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锡常镇四市2015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 语文I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面各句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 是很难写出高的作品来的。 (2)在3D投影技术的帮助下,一代歌后,“邓丽君”不仅和周杰伦共同演绎 其经典金曲《你怎么说》,更为周杰伦的《千里之外》献声,引发万人大合唱。 (3)准确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文字,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的大学生 都很重要。这种能力的习得,不是的事,也不是政治课或通识课所能取代。 A.品味栩栩如生一蹴而就 B.品位栩栩如生一朝一夕 C.品味惟妙惟肖一朝一夕 D.品位惟妙惟肖一蹴而就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尽管顶着诺贝尔文学奖的光环,莫言作品仍然遭到书店退货,这成为文学书 籍市场滞销最新的、令人多少有点吃惊的案例。 B.仅仅把学生记住一些知识性的东西,记住教师对文本解读的结果作为目标是 不够的,教师还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C.2013年就在苹果商店上线的“芒果TV”移动应用,能够在近日引爆用户下载, 主要得益于《我是歌手》在其网络平台的独家播出而助推的。 D.随着各种手机APP的普及,无形中放大了人们对雾霾的焦虑,因为随手一划 就能看到实时的空气质量指数,坏天气带给人的压迫感让你躲无可躲。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本人昨天在学生阅览室遗失英汉词典一本,务请拾获者从速归还 B.你推荐的那家饭店菜品新颖,价格公道,下次我们一定还会惠顾的 C.新业务的开展,承蒙贵公司鼎力相助,终于小有所成,不胜感激 D.府上乔迁之喜,理当拜贺,只因琐事缠身,无法赏光,祈请海涵。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创的一种诗歌体式。他创作的无题诗颇多,▲而这种寄寓又 往往是模糊隐晦,在有无之间,所谓不便明言的情感隐秘。 ①由于表达隐晦曲折,历代的研究者解说各异,更有不少穿凿附会 ②其中不乏直接写爱情相思的,但更多借“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抒发身世感 喟 ③往往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 ④这些诗篇是诗人人生感受与情感的原生态的展现。 ⑤辞藻精丽,意境要眇,情思婉转,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A.③①②⑤④B.③⑤①④②C.④①②③⑤D.④②⑤③① 5.下列诗句中,不属于表达“人事沧桑,自然永恒”感慨的一项是(3分)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B.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C.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D.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晩,梨花满地不开门。 文言文阅读(20分)
江苏苏锡常镇四市 2015 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 语文Ⅰ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依次填入下面各句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1)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 是很难写出高 的作品来的。 (2)在 3D 投影技术的帮助下,一代歌后 ,“邓丽君”不仅和周杰伦共同演绎 其经典金曲《你怎么说》,更为周杰伦的《千里之外》献声,引发万人大合唱。 (3)准确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文字,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的大学生 都很重要。这种能力的习得,不是 的事,也不是政治课或通识课所能取代。 A.品味 栩栩如生 一蹴而就 B.品位 栩栩如生 一朝一夕 C.品味 惟妙惟肖 一朝一夕 D.品位 惟妙惟肖 一蹴而就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尽管顶着诺贝尔文学奖的光环,莫言作品仍然遭到书店退货,这成为文学书 籍市场滞销最新的、令人多少有点吃惊的案例。 B.仅仅把学生记住一些知识性的东西,记住教师对文本解读的结果作为目标是 不够的,教师还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C.2013 年就在苹果商店上线的“芒果 TV”移动应用,能够在近日引爆用户下载, 主要得益于《我是歌手》在其网络平台的独家播出而助推的。 D.随着各种手机 APP 的普及,无形中放大了人们对雾霾的焦虑,因为随手一划 就能看到实时的空气质量指数,坏天气带给人的压迫感让你躲无可躲。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 分) A.本人昨天在学生阅览室遗失英汉词典一本,务请拾获者从速归还。 B.你推荐的那家饭店菜品新颖,价格公道,下次我们一定还会惠顾的。 C.新业务的开展,承蒙贵公司鼎力相助,终于小有所成,不胜感激。 D.府上乔迁之喜,理当拜贺,只因琐事缠身,无法赏光,祈请海涵。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创的一种诗歌体式。他创作的无题诗颇多, ▲ 而这种寄寓又 往往是模糊隐晦,在有无之间,所谓不便明言的情感隐秘。 ①由于表达隐晦曲折,历代的研究者解说各异,更有不少穿凿附会。 ②其中不乏直接写爱情相思的,但更多借“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抒发身世感 喟。 ③往往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 ④这些诗篇是诗人人生感受与情感的原生态的展现。 ⑤辞藻精丽,意境要眇,情思婉转,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A.③①②⑤④ B.③⑤①④② C.④①②③⑤ D.④②⑤③① 5.下列诗句中,不属于表达“人事沧桑,自然永恒”感慨的一项是(3 分)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B.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C.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D.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二、文言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论澧州瑞木乞不宣示外廷札子 欧阳修 臣近闻澧州进柿木成文,有“太平之道”四字。其知州冯载,本是武人,不识事 体,便为祥瑞,以媚朝廷 臣谓前世号称太平者,须是四海晏然,万物得所。方今西羌叛逆,未平之患在前 北虏骄悖,藏伏之祸在后。一患未灭,一患已萌。加以西则泸戎,南则湖岭,凡 与四夷连接,无一处无事。而内则百姓困弊,盜贼纵横。昨京西陕西出兵八九千 人,捕数百之盗,不能一时翦灭,仅能溃散,然却于别处结集。今张海虽死,而 达州军贼已近百人,又杀使臣,其势不小。兴州又奏八九十人。州县皇阜,何以 存济?以臣视之,乃是四海骚然,万物失所,实未见太平之象 臣又思若使木文不伪,实是天生,则亦有深意。盖其文止曰“太平之道”者,其 意可推也。夫自古帝王,致太平皆自有道。得其道则太平,失其道则危乱。臣视 方今,但见其失,未见其得也。愿陛下忧勤万务,不牛逸豫,则二三岁间,渐期 修理。若以前贼张海等稍衰,便谓后贼不足忧;以近京得雪,便谓天下大丰熟; 见北虏未来,便谓必无事;见西贼通使,便谓可罢兵。指望太平,渐生安逸,则 此瑞木乃误事之妖木耳。 臣见今年曾进芝草者,今又进瑞木。窃虑四方相效,争造妖妄。其所进瑞木,伏 乞更不宣示臣寮。仍乞速诏天下州军,告以兴兵累年,四海困弊,方当责己忧劳 之际,凡有奇禽异兽草木之类,并不得进献。所以彰示圣德,感励臣民 (选自《欧阳修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便为祥瑞,以媚朝廷媚:讨好 B.须是四海晏然,万物得所晏:强盛 C.致太平皆自有道致:达到 D.所以彰示圣德,感励臣民励:劝勉 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而内则百姓困弊,盗贼纵横今张海虽死,而达州军贼已近百人 B.以臣视之,乃是四海骚然则此瑞木乃误事之妖木耳 C.若使木文不伪,实是天生,则亦有深意得其道则太平,失其道则危乱 D.以近京得雪,便谓天下大丰熟告以兴兵累年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州县皇皇,何以存济? (2)愿陛下忧勤万务,不生逸豫,则二三岁间,渐期修理 (3)窃虑四方相效,争造妖妄。 9.作者认为澧州瑞木虚妄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古代诗歌阅读(9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山寺 项斯 栗叶重重复翠微,黄昏溪上语人稀。 月明古寺客初到,风度闲门僧未归。 山果经霜多自落,水萤穿竹不停飞。 中宵能得几时睡,又被钟声催著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论澧州瑞木乞不宣示外廷札子 欧阳修 臣近闻澧州进柿木成文,有“太平之道”四字。其知州冯载,本是武人,不识事 体,便为祥瑞,以媚朝廷。 臣谓前世号称太平者,须是四海晏然,万物得所。方今西羌叛逆,未平之患在前; 北虏骄悖,藏伏之祸在后。一患未灭,一患已萌。加以西则泸戎,南则湖岭,凡 与四夷连接,无一处无事。而内则百姓困弊,盗贼纵横。昨京西陕西出兵八九千 人,捕数百之盗,不能一时翦灭,仅能溃散,然却于别处结集。今张海虽死,而 达州军贼已近百人,又杀使臣,其势不小。兴州又奏八九十人。州县皇皇,何以 存济?以臣视之,乃是四海骚然,万物失所,实未见太平之象。 臣又思若使木文不伪,实是天生,则亦有深意。盖其文止曰“太平之道”者,其 意可推也。夫自古帝王,致太平皆自有道。得其道则太平,失其道则危乱。臣视 方今,但见其失,未见其得也。愿陛下忧勤万务,不生逸豫,则二三岁间,渐期 修理。若以前贼张海等稍衰,便谓后贼不足忧;以近京得雪,便谓天下大丰熟; 见北虏未来,便谓必无事;见西贼通使,便谓可罢兵。指望太平,渐生安逸,则 此瑞木乃误事之妖木耳。 臣见今年曾进芝草者,今又进瑞木。窃虑四方相效,争造妖妄。其所进瑞木,伏 乞更不宣示臣寮。仍乞速诏天下州军,告以兴兵累年,四海困弊,方当责己忧劳 之际,凡有奇禽异兽草木之类,并不得进献。所以彰示圣德,感励臣民。 (选自《欧阳修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便为祥瑞,以媚朝廷 媚:讨好 B.须是四海晏然,万物得所 晏:强盛 C.致太平皆自有道 致:达到 D.所以彰示圣德,感励臣民 励:劝勉 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而内则百姓困弊,盗贼纵横 今张海虽死,而达州军贼已近百人 B.以臣视之,乃是四海骚然 则此瑞木乃误事之妖木耳 C.若使木文不伪,实是天生,则亦有深意 得其道则太平,失其道则危乱 D.以近京得雪,便谓天下大丰熟 告以兴兵累年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州县皇皇,何以存济? (2)愿陛下忧勤万务,不生逸豫,则二三岁间,渐期修理。 (3)窃虑四方相效,争造妖妄。 9.作者认为澧州瑞木虚妄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9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山寺 项 斯 栗叶重重复翠微,黄昏溪上语人稀。 月明古寺客初到,风度闲门僧未归。 山果经霜多自落,水萤穿竹不停飞。 中宵能得几时睡,又被钟声催著衣
(1)简述本诗的行文思路。(5分) (2)分析“山果经霜多自落,水萤穿竹不停飞”一联的表达效果。(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是鸟也,。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 (2),又重之以修能。(屈原《离骚》) (3)岂无山歌与村笛?。(白居易《琵琶行》) (4)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苏轼《赤壁赋》) (5),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6)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欧阳修《醉翁亭记》) (7),。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变奏的乡愁 李新勇 多年以前,不管是在新闻里还是在文学作品中,一旦出现“大凉山”“西昌”或 者“安宁河”这些字眼,心头澎湃的情绪就如同初恋时节在路上遇见暗恋的女 孩。那时候,我的文字总走不出由这三个字眼组成的故乡,连做梦都奔走在回家 路上。因为那里有我的父母兄弟,有熟悉的乡音,有熟谙的粗茶淡饭,有熟稔的 山山水水。 这些年,逮上个机会我就会回故乡住上几天。跟爷爷同时代的老人,走得一个不 剩了;跟父亲同时代的,已都步入老年;我的同龄人已到中年,各忙各的生计 比我年轻的,我们彼此都不认识。小村无法挽留年轻人的脚步,翅膀稍硬,便飞 进城市。小村的道路不断改变,房屋不断翻建。一次次回去,一次次积淀着陌生 故乡能被我感知的气息越来越微弱,乡愁变得越来越不可捉摸 火车提速、机票打折,让曾经在火车上熬五十多个小时的漫长细节,一下子缩短 为一二十个小时甚至三四个小时。快到我还没有把频道调过来,就到老家大门口 了。还有电话和手机,从前四天才能寄达的情绪,如今动一下指头就搞定。还有 微博、微信,故乡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情,从天气到高原湿地开发、排污抗污,都 在眼睛到手机屏幕那么短的距离间。我在第二故乡有了自己的孩子,她的出生让 我有一种在脚下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的感觉,我将成为孩子的起点和圆心。孩子长 大了,小学、初中、高中,眼看就要上大学了……我对老家的乡愁跟春天开河的 冰凌一样,再坚强也无法阻止崩塌的命运 我的父母在故乡替我留了一小块土地,希望我回去建房子。有现在这份工资,再 在老家的自留地上经营一个梭罗笔下的庄园,那种无忧无虑的田野牧歌生活的确 令人向往。我估计,待到退休,我早已没有这份心境。到那时候,我成了我女儿 的故乡。 人生的维度就那么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却又非常简单。任何人心头都有一份乡愁, 哪怕从来没离开过自己的出生地。比如我的邻居,买土豆要买本地土豆,买鸡蛋 要买家户蛋,买鱼虾要买野生的,诸如此类。本地土豆、家户蛋、野生鱼虾我们 也喜欢,虽然我从前生活在四川,他们一直生活在江苏,那是我们童年和少年时 候共同的味道。良种蔬菜抑或转基因蔬菜吃到嘴里,口味差得跟从前的猪食一样。 乡愁从味蕾开始,跟离不离开故乡没有多大因果关系。 这种乡愁已不属于地理范畴
(1)简述本诗的行文思路。(5 分) (2)分析“山果经霜多自落,水萤穿竹不停飞”一联的表达效果。(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是鸟也, 。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 (2) ,又重之以修能。(屈原《离骚》) (3)岂无山歌与村笛? 。(白居易《琵琶行》) (4)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苏轼《赤壁赋》) (5)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6)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欧阳修《醉翁亭记》) (7)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五、现代文阅读(一)(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5 题。 变奏的乡愁 李新勇 多年以前,不管是在新闻里还是在文学作品中,一旦出现“大凉山”“西昌”或 者“安宁河”这些字眼,心头澎湃的情绪就如同初恋时节在路上遇见暗恋的女 孩。那时候,我的文字总走不出由这三个字眼组成的故乡,连做梦都奔走在回家 路上。因为那里有我的父母兄弟,有熟悉的乡音,有熟谙的粗茶淡饭,有熟稔的 山山水水。 这些年,逮上个机会我就会回故乡住上几天。跟爷爷同时代的老人,走得一个不 剩了;跟父亲同时代的,已都步入老年;我的同龄人已到中年,各忙各的生计; 比我年轻的,我们彼此都不认识。小村无法挽留年轻人的脚步,翅膀稍硬,便飞 进城市。小村的道路不断改变,房屋不断翻建。一次次回去,一次次积淀着陌生。 故乡能被我感知的气息越来越微弱,乡愁变得越来越不可捉摸。 火车提速、机票打折,让曾经在火车上熬五十多个小时的漫长细节,一下子缩短 为一二十个小时甚至三四个小时。快到我还没有把频道调过来,就到老家大门口 了。还有电话和手机,从前四天才能寄达的情绪,如今动一下指头就搞定。还有 微博、微信,故乡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情,从天气到高原湿地开发、排污抗污,都 在眼睛到手机屏幕那么短的距离间。我在第二故乡有了自己的孩子,她的出生让 我有一种在脚下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的感觉,我将成为孩子的起点和圆心。孩子长 大了,小学、初中、高中,眼看就要上大学了……我对老家的乡愁跟春天开河的 冰凌一样,再坚强也无法阻止崩塌的命运。 我的父母在故乡替我留了一小块土地,希望我回去建房子。有现在这份工资,再 在老家的自留地上经营一个梭罗笔下的庄园,那种无忧无虑的田野牧歌生活的确 令人向往。我估计,待到退休,我早已没有这份心境。到那时候,我成了我女儿 的故乡。 人生的维度就那么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却又非常简单。任何人心头都有一份乡愁, 哪怕从来没离开过自己的出生地。比如我的邻居,买土豆要买本地土豆,买鸡蛋 要买家户蛋,买鱼虾要买野生的,诸如此类。本地土豆、家户蛋、野生鱼虾我们 也喜欢,虽然我从前生活在四川,他们一直生活在江苏,那是我们童年和少年时 候共同的味道。良种蔬菜抑或转基因蔬菜吃到嘴里,口味差得跟从前的猪食一样。 乡愁从味蕾开始,跟离不离开故乡没有多大因果关系。 这种乡愁已不属于地理范畴
20l1年,从鲁迅文学院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梦境都在文学馆路、中国现代 文学馆、鲁院的教室和宿舍里。后来多次到北京出差,无论时间多么紧张,都要 挤出时间回去看一看。铁打的鲁院,流水的学员。树长高了,院子更美了,池中 的红鲤鱼变大了。但在我心底,“我们”的气场还在。仿佛我们同届的学员都还 在宿舍里指尖飞舞,构筑皇皇大著,只要在楼下喊一声“打球啰”“拔河啰”, 就能把大家热热闹闹地招呼到楼下来……徜徉半日,徘徊于小径,在往事中流连 忘返。临到要离开,人就落到现实了。落到现实是很痛的,不过,要是不落到现 实,更痛 这个别致的学院,成了多少中国作家的精神故乡。 乡愁如果有生长期,其童年、青年、壮年,大概也是一直生长着,变化着的吧。 12.文章开头用“多年以前”这种方式叙述有什么作用?(4分) 13.第三段最后写道,“我对老家的乡愁跟春天开河的冰凌一样,再坚强也无法 阻止崩塌的命运”。请具体说说哪些因素造成了这种“崩塌”。(4分) 14.“落到现实是很痛的,不过,要是不落到现实,更痛。”解释这句话在文中 含意。(6分) 15.本文题为“变奏的乡愁”,说说作者表达了哪些形态的乡愁,并简析其具体 内容。(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中国哲学家表达思想的方式 冯友兰 ①一个西方人开始阅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哲学作者的言论和 著述往往十分简短,甚至互不连贯。打开《论语》,每一小段只包含几个字,各 段之间往往也没有联系。打开《老子》,全书只有约五千字,但是老子的全部哲 学都在其中了。习惯于长篇大论进行理性论辩的学生,遇到这种情况,会感到摸 不着头脑,不知这些中国哲学家在说什么,由此不免会认为,这是中国哲学家的 思想不够连贯。假如果真是这样,中国哲学就不存在了。不相连贯的思想,怎能 称得上是哲学呢? ②中国哲学家的言论著述,表面看来似乎不相连贯,乃是由于它们本不是专门的 哲学著作。按照中国传统,学习哲学不是一个专门的行业。人人都应当读经书, 正如在西方传统看来,人人都应当去教堂。读哲学是为了使人得以成为人,而不 是为了成为某种特殊的人。因此,中国没有专业的哲学家;非专业的哲学家不认 为自己要写专门的哲学著作。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专门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专 门著作的哲学家,为数多得多。如果要想读这些人的著作,就需要从他们对友人 和学生的言论集和书信中去辑录。因此其中不免有不相连贯,甚至互相矛盾的地 方,这是不足为怪的 ③在有些哲学家如孟子、荀子的著作里,的确也有长篇大论的文章。但是和西方 哲学家的著作相比,它们仍显得篇幅短小,未曾把道理讲透。这是因为中国哲学 家惯于用格言、警句、比喻、事例等形式表述思想。格言总是简短的,而比喻和 事例则总是自成段落,与前后文字不相衔接的。用格言、比喻和事例来说理,难 免有不够透彻的地方,只能靠其中的暗示补足。明述和暗示正好相反,一句话越 明晰,其中就越少暗示的成分;正如一种表达,越是采取散文的形式,就越不像 是诗。中国哲学家的语言如此不明晰,而其中所含的暗示则几乎是无限的。富于
2011 年,从鲁迅文学院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梦境都在文学馆路、中国现代 文学馆、鲁院的教室和宿舍里。后来多次到北京出差,无论时间多么紧张,都要 挤出时间回去看一看。铁打的鲁院,流水的学员。树长高了,院子更美了,池中 的红鲤鱼变大了。但在我心底,“我们”的气场还在。仿佛我们同届的学员都还 在宿舍里指尖飞舞,构筑皇皇大著,只要在楼下喊一声“打球啰”“拔河啰”, 就能把大家热热闹闹地招呼到楼下来……徜徉半日,徘徊于小径,在往事中流连 忘返。临到要离开,人就落到现实了。落到现实是很痛的,不过,要是不落到现 实,更痛。 这个别致的学院,成了多少中国作家的精神故乡。 乡愁如果有生长期,其童年、青年、壮年,大概也是一直生长着,变化着的吧。 12.文章开头用“多年以前”这种方式叙述有什么作用?(4 分) 13.第三段最后写道,“我对老家的乡愁跟春天开河的冰凌一样,再坚强也无法 阻止崩塌的命运”。请具体说说哪些因素造成了这种“崩塌”。(4 分) 14.“落到现实是很痛的,不过,要是不落到现实,更痛。”解释这句话在文中 含意。(6 分) 15.本文题为“变奏的乡愁”,说说作者表达了哪些形态的乡愁,并简析其具体 内容。(6 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8 题。 中国哲学家表达思想的方式 冯友兰 ①一个西方人开始阅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哲学作者的言论和 著述往往十分简短,甚至互不连贯。打开《论语》,每一小段只包含几个字,各 段之间往往也没有联系。打开《老子》,全书只有约五千字,但是老子的全部哲 学都在其中了。习惯于长篇大论进行理性论辩的学生,遇到这种情况,会感到摸 不着头脑,不知这些中国哲学家在说什么,由此不免会认为,这是中国哲学家的 思想不够连贯。假如果真是这样,中国哲学就不存在了。不相连贯的思想,怎能 称得上是哲学呢? ②中国哲学家的言论著述,表面看来似乎不相连贯,乃是由于它们本不是专门的 哲学著作。按照中国传统,学习哲学不是一个专门的行业。人人都应当读经书, 正如在西方传统看来,人人都应当去教堂。读哲学是为了使人得以成为人,而不 是为了成为某种特殊的人。因此,中国没有专业的哲学家;非专业的哲学家不认 为自己要写专门的哲学著作。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专门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专 门著作的哲学家,为数多得多。如果要想读这些人的著作,就需要从他们对友人 和学生的言论集和书信中去辑录。因此其中不免有不相连贯,甚至互相矛盾的地 方,这是不足为怪的。 ③在有些哲学家如孟子、荀子的著作里,的确也有长篇大论的文章。但是和西方 哲学家的著作相比,它们仍显得篇幅短小,未曾把道理讲透。这是因为中国哲学 家惯于用格言、警句、比喻、事例等形式表述思想。格言总是简短的,而比喻和 事例则总是自成段落,与前后文字不相衔接的。用格言、比喻和事例来说理,难 免有不够透彻的地方,只能靠其中的暗示补足。明述和暗示正好相反,一句话越 明晰,其中就越少暗示的成分;正如一种表达,越是采取散文的形式,就越不像 是诗。中国哲学家的语言如此不明晰,而其中所含的暗示则几乎是无限的。富于
暗示而不是一泻无余,这是中国诗歌、绘画等各种艺术所追求的目标,它也同样 成为中国哲学家表述思想时的风格 ④《论语》和《老子》中的简短词句是充满提示的箴言。正由于富于提示,才使 它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我们如果把《老子》书中提到的概念列举出来,重述 遍,可能用上五万字或五十万字,它可能帮读者了解《老子》一书的含义,但它 本身将成为另一本书,而永不可能代替《老子》原著。郭象是《庄子》一书的著 名注释家,他把庄子使用的寓言和隐喻,用理性论辩的方式加以阐述,又把《庄 子》书中的诗句用散文予以重述,他的论述比《庄子》一书清晰得多,但是,《庄 子》原书富于提示,郭象的注释则明晰具体。人们会问:两者之中,哪个更好呢? 后来一位禅宗僧人曾说:“曾见郭象注庄子,识者云:却是庄子注郭象。 (节选自《中国哲学简史》,有删改) 16.文章在论述过程中两次提到《老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7.作者认为中国哲学家的言论著述简短、看似不相连贯的原因有哪些?(6分) 18.“曾见郭象注庄子,识者云:却是庄子注郭象。”请结合文意阐释这句话的 内涵。(6分) 七、写作(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 限,诗歌除外 贫困交加的梵高,在每天努力振作起来的信心的支配下画着他那色彩绚丽的画。 他曾满怀感慨地说:生活的色彩和他画中的色彩太不一致了 不仅梵高,很多人都曾为此感叹过,思索过 2014~2015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 语文Ⅱ(附加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0~21题。(10分) 词者,盖出于唐之诗人,采《乐府》之音以制新律,因系其词,故曰“词”。《传》 曰:“意内而言外谓之词。”其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 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 (节选自张惠言《词选序》)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6处)(6分) 21.文中提到的《传》一般认为是指《说文解字》,它的作者是▲。(2分) 22.作者认为词的特点是“意内言外”。依据材料,其中的“意”指什么?(2 分) 、名著阅读题(15分) 2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明天》中的单四嫂子恪守封建的节烈观,面对蓝皮阿五等流氓的侮辱、社 会的冷漠、特别是儿子死亡的重大灾难,只能屈辱孤寂地忍受命运的宰割」 B.《子夜》通过吴老太爷的死亡、老乡绅曾沧海个人与家庭生活的急剧变化 冯云卿的进城及其堕落等表现乡村暴动对社会生活秩序的影响和改变 C.《茶馆》中贯穿全剧的重要人物,除了掌柜王利发,还有正直善良、敢作敢 为的旗人常四爷,搞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说媒拉纤、拐卖人口的刘麻 D.泰戈尔《飞鸟集》中的一些篇章,通过对无名花朵、绿叶等的礼赞,倡导- 种为创造美好生活而默默献身的人生精神
暗示而不是一泻无余,这是中国诗歌、绘画等各种艺术所追求的目标,它也同样 成为中国哲学家表述思想时的风格。 ④《论语》和《老子》中的简短词句是充满提示的箴言。正由于富于提示,才使 它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我们如果把《老子》书中提到的概念列举出来,重述一 遍,可能用上五万字或五十万字,它可能帮读者了解《老子》一书的含义,但它 本身将成为另一本书,而永不可能代替《老子》原著。郭象是《庄子》一书的著 名注释家,他把庄子使用的寓言和隐喻,用理性论辩的方式加以阐述,又把《庄 子》书中的诗句用散文予以重述,他的论述比《庄子》一书清晰得多,但是,《庄 子》原书富于提示,郭象的注释则明晰具体。人们会问:两者之中,哪个更好呢? 后来一位禅宗僧人曾说:“曾见郭象注庄子,识者云:却是庄子注郭象。” (节选自《中国哲学简史》,有删改) 16.文章在论述过程中两次提到《老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17.作者认为中国哲学家的言论著述简短、看似不相连贯的原因有哪些?(6 分) 18.“曾见郭象注庄子,识者云:却是庄子注郭象。”请结合文意阐释这句话的 内涵。(6 分) 七、写作(70 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 限,诗歌除外。 贫困交加的梵高,在每天努力振作起来的信心的支配下画着他那色彩绚丽的画。 他曾满怀感慨地说:生活的色彩和他画中的色彩太不一致了。 不仅梵高,很多人都曾为此感叹过,思索过…… 2014~2015 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 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0~21 题。(10 分) 词者,盖出于唐之诗人,采《乐府》之音以制新律,因系其词,故曰“词”。《传》 曰:“意内而言外谓之词。”其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 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 (节选自张惠言《词选序》)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 6 处)(6 分) 21.文中提到的《传》一般认为是指《说文解字》,它的作者是 ▲ 。(2 分) 22.作者认为词的特点是“意内言外”。依据材料,其中的“意”指什么?(2 分) 二、名著阅读题(15 分) 2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明天》中的单四嫂子恪守封建的节烈观,面对蓝皮阿五等流氓的侮辱、社 会的冷漠、特别是儿子死亡的重大灾难,只能屈辱孤寂地忍受命运的宰割。 B.《子夜》通过吴老太爷的死亡、老乡绅曾沧海个人与家庭生活的急剧变化、 冯云卿的进城及其堕落等表现乡村暴动对社会生活秩序的影响和改变。 C.《茶馆》中贯穿全剧的重要人物,除了掌柜王利发,还有正直善良、敢作敢 为的旗人常四爷,搞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说媒拉纤、拐卖人口的刘麻 子等。 D.泰戈尔《飞鸟集》中的一些篇章,通过对无名花朵、绿叶等的礼赞,倡导一 种为创造美好生活而默默献身的人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