以相爱而已。今或自谓其能制百里之死生,法度威力之可以为,视其人漠然,而独行其 恣睢之意,则今世之俗吏类如此也。侯为人慈爱恺.悌,可以望而知其情。故不逾月,而县之 士民,无不爱且慕焉。 嗟夫!吾县之人,力耕以供赋贡。曲事天子之命吏,盖亦无所不至。虽骈死敲扑之下, 未尝敢有疾怨之心,独于是非之实有不能昧者,而见于里巷之歌谣也。盖孔子之删《诗》三 百篇,美一而刺九焉,所以导民之情,使之言。若《十月之交》、《雨无正》,虽幽厉之虐, 不能绝也。今大吏或相与比于上,不曰吏之无良,然且诟詈吾人,以为风俗之薄恶。夫二百 年仁孝忠厚之俗,奚至于今而独恶耶? 方侯之视事,即有倭寇之警。贼自滨海深入百里,络绎城下,侯以安静镇之。虽在倥偬 之际,不肯因循旧弊,以扰于民。自前年贼至,而县常先时塞门,又严缒城之禁。小民斗米 束菜,悉为吏卒所苛取。近郊之人,扶老携幼,望门而呼,城上莫有应者,独坐视其宛转于 锋刃之下。且日钩.取疑似之人,以为贼谍而屠刳之。盖冤苦无诉之民,有不独死于贼手者矣。 如前之为,今岁皆无之。则贤人君子之所至,岂必其岁月之久!如时雨之沾溉于物,岂有涯 哉?夫然后知侯之所以非今之俗吏。而期月之间,吾人爱慕之深如此,则夫知吾县风俗之不 薄者,亦莫如侯。余故乐为道之云。 侯名牧,辛丑进士,山阴人。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一,有删改) 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来署.其事 署:代理 B.侯为人慈爱恺.悌 恺:和顺 C.且日钩.取疑似之人 钩:牵连 D.无亲知之素. 素:旧交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张侯在昆山任上深得民心,离任之际,归有光和朋友们特地在玉山之南邀请他聚饮, 席间所有人无不为张侯的离任而伤感。 B.昆山百姓耕种努力,认真完税,勤心侍奉皇帝派来的官员,对于官员的恶行也都隐 忍且无任何发泄之举。 C.归有光认为,现在的有些无良官员动不动就说地方民风浮薄丑恶,对地方仁孝忠厚 的民风积淀视而不见,实在令人气愤
D.张侯治理昆山虽然时间很短,但百姓爱戴仰慕,归有光认为张侯深深了解昆山民风 民俗并不浮薄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人之相与,历岁月之久未必相爱也。岂徒不能相爱,有厌其岁月之久,而去之唯恐其 不亟也。(6分) (2)盖孔子之删《诗》三百篇,美一而刺九焉,所以导民之情,使之言。(4分) 12.文中张侯应对倭寇不肯因循“旧弊”?请简要概括“旧弊”有哪些。(4分) 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3~14题 对酒① 陈与义 新诗满眼不能裁。,鸟度云移落酒杯。 官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 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 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 【注】①宣和六年,诗人时任符宝郎,后因事罢职而出监陈留酒税。②裁:写诗 13.请分析首联的作用。(5分) 14.请简要概括全诗的思想感情。(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D.张侯治理昆山虽然时间很短,但百姓爱戴仰慕,归有光认为张侯深深了解昆山民风 民俗并不浮薄。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人之相与,历岁月之久未必相爱也。岂徒不能相爱,有厌其岁月之久,而去之唯恐其 不亟也。(6 分) (2)盖孔子之删《诗》三百篇,美一而刺九焉,所以导民之情,使之言。(4 分) 12.文中张侯应对倭寇不肯因循“旧弊”?请简要概括“旧弊”有哪些。(4 分) 三、 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3~14 题。 对 酒 ① 陈与义 新诗满眼不能裁②,鸟度云移落酒杯。 官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 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 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 【注】① 宣和六年,诗人时任符宝郎,后因事罢职而出监陈留酒税。② 裁:写诗 13. 请分析首联的作用。(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请简要概括全诗的思想感情。(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2) 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3)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庄子《逍遥游》) (5)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6) 恐年岁之不吾与。 (屈原《离骚》) (7)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8) 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蒲香永远流传 七色槿 兜兜他爹带着兜兜从安徽老家一路讨要来到小蒲河村的那天,是一个夏日的傍晩。村里 的贫协主任到镇上开会正好看见,就把爷俩带回村里,让他们在饲养处边上废弃的铁匠棚里 住下了 再后来改革开放,兜兜去了南方,一时间跟小蒲河村失去了联系。十来年后,没有消息 的兜兜又回到了村里,大婶们叫他搬到村外河边上的机井房去住。沿路上看热闹的大婶们亲 热地跟他打着招呼。走到村东头,狗剩他爹在家门口叫住了他,抱出来几棵白菜给他装在车 第二天清晨,当房顶的烟囱第一次冒出炊烟的时候,兜兜和媳妇跑出屋外观看,高兴得 像两个孩子似的。小蒲河满槽的春水哗哗地在身边流过,河水淹没了河边的卵石和草地,两 岸边干枯的蒲苇茎中已经冒岀了黄绿色的嫰芽。太阳还没有露脸,远处的杨树林子后面喷射 出耀眼的霞光,河水被早霞映成了粉红色。一群鸟儿在河边觅食,听到他俩的欢笑声,它们 像喊齐了号令似的扑啦啦飞起来,随即调转方向向东飞去,在霞光中由灰褐色变成粉红 小屋的门前传出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每到集日,兜兜会带着他做出来的物件往蒲河桥那 边的集市去卖,平日里也会在河堤上的柳树下摆上几个。这让村人们有些不是滋味,村街上 闲唠嗑的人们就有了新的话题。 有人说:“他一个祖传逃荒要饭的也想发财?祖坟上没那根蒿子。” 有人说:“没良心的兜兜,跑回来空手套白狼赚咱们的钱来了,当年青黄不接时候他爷
(1)此情可待成追忆, 。 (李商隐《锦瑟》) (2) ,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3)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庄子《逍遥游》) (5)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6) ,恐年岁之不吾与。 (屈原《离骚》) (7)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8) ,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五、现代文阅读(一)(15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6~18 题。 蒲香永远流传 七色槿 兜兜他爹带着兜兜从安徽老家一路讨要来到小蒲河村的那天,是一个夏日的傍晚。村里 的贫协主任到镇上开会正好看见,就把爷俩带回村里,让他们在饲养处边上废弃的铁匠棚里 住下了。 再后来改革开放,兜兜去了南方,一时间跟小蒲河村失去了联系。十来年后,没有消息 的兜兜又回到了村里,大婶们叫他搬到村外河边上的机井房去住。沿路上看热闹的大婶们亲 热地跟他打着招呼。走到村东头,狗剩他爹在家门口叫住了他,抱出来几棵白菜给他装在车 上。 第二天清晨,当房顶的烟囱第一次冒出炊烟的时候,兜兜和媳妇跑出屋外观看,高兴得 像两个孩子似的。小蒲河满槽的春水哗哗地在身边流过,河水淹没了河边的卵石和草地,两 岸边干枯的蒲苇茎中已经冒出了黄绿色的嫩芽。太阳还没有露脸,远处的杨树林子后面喷射 出耀眼的霞光,河水被早霞映成了粉红色。一群鸟儿在河边觅食,听到他俩的欢笑声,它们 像喊齐了号令似的扑啦啦飞起来,随即调转方向向东飞去,在霞光中由灰褐色变成粉红。 小屋的门前传出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每到集日,兜兜会带着他做出来的物件往蒲河桥那 边的集市去卖,平日里也会在河堤上的柳树下摆上几个。这让村人们有些不是滋味,村街上 闲唠嗑的人们就有了新的话题。 有人说:“他一个祖传逃荒要饭的也想发财?祖坟上没那根蒿子。” 有人说:“没良心的兜兜,跑回来空手套白狼赚咱们的钱来了,当年青黄不接时候他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