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07年高考模拟试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Ⅱ卷4至8页,请写在 答卷纸上。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A.绚烂嶙峋询问徇情枉法 B.花圃哺养浦口捕风捉影 C.焙干培训剖析醅酒结庐 D.藤椅绮丽旖旎倚老卖老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今年的电影市场很红火,传统题裁的《荆轲剌秦王》既将上映,曾获茅盾文学奖的《尘 埃落定》也将被搬上电影荧幕 B.年轻的杨晨,尽管保持着一贯的平静和沉默,但事态的发展早已超出了他对残酷激烈的 德国商业足球赛制的理解 C.大学毕业后,我如愿进入出版社,从事想往已久的编辑工作,激动的心情难以用言语来 描摩。 D.治学有“三种境界”,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努力不泄,“衣带渐宽终不悔”,就一定会有“蓦 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姗处”的一天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长江三角洲的各个城市在近几年有了飞速的发展,市镇领导们在城市规划、文化建设等 方面处心积虑,集思广益,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B.做人要正派,你这样到处刺探他人隐私是不道德的,古人不是也说过要目不窥园吗? C.中国的经济改革形势目前正方兴未艾,相信我们可以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提高综合国 力,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 D.由NBA球星组成的美国梦之队,在球场上往往所向无敌,他们的高超球技和完美配合令 其他球队望尘莫及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们的故土情愫,并不决定地理位置的远近,有时离故土愈远情丝愈长 B.不管物质生活得到多么大的改善,世风开放到何等程度,过严谨自律的生活都是十分重 要的。 C.面对对方高大的个头,我不但不害怕、不畏缩,而是奋起反抗。 D.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007 年高考模拟试卷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 1 至 4 页,第Ⅱ卷 4 至 8 页,请写在 答卷纸上。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A.绚.烂 嶙峋. 询.问 徇.情枉法 B.花圃. 哺.养 浦.口 捕.风捉影 C.焙.干 培.训 剖.析 醅.酒结庐 D.藤椅. 绮.丽 旖.旎 倚.老卖老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今年的电影市场很红火,传统题裁的《荆轲刺秦王》既将上映,曾获茅盾文学奖的《尘 埃落定》也将被搬上电影荧幕。 B.年轻的杨晨,尽管保持着一贯的平静和沉默,但事态的发展早已超出了他对残酷激烈的 德国商业足球赛制的理解。 C.大学毕业后,我如愿进入出版社,从事想往已久的编辑工作,激动的心情难以用言语来 描摩。 D.治学有“三种境界”,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努力不泄,“衣带渐宽终不悔”,就一定会有“蓦 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姗处”的一天。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长江三角洲的各个城市在近几年有了飞速的发展,市镇领导们在城市规划、文化建设等 方面处心积虑 ....,集思广益,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B.做人要正派,你这样到处刺探他人隐私是不道德的,古人不是也说过要目不窥园 ....吗? C.中国的经济改革形势目前正方兴未艾 ....,相信我们可以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提高综合国 力,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 D.由 NBA 球星组成的美国梦之队,在球场上往往所向无敌,他们的高超球技和完美配合令 其他球队望尘莫及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们的故土情愫,并不决定地理位置的远近,有时离故土愈远情丝愈长。 B.不管物质生活得到多么大的改善,世风开放到何等程度,过严谨自律的生活都是十分重 要的。 C.面对对方高大的个头,我不但不害怕、不畏缩,而是奋起反抗。 D.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阅读下文,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王维的境界 钱穆 ①最近偶然看《红楼梦》,有一段话,现在拿来作为开始。林黛玉讲到陆放翁的两句诗 重帘不卷留香久 古砚微凹聚墨多 有个丫鬟很喜欢这一联,去问林黛玉。黛玉说:“这种诗千万不能学,学作这样的诗,你就 不会作诗了。”下面她告诉那丫鬟学诗的方法。她说:“你应当读王摩诘、杜甫、李白跟陶渊 明的诗。每一家读几十首,或是一两百首。得了了解以后,就会懂得作诗了。”这一段话讲 得很有意思 ②放翁这两句诗,对得很工整。其实则只是字面上的堆砌,而背后没有人。若说它完全 没有人,也不尽然,到底该有个人在里面。这个人,在书房里烧了一炉香,帘子不挂起来, 香就不出去了。他在那里写字,或作诗。有很好的砚台,磨了墨,还没用。则是此诗背后原 是有一人,但这人却教什么人来当都可,因此人并不见有特殊的意境,与特殊的情趣。无意 境,无情趣,也只是一俗人 ③此刻先拿黛玉所举三人王维、杜甫、李白来说,他们恰巧代表了三种性格,也代表了 三派学问。王摩诘是释,是禅宗。李白是道,是老庄。杜甫是儒,是孔孟。摩诘诗极富禅味。 后来人论诗,主张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但作诗怎能不著一字,又怎能不著一字而尽得风 流呢?我们可选摩诘一联句来作例: 雨中山果落 灯下草虫鸣 此一联拿来和上引放翁一联相比,两联中都有一个境,境中都有一个人。“重帘不卷留香久 古砚微凹聚墨多”,那境中人如何,上面已说过。现在且讲摩诘这一联。在深山里有一所屋, 有人在此屋中坐,晚上下了雨,听到窗外树上果给雨一打,朴朴地掉下。草里很多的虫,都 在雨下叫。那人呢?就在屋里雨中灯下,听到外面山果落,草虫鸣,当然还夹着雨声。这样 一个境,有情有景,把来和陆联相比,便知一方是活的动的,另一方却是死而滞的了 ④这一联中重要字面在落字和鸣字。在这两字中透露出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气息来。大概 是秋天吧,所以山中果子都熟了。给雨一打,禁不起在那里朴朴地掉下。草虫在秋天正是得 时,都在那里叫。这声音和景物都跑进到这屋里人的视听感觉中。那坐在屋里的这个人,他 这时顿然感到此生命,而同时又感到此凄凉。生命表现在山果草虫身上,凄凉则是在夜静的 雨声中。我们请问当时作这诗的人,他碰到那种境界,他心上感觉到些什么呢?我们如此 想,就懂得“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八个字的涵义了。正因他所感觉的没讲出来,这是一种 意境。而妙在他不讲,他只把这一外境放在前边给你看,好让读者自己去领略。若使接着在 面再发挥了一段哲学理论,或是人生观,或是什么杂感之类,那么这首诗就减了价值,诗 味淡了,诗格也低了 ⑤但我们看到这两句诗,我们总要问,这在作者心上究竟感觉了些什么呢?我们也会因 为读了这两句诗,在自己心上,也感觉出了在这两句诗中所涵的意义。这是一种设身处地之 体悟。亦即所谓欣赏。我们读上举放翁那一联,似乎诗后面更没有东西,没有像摩诘那一联 中的情趣与意境。摩诘诗之妙,妙在他对宇宙人生抱有一番看法,他虽没有写出来,但此情
二、阅读下文,完成 5-7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王维的境界 钱穆 ①最近偶然看《红楼梦》,有一段话,现在拿来作为开始。林黛玉讲到陆放翁的两句诗: 重帘不卷留香久 古砚微凹聚墨多 有个丫鬟很喜欢这一联,去问林黛玉。黛玉说:“这种诗千万不能学,学作这样的诗,你就 不会作诗了。”下面她告诉那丫鬟学诗的方法。她说:“你应当读王摩诘、杜甫、李白跟陶渊 明的诗。每一家读几十首,或是一两百首。得了了解以后,就会懂得作诗了。”这一段话讲 得很有意思。 ②放翁这两句诗,对得很工整。其实则只是字面上的堆砌,而背后没有人。若说它完全 没有人,也不尽然,到底该有个人在里面。这个人,在书房里烧了一炉香,帘子不挂起来, 香就不出去了。他在那里写字,或作诗。有很好的砚台,磨了墨,还没用。则是此诗背后原 是有一人,但这人却教什么人来当都可,因此人并不见有特殊的意境,与特殊的情趣。无意 境,无情趣,也只是一俗人。 ③此刻先拿黛玉所举三人王维、杜甫、李白来说,他们恰巧代表了三种性格,也代表了 三派学问。王摩诘是释,是禅宗。李白是道,是老庄。杜甫是儒,是孔孟。摩诘诗极富禅味。 后来人论诗,主张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但作诗怎能不著一字,又怎能不著一字而尽得风 流呢?我们可选摩诘一联句来作例: 雨中山果落 灯下草虫鸣 此一联拿来和上引放翁一联相比,两联中都有一个境,境中都有一个人。“重帘不卷留香久, 古砚微凹聚墨多”,那境中人如何,上面已说过。现在且讲摩诘这一联。在深山里有一所屋, 有人在此屋中坐,晚上下了雨,听到窗外树上果给雨一打,朴朴地掉下。草里很多的虫,都 在雨下叫。那人呢?就在屋里雨中灯下,听到外面山果落,草虫鸣,当然还夹着雨声。这样 一个境,有情有景,把来和陆联相比,便知一方是活的动的,另一方却是死而滞的了。 ④这一联中重要字面在落字和鸣字。在这两字中透露出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气息来。大概 是秋天吧,所以山中果子都熟了。给雨一打,禁不起在那里朴朴地掉下。草虫在秋天正是得 时,都在那里叫。这声音和景物都跑进到这屋里人的视听感觉中。那坐在屋里的这个人,他 这时顿然感到此生命,而同时又感到此凄凉。生命表现在山果草虫身上,凄凉则是在夜静的 雨声中。我们请问当时作这诗的人,他碰到那种境界,他心上感觉到些什么呢?我们如此一 想,就懂得“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八个字的涵义了。正因他所感觉的没讲出来,这是一种 意境。而妙在他不讲,他只把这一外境放在前边给你看,好让读者自己去领略。若使接着在 下面再发挥了一段哲学理论,或是人生观,或是什么杂感之类,那么这首诗就减了价值,诗 味淡了,诗格也低了。 ⑤但我们看到这两句诗,我们总要问,这在作者心上究竟感觉了些什么呢?我们也会因 为读了这两句诗,在自己心上,也感觉出了在这两句诗中所涵的意义。这是一种设身处地之 体悟。亦即所谓欣赏。我们读上举放翁那一联,似乎诗后面更没有东西,没有像摩诘那一联 中的情趣与意境。摩诘诗之妙,妙在他对宇宙人生抱有一番看法,他虽没有写出来,但此情
此景,却尽已在纸上。这是作诗的极高境界,也可说摩诘是由学禅而参悟到此境 节选自《中国文学论丛·谈诗》有删改 5、对“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指的是全诗有着特殊的意境和特殊的情趣,在诗的背后要有人 指的是做诗要有禅味,要有情有景,而且必须是富有动感的景色 C.指的是一个字都不写,却能让读者感受到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气息。 D.指的是不直接讲出作者所感觉的,而是让读者通过外境去领略诗歌的意境。 根据文章的第四段进行判断,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落”字和“鸣”字用得好,是因为这两个字透露出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气息 B.“落”字体现了生命不堪秋雨侵袭的脆弱,“鸣”字表现了草虫夜半哀鸣的凄凉 C.王维“顿然”感到此生命同时又感到此凄凉,这正是诗中禅意之所在,别有意境 D.这一联好就好在留有余地让读者自己去领略,若是直接抒发议论,就降低了诗格。 7、下列和文章相关的论述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学诗应以王维、杜甫、李白、陶渊明为宗师,向陆游学无异于问道于盲。 B.陆放翁的这一联虽然对仗工整,形式整饬,但并无特殊的意境和情趣。 C.只有参禅悟禅,才能体味到“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中蕴含的无限深意。 D.按照作者的评价标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比文中所举两例更为高妙。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吾庐记清·魏禧 季子礼,既倦于游—一南极琼海,北抵燕,于是作屋于勺庭之左肩,曰:“此真吾庐矣!” 名曰吾庐 庐于翠微址最高,群山宫之,平畴崇田,参错其下,目之所周,大约数十里,故视勺庭 为胜焉。于是高下其径,折而三之。松鸣于屋上,桃、李、梅、梨、梧桐、桂、辛夷之华, 荫于径下,架曲直之木为槛,垩以蜃灰,光耀林木。 客曰:“斗绝之山,取蔽风雨足矣。季子举债而饰之,非也。”或曰:“其少衰乎!其将 怀安也。” 方季子之南游也,驱车瘴癞之乡,蹈不测之波,去朋友,独身无所事事,而之琼海,至 则飓风夜发屋,卧星露之下。兵变者再,索人而杀之,金铁鸣于堂户,尸交于衢,流血沟渎。 客或以闻诸家。家人忧恐泣下,余谈笑饮食自若也。及其北游山东,方大饥,饥民十百为群 煮人肉而食。千里之地,草绝根,树无青皮。家人闻之,益忧恐,而季子竟至燕 客有让余者曰:“子之兄弟一身矣,又唯子言之从。今季子好举债游,往往无故冲危难, 冒险阻,而子不禁,何也?”余笑曰:“吾固知季子之无死也。吾之视季之举债冒险危而游, 与举债而饰其庐,一也。且夫人各以得行其志为适。终身守闺门之内,选戛趑趄,盖井而观 腰舟而渡,遇三尺之沟,则色变不敢跳越,若是者,吾不强之适江湖。好极山川之奇,求朋 友,揽风土士之变,视客死如家,死乱如死病,江湖之死如衽席,若是者,吾不强使守其家 孔子曰:‘志士不忘在沟壑。’夫若是者,吾所不能而子弟能之,其志且乐为之,而吾何暇禁 季子为余言,渡海时舟中人眩怖不敢起,独起视海中月,作《乘月渡海歌》一首:兵变, 阖而坐,作《海南道中诗》三十首。余乃笑吾幸不忧恐泣下也
此景,却尽已在纸上。这是作诗的极高境界,也可说摩诘是由学禅而参悟到此境。 节选自《中国文学论丛·谈诗》有删改 5、对“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指的是全诗有着特殊的意境和特殊的情趣,在诗的背后要有人。 B.指的是做诗要有禅味,要有情有景,而且必须是富有动感的景色。 C.指的是一个字都不写,却能让读者感受到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气息。 D.指的是不直接讲出作者所感觉的,而是让读者通过外境去领略诗歌的意境。 6、根据文章的第四段进行判断,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落”字和“鸣”字用得好,是因为这两个字透露出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气息。 B.“落”字体现了生命不堪秋雨侵袭的脆弱,“鸣”字表现了草虫夜半哀鸣的凄凉。 C.王维“顿然”感到此生命同时又感到此凄凉,这正是诗中禅意之所在,别有意境。 D.这一联好就好在留有余地让读者自己去领略,若是直接抒发议论,就降低了诗格。 7、下列和文章相关的论述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学诗应以王维、杜甫、李白、陶渊明为宗师,向陆游学无异于问道于盲。 B.陆放翁的这一联虽然对仗工整,形式整饬,但并无特殊的意境和情趣。 C.只有参禅悟禅,才能体味到“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中蕴含的无限深意。 D.按照作者的评价标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比文中所举两例更为高妙。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8-10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吾庐记 清·魏禧 季子礼,既倦于游——南极琼海,北抵燕,于是作屋于勺庭之左肩,曰:“此真吾庐矣!” 名曰吾庐。 庐于翠微址最高,群山宫之,平畴崇田,参错其下,目之所周,大约数十里,故视.勺庭 为胜焉。于是高下其径 ....,折而三之。松鸣于屋上,桃、李、梅、梨、梧桐、桂、辛夷之华, 荫于径下,架曲直之木为槛,垩以蜃灰,光耀林木。 客曰:“斗绝之山,取蔽风雨足矣。季子举债而饰之,非也。”或曰:“其少衰乎!其.将 怀安也。” 方季子之南游也,驱车瘴癞之乡,蹈不测之波,去朋友,独身无所事事,而之琼海,至 则飓风夜发屋,卧星露之下。兵变者再,索人而杀之,金铁鸣于堂户,尸交于衢,流血沟渎。 客或以闻.诸家。家人忧恐泣下,余谈笑饮食自若也。及其北游山东,方大饥,饥民十百为群, 煮人肉而食。千里之地,草绝根,树无青皮。家人闻之,益忧恐,而季子竟至燕。 客有让余者曰:“子之兄弟一身矣,又唯子言之.从。今季子好举债游,往往无故冲危难, 冒险阻,而子不禁,何也?”余笑曰:“吾固知季子之无死也。吾之视季之举债冒险危而游, 与举债而饰其庐,一也。且夫人各以得行其志为适。终身守闺门之内,选耎趑趄,盖井而观 ...., 腰舟而渡 ....,遇三尺之沟,则色变不敢跳越,若是者,吾不强之适江湖。好极山川之奇,求朋 友,揽风土之变,视客死如家,死乱如死病,江湖之死如衽席,若是者,吾不强使守其家。 孔子曰:‘志士不忘在沟壑 .......。’夫若是者,吾所不能而子弟能之,其志且乐为之,而吾何暇禁!” 季子为余言,渡海时舟中人眩怖不敢起,独起视海中月,作《乘月渡海歌》一首;兵变, 阖而坐,作《海南道中诗》三十首。余乃笑吾幸不忧恐泣下也
庐既成,易堂诸子,自伯兄而下皆有诗,四方之士闻者,咸以诗来会,而余为之记 注释:魏禧(1624-1680)字冰叔,号裕斋,又号勺庭,宁都人。与兄魏祥、弟魏礼(字和 公,号季子)皆有文名,时称“宁都三魏”,而禧为最。明亡,绝意仕进。康熙十八年征为 博学鸿词,不就。遂隐居翠微峰,讲学易堂,为“易堂九子”之首。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故视勺庭为胜焉 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 其将怀安也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客或以闻诸家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D.又唯子言之从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9、对下列词语在文中含义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盖井而观:盖住井口观天,喻眼光闭塞。 B.腰舟而渡:腰间系着葫芦渡水,喻做事过慎 C.高下其径:随地势高下为路。 D.志士不忘在沟壑:指显贵后不忘微贱患难的时候。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评析有错的一项是 A.作者借为其弟魏礼筑吾庐作记,写魏礼之为人,突出魏礼冒险危而远游的性情。文章叙 议交错,转换自然。无论状物写景,叙事记人,都显得摇曳生姿,意味无穷 作者从吾庐爽朗优美的环境入手,引出对弟弟外出远游和归山隐居两种看上去矛盾的行 为的议论,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应该有自己的抱负,并且以实现自己的目标愿望为志趣。 C.作者对其弟“举债冒险危而游”的行为并不赞赏,认为季子礼“南极琼海,北抵燕”,“冲 危难,冒险阻”只是“得行其志为适”,但人各有志,不应强求 D.“人间最苦是飘零”是安土重迁的中国人之基本文化共识。然而,明遗民之于漂泊和云游 似乎心存痴迷,“客死如家”,“江湖之死如衽席”的说法流露出作者的复杂心态。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以下题目请做在答卷纸上 四、(23分)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9分) (1)家人闻之,益忧恐,而季子竟至燕。(3分) (2)好极山川之奇,求朋友,揽风土之变,视客死如家,死乱如死病,江湖之死如衽席 若是者,吾不强使守其家。(6分)
庐既成,易堂诸子,自伯兄而下皆有诗,四方之士闻者,咸以诗来会,而余为之记。 注释:魏禧 (1624—1680)字冰叔,号裕斋,又号勺庭,宁都人。与兄魏祥、弟魏礼(字和 公,号季子)皆有文名,时称“宁都三魏”,而禧为最。明亡,绝意仕进。康熙十八年征为 博学鸿词,不就。遂隐居翠微峰,讲学易堂,为“易堂九子”之首。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故视.勺庭为胜焉 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 B.其.将怀安也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客或以闻.诸家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D.又唯子言之.从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9、对下列词语在文中含义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盖井而观:盖住井口观天,喻眼光闭塞。 B.腰舟而渡:腰间系着葫芦渡水,喻做事过慎。 C.高下其径:随地势高下为路。 D.志士不忘在沟壑:指显贵后不忘微贱患难的时候。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评析有错的一项是 A.作者借为其弟魏礼筑吾庐作记,写魏礼之为人,突出魏礼冒险危而远游的性情。文章叙 议交错,转换自然。无论状物写景,叙事记人,都显得摇曳生姿,意味无穷。 B.作者从吾庐爽朗优美的环境入手,引出对弟弟外出远游和归山隐居两种看上去矛盾的行 为的议论,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应该有自己的抱负,并且以实现自己的目标愿望为志趣。 C.作者对其弟“举债冒险危而游”的行为并不赞赏,认为季子礼“南极琼海,北抵燕”,“冲 危难,冒险阻”只是“得行其志为适”,但人各有志,不应强求。 D.“人间最苦是飘零”是安土重迁的中国人之基本文化共识。然而,明遗民之于漂泊和云游 似乎心存痴迷,“客死如家”,“江湖之死如衽席”的说法流露出作者的复杂心态。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120 分) 以下题目请做在答卷纸上。 四、(23 分) 1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9 分) (1)家人闻之,益忧恐,而季子竟至燕。(3 分) (2)好极山川之奇,求朋友,揽风土之变,视客死如家,死乱如死病,江湖之死如衽席, 若是者,吾不强使守其家。(6 分)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8分) 子夜吴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冷针,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1)、从《秋歌》前四句看,诗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诗人又是如何营造这种意境的 (4分) (2)两首诗主题相同,但写法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加以阐释。(4分) 13、默写(以下两题任选其一,6分) (一)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王勃《滕王阁序》) (二)(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孟 子·告子上》) (2)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刘禹锡《石头城》 (3) 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尘满面,鬓如霜。(苏轼《江城子》) 五、(22分) 请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4-17题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8 分) 子夜吴歌 李白 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冷针,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1)、从《秋歌》前四句看,诗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诗人又是如何营造这种意境的 (4 分) (2)两首诗主题相同,但写法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加以阐释。(4 分) 13、默写(以下两题任选其一,6 分) (一)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 , ; , 。(王勃《滕王阁序》) (二)(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 (《孟 子·告子上》) (2)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 。 刘禹锡《石头城》 (3) ,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尘满面,鬓如霜。(苏轼《江城子》) 五、(22 分) 请阅读以下材料,完成 14-17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