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文技学院 教案 教学学 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课 程名 称 二维设计基础 专业、年级、班级 主讲教 师贺平 职 称副教授 20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教 案 教 学 学 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 课 程 名 称 二维设计基础 专业、年级、班级 主 讲 教 师 贺平 职 称 副教授 20 20 ~20 2021 学年 第 二 学期
教案编写说明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而撰写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任课教师应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紧扣教学大纲,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实 际,提前编写设计好每门课程每个章、节或主题的全部教学活动。教案编写说明如下: 1、编号:按施教的顺序标明序号(每堂课一个序号)。 2、教学时数:指完成一个授课题目所用教学时间。理论课通常以学时数为单位 (一般2学时),而实践课则以学时数,天数或周数为单位。 3、教学课型表示所授课程的类型,请在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 践课及其它栏内选择打“√”。 4、题目:标明章、节或主题。 5、教学目的要求:含素质、知识与能力目标 6、教学场所表示本课程在哪些地方开展教学,请在对应栏目后面打“√”。 7、教学重点、难点。 8、课程思政的开展(可选) 9、教学方式和手段。拟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 10、教学设计与过程(含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 间分配、启发思维、互动教学、课堂总结等)。将授课的内容按逻辑层次,有序设计 编排。本部分不同专业的授课可有自己的特色。 11、讨论、思考题和作业。 12、板书(可选)。 13、参考资料:列出参考书籍、有关资料 14、课后反思、总结(授课后再写)
教案编写说明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而撰写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任课教师应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紧扣教学大纲,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实 际,提前编写设计好每门课程每个章、节或主题的全部教学活动。教案编写说明如下: 1、编号:按施教的顺序标明序号(每堂课一个序号)。 2、教学时数:指完成一个授课题目所用教学时间。理论课通常以学时数为单位 (一般 2 学时),而实践课则以学时数,天数或周数为单位。 3、教学课型表示所授课程的类型,请在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 践课及其它栏内选择打“√”。 4、题目:标明章、节或主题。 5、教学目的要求:含素质、知识与能力目标。 6、教学场所表示本课程在哪些地方开展教学,请在对应栏目后面打“√”。 7、教学重点、难点。 8、课程思政的开展(可选) 9、教学方式和手段。拟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 10、教学设计与过程(含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 间分配、启发思维、互动教学、课堂总结等)。将授课的内容按逻辑层次,有序设计 编排。本部分不同专业的授课可有自己的特色。 11、讨论、思考题和作业。 12、板书(可选)。 13、参考资料:列出参考书籍、有关资料。 14、课后反思、总结(授课后再写)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课程教案 二维设计基础 课程教学信息 课程编号 ms882003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 设计素描、设计色彩 后续课程 三维设计基础 主讲教师 贺平 职称 副教授 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 年级、班级 考核方式 考查 考核时间 教材信息 夏菲彭敏《二维设计基础》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4年7月 预精 、设计的平面构成》,[日]朝仓直己著林征林华译,上海人民美术 出版告年的色专的),旧田伦已者清人民美米板出,安 译,年8界支变平面设计师的伟大观念),[美]史蒂文.海勒[英]藏若妮卡中 鸟盈9 版社因与精、肤元,聚高民、尹用平害:岭南先术 1 教辅资源 2013 中国艺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大 10668983 d吃00授讲课视 spm=a2hbt.13141534.2 实给环接 及要求 教学学时 总学时:64(理论课学时:32实践课学时:32周学时:12) 授课时间 与地点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课程教案 二维设计基础 课程教学信息 课程编号 ms882003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 设计素描、设计色彩 后续课程 三维设计基础 主讲教师 贺平 职 称 副教授 专 业 视觉传达设计 年级、班级 考核方式 考查 考核时间 教材信息 夏 菲 彭 敏,《二 维 设 计基 础 》中 国建 材 工 业出 版 社2014年7月 教辅资源 教辅资源: [1]《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日] 朝仓直已著 林征 林华译,上海人民美术 出版社,2017 年 5 月 [2]《艺术.设计的色彩构成》,[日] 朝仓直已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赵娜安 译,2018 年 8 月 [3]《100 个改变平面设计师的伟大观念》,[美]史蒂文.海勒 [英]薇若妮卡 中 国摄影出版社,2013 年 8 月 [3]《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第二版),[英]贡布里希,广西 美术出版社,2015 年 [4][美]罗伯特.克雷:《设计之美》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年 6 月 [5]《其土石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基础学院基础教学作品集》,周至禹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年 3 月 [6]《图像:叙述与再现》冯峰、刘庆元、蔡燕、仰民、尹阳平著,岭南美术出 版社,2008 年 11 月 [7]《形态.语意》成朝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年 8 月第一版 [8]《二维设计基础》(新一版),王雪青、郑美京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3 年 1 月 [9]《设计基础教学》,周至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年 10 月 [10]《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孙机著,中华书局,2014 年 7 月 [11]《中国艺术与文化》,杜朴 文以诚,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12]《文字意态》,崔生国:湖北美术出版社,2014 年 6 月 [13]《张道一论民艺》,张道一,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 年 5 月 [14]《湖湘剪纸》,左汉中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年 8 月 [15]《敦煌壁画复原图》,史苇湘 欧阳琳 史敦宇绘,金长明文,江苏美术出版 社,2013 年 7 月 [16]《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17]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辅助在线课程资源: [1]《设计构成》河南科技大学 mocc 课程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HAUST-1206689838 [2]《二维设计基础》中国美术学院王雪青教授讲课视频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TY1MzQ5ODc2MA==.html?spm=a2hbt.13141534.2 _1.d1_1 实验环境 及要求 教学学时 总学时: 64 (理论课学时: 32 实践课学时: 32 周学时: 12 ) 授课时间 与地点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课程教案 该课程为艺术设计专业必修课,旨在开启学生设计创意思维的一门 要的设计基础课程。该课程作为最基本的平台式的课程,与后续的专业课 程形成紧密的进程与结构关系。它主要解决设计必须具备的心智与技能训 练,承担着将学生已具备的造型能力、思维方式引向专业所需的方向与方 法的重任,并可以大大加快和深化这一过程,减少进入专业设计课程以后 的学习障碍。通过本课程 二维设计基础》的学习,主要实现如下目标 、知识目标: 平面构成的设计原理。的该课程主要通过对点、线、面、色彩等的宏 观与微观范围内的宽泛的理解,解决其在面积、空间、肌理、节奏与韵律 等不同方面的关系问题: 理想形态的创作规律。对不同的抽象元素进行组合与创造,使学生能 够较好地认识创造图形的规律,保持良好、敏锐的个 人感受,能很好地 究逻辑、掌握方法,从感性与理性两个方面去灵活有效地把握 “理想形态 的造型关系一 一种从审美的认识上的满意组合形式与效果,进而研究赋 予图形以生命与寓意的可能性。 能力目标: 观察记录能力 培养学生对事物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以手绘的方式 准确而清新地记录事物以及生活细节的能力: 思维表述能力。掌握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形与色的 体系,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配色方法及表现方法,探讨将一切元素转化 课程的任务 为视觉语言的可能性,培养学生对图形要素的抽象理解、创造的能力。 和目的 、 育人目标: 立足时代 扎根人民 ,深入生活 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 通过教师的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分组设置研 究性学习方案,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训练有序思维,养成预想 和计划行为习惯、认真严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在分析学生思想实际 和审美趋向的基础上,传授设计师职业操守,立足时代,深入生活,引导 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 (2)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 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 文化自信。通过在《二维设计基础》教学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德法人文内涵 -比如“以儒家思相、道首家思想为主体的思粗文化、汉字文化、古 词文化、书法文化 我曲我立化 文化” 从职业道德 素养 工匠精神、敬业精 精益求精、 论指导实践等多个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 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 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全 面提升学生的审美与人文修养、思想道德修养,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建立 民族自豪感,加强社会责任感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课程教案 2 课程的任务 和目的 该课程为艺术设计专业必修课,旨在开启学生设计创意思维的一门重 要的设计基础课程。该课程作为最基本的平台式的课程,与后续的专业课 程形成紧密的进程与结构关系。它主要解决设计必须具备的心智与技能训 练,承担着将学生已具备的造型能力、思维方式引向专业所需的方向与方 法的重任,并可以大大加快和深化这一过程,减少进入专业设计课程以后 的学习障碍。通过本课程《二维设计基础》的学习,主要实现如下目标: 一、知识目标: 平面构成的设计原理。的该课程主要通过对点、线、面、色彩等的宏 观与微观范围内的宽泛的理解,解决其在面积、空间、肌理、节奏与韵律 等不同方面的关系问题; 理想形态的创作规律。对不同的抽象元素进行组合与创造,使学生能 够较好地认识创造图形的规律,保持良好、敏锐的个人感受,能很好地研 究逻辑、掌握方法,从感性与理性两个方面去灵活有效地把握“理想形态” 的造型关系——一种从审美的认识上的满意组合形式与效果,进而研究赋 予图形以生命与寓意的可能性。 二、能力目标: 观察记录能力。培养学生对事物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以手绘的方式 准确而清新地记录事物以及生活细节的能力; 思维表述能力。掌握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形与色的 体系,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配色方法及表现方法,探讨将一切元素转化 为视觉语言的可能性,培养学生对图形要素的抽象理解、创造的能力。 三、育人目标: (1)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 通过教师的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分组设置研 究性学习方案,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训练有序思维,养成预想 和计划行为习惯、认真严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在分析学生思想实际 和审美趋向的基础上,传授设计师职业操守,立足时代,深入生活,引导 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 (2)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 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 文化自信。通过在《二维设计基础》教学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德法人文内涵 ——比如“以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为主体的思想文化、汉字文化、古诗 词文化、书法文化、戏曲戏剧文化、传统节日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等等......从职业道德与素养、工匠精神、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理 论指导实践等多个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 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 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全 面提升学生的审美与人文修养、思想道德修养,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建立 民族自豪感,加强社会责任感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课程教案 二维设计基础 课程教案 编号:1 授课题目 二维设计基础概述 教学课型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口 习题课口实践课☑其它口 首次授课时间 学时 4 教学场所 固定座位教室☑移动座位教室口 智慧型互动教室■ 实验(实训)室口校外实践基地口户外口 其它■ 教学目的要求: 握学习二维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通过赏析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主题明确的代 表作品,了解平面构成的产生和发展,懂得二维构成设计的基本含义,对构成思维形成 基本认识,掌握学习二维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有人目标 明确设计师职业素养 阐述本课程在本学期的的内容安排 ,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以及 在大学学习期间专业课的学习有一个总体认识及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 成认真严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树立引导大众审美,传播“真、善、美”的社会责 任心: 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弘扬继承传统文化,加强文化自 信。通过课堂赏析主题鲜明、极具中国特色的设计师作品,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和了解,加强学生文化自信,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蕴含的时代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一)明确设计师职业素养。首先让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有一个总体认识及规划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认真严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树立引导大众审美, 传播“直、善、美”的社会责任心 (二)二维构成设计的基本含义,平面构成的产生和发展,对构成思维形成基本认 识,了解学习二维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通过赏析具有影响力的优秀艺术家和设计师传 统文化主题主题明确的代表作品,了解平面构成的产生和发展,懂得二维构成设计的基 本含义,对构成思维形成基本认识,了解学习二维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难点:从传统的文化角度和现代的设计思维角度,在注重培养学生创意思 维及审美能力的同时,应用于设计实践来体现“构成”的形式美原理,引导学生明白《 维设计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所蕴含的时代价值。 教学方式和手段:运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体验发现式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 学法、讨论式教学等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 阐述本课程在本学期的的内容安排,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以及在大学学习期间专业课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课程教案 1 二维设计基础 课程教案 编 号: 1 授 课 题 目 二维设计基础概述 教学课型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其 它□ 首次授课时间 学 时 4 教学场所 固定座位教室☑ 移动座位教室□ 智慧型互动教室□ 实验(实训)室□ 校外实践基地□ 户外□ 其它□ 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目标与要求: 二维构成设计的基本含义,平面构成的产生和发展,对构成思维形成基本认识,掌 握学习二维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通过赏析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主题明确的代 表作品,了解平面构成的产生和发展,懂得二维构成设计的基本含义,对构成思维形成 基本认识,掌握学习二维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二、育人目标: 明确设计师职业素养。阐述本课程在本学期的的内容安排,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以及 在大学学习期间专业课的学习有一个总体认识及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 成认真严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树立引导大众审美,传播“真、善、美”的社会责 任心; 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弘扬继承传统文化,加强文化自 信。通过课堂赏析主题鲜明、极具中国特色的设计师作品,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和了解,加强学生文化自信,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蕴含的时代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一)明确设计师职业素养。首先让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有一个总体认识及规划,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认真严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树立引导大众审美, 传播“真、善、美”的社会责任心; (二)二维构成设计的基本含义,平面构成的产生和发展,对构成思维形成基本认 识,了解学习二维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通过赏析具有影响力的优秀艺术家和设计师传 统文化主题主题明确的代表作品,了解平面构成的产生和发展,懂得二维构成设计的基 本含义,对构成思维形成基本认识,了解学习二维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难点:从传统的文化角度和现代的设计思维角度,在注重培养学生创意思 维及审美能力的同时,应用于设计实践来体现“构成”的形式美原理,引导学生明白《二 维设计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所蕴含的时代价值。 教学方式和手段:运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体验发现式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 学法、讨论式教学等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阐述本课程在本学期的的内容安排,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以及在大学学习期间专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