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升级训练7文言文阅读 (2014·马鞍山省级示范高中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张存敬,谯郡人也。性刚直,有胆勇,临危无所畏惮。唐中和中,从太祖赴汴,以其 折节,颇见亲昵,首为右骑都将。从讨巢、蔡,凡历百战,多于危蹙之间,显有奇略, 由是频立殊效。光启中,李罕之会晋军围张宗奭于盟津,太祖遣丁会、葛从周、存 敬同往驰救。存敬引骑军先犯敌将,诸军翼之,敌骑大败,乃解河桥之围。 大顺二年,为诸军都虞候,佐霍存董大军收宿州,以功奏加检校兵部尚书。太祖东 征徐、兖,存敬屡有俘斩之功。凡受指顾,皆与机会,矢石所及,必以身先,太祖屡 加优异,以为行营都指挥使、检校右仆射。乾宁三年,充武宁军留后,行颍州刺史。 光化二年夏四月,幽、沧侵凌魏郡,复以存敬为都指挥使。三年,大举,与葛从周连 统诸军攻浮阳,树数十栅,围刘守文累月。时幽州刘仁恭举兵来援,存敬潜军击之 于乾宁军南老鸦堤。是日,燕人大败,斩首五万级,生擒马慎交已下一百余人,获马 万余蹄。其年秋九月,引军收镇州,存敬勒众涉滹沲河,师人鼓行而进,逢镇之游兵 数千,因逐之,直入镇之壅门,收鞍马牛驼万计。翌日,镇人纳质而旋。寻为宋州刺 史,逾年,甚有能政。复拥众伐蓟门,数旬间连下瀛、莫、祁、景四州,擒俘不可胜 纪。自怀德驿与中山兵接战,枕尸数十里,中山开壁请降 天复元年春,太祖以河中节度使王珂与太原结亲,凭恃骄恣,命存敬统大军讨之。 即日收绛州,擒刺史陶建钊,降晋州刺史张汉瑜,二郡平。进围河中,王珂请降。太 祖嘉之,乃以存敬为护国军留后。未几,检校司空,寻移宋州刺史。将之仼所,寝疾, 逾旬卒于河中。太祖闻之,痛惜移晷(gui)。开平初,追赠太保。乾化三年,又追赠 太傅。 选自《旧五代史·张存敬传》 张存敬,少事梁太祖为将,善因危窘出奇计。李罕之与晋人攻张全义于河阳,太祖 遣存敬与丁会等救之,罕之解围去。太祖以存敬为诸军都虞候。太祖攻徐、兖, 以存敬为行营都指挥使。 (选自《新五代史·张存敬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折节 节:操守 B.凡历百战凡:总共 C矢石所及及:赶上 D.罕之解围去去:离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多于危蹙之间 燕王欲结于君 B.自怀德驿与中山兵接战 失其所与,不知 C.乃以存敬为护国军留后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善因危窘出奇计 不如因善而厚遇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存敬刚强耿直,胆大勇猛,跟随太祖征战的时候,太祖对他格外亲近看重,刚 开始就担任右骑都将
能力升级训练 7 文言文阅读 一、(2014·马鞍山省级示范高中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4 题。 张存敬,谯郡人也。性刚直,有胆勇,临危无所畏惮。唐中和中,从太祖赴汴,以其 折节,颇见亲昵,首为右骑都将。从讨巢、蔡,凡历百战,多于危蹙之间,显有奇略, 由是频立殊效。光启中,李罕之会晋军围张宗奭于盟津,太祖遣丁会、葛从周、存 敬同往驰救。存敬引骑军先犯敌将,诸军翼之,敌骑大败,乃解河桥之围。 大顺二年,为诸军都虞候,佐霍存董大军收宿州,以功奏加检校兵部尚书。太祖东 征徐、兖,存敬屡有俘斩之功。凡受指顾,皆与机会,矢石所及,必以身先,太祖屡 加优异,以为行营都指挥使、检校右仆射。乾宁三年,充武宁军留后,行颍州刺史。 光化二年夏四月,幽、沧侵凌魏郡,复以存敬为都指挥使。三年,大举,与葛从周连 统诸军攻浮阳,树数十栅,围刘守文累月。时幽州刘仁恭举兵来援,存敬潜军击之 于乾宁军南老鸦堤。是日,燕人大败,斩首五万级,生擒马慎交已下一百余人,获马 万余蹄。其年秋九月,引军收镇州,存敬勒众涉滹沲河,师人鼓行而进,逢镇之游兵 数千,因逐之,直入镇之壅门,收鞍马牛驼万计。翌日,镇人纳质而旋。寻为宋州刺 史,逾年,甚有能政。复拥众伐蓟门,数旬间连下瀛、莫、祁、景四州,擒俘不可胜 纪。自怀德驿与中山兵接战,枕尸数十里,中山开壁请降。 天复元年春,太祖以河中节度使王珂与太原结亲,凭恃骄恣,命存敬统大军讨之。 即日收绛州,擒刺史陶建钊,降晋州刺史张汉瑜,二郡平。进围河中,王珂请降。太 祖嘉之,乃以存敬为护国军留后。未几,检校司空,寻移宋州刺史。将之任所,寝疾, 逾旬卒于河中。太祖闻之,痛惜移晷(guǐ)。开平初,追赠太保。乾化三年,又追赠 太傅。 (选自《旧五代史·张存敬传》) 张存敬,少事梁太祖为将,善因危窘出奇计。李罕之与晋人攻张全义于河阳,太祖 遣存敬与丁会等救之,罕之解围去。太祖以存敬为诸军都虞候。太祖攻徐、兖, 以存敬为行营都指挥使。 (选自《新五代史·张存敬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折节 节:操守 B.凡历百战 凡:总共 C.矢石所及 及:赶上 D.罕之解围去 去:离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多于危蹙之间 燕王欲结于君 B.自怀德驿与中山兵接战 失其所与,不知 C.乃以存敬为护国军留后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善因危窘出奇计 不如因善而厚遇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存敬刚强耿直,胆大勇猛,跟随太祖征战的时候,太祖对他格外亲近看重,刚 开始就担任右骑都将
B.幽沧侵犯魏郡时,张存敬被委以重任为都指挥使,第二年他孤军围困刘守文几 个月,并打败刘仁恭。 C.张存敬在担任宋州刺史时,不但善于处理政事,而且战功显赫,接连攻下四个州, 并使中山人开城投降。 D.张存敬在赴任途中,卧病在床,过了十多天在河中府逝世,太祖先后追赠张存敬 为太保、太傅 连.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存敬引骑军先犯敌将,诸军翼之,敌骑大败,乃解河桥之围。 (2)存敬勒众涉滹沲河,师人鼓行而进,逢镇之游兵数千,因逐之。 二、(2014·省级示范髙中名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襄阳围急,将破,立信遗似道书,云:“沿江之守,不过七千里,而内郡见兵尚可 七十余万,宜尽出之江干,以实外御。汰其老弱,可得精锐五十万,于七千里中,距 百里为屯,屯有守将;十屯为府,府有总督。其尤要害处,则参倍其兵。无事则泛舟 江、淮,往来游徼,有事则东西互援,联络不断,以成率然之势,此上策也!久拘聘使, 无益于我,徒使敌得以为辞,莫若礼而归之,请输岁币以缓目前之急。俟边患稍休, 徐图战守,此中策也!”后伯颜入建康,闻其策,叹曰:“使宋果用之,吾安得至 此? 北人南侵,文天祥上疏,言:“朝廷姑息牵制之意多,奋发刚断之意少,乞斩师孟 衅鼓,以作将士之气。”且言:“宋惩五季之乱,削藩镇,建邑郡,一时虽足以矫尾 大之弊,然国以变弱,故敌至一州则一州破,至一县则一县残,中原陆沉,痛悔何及? 今宜分天下为四镇,建都督统御于其中,以广西益湖广,而建阃于长沙;以广东益 江西,而建阃于隆兴;以福建益江东,而建阃于番阳;以淮西益淮东,而建阃于扬 州。责长沙取鄂,隆兴取蕲、黄,番阳取江东,扬州取两淮。使其地大力众,足以抗 敌,约日齐备,有进无退,日夜以图之,彼备多力分,疲于奔命。而吾民之豪杰者, 又伺间出于其中。如此,则敌不难却也!” 〔评〕靖康有李纲不用,而用黄潜善、汪伯彦;咸淳有汪立信不用,而用贾似道; 德祐有文天祥不用,而用陈宜中。然则宋不衰于金,自衰也;不亡于元,自亡也! (选自冯梦龙《智囊·明智》 已而闻似道溃芜湖,江汉守臣皆望风降遁。立信叹曰:“吾今日犹得死于宋土 也。”乃置酒召宾佐与诀,手为表起居三宫,与从子书,属以家事。夜分起步庭中, 慷慨悲歌,握拳抚案者三,以是失声,三日扼吭而卒, (选自《宋史·汪立信传》 (元世祖)召入谕之曰:“如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 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 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 (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立信:即汪立信。②似道,即贾似道。③伯颜:元大将。④师孟:南宋降元官 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徒使敌得以为辞 辞:借口 B.以作将士之气作:激励 C.宋惩五季之乱惩:惩治 D.属以家事属:嘱托
B.幽沧侵犯魏郡时,张存敬被委以重任为都指挥使,第二年他孤军围困刘守文几 个月,并打败刘仁恭。 C.张存敬在担任宋州刺史时,不但善于处理政事,而且战功显赫,接连攻下四个州, 并使中山人开城投降。 D.张存敬在赴任途中,卧病在床,过了十多天在河中府逝世,太祖先后追赠张存敬 为太保、太傅。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存敬引骑军先犯敌将,诸军翼之,敌骑大败,乃解河桥之围。 (2)存敬勒众涉滹沲河,师人鼓行而进,逢镇之游兵数千,因逐之。 二、(2014·省级示范高中名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4 题。 襄阳围急,将破,立信①遗似道②书,云:“沿江之守,不过七千里,而内郡见兵尚可 七十余万,宜尽出之江干,以实外御。汰其老弱,可得精锐五十万,于七千里中,距 百里为屯,屯有守将;十屯为府,府有总督。其尤要害处,则参倍其兵。无事则泛舟 江、淮,往来游徼,有事则东西互援,联络不断,以成率然之势,此上策也!久拘聘使, 无益于我,徒使敌得以为辞,莫若礼而归之,请输岁币以缓目前之急。俟边患稍休, 徐图战守,此中策也!”后伯颜③入建康,闻其策,叹曰:“使宋果用之,吾安得至 此?” 北人南侵,文天祥上疏,言:“朝廷姑息牵制之意多,奋发刚断之意少,乞斩师孟④ 衅鼓,以作将士之气。”且言:“宋惩五季之乱,削藩镇,建邑郡,一时虽足以矫尾 大之弊,然国以变弱,故敌至一州则一州破,至一县则一县残,中原陆沉,痛悔何及? 今宜分天下为四镇,建都督统御于其中,以广西益湖广,而建阃于长沙;以广东益 江西,而建阃于隆兴;以福建益江东,而建阃于番阳 ;以淮西益淮东,而建阃于扬 州。责长沙取鄂,隆兴取蕲、黄,番阳取江东,扬州取两淮。使其地大力众,足以抗 敌,约日齐备,有进无退,日夜以图之,彼备多力分,疲于奔命。而吾民之豪杰者, 又伺间出于其中。如此,则敌不难却也!” 〔评〕靖康有李纲不用,而用黄潜善、汪伯彦;咸淳有汪立信不用,而用贾似道; 德祐有文天祥不用,而用陈宜中。然则宋不衰于金,自衰也;不亡于元,自亡也! (选自冯梦龙《智囊·明智》) 已而闻似道溃芜湖,江汉守臣皆望风降遁。立信叹曰:“吾今日犹得死于宋土 也。”乃置酒召宾佐与诀,手为表起居三宫,与从子书,属以家事。夜分起步庭中, 慷慨悲歌,握拳抚案者三,以是失声,三日扼吭而卒。 (选自《宋史·汪立信传》) (元世祖)召入谕之曰:“如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 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 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 (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立信:即汪立信。②似道,即贾似道。③伯颜:元大将。④师孟:南宋降元官 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徒使敌得以为辞 辞:借口 B.以作将士之气 作:激励 C.宋惩五季之乱 惩:惩治 D.属以家事 属:嘱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莫若礼而归之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B.请输岁币以缓目前之急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至一县则一县残 欲苟顺私情,则告不许 D.愿赐之一死足矣 我何何面目见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汪立信对敌我双方情况十分了解,他的上书数据分析具体、翔实,用兵策略环环 相扣,自成系统,但可惜不被贾似道采用,宋军只能以溃败告终。 B.文天祥从对敌斗争意志、国家政策方针角度分析宋朝形式,涉及物质基础、人 力资源、战略战术安排甚至还注意到民间抗敌力量,确实髙瞻远瞩。 C.汪立信知道国势倾颓,已难以挽回,他不愿意看到大宋灭亡的结局,不愿做亡国 奴,以身殉职,上吊而死,体现了刚烈的性格和对宋室的忠心耿耿。 D.文天祥被俘以后,面对敌人的诱惑,毫不动摇,表现了坚贞的民族气节、高尚的 爱国主义情操,临刑时他慷慨激昂,视死如归,体现了大丈夫气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宋果用之,吾安得至此? (2)然则末不衰于金,自衰也;不亡于元,自亡也! (3)已而闻似道溃芜湖,江汉守臣皆望风降遁。 三、(2014·合肥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肥乡之屯子堡,遵中丞于清端公令,建有义学,田百亩。学师郝子文灿以所入倡乡 众,杨计亮、李荣玉等协力经营,益广斋舍,许侍郎三礼题曰:“漳南书院”。问 学者日众,郝子遂谦不任事,别寻师者十有五年 于康熙三十三年,郝子不远数百里,抵荒斋,延元主院事,元辞。去已又过,陈说直 端作十日留,元固辞。明年,又以币聘予,再辞。又明年,遣院中苗生尚信至,进聘 仪,掖起复跪者十日。予不得已,告先祠行。距堡北十余里,漳水涨,堡人檥°舟入, 乃知其地苦水久矣。郝子率弟子拜迎,止其舍。卜吉,郝子及乡父老、子弟咸集, 从予行释奠礼于孔子主前。谕之曰:“而地无文士乎?而遂致予!盖将以成人之道 自勖也;予不敏,敢以成人之道告。”乃出予《习斋教条》。读讲讫,揖退 时左斋建其一,余未定。乃进郝子曰:“请建正庭四楹,曰‘习讲堂’。习讲堂之 东北隅为仓库、厨灶,西北隅积柴炭,后为厕。院前门东一斗室日‘更衣亭’,凡 客至,通傧、拂洗、更衣,一茶乃入。西为‘步马射圃’,上构小亭。此矩模大略 也。吾子谓何?”郝子拜手曰:“善。但此百世计,独无处灿地乎?”予曰:“念之 矣。须院事竣,院前壑,启土必更深广,引水植莲,中建亭,窗棂四达,吾子居之。讲 习暇,元偕诸子或履桥,或孥舟入,弦歌笑语,作山水乐,复何憾乎?”郝子大笑。刻 日兴工,堡人好义云集 遐尔宵闻。习讲堂成,高二丈有奇,架木覆苫, 以肆望汪洋,莫购砖瓦也 四阅月,颇咀学习乐味。而漳水五泛,初横二十里,继至七十里,赤泥封稻穗,屋倾 侧不敢居,堡男妇各树席铺。予叹曰:“天也!”乃告归。父老弟子饯别泣送,予亦 洒泪。郝子拜手宣于众曰:“是院也,定为颜子书院。颜子生为漳南书院师,殁为 先师。灿以祖产赠宅一所,田五十亩,合院原田共百五十亩,生为颜子产,殁为颜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莫若礼而归之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B.请输岁币以缓目前之急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至一县则一县残 欲苟顺私情,则告不许 D .愿赐之一死足矣 我何何面目见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汪立信对敌我双方情况十分了解,他的上书数据分析具体、翔实,用兵策略环环 相扣,自成系统,但可惜不被贾似道采用,宋军只能以溃败告终。 B.文天祥从对敌斗争意志、国家政策方针角度分析宋朝形式,涉及物质基础、人 力资源、战略战术安排甚至还注意到民间抗敌力量,确实高瞻远瞩。 C.汪立信知道国势倾颓,已难以挽回,他不愿意看到大宋灭亡的结局,不愿做亡国 奴,以身殉职,上吊而死,体现了刚烈的性格和对宋室的忠心耿耿。 D.文天祥被俘以后,面对敌人的诱惑,毫不动摇,表现了坚贞的民族气节、高尚的 爱国主义情操,临刑时他慷慨激昂,视死如归,体现了大丈夫气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宋果用之,吾安得至此? (2)然则宋不衰于金,自衰也; 不亡于元,自亡也! (3)已而闻似道溃芜湖,江汉守臣皆望风降遁。 三、(2014·合肥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4 题。 肥乡之屯子堡,遵中丞于清端公令,建有义学,田百亩。学师郝子文灿以所入倡乡 众,杨计亮、李荣玉等协力经营 ,益广斋舍,许侍郎三礼题曰:“漳南书院”。问 学者日众,郝子遂谦不任事,别寻师者十有五年。 于康熙三十三年,郝子不远数百里,抵荒斋,延元主院事,元辞。去已又过,陈说百 端,作十日留,元固辞。明年,又以币聘予,再辞。又明年,遣院中苗生尚信至,进聘 仪,掖起复跪者十日。予不得已,告先祠行。距堡北十余里,漳水涨,堡人檥①舟入, 乃知其地苦水久矣。郝子率弟子拜迎,止其舍。卜吉,郝子及乡父老、子弟咸集, 从予行释奠礼②于孔子主前。谕之曰:“而地无文士乎?而遂致予!盖将以成人之道 自勖也;予不敏,敢以成人之道告。”乃出予《习斋教条》。读讲讫,揖退。 时左斋建其一,余未定。乃进郝子曰:“请建正庭四楹,曰‘习讲堂’。习讲堂之 东北隅为仓库、厨灶,西北隅积柴炭,后为厕。院前门东一斗室日‘更衣亭’,凡 客至,通傧、拂洗、更衣,一茶乃入。西为‘步马射圃’,上构小亭。此矩模大略 也。吾子谓何?”郝子拜手曰:“善。但此百世计,独无处灿地乎?”予曰:“念之 矣。须院事竣,院前壑,启土必更深广,引水植莲,中建亭,窗棂四达,吾子居之。讲 习暇,元偕诸子或履桥,或孥舟入,弦歌笑语,作山水乐,复何憾乎?”郝子大笑。刻 日兴工,堡人好义云集,许许之声,遐尔宵闻。习讲堂成,高二丈有奇,架木覆苫, 以肆望汪洋,莫购砖瓦也。 四阅月,颇咀学习乐味。而漳水五泛,初横二十里,继至七十里,赤泥封稻穗,屋倾 侧不敢居,堡男妇各树席铺。予叹曰:“天也!”乃告归。父老弟子饯别泣送,予亦 洒泪。郝子拜手宣于众曰:“是院也,定为颜子书院。颜子生为漳南书院师,殁为 先师。灿以祖产赠宅一所,田五十亩,合院原田共百五十亩,生为颜子产,殁为颜子
遗产。”复立图券为质。曰:“田少获,即延先生还。”又请记其事。别后屡札来 促,问其水灾,岁益甚,而予老且病,亦未审遂否矣。然其兴学敦师,不可没也。 康熙四十年三月六日博陵颜氏元识。 (选自颜元《漳南书院记》,有删节 注:①檥(yi):撑船靠岸。②释奠礼:陈设酒食祭奠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延元主院事 延:邀请 B.须院事竣须:必须 C.复立图券为质质:信物 D.然其兴学敦师敦:尊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问学者日众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乃知其地苦水久矣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C.而地无文士乎 遂而鸡豚 D.郝子拜手宣于众曰 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肥乡屯子堡本有义学,郝文灿拿出自己的收入,与他人合作,兴办教育,渐渐扩 大了校舍规模;因求学的人日渐增多,他另访名师主持书院事务 B.郝文灿曾经三次到颜元家中,请他主持漳南书院的事务,但是都被拒绝;后来他 派了苗尚信来,献上聘礼,跪求十日,才使颜元感动并答应了请求。 C.颜元来漳南书院之后,制订了详细的校园建设计划;又因为郝文灿有隐居的想 法,所以准备在流水莲花之中新建一座亭榭,用来让他颐养天年。 D.颜元在漳南书院期间,由于漳水持续泛滥成灾,被迫返乡;郝文灿在与其相别时, 宣布将“漳南书院”更名为“颜子书院”,并将永以颜元为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去已又过,陈说百端,作十日留,元固辞。 (2)刻日兴工,堡人好义云集,许许之声,遐迩宵闻。 (3)别后屡札来促,问其水灾,岁益甚,而予老且病,亦未审遂否矣 四、(2014·马鞍山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太傅在馆阁最久,尤所厚者,集贤杨公、翰林嵇公也。杨公,应天人,系出唐靖恭杨 氏,平生为人作碑志,但称靖恭杨某而已。质素静退,与太傅俱在三馆,几三十年。 后来者贵达相属,二公恬然,若将终身。太傅自号朝隐子,杨公自号大隐子,其意趣 盖莫逆也。杨公晚乃为知制诰,以集贤院学士出知亳州而没。嵇公字公实,与杨公 同乡里。方嵇公掌诰时,太傅为纠察在京刑狱,邻居于州东汴阳坊,无日不相过。 太傅已绝谷食,嵇公亦蔬菇,每得道书气诀,必相示,盖方外之友也。 景祐间,犹兼文行取士,不专糊名。太傅守越,解试毕,入院放榜,既尽拆试卷,乃 曰:“何为不见项堂长乎?”即求项程文,得之,拔置榜首,而黜最后一名。项盖有 文行,为乡先生。当时多如此,不以为异也 太傅辟谷几二十年,然亦时饮,或食少山果。醉后,插花帽上。先君尝言此,游因请 问:“前辈燕居亦著帽乎?”先君曰:“前辈平居往来,皆具袍带,惟岀游聚饮,始
遗产。”复立图券为质。曰:“田少获,即延先生还。”又请记其事。别后屡札来 促,问其水灾,岁益甚,而予老且病,亦未审遂否矣。然其兴学敦师,不可没也。 康熙四十年三月六日博陵颜氏元识。 (选自颜元《漳南书院记》,有删节) 注:①檥(yǐ):撑船靠岸。②释奠礼:陈设酒食祭奠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延元主院事 延:邀请 B.须院事竣 须:必须 C.复立图券为质 质:信物 D.然其兴学敦师 敦:尊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问学者日众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乃知其地苦水久矣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C.而地无文士乎 遂而鸡豚 D.郝子拜手宣于众曰 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肥乡屯子堡本有义学,郝文灿拿出自己的收入,与他人合作,兴办教育,渐渐扩 大了校舍规模;因求学的人日渐增多,他另访名师主持书院事务。 B.郝文灿曾经三次到颜元家中,请他主持漳南书院的事务,但是都被拒绝;后来他 派了苗尚信来,献上聘礼,跪求十日,才使颜元感动并答应了请求。 C.颜元来漳南书院之后,制订了详细的校园建设计划;又因为郝文灿有隐居的想 法,所以准备在流水莲花之中新建一座亭榭,用来让他颐养天年。 D.颜元在漳南书院期间,由于漳水持续泛滥成灾,被迫返乡;郝文灿在与其相别时, 宣布将“漳南书院”更名为“颜子书院”,并将永以颜元为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去已又过,陈说百端,作十日留,元固辞。 (2)刻日兴工,堡人好义云集,许许之声,遐迩宵闻。 (3)别后屡札来促,问其水灾,岁益甚,而予老且病,亦未审遂否矣。 四、(2014·马鞍山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4 题。 太傅在馆阁最久,尤所厚者,集贤杨公、翰林嵇公也。杨公,应天人,系出唐靖恭杨 氏,平生为人作碑志,但称靖恭杨某而已。质素静退,与太傅俱在三馆,几三十年。 后来者贵达相属,二公恬然,若将终身。太傅自号朝隐子,杨公自号大隐子,其意趣 盖莫逆也。杨公晚乃为知制诰,以集贤院学士出知亳州而没。嵇公字公实,与杨公 同乡里。方嵇公掌诰时,太傅为纠察在京刑狱,邻居于州东汴阳坊,无日不相过。 太傅已绝谷食,嵇公亦蔬菇,每得道书气诀,必相示,盖方外之友也。 景祐间,犹兼文行取士,不专糊名①。太傅守越,解试毕,入院放榜,既尽拆试卷,乃 曰:“何为不见项堂长乎?”即求项程文,得之,拔置榜首,而黜最后一名。项盖有 文行,为乡先生。当时多如此,不以为异也。 太傅辟谷几二十年,然亦时饮,或食少山果。醉后,插花帽上。先君尝言此,游因请 问:“前辈燕居亦著帽乎?”先君曰:“前辈平居往来,皆具袍带,惟出游聚饮,始
茶罢换帽子、皂衫,已为便服矣。衫袍下,冬月多衣锦袄,夏则浅色衬衫,无今所谓 背子者。致仕则衣道服,然著帽。大抵十大夫无露巾者,所以别庶人也。王荆公 在金陵山中,骑驴往来,亦具衫、帽。吾记绍圣、元符间,士大夫犹如此 太傅出入朝廷数十年,然官不过吏部郎中,太傅兄弟行有官者十余人。惟十七伯曾 祖,仕至远郡守,余不过县令而已。亦有为县数任者。盖前辈安于小官如此。太傅 与孙威敏、庞庄敏皆亲故。自二公贵,有书则答之,不先通书也。间至京师,必俟 调官毕始一见而归。二公遣子弟追饯,或已不及。与欧阳文忠公亦联姻。尝过扬 州,文忠适为守。入境,关吏以告,文忠喜谓诸子曰:“陆长官来矣,汝前母早死, 吾见杨家诸亲,未尝不加厚也。”已而,公亦不求见而去 太傅性质直,虽在上前,不少改越音。为馆职时,尝因奏事,极言治乱,举笏指御榻, 曰:“天下奸雄睥睨此座者多矣,陛下须好作,乃可长保。”明日,仁宗以其语告大 臣,曰陆某淳直如此 太傅幼孤,伯父中允公教养成就甚力。其后,太傅纳两官,乞追赠,朝廷特许之,赠 太子中允,事载《国朝会要》,至今为故事。 (选自陆游《家世旧闻》,有删节) 注:①糊名:古代科举考试,将考生的姓名糊起来,以防止舞弊。②背子:汉服的 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日不相过 过:拜访 B.而黜最后一名黜:废除 C.致仕则衣道服致仕:退休 D.至今为故事故事:佳话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集贤院学士出知亳州而没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B.游因请问:“前辈燕居亦著帽乎?” 游于三辅,因入京师 C.太傅与孙威敏、庞庄敏皆亲故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入境,关吏以告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傅与集贤杨公同在馆阁,淡泊名利,意趣相投;与翰林嵇公为邻时交往甚密, 笃信方术,但有心得必示于对方。 B.太傅兄弟辈有十多人在朝廷为官,但他们却都不依附家中有权有势的亲戚,只 安于做县令之类的小官,甘于平淡 C.太傅在馆阁任职时,不顾个人利害,举笏指着皇上的御榻,犯颜直谏,仁宗皇帝 把他的话告诉大臣,称赞其淳直。 D.太傅幼小时丧父,伯父把他教养成人。他在朝中担任官职后,向朝廷乞请追赠。 朝廷特许追赠其伯父为太子中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抵士大夫无露巾者,所以别庶人也。 (2)间至京师,必俟调官毕,始一见而归。 (3)太傅性质直,虽在上前,不少改越音
茶罢换帽子、皂衫,已为便服矣。衫袍下,冬月多衣锦袄,夏则浅色衬衫,无今所谓 背子②者。致仕则衣道服,然著帽。大抵士大夫无露巾者,所以别庶人也。王荆公 在金陵山中,骑驴往来,亦具衫、帽。吾记绍圣、元符间,士大夫犹如此。” 太傅出入朝廷数十年,然官不过吏部郎中,太傅兄弟行有官者十余人。惟十七伯曾 祖,仕至远郡守,余不过县令而已。亦有为县数任者。盖前辈安于小官如此。太傅 与孙威敏、庞庄敏皆亲故。自二公贵,有书则答之,不先通书也。间至京师,必俟 调官毕,始一见而归。二公遣子弟追饯,或已不及。与欧阳文忠公亦联姻。尝过扬 州,文忠适为守。入境,关吏以告,文忠喜谓诸子曰:“陆长官来矣,汝前母早死, 吾见杨家诸亲,未尝不加厚也。”已而,公亦不求见而去。 太傅性质直,虽在上前,不少改越音。为馆职时,尝因奏事,极言治乱,举笏指御榻, 曰:“天下奸雄睥睨此座者多矣,陛下须好作,乃可长保。”明日,仁宗以其语告大 臣,曰陆某淳直如此。 太傅幼孤,伯父中允公教养成就甚力。其后,太傅纳两官,乞追赠,朝廷特许之,赠 太子中允,事载《国朝会要》,至今为故事。 (选自陆游《家世旧闻》,有删节) 注:①糊名:古代科举考试,将考生的姓名糊起来,以防止舞弊。②背子:汉服的一 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日不相过 过:拜访 B.而黜最后一名 黜:废除 C.致仕则衣道服 致仕:退休 D.至今为故事 故事:佳话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集贤院学士出知亳州而没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B.游因请问:“前辈燕居亦著帽乎?” 游于三辅,因入京师 C.太傅与孙威敏、庞庄敏皆亲故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入境,关吏以告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傅与集贤杨公同在馆阁,淡泊名利,意趣相投;与翰林嵇公为邻时交往甚密, 笃信方术,但有心得必示于对方。 B.太傅兄弟辈有十多人在朝廷为官,但他们却都不依附家中有权有势的亲戚,只 安于做县令之类的小官,甘于平淡。 C.太傅在馆阁任职时,不顾个人利害,举笏指着皇上的御榻,犯颜直谏,仁宗皇帝 把他的话告诉大臣,称赞其淳直。 D.太傅幼小时丧父,伯父把他教养成人。他在朝中担任官职后,向朝廷乞请追赠。 朝廷特许追赠其伯父为太子中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抵士大夫无露巾者,所以别庶人也。 (2)间至京师,必俟调官毕,始一见而归。 (3)太傅性质直,虽在上前,不少改越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