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依法管理原则:二是以人为 本、与民方便原则。《道路交通安全法》在机动车通行规则、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交通事故快 速处理和抢救费用的支付等方面都体现以人为本、与民方便的原则 2.道路通行规则。机动车、非机动车实行右侧通行。机动车上道路行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 标明的最高时速;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乘车人不得携带易燃易 爆等危险物品,不得向车外抛洒物品,不得有影响驾驶人安全驾驶的行为。 3.交通事故处理规则。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 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 管理部门。 连.对严重违法行为的处罚。《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于以下7种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规定了拘 留的处罚:对醉酒后驾驶机动车或营运机动车的;对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 或者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 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违 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 不构成犯罪的;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 (四)《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随着环境问题的岀现和逐渐加重,法律手段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以国 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执法、司法、守法等多个环节来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人类 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不超出生态系统可以承受的范围。 1.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 二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三是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2.保护环境范围。《环境保护法》将环境界定为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 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 然古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3.环境管理基本制度。我国环境管理基本制度主要有:环境规划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环境资源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冋时设计、同时施 工、同时投产使用的法律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制度、许可证制度和排污收费制 (五)《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互联网在成为信息传播和交流的便捷手段的同时,也成为不法分子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新型 工具。我国已经出现了各种以互联网为工具的新型违法犯罪,如在互联网上建立淫秽网站、开办 赌博网站、传播有害信息等,这些情况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第6页共17页
第6页 共 17 页 1.《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依法管理原则;二是以人为 本、与民方便原则。《道路交通安全法》在机动车通行规则、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交通事故快 速处理和抢救费用的支付等方面都体现以人为本、与民方便的原则。 2.道路通行规则。机动车、非机动车实行右侧通行。机动车上道路行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 标明的最高时速;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乘车人不得携带易燃易 爆等危险物品,不得向车外抛洒物品,不得有影响驾驶人安全驾驶的行为。 3.交通事故处理规则。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 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 管理部门。 4.对严重违法行为的处罚。《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于以下 7 种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规定了拘 留的处罚:对醉酒后驾驶机动车或营运机动车的;对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 或者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 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违 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 不构成犯罪的;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 (四)《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和逐渐加重,法律手段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以国 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执法、司法、守法等多个环节来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人类 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不超出生态系统可以承受的范围。 1.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 二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三是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2.保护环境范围。《环境保护法》将环境界定为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 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 然古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3.环境管理基本制度。我国环境管理基本制度主要有:环境规划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环境资源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 工、同时投产使用的法律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制度、许可证制度和排污收费制 度。 (五)《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互联网在成为信息传播和交流的便捷手段的同时,也成为不法分子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新型 工具。我国已经出现了各种以互联网为工具的新型违法犯罪,如在互联网上建立淫秽网站、开办 赌博网站、传播有害信息等,这些情况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1.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管 相结合的原则:二是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的原则:三是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 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的原则。网络法律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既要针对网络的特点作出新的规定,又 必须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 2.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 破坏性程序,攻击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致使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遭受损害;违反国家规定, 擅自中断计算机网络或者通信服务,造成计算机网络或者通信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3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 任:利用互联网造谣、诽谤或者发表、传播其他有害信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 度,或者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通过互联网窃取、泄露国家秘密、情报或者军事秘密; 利用互联网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利用互联网组织邪教组织、联络邪教组织 成员,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 4.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 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利用互联网销售伪劣产品或者对商品、服务作虚假宣传;利用互联网损害 他人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利用互联网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利用互联网编造并传播影响证券、期 货交易或者其他扰乱金融秩序的虚假信息:在互联网上建立淫秽网站、网页,提供淫秽站点链接 服务,或者传播淫秽书刊、影片、音像、图片 5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 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非法截获、篡改、 删除他人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数据资料,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利用互联网进行盗窃、诈 骗、敲诈勒索。 此外,该决定还规定,利用互联网实施其他犯罪行为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利用互联网实施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侵权行为的,分别依法追究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 第二节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职业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活动。职业道德和职业活动中的法律,就是为 了调节和约束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而形成和制定的行为规范。它们广泛渗透于职业活动的各个方 面,不仅对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具有引导和约束作用,同时也是保障社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的 必要条件。 、择业与创业 择业和创业是每一个大学生都要面对的问题。“择”意味着选择、寻找、决定:“创”意味着 开辟、创新、拓展。所谓择业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社会的需要,主动选择自己所从事的工 第7页共17页
第7页 共 17 页 1.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管 相结合的原则;二是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的原则;三是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 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的原则。网络法律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既要针对网络的特点作出新的规定,又 必须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 2.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 破坏性程序,攻击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致使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遭受损害;违反国家规定, 擅自中断计算机网络或者通信服务,造成计算机网络或者通信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3.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 任:利用互联网造谣、诽谤或者发表、传播其他有害信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 度,或者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通过互联网窃取、泄露国家秘密、情报或者军事秘密; 利用互联网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利用互联网组织邪教组织、联络邪教组织 成员,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 4.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 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利用互联网销售伪劣产品或者对商品、服务作虚假宣传;利用互联网损害 他人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利用互联网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利用互联网编造并传播影响证券、期 货交易或者其他扰乱金融秩序的虚假信息;在互联网上建立淫秽网站、网页,提供淫秽站点链接 服务,或者传播淫秽书刊、影片、音像、图片。 5.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 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非法截获、篡改、 删除他人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数据资料,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利用互联网进行盗窃、诈 骗、敲诈勒索。 此外,该决定还规定,利用互联网实施其他犯罪行为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利用互联网实施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侵权行为的,分别依法追究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 第二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职业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活动。职业道德和职业活动中的法律,就是为 了调节和约束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而形成和制定的行为规范。它们广泛渗透于职业活动的各个方 面,不仅对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具有引导和约束作用,同时也是保障社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的 必要条件。 一、择业与创业 择业和创业是每一个大学生都要面对的问题。“择”意味着选择、寻找、决定;“创”意味着 开辟、创新、拓展。所谓择业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社会的需要,主动选择自己所从事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