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考试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出勤及课堂表现 出勒率,迟到早退情况:2、对学生的课堂活 动评价,如听课、学习、创作、互动的态度,遵 (权重1/4) 守学校误肯纪律等情况。 平时成绩(40%) 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应用 平时作业(权重34 所学知识,通过资料查阅、案例分析等方式自主 学习、独立完成阶段性任务、沟通与表达等综合 能力. 期末成绩(60%) 课程作业 从作业的内容和质量上进行评价,其中设计能力 占50%,设计表达能力占50%。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 对应的 章节 主要 内容 教学要求 方法和手段 课程 课内 课后 目标 第一节设计色彩的定义 第二节设计色彩运行的功 第一章 而讨学习,深 设计色 刻体会色彩 查阅相关文 第三节色彩的三大属性 讲授 彩的概 语言是表达 研讨 献与技术资 第四节色彩的心理 思想和创意 科· 第五节色彩观念的发展 的一个载体。 第六节写生色彩与设计色 第二章 设计色 第二章 设计色彩的对比 通过色彩属 在学习课程 彩的对和调和 性的学习,加 讲授 内容的基础 比和调 第一节色彩对比 深对色彩的 案份 上完成本阶 1、2 和 第二节色彩调和 情感认知 段作业。 第三章 第三章 设计色彩的表现 设计色 方法和创意 围绕色彩组 在学习课程 彩的表 织的视觉特 第一节理性的 讲授 内容的基础 质,培养对于 1、2 现方法 的色彩具体表现 研讨 形体与色彩 上完成本阶 和创意 :节感性的 主观的 意象的反应。 段作业。 色彩意象表现
18 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考试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平时成绩(40%) 出勤及课堂表现 (权重 1/4) 1、出勤率,迟到早退情况;2、对学生的课堂活 动评价,如听课、学习、创作、互动的态度,遵 守学校课堂纪律等情况。 平时作业(权重3/4) 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应用 所学知识,通过资料查阅、案例分析等方式自主 学习、独立完成阶段性任务、沟通与表达等综合 能力。 期末成绩(60%) 课程作业 从作业的内容和质量上进行评价,其中设计能力 占 50%,设计表达能力占 50%。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章节 主要 内容 教学要求 学 时 教学 方法和手段 对应的 课程 课内 课后 目标 第一章 设计色 彩的概 念 第一节 设计色彩的定义 第二节 设计色彩运行的功 能 第三节 色彩的三大属性 第四节 色彩的心理 第五节 色彩观念的发展 第六节 写生色彩与设计色 彩 通过学习,深 刻 体 会 色 彩 语 言 是 表 达 思 想 和 创 意 的一个载体。 8 讲授 研讨 查阅相关文 献与技术资 料。 1 第二章 设计色 彩的对 比和调 和 第二章 设计色彩的对比 和调和 第一节 色彩对比 第二节 色彩调和 通 过 色 彩 属 性的学习,加 深 对 色 彩 的 情感认知。 8 讲授 案例 在学习课程 内容的基础 上完成本阶 段作业。 1、2 第三章 设计色 彩的表 现方法 和创意 第三章 设计色彩的表现 方法和创意 第一节 理性的——客观 的色彩具体表现 第二节 感性的---主观的 色彩意象表现 围 绕 色 彩 组 织 的 视 觉 特 质,培养对于 形 体 与 色 彩 意象的反应。 8 讲授 研讨 在学习课程 内容的基础 上完成本阶 段作业。 1、2
第四章 色调的 了解不同的 认知 在学习课程 第四意鱼调的认知 自然色彩特 讲授 内容的基础 第五章 色彩在设计中的 点,从观察入 第五章 手达到对色 案例 上完成本阶 1、2 应用 段作业。 色彩在 彩的掌握。 设计中 的应用 合计 32 四、实践教学内容安排(课内实训) 序号 项目名称 教学要求 学时 项目 每组 项目对应课 类型 人数 要求程目标 结合各意节的主顺内 实训 设计色彩的基础 训练 进行形态的分析 10 实训 1 必做 1 与色彩的表现。 从自然形态中获取深 设计色彩的表现 实:训 入形态表象,达到对 2 方法和画面组 色彩的理性认识与主 10 实训 1 必做 1、2、3 训绮 观创造。 实训设计色彩的方向 深入认知与表现。 性表现与创意 实训 1 必做1、2、3 合计
19 第四章 色调的 认知 第五章 色彩在 设计中 的应用 第四章 色调的认知 第五章 色彩在设计中的 应用 了 解 不 同 的 自 然 色 彩 特 点,从观察入 手 达 到 对 色 彩的掌握。 8 讲授 案例 在学习课程 内容的基础 上完成本阶 段作业。 1、2、 合 计 32 四、实践教学内容安排(课内实训) 序号 项目名称 教学要求 学时 项目 类型 每组 人数 项目 要求 对应课 程目标 实训 1 设计色彩的基础 训练 结合各章节的主题内 容,进行形态的分析 与色彩的表现。 10 实训 1 必做 2 实训 2 设计色彩的表现 方法和画面组织 训练 从自然形态中获取深 入形态表象,达到对 色彩的理性认识与主 观创造。 10 实训 1 必做 1、2、3 实训 3 设计色彩的方向 性表现与创意 深入认知与表现。 12 实训 1 必做 1、2、3 合 计 32
《二维形态构成》教学大纲 (2-D composition) 基本信息 课程 课程 代码 B2380119 属性 必修■选修口 学分 3 总学时 6 理论 16 上机 实训 48 学时 学时 学时 课程 公共基出口 合素质口 大类基础口院内平台■专业基础口 类另 专业主干口专业方向口 专业任选口 项峰课程口 先修 误程 设计素描设计色彩 开课 单位 美术学院 环境设计专业、视觉传达专业、服装与 专业 服饰设计专业 课程 负责人 柴华 撰写人 柴华 审核人 庞聪 二、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二维形态构成包括自然的具象形态与抽象形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图形的 抽象理解、创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 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在指导学生 通过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掌握基本技能,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掌 握平面构成的表现手法。本课程将形态分解为各种要素, 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 美的法则,着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The formation of two-dimensional form includes the concrete form and abstract form of nature,which aims to cultivate students'ability of abstract understanding and creation of graphics.To train students'creativity and basic modeling ability,make them master the design method combining rationality and sensibility,expand design thinking.provide methods and ways for professional design,guide students to master basic skills,basic rules of form beauty and expression techniques of plane composition through a certain number of plane composition design exercises.This course decomposes form into various elements,embodies the law of formal beauty through abstract form,and focuses on improving students image thinking ability and design creativity 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悉和了解形态构成 的基本法则,构成形式美法则,掌握形态构成的基本规律。 20
20 《二维形态构成》教学大纲 (2-D composition) 一、基本信息 课程 代码 B2380119 课程 属性 必修■ 选修□ 学分 3 总学时 64 理论 学时 16 上机 学时 实训 学时 48 课程 类别 公共基础□ 综合素质□ 大类基础□ 院内平台■ 专业基础□ 专业主干□ 专业方向□ 专业任选□ 顶峰课程□ 先修 课程 设计素描 设计色彩 开课 单位 美术学院 适用 专业 环境设计专业、视觉传达专业、服装与 服饰设计专业 课程 负责人 柴华 撰写人 柴华 审核人 庞聪 二、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二维形态构成包括自然的具象形态与抽象形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图形的 抽象理解、创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 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在指导学生 通过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掌握基本技能,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掌 握平面构成的表现手法。本课程将形态分解为各种要素,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 美的法则,着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The formation of two-dimensional form includes the concrete form and abstract form of nature, which aim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abstract understanding and creation of graphics. To train students' creativity and basic modeling ability, make them master the design method combining rationality and sensibility, expand design thinking, provide methods and ways for professional design, guide students to master basic skills, basic rules of form beauty and expression techniques of plane composition through a certain number of plane composition design exercises. This course decomposes form into various elements, embodies the law of formal beauty through abstract form, and focuses on improving students' image thinking ability and design creativity. 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悉和了解形态构成 的基本法则,构成形式美法则,掌握形态构成的基本规律
课程目标2(能力目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图形的抽象理解、创造的能 力。通过对点、线、面的宏观和微观范围内的宽泛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解决其在 空间、肌理、节奏与韵律等不同 关系问题, 对不同的抽 元素进个 组合的造,使学生能够较好的认识创造图形的规律,进而研充赋子图形生金 与寓意的各种可能性。 课程目标3(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提升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认知 领悟基础与专业的对接。 (2)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与专业培养方案一致) 2 1。人文素质 具备优秀的道德素质、意志品质和艺术文化素养,建立强烈的社 会责任成 理论知识 堂握环境设计学科的专业知识,了解环境设计学科前沿及发展趋 热 技能要求 掌握环境设计表达相关技能与方法,包括徒手空间表现、计算机 应用技术: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了解环境设计的相 关技术以及各类材料的施工工艺。 4.思维方法 掌握空间与系统整合的思维方法,具备环境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创 新章识。 5能力要求 具备专业设计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包括项目设计实施及施工组 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课程资源 (1)推荐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参考 二维形态设计 王强,李玉波,杨剑 辽宁美术出版社 2015.7 教材 参老 书目 设计构成基础 俞敏燕,曹百奎,白芳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83 (2)课程网站 平面构成学堂在线精品中文幕课(MOOC)平台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HNJMXY-1449625166 二维设计基础学堂在线精品中文幕课(MOOC)平台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CCIT-1207033801 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考试
21 课程目标 2(能力目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图形的抽象理解、创造的能 力。通过对点、线、面的宏观和微观范围内的宽泛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解决其在 面积、空间、肌理、节奏与韵律等不同方面的关系问题,对不同的抽象元素进行 组合的创造,使学生能够较好的认识创造图形的规律,进而研究赋予图形以生命 与寓意的各种可能性。 课程目标 3(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提升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认知, 领悟基础与专业的对接。 (2)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与专业培养方案一致) 课程目标 1 2 3 1. 人文素质 具备优秀的道德素质、意志品质和艺术文化素养,建立强烈的社 会责任感。 √ √ √ 2. 理论知识 掌握环境设计学科的专业知识,了解环境设计学科前沿及发展趋 势。 √ 3. 技能要求 掌握环境设计表达相关技能与方法,包括徒手空间表现、计算机 应用技术;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了解环境设计的相 关技术以及各类材料的施工工艺。 √ 4.思维方法 掌握空间与系统整合的思维方法,具备环境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创 新意识。 √ 5.能力要求 具备专业设计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包括项目设计实施及施工组 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 √ 3.课程资源 (1)推荐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参考 教材 二维形态设计 王强,李玉波,杨剑 辽宁美术出版社 2015.7 参考 书目 设计构成基础 俞敏燕,曹百奎,白芳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8.3 (2)课程网站 平面构成_学堂在线_精品中文慕课(MOOC)平台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HNJMXY-1449625166 二维设计基础_学堂在线_精品中文慕课(MOOC)平台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CCIT-1207033801 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考试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出勒(权重13) 按时出勒,不迟到不早退。 平时成绩(30% 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评价,如参与课堂讨论、课望 课堂表现(权重1/3) 发言的诵跃程度及正确率评分。 自习预习(权重1/3) 考核学生自学能力和对待课题的钻研精神。 解图形与肌理这两大因素的相对独立和相辅 掌握运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表现手法对不 实训作业1(20分 同的材质、肌理效果的开发以及对不同的图形形 态的创造和它们之间的合理组合关系的开发。 具有抽象的二维形态思维能力:能概括运用点线 实训(70%) 实训作业2(20分) 面、黑白表现二维形态:画面具有节奏韵律感, 基本体现形式美法则,具有艺术力。 实训作业3(20分 注意画面的和谐、对比、对称、 均衡、比例 节泰、多样统一,体现形式美法则。 完成从具象向抽象的形态思维转换,发展独特 实训作业4(10分) 维视觉形态,课程知识的应用情况讲行综合评 定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主要 教学 对应的 章节 教学要求 学 方法和手段 课程 内容 课内 课后 目标 理解每一种工具的特点,掌握 造型工具 其独特的用途,充分利用工具 来拓展可能的表现区域、表现 第一章 的种类: 能力与表现效果,并认识它们 阅读并查阅 丁且上与 造型工具 讲授 有选择 工具的 的表现手 各自的性能与优点, 研讨 相关文献与 轨迹 法及运 有针对性地进行使用。掌握 技术资料 中的差异,获得图形创作所需 用。 要的表现效果。 理解点的特征与情感,掌握点 的大小、疏密、方向等不同的 节奏和韵律的组合,掌握图开 在学习课程 第一章 占的概 点的构 构成的骨与形式法则的知 讲授 内容的基础 ,充分利用不同的工具 2 1、2 案例 上完成本阶 成法则 特征。 司的表现手法进行不同的点的 段作业。 基本元素的图形组合 第三章 线的概 理解线的特征与情感,掌握线 讲授 在学习课程 线的构 念:线的 与线的构成关系,即线的平行、 1、2 案例 内容的基础 22
22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平时成绩(30%) 出勤(权重 1/3) 按时出勤,不迟到不早退。 课堂表现(权重1/3) 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评价,如参与课堂讨论、课堂 发言的踊跃程度及正确率评分。 自习预习(权重1/3) 考核学生自学能力和对待课题的钻研精神。 实训(70%) 实训作业 1(20 分) 了解图形与肌理这两大因素的相对独立和相辅 性,掌握运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表现手法对不 同的材质、肌理效果的开发以及对不同的图形形 态的创造和它们之间的合理组合关系的开发。 实训作业 2(20 分) 具有抽象的二维形态思维能力;能概括运用点线 面、黑白表现二维形态;画面具有节奏韵律感, 基本体现形式美法则,具有艺术力。 实训作业 3(20 分) 注意画面的和谐 、对比、对称、均衡、比例、 节奏、多样统一,体现形式美法则。 实训作业 4(10 分) 完成从具象向抽象的形态思维转换,发展独特二 维视觉形态,课程知识的应用情况进行综合评 定。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章节 主要 内容 教学要求 学 时 教学 方法和手段 对应的 课程 课内 课后 目标 第一章 工具与 工具的 轨迹 造型工具 的种类; 造型工具 的表现手 法及运 用。 理解每一种工具的特点,掌握 其独特的用途,充分利用工具 来拓展可能的表现区域、表现 能力与表现效果,并认识它们 各自的性能与优点,有选择、 有针对性地进行使用。掌握其 中的差异,获得图形创作所需 要的表现效果。 2 讲授 研讨 阅读并查阅 相关文献与 技术资料。 1 第二章 点的构 成法则 点的概 念;点的 特征。 理解点的特征与情感,掌握点 的大小、疏密、方向等不同的 节奏和韵律的组合,掌握图形 构成的骨骼与形式法则的知 识,充分利用不同的工具、不 同的表现手法进行不同的点的 基本元素的图形组合。 2 讲授 案例 在学习课程 内容的基础 上完成本阶 段作业。 1、2 第三章 线的构 线的概 念;线的 理解线的特征与情感,掌握线 与线的构成关系,即线的平行、 2 讲授 案例 在学习课程 内容的基础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