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 择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 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学。 墨脱县帮辛乡,因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是墨脱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为了劝 学,格桑德吉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 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 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过冰河、溜铁索,把四个月才能 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 这些年来,为了教好孩子们,格桑德吉将自己的女儿央珍从两岁时一直寄养在拉 萨的爷爷家,当一年之后格桑德吉再到拉萨的时候,女儿已经不认识她了。2013 年,时逢格桑德吉荣获“最美乡村教师”,节目组特地邀请了格桑德吉的丈夫和女 儿来到北京。同时,这也是格桑德吉与女儿的第五次见面 十三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 学率95%。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而她自己的 女儿却留在了拉萨,一年才能见一次。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第七位:20年来坚持每周出诊6天的百岁仁医—胡佩兰 【颁奖词】秋兰为佩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 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事迹】胡佩兰,女,98岁,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和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坐诊医生 1944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 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 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 药费。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 胡佩兰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2013年7月,98岁胡佩 兰心脏病突发,经抢救后,第二天她依然准时到医院坐诊。 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因为慕名找上 门的病人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对患者也极有耐心,给 病人开药,很少超过一百元。如今,胡佩兰的记忆明显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 但病人的情况她却记得清清楚楚,耳朵里放着助听器,听不清的地方,便由旁边 的学生解释 胡佩兰对病人的态度有目共睹,她经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 医生只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极力配合,不管面对哪一个病 人,都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对待 直至今日,胡佩兰已经在一个工厂职工医院和现在的地方,连续坐诊20年,坚 持每周出诊6天,风雨无阻。 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第八位:绝症母亲为孩子留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 图》——姚厚芝 【颁奖词】寸草春晖 病压垮了身体,但不能摧毁母爱。草根母亲呕心沥血,为孩子缝补梦想,而深厚 的爱,更铺就孩子精神的未来。请上天给你多一些时间,让你把美好的愿望,织 进这春天的图景 【事迹】姚厚芝,女,38岁,重庆市巫溪县塘坊镇红土村村民
2000 年,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 择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 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学。 墨脱县帮辛乡,因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是墨脱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为了劝 学,格桑德吉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 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 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过冰河、溜铁索,把四个月才能 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 这些年来,为了教好孩子们,格桑德吉将自己的女儿央珍从两岁时一直寄养在拉 萨的爷爷家,当一年之后格桑德吉再到拉萨的时候,女儿已经不认识她了。2013 年,时逢格桑德吉荣获“最美乡村教师”,节目组特地邀请了格桑德吉的丈夫和女 儿来到北京。同时,这也是格桑德吉与女儿的第五次见面。 十三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 30%,变成到今天入 学率 95%。她教的孩子有 6 名考上大学、20 多名考上大专、中专,而她自己的 女儿却留在了拉萨,一年才能见一次。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第七位:20 年来坚持每周出诊 6 天的百岁仁医——胡佩兰 【颁奖词】秋兰为佩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 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事迹】胡佩兰,女,98 岁,解放军 3519 职工医院和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坐诊医生。 1944 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 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 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 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 药费。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 50 多个"希望书屋"。 胡佩兰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2013 年 7 月,98 岁胡佩 兰心脏病突发,经抢救后,第二天她依然准时到医院坐诊。 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因为慕名找上 门的病人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对患者也极有耐心,给 病人开药,很少超过一百元。如今,胡佩兰的记忆明显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 但病人的情况她却记得清清楚楚,耳朵里放着助听器,听不清的地方,便由旁边 的学生解释。 胡佩兰对病人的态度有目共睹,她经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 医生只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极力配合,不管面对哪一个病 人,都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对待。” 直至今日,胡佩兰已经在一个工厂职工医院和现在的地方,连续坐诊 20 年,坚 持每周出诊 6 天,风雨无阻。 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第八位:绝症母亲为孩子留学费耗时 3 年绣出《清明上河 图》——姚厚芝 【颁奖词】寸草春晖 病压垮了身体,但不能摧毁母爱。草根母亲呕心沥血,为孩子缝补梦想,而深厚 的爱,更铺就孩子精神的未来。请上天给你多一些时间,让你把美好的愿望,织 进这春天的图景。 【事迹】姚厚芝,女,38 岁,重庆市巫溪县塘坊镇红土村村民
1999年,姚厚芝嫁给了王以朝,婚后一起赴山东煤矿打工。随着两个孩子的出 生,姚厚芝专心在家带孩子,丈夫在煤矿挖煤。2006年,一场病魔突袭,彻底 摧垮了这个家。 姚厚芝査出乳腺肿瘤,需立即做切除手术。面对髙额的手术费,姚厚芝选择了‘药 疗”。几年下来,病情没有丝毫好转。 2009年2月,姚厚芝从电视上得知,绣十字绣也能卖钱。第二天,她坐车辗转 十余小时,咬牙花2800元购回一幅6.5米长的十字绣《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样。 这次的“先斩后奏,让一向疼她的丈夫火冒三丈,觉得她是在瞎折腾,可姚厚芝 有自己的想法。 从此,姚厚芝过起了两点一线两头黑”的生活,每天绣十字绣长达17个小时 2012年7月,经过3年零5个月的昼夜追赶,这幅共需127万针才能刺制而成 的《清明上河图》终于落针。有收藏家上门出20万收购,姚厚芝拒绝了。 姚厚芝想将十字绣保存下来,即便有一天自己不在人世了,再把它卖出去,孩子 们上大学的钱就不用愁了。 姚厚芝的儿子王锐读初中,女儿王琼读小学。王锐说长大了要当医生,给妈妈治 病。不善言辞的丈夫,不知道怎么劝说妻子,本身患有肝病的他只是拼命地下井, 希望能早点挣够钱给妻子治病。 第一幅十字绣完工后,姚厚芝又买回了一幅长22米、宽0.85米的《清明上河 图》十字绣样。这幅刺绣的难度、时间和价钱是第一幅的好几倍。姚厚芝偷偷找 以前的工友七拼八凑了一万元,瞒着丈夫说只花了两三千元。她怕丈夫心痛和着 急,因为家里实在是负担不起。从2006年到现在,姚厚芝花去的医药费已达10 多万元。 如今,王以朝仍在山东挖煤,姚厚芝在家照料两个孩子的生活。姚厚芝说,第二 幅《清明上河图》已绣了快6米。希望老天能再给她3年时间。她现在就是一个 与时间赛跑的人,不知道自己生命何时会终结。她没有其他奢求和心愿,只是想 尽自己所能多给孩子留点什么。 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第九位:迟到的荣誉不悔的信念不变的价值——方俊明 【颁奖词】克明俊德 纵身一跃,却被命运撞得头破血流。在轮椅上度过青春,但你却固执地相信善良, 丝毫不悔。今天你不能起身,但我们知道,你早已站立在所有人面前。 【事迹】方俊明,男,56岁,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人。 1985年8月,28岁的方俊明为救一个假装落水的顽童,跃入河中,造成颈椎骨 折,高位截瘫。直到2013年11月,方俊明终于获得了迟到28年的见义勇为荣 誉称号。 方俊明救人当年,武汉市尚无见义勇为方面的奖励条例,被“救”男孩的家庭始终 不愿出具书面证明,致使他见义勇为的行为一直未得到确认。对于这样一位“英 雄”,他所在单位,原武昌车辆厂,只好比照工伤来处理。 武汉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于1993年成立,但奖励对象为“与犯罪分子作斗争人员 这两年,有人问方俊明有没有见义勇为证书,我觉得蛮尴尬,只好把报上的报 道拿给人家看。” 这些年来,妻子离开了,父亲也去世了。方俊明的生活无法自理,依靠母亲姜春 梅日夜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并将当时尚未满周岁的孙女拉扯养大
1999 年,姚厚芝嫁给了王以朝,婚后一起赴山东煤矿打工。随着两个孩子的出 生,姚厚芝专心在家带孩子,丈夫在煤矿挖煤。2006 年,一场病魔突袭,彻底 摧垮了这个家。 姚厚芝查出乳腺肿瘤,需立即做切除手术。面对高额的手术费,姚厚芝选择了“药 疗”。几年下来,病情没有丝毫好转。 2009 年 2 月,姚厚芝从电视上得知,绣十字绣也能卖钱。第二天,她坐车辗转 十余小时,咬牙花 2800 元购回一幅 6.5 米长的十字绣《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样。 这次的“先斩后奏”,让一向疼她的丈夫火冒三丈,觉得她是在瞎折腾,可姚厚芝 有自己的想法。 从此,姚厚芝过起了“两点一线两头黑”的生活,每天绣十字绣长达 17 个小时。 2012 年 7 月,经过 3 年零 5 个月的昼夜追赶,这幅共需 127 万针才能刺制而成 的《清明上河图》终于落针。有收藏家上门出 20 万收购,姚厚芝拒绝了。 姚厚芝想将十字绣保存下来,即便有一天自己不在人世了,再把它卖出去,孩子 们上大学的钱就不用愁了。 姚厚芝的儿子王锐读初中,女儿王琼读小学。王锐说长大了要当医生,给妈妈治 病。不善言辞的丈夫,不知道怎么劝说妻子,本身患有肝病的他只是拼命地下井, 希望能早点挣够钱给妻子治病。 第一幅十字绣完工后,姚厚芝又买回了一幅长 22 米、宽 0.85 米的《清明上河 图》十字绣样。这幅刺绣的难度、时间和价钱是第一幅的好几倍。姚厚芝偷偷找 以前的工友七拼八凑了一万元,瞒着丈夫说只花了两三千元。她怕丈夫心痛和着 急,因为家里实在是负担不起。从 2006 年到现在,姚厚芝花去的医药费已达 10 多万元。 如今,王以朝仍在山东挖煤,姚厚芝在家照料两个孩子的生活。姚厚芝说,第二 幅《清明上河图》已绣了快 6 米。希望老天能再给她 3 年时间。她现在就是一个 与时间赛跑的人,不知道自己生命何时会终结。她没有其他奢求和心愿,只是想 尽自己所能多给孩子留点什么。 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第九位:迟到的荣誉不悔的信念 不变的价值——方俊明 【颁奖词】克明俊德 纵身一跃,却被命运撞得头破血流。在轮椅上度过青春,但你却固执地相信善良, 丝毫不悔。今天你不能起身,但我们知道,你早已站立在所有人面前。 【事迹】方俊明,男,56 岁,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人。 1985 年 8 月,28 岁的方俊明为救一个假装落水的顽童,跃入河中,造成颈椎骨 折,高位截瘫。直到 2013 年 11 月,方俊明终于获得了迟到 28 年的见义勇为荣 誉称号。 方俊明救人当年,武汉市尚无见义勇为方面的奖励条例,被“救”男孩的家庭始终 不愿出具书面证明,致使他见义勇为的行为一直未得到确认。对于这样一位“英 雄”,他所在单位,原武昌车辆厂,只好比照工伤来处理。 武汉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于 1993 年成立,但奖励对象为“与犯罪分子作斗争人员”。 这两年,有人问方俊明有没有见义勇为证书,“我觉得蛮尴尬,只好把报上的报 道拿给人家看。” 这些年来,妻子离开了,父亲也去世了。方俊明的生活无法自理,依靠母亲姜春 梅日夜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并将当时尚未满周岁的孙女拉扯养大
2013年,一部话剧上演后,方俊明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应方俊明要求, 武汉市通过收集材料,确认方俊明当年行为属见义勇为,并颁发见义勇为先进分 子荣誉称号。 虽然荣誉迟到了28年。但方俊明从来没有后悔那次行动。一个家庭的艰辛, 个生命的委屈,这一切都见证了善良在人们心中的恒定不变的价值 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第十位:从青春岁月到耄耋之年,将军梦,守护情——龚 全珍 【颁奖词】松筠之节 少年时寻见光,青年时遇见爱,暮年到来的时候,你的心依然辽阔。一生追随革 命、爱情和信仰,辗转于战场、田野、课堂。人民的敬意,是你一生最美的勋章。 【事迹】龚全珍,女,90岁,现居江西莲花县琴亭镇金城社区。 1957年8月,开国将军甘祖昌主动向组织上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职务,回家 乡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务农,龚全珍相随而归。那一年,她34岁。 将军当农民,甘祖昌是新中国第一人。龚全珍完全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决定:“老 甘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正像他说的那样,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 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复杂重要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决不能无功受禄,决不能 不劳而获。” 从新疆到江西,全家11口人的行装只有3个箱子,却带了8只笼子,里面装着 新疆的家禽家畜良种。当时甘祖昌每月工资330元,生活上十分节俭,把2/3的 工资用来修水利、建校舍、办企业、扶贫济困。他一共参加建起了3座水库、4 座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25公里长的渠道。龚全珍全力配合丈夫,也把 自己工资的大部分花在支援农村建设上。回到莲花头几年,她没有做一件新衣服。 龚全珍在家里呆不住。步行25公里到县文教局联系工作,被分配在九都中学任 教。这所学校条件很差,只有3名老师,她却一点不嫌弃,第二天就搬铺盖去了 学校,开始把自己赤忱的爱投入到这片红土地。 1961年,县文教局安排龚全珍到同乡的南陂小学当校长,在那里一呆就是13年。 后来,她又被调到离家不远的甘家小学当校长,依然还是老作风,吃住在学校, 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 1986年3月,甘将军因病逝世,一只铁盒子是他留给妻子和儿女唯一的遗产, 里面用红布包着3枚闪亮的勋章 离休后,龚全珍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倾力捐资助学、扶贫济 困,开办“龚全珍工作室”,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从青春岁月到耄耋之年,为广 大群众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2013年9月26日,龚全珍获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 习近平同志高度赞扬 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1.林俊德 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 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 纵死终令汗竹香 2.陈斌强[来源学科网ZXXK] 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 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 代代传承
2013 年,一部话剧上演后,方俊明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应方俊明要求, 武汉市通过收集材料,确认方俊明当年行为属见义勇为,并颁发见义勇为先进分 子荣誉称号。 虽然荣誉迟到了 28 年。但方俊明从来没有后悔那次行动。一个家庭的艰辛,一 个生命的委屈,这一切都见证了善良在人们心中的恒定不变的价值。 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第十位:从青春岁月到耄耋之年,将军梦,守护情——龚 全珍 【颁奖词】松筠之节 少年时寻见光,青年时遇见爱,暮年到来的时候,你的心依然辽阔。一生追随革 命、爱情和信仰,辗转于战场、田野、课堂。人民的敬意,是你一生最美的勋章。 【事迹】龚全珍,女,90 岁,现居江西莲花县琴亭镇金城社区。 1957 年 8 月,开国将军甘祖昌主动向组织上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职务,回家 乡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务农,龚全珍相随而归。那一年,她 34 岁。 将军当农民,甘祖昌是新中国第一人。龚全珍完全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决定:“老 甘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正像他说的那样,‘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 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复杂重要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决不能无功受禄,决不能 不劳而获’。” 从新疆到江西,全家 11 口人的行装只有 3 个箱子,却带了 8 只笼子,里面装着 新疆的家禽家畜良种。当时甘祖昌每月工资 330 元,生活上十分节俭,把 2/3 的 工资用来修水利、建校舍、办企业、扶贫济困。他一共参加建起了 3 座水库、4 座电站、3 条公路、12 座桥梁、25 公里长的渠道。龚全珍全力配合丈夫,也把 自己工资的大部分花在支援农村建设上。回到莲花头几年,她没有做一件新衣服。 龚全珍在家里呆不住。步行 25 公里到县文教局联系工作,被分配在九都中学任 教。这所学校条件很差,只有 3 名老师,她却一点不嫌弃,第二天就搬铺盖去了 学校,开始把自己赤忱的爱投入到这片红土地。 1961 年,县文教局安排龚全珍到同乡的南陂小学当校长,在那里一呆就是 13 年。 后来,她又被调到离家不远的甘家小学当校长,依然还是老作风,吃住在学校, 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 1986 年 3 月,甘将军因病逝世,一只铁盒子是他留给妻子和儿女唯一的遗产, 里面用红布包着 3 枚闪亮的勋章。 离休后,龚全珍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倾力捐资助学、扶贫济 困,开办“龚全珍工作室”,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从青春岁月到耄耋之年,为广 大群众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2013 年 9 月 26 日,龚全珍获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 习近平同志高度赞扬。 2012 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1.林俊德 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 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 纵死终令汗竹香 2.陈斌强[来源:学.科.网 Z.X.X.K] 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 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 代代传承
孝更绝伦足可矜 3.何玥 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 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 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何处春江无月明 4.高秉涵 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 乡更知故土甜。少小离家,如今你回来了,双手颤抖,你捧着的不是老兵的遗骨, 坛又一坛,都是满满的乡愁。 悲莫悲兮生别离 5.高淑珍 粗糙的手支起课桌,宽厚的背挡住风雨。有了爱,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壮起来 你的心和泥土一样质朴,你洒下辛苦的种子,善良会生长成参天大树。 爝火燃回春浩浩 6.陈家顺 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你乔装改扮 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隐姓埋名,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为了谁。 动人以行不以言 7.张丽莉 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 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 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 冰雪为容玉作胎 8.李文波 二十年坚守,你站成了一块礁石,任凭风吹浪打。却只能愧对青丝白发。你也有 梦,可更知肩上的责任比天大。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在那里,祖国的风帆从不 曾落下 能受天磨为铁汉 9.周月华艾起 她背起药箱,他再背起她。他心里装的全是她,而她的心里还装着整个村庄。 条路,两个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华皎洁,爱正漫漫的升起, 清香传得天心在 10.罗阳 如果你没有离开,依然会,带吴钩,巡万里关山。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 挑灯看剑,梦一回再吹角连营。你听到了么?那战机的呼啸,没有悲伤,是为你 而奏响! 长使英雄泪满襟 201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朱光亚中华之光朱光亚:纵览全局心系祖国中国核事业的领航人 【20l1感动中国人物】中国两弹元勋863计划领导人:朱光亚 朱光亚,男,生于1924年,逝于2011年,享年87岁,湖北武汉人,著名科学
孝更绝伦足可矜 3.何玥 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 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 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何处春江无月明 4.高秉涵 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 乡更知故土甜。少小离家,如今你回来了,双手颤抖,你捧着的不是老兵的遗骨, 一坛又一坛,都是满满的乡愁。 悲莫悲兮生别离 5.高淑珍 粗糙的手支起课桌,宽厚的背挡住风雨。有了爱,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壮起来。 你的心和泥土一样质朴,你洒下辛苦的种子,善良会生长成参天大树。 爝火燃回春浩浩 6.陈家顺 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你乔装改扮, 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隐姓埋名,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为了谁。 动人以行不以言 7.张丽莉 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 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 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 冰雪为容玉作胎 8.李文波 二十年坚守,你站成了一块礁石,任凭风吹浪打。却只能愧对青丝白发。你也有 梦,可更知肩上的责任比天大。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在那里,祖国的风帆从不 曾落下。 能受天磨为铁汉 9.周月华 艾起 她背起药箱,他再背起她。他心里装的全是她,而她的心里还装着整个村庄。一 条路,两个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华皎洁,爱正漫漫的升起。 清香传得天心在 10.罗阳 如果你没有离开,依然会,带吴钩,巡万里关山。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 挑灯看剑,梦一回再吹角连营。你听到了么?那战机的呼啸,没有悲伤,是为你 而奏响! 长使英雄泪满襟 2011 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1.朱光亚中华之光-朱光亚:纵览全局心系祖国 中国核事业的领航人 【2011 感动中国人物】中国两弹元勋 863 计划领导人:朱光亚 朱光亚,男,生于 1924 年,逝于 2011 年,享年 87 岁,湖北武汉人,著名科学 家
朱光亚青年时期求学美国密执安大学,从事核物理学的学习和研究,25岁获物 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春,从美国回到祖国北京,投身建设新中国的热潮。 他先后在北京大学、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等地教授 物理学并组织筹建物理学研究所。1956年,朱光亚参与筹建近代物理硏究室, 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原子能专业人才。 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开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核事业,朱光亚被任命为 中国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术领导人。他负责并组织领导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究 设计、制造与试验研究,地下核试验的攻关,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发展及军备控制问题研究等工作,为中国核科学技术事业的发 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国防科技领域,朱光亚还指导了中国第一座核电站一一秦山30万千瓦核电站 的筹建及技术研究开发工作,潜艇核动力、核材料技术的研究发展,国防科技与 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国防关键技术报告制定,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等重大 工作。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还参与了“86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的制定和实施。 朱光亚为我国核事业的教育、试验、发展提出了许多战略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的 重要思想和建议,为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实现我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 的跨越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章良这样评价朱光亚:纵览全局,心系祖国,中国核事业的 领航人,保卫的是家,捍卫的是尊严,显示的是中华民族的铮铮傲骨! 推选委员阎肃说:肃然起敬,卓越功勋,他代表的群英,使我们的民族—自强, 自信,自力,自尊! 【颁奖辞】 人生为一大事来。 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 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2.吴孟超肝胆春秋-吴孟超:妙手仁心让中国肝胆外科站到世界最前 【2011感动中国人物】人民医学家:吴孟超男,90岁,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 科技奖获得者,中国肝脏医学奠基人。2006年1月9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大会 上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吴孟超,男,90岁,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科技奖获得者,中国肝脏医学奠基 人。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 吴孟超是世界上90岁高龄仍然工作在手术台前的唯一一位医生。他不仅是一位 优秀的肝脏科临床医生,更是一位杰出的医学研究者,我国肝脏外科医学奠基人 抗日战争时期,身居海外的吴孟超响应党的号召,历尽千辛万苦回到了国内。从 同济医学院毕业,走上外科医生的路。 50年代,他投入肝脏外科的研究,和两位同事组成了三人“攻关小组”。在艰苦 的科硏环境下,用做乒乓球的赛璐珞当灌注材料,做成肝脏标本,并创造了肝脏 解剖的“五叶四段”理论。1960年3月1日,他成功进行了中国首例肝癌切除 手术。1975年,他为患者切除了重18公斤,体积为63×48.5×40厘米的肿瘤, 是至今为止国际文献报道的最大的被切掉的血管瘤。直到2011年,这个病人仍 然健康地活着。 50年间,吴孟超推动中国的中国的肝脏医学从无到有,从有到精。1999年,他 推动建立了中国的肝胆外科专科医院,并成为国内最大,国际唯一的肝胆外科疾
朱光亚青年时期求学美国密执安大学,从事核物理学的学习和研究,25 岁获物 理学博士学位。1950 年春,从美国回到祖国北京,投身建设新中国的热潮。 他先后在北京大学、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等地教授 物理学并组织筹建物理学研究所。1956 年,朱光亚参与筹建近代物理研究室, 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原子能专业人才。 20 世纪 50 年代末,中国开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核事业,朱光亚被任命为 中国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术领导人。他负责并组织领导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究、 设计、制造与试验研究,地下核试验的攻关,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发展及军备控制问题研究等工作,为中国核科学技术事业的发 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国防科技领域,朱光亚还指导了中国第一座核电站一一秦山 30 万千瓦核电站 的筹建及技术研究开发工作,潜艇核动力、核材料技术的研究发展,国防科技与 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国防关键技术报告制定,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等重大 工作。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他还参与了 “86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的制定和实施。 朱光亚为我国核事业的教育、试验、发展提出了许多战略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的 重要思想和建议,为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实现我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 的跨越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章良这样评价朱光亚:纵览全局,心系祖国,中国核事业的 领航人,保卫的是家,捍卫的是尊严,显示的是中华民族的铮铮傲骨! 推选委员阎肃说:肃然起敬,卓越功勋,他代表的群英,使我们的民族——自强, 自信,自力,自尊! 【颁奖辞】 人生为一大事来。 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 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2.吴孟超 肝胆春秋-吴孟超:妙手仁心让中国肝胆外科站到世界最前 【2011 感动中国人物】人民医学家:吴孟超男,90 岁,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 科技奖获得者,中国肝脏医学奠基人。2006 年 1 月 9 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大会 上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吴孟超,男,90 岁,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科技奖获得者,中国肝脏医学奠基 人。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 吴孟超是世界上 90 岁高龄仍然工作在手术台前的唯一一位医生。他不仅是一位 优秀的肝脏科临床医生,更是一位杰出的医学研究者,我国肝脏外科医学奠基人。 抗日战争时期,身居海外的吴孟超响应党的号召,历尽千辛万苦回到了国内。从 同济医学院毕业,走上外科医生的路。 50 年代,他投入肝脏外科的研究,和两位同事组成了三人“攻关小组”。在艰苦 的科研环境下,用做乒乓球的赛璐珞当灌注材料,做成肝脏标本,并创造了肝脏 解剖的 “五 叶四段” 理论。1960 年 3 月 1 日,他成功进行了中国首例肝癌切除 手术。1975 年,他为患者切除了重 18 公斤,体积为 63×48.5×40 厘米的肿瘤, 是至今为止国际文献报道的最大的被切掉的血管瘤。直到 2011 年,这个病人仍 然健康地活着。 50 年间,吴孟超推动中国的中国的肝脏医学从无到有,从有到精。1999 年,他 推动建立了中国的肝胆外科专科医院,并成为国内最大,国际唯一的肝胆外科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