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受苦者的现世生活。”① 为了判断“发愿词”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不应仅以研 究其中简单的信条为满足。我们可以断言,卢梭因为保持了 种宗教信仰,所以更容易和他那一时代的小资产阶级和人 民相接近,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天主教仍然是有一种强有力 的影响的。恩格斯曾经指出2,在法国,唯物主义起源于贵族 百科全书派始终是和人民有距离的。此外,卢梭还和宗教进 行了妥协,因而移转了斗争的重心。这已不是理性对宗教的 斗争,而是人民—一农民、小资产阶级,无论他们是否信仰 宗教——反对贵族和富人的斗争了。我们可以说在“发愿 词”里,已经蕴含有罗伯斯庇尔政策的思想。罗伯斯庇尔深 刻地了解:如果一方面要消灭人民群众的宗教成见,而同时 要把他们团结起来反对贵族,那是不可能的。在那个时候,吉 隆特党人一般都是无神论者,也是百科全书派的拥护者(例 如孔多塞),他们都背叛了大革命。 在这具有决定意义的时刻,卢梭的自然神论起了有益的 作用。 尽管如此,在哲学思想史上,如果拿“发愿词”和百科 全书派的唯物主义相比的话,不能不说前者标志着一种退步。 卢梭竟乞灵于宗教上的蒙昧主义,由于他断言他的良知,先 ①1758年卢梭致德莱尔先生的信 ②参看马克思和恩格斯:“皙学研究”,巴黎社会出版社1951年版,第117 ③拜纳尔·格罗居森在他所著的“让·雅克·卢梭”一书里,关于这方面 写了很多出色的文章(第234320页)
受 苦 者 的 现 世 生 活 。 ” ① 为 了 判 断 “ 发 愿 词 ” 在 历 史 上 所 起 的 作 用 , 不 应 仅 以 研 究 其 中 简 单 的 信 条 为 满 足 。 我 们 可 以 断 言 , 卢 梭 因 为 保 持 了 一 种 宗 教 信 仰 , 所 以 更 容 易 和 他 那 一 时 代 的 小 资 产 阶 级 和 人 民 相 接 近 , 因 为 对 于 他 们 来 说 , 天 主 教 仍 然 是 有 一 种 强 有 力 的 影 响 的 。 恩 格 斯 曾 经 指 出 ② , 在 法 国 , 唯 物 主 义 起 源 于 贵 族 ; 百 科 全 书 派 始 终 是 和 人 民 有 距 离 的 。 此 外 , 卢 梭 还 和 宗 教 进 行 了 妥 协 , 因 而 移 转 了 斗 争 的 重 心 。 这 已 不 是 理 性 对 宗 教 的 斗 争 , 而 是 人 民 — — 农 民 、 小 资 产 阶 级 , 无 论 他 们 是 否 信 仰 宗 教 — — 反 对 贵 族 和 富 人 的 斗 争 了 。 我 们 可 以 说 在 “ 发 愿 词 ” 里 , 已 经 蕴 含 有 罗 伯 斯 庇 尔 政 策 的 思 想 。 罗 伯 斯 庇 尔 深 刻 地 了 解 : 如 果 一 方 面 要 消 灭 人 民 群 众 的 宗 教 成 见 , 而 同 时 要 把 他 们 团 结 起 来 反 对 贵 族 , 那 是 不 可 能 的 。 在 那 个 时 候 , 吉 隆 特 党 人 一 般 都 是 无 神 论 者 , 也 是 百 科 全 书 派 的 拥 护 者 ( 例 如 孔 多 塞 ) , 他 们 都 背 叛 了 大 革 命 。 在 这 具 有 决 定 意 义 的 时 刻 , 卢 梭 的 自 然 神 论 起 了 有 益 的 作 用 ③ 。 尽 管 如 此 , 在 哲 学 思 想 史 上 , 如 果 拿 “ 发 愿 词 ” 和 百 科 全 书 派 的 唯 物 主 义 相 比 的 话 , 不 能 不 说 前 者 标 志 着 一 种 退 步 。 卢 梭 竟 乞 灵 于 宗 教 上 的 蒙 昧 主 义 , 由 于 他 断 言 他 的 良 知 , 先 2 2 论 人 类 不 平 等 的 起 源 和 基 础 ① ② ③ 拜 纳 尔 · 格 罗 居 森 在 他 所 著 的 “ 让 · 雅 克 · 卢 梭 ” 一 书 里 , 关 于 这 方 面 写 了 很 多 出 色 的 文 章 ( 第 2 3 4 — 3 2 0 页 ) 。 参 看 马 克 思 和 恩 格 斯 : “ 哲 学 研 究 ” , 巴 黎 社 会 出 版 社 1 9 5 1 年 版 , 第 1 1 7 页 。 1 7 5 8 年 卢 梭 致 德 莱 尔 先 生 的 信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于一切理性,向他启示了神的存在,因此卢梭便为信仰主义 敞开了大门。反动派没有放过利用这一事实的机会。“爱弥 尔”刚一出版,勒夫朗·德·彭比年主教就祝贺卢梭创立了 一个介于基督教与哲学家之间的第三派。所以马克思主义的 大师们认为他们受狄德罗和百科全书派的影响大于卢梭的影 响,那是不无理由的。 在今天,我们很难想象“新哀洛伊丝”一书,在过去许 多世代中所产生的影响,因为象那种伤感的笔调现在已经没 有那么大的动人力量了。这部通信体裁的长篇小说标志着小 说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同时由于“新哀洛伊丝”一书所提问 题的多样性,我们几乎可以说它是一部卢梭主义的百科全书 在卢梭以前,小说只是供人消遣的言情文学所惯用的体 裁,“新哀洛伊丝”一书给予这种贵族式的文风一个决定性的 打击,因而使小说向现实主义道路迈进。在卢梭以前,并非 没有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例如勒萨日、马利沃、普勒弗 斯特都是现实主义小说家,但是零零散散地见于他们作品里 的写实主义成分,都集中在“新哀洛伊丝”里了。这真是一 部写实的,同时又是抒情的小说。人们在这部小说里,特别 是在第一卷里,可以读到对热情的歌颂,这种热情无疑会使 人伤感,但同时却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它是生活的最高形 式,它本身是善良的。在这一点上,卢梭和狄德罗一致,是 反对基督教的。他控诉了因为阶级关系致使朱丽叶不能和她 ①应该补充说明:从客观上看来,如果被压迫者相信有一个可以使他们得 到安慰的神的存在,只能使人民逃避斗争
于 一 切 理 性 , 向 他 启 示 了 神 的 存 在 , 因 此 卢 梭 便 为 信 仰 主 义 敞 开 了 大 门 。 反 动 派 没 有 放 过 利 用 这 一 事 实 的 机 会 ① 。 “ 爱 弥 尔 ” 刚 一 出 版 , 勒 夫 朗 · 德 · 彭 比 年 主 教 就 祝 贺 卢 梭 创 立 了 一 个 介 于 基 督 教 与 哲 学 家 之 间 的 第 三 派 。 所 以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大 师 们 认 为 他 们 受 狄 德 罗 和 百 科 全 书 派 的 影 响 大 于 卢 梭 的 影 响 , 那 是 不 无 理 由 的 。 在 今 天 , 我 们 很 难 想 象 “ 新 哀 洛 伊 丝 ” 一 书 , 在 过 去 许 多 世 代 中 所 产 生 的 影 响 , 因 为 象 那 种 伤 感 的 笔 调 现 在 已 经 没 有 那 么 大 的 动 人 力 量 了 。 这 部 通 信 体 裁 的 长 篇 小 说 标 志 着 小 说 史 上 的 一 个 转 折 点 。 同 时 由 于 “ 新 哀 洛 伊 丝 ” 一 书 所 提 问 题 的 多 样 性 , 我 们 几 乎 可 以 说 它 是 一 部 卢 梭 主 义 的 百 科 全 书 。 在 卢 梭 以 前 , 小 说 只 是 供 人 消 遣 的 言 情 文 学 所 惯 用 的 体 裁 , “ 新 哀 洛 伊 丝 ” 一 书 给 予 这 种 贵 族 式 的 文 风 一 个 决 定 性 的 打 击 , 因 而 使 小 说 向 现 实 主 义 道 路 迈 进 。 在 卢 梭 以 前 , 并 非 没 有 伟 大 的 现 实 主 义 小 说 家 , 例 如 勒 萨 日 、 马 利 沃 、 普 勒 弗 斯 特 都 是 现 实 主 义 小 说 家 , 但 是 零 零 散 散 地 见 于 他 们 作 品 里 的 写 实 主 义 成 分 , 都 集 中 在 “ 新 哀 洛 伊 丝 ” 里 了 。 这 真 是 一 部 写 实 的 , 同 时 又 是 抒 情 的 小 说 。 人 们 在 这 部 小 说 里 , 特 别 是 在 第 一 卷 里 , 可 以 读 到 对 热 情 的 歌 颂 , 这 种 热 情 无 疑 会 使 人 伤 感 , 但 同 时 却 能 丰 富 人 的 精 神 生 活 ; 它 是 生 活 的 最 高 形 式 , 它 本 身 是 善 良 的 。 在 这 一 点 上 , 卢 梭 和 狄 德 罗 一 致 , 是 反 对 基 督 教 的 。 他 控 诉 了 因 为 阶 级 关 系 致 使 朱 丽 叶 不 能 和 她 论 人 类 不 平 等 的 起 源 和 基 础 2 3 ① 应 该 补 充 说 明 : 从 客 观 上 看 来 , 如 果 被 压 迫 者 相 信 有 一 个 可 以 使 他 们 得 到 安 慰 的 神 的 存 在 , 只 能 使 人 民 逃 避 斗 争
24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的情人圣·普乐结婚的那种社会制度;他控诉了那一时代的 社会里妇女们所处的屈辱地位 卢梭反对破坏家庭的贵族阶级的放荡生活,颂扬家庭生 活的庄严。在“新哀洛伊丝”的第二卷里,朱丽叶始终忠实 于她的丈夫沃尔马先生,这是那个时代的贵族们认为可笑的 事情。关于这一点,卢梭也与狄德罗相近,是格罗兹的赞赏 另一方面,卢梭把在乡村自然环境中人们所过的淳朴的、 自然的生活,与都市里贵族们所过的腐化生活,加以对比。他 以新的,从文艺复兴以来所不曾有的笔调,歌颂自然。除了 狄德罗间或作不同的主张外,在其余的百科全书派学者们看 来,自然是一个抽象的观念,一个哲学范畴;正如斯宾诺莎 所说的,自然是以其自身为原因的实体。与百科全书派正相 反,在卢梭看来,自然是一个活生生的实在物,充满了他可 以用一切感官来享受的富源,它是灵感的源泉,它是人的 个知己 新哀洛伊丝”一书最突出的新颖之点或许是:这一作品 重新采用了十八世纪很少见的抒情诗体,而卢梭却早就是一 个最伟大的抒情诗人。他所写的散文并不仅以明晰而有力地 表达思想为满足。他既是音乐家,所以他也善于用音韵来激 起各种热烈的感情。澎湃的热情是有感染力的,这就是无数 的女读者读了“新哀洛伊丝”所以要流泪的缘故。 但是“新哀洛伊丝”也反映着小资产阶级的各种矛盾。第 ①格罗兹(17251805年)法国抒情画家。——译者注
的 情 人 圣 · 普 乐 结 婚 的 那 种 社 会 制 度 ; 他 控 诉 了 那 一 时 代 的 社 会 里 妇 女 们 所 处 的 屈 辱 地 位 。 卢 梭 反 对 破 坏 家 庭 的 贵 族 阶 级 的 放 荡 生 活 , 颂 扬 家 庭 生 活 的 庄 严 。 在 “ 新 哀 洛 伊 丝 ” 的 第 二 卷 里 , 朱 丽 叶 始 终 忠 实 于 她 的 丈 夫 沃 尔 马 先 生 , 这 是 那 个 时 代 的 贵 族 们 认 为 可 笑 的 事 情 。 关 于 这 一 点 , 卢 梭 也 与 狄 德 罗 相 近 , 是 格 罗 兹 的 赞 赏 者 ① 。 另 一 方 面 , 卢 梭 把 在 乡 村 自 然 环 境 中 人 们 所 过 的 淳 朴 的 、 自 然 的 生 活 , 与 都 市 里 贵 族 们 所 过 的 腐 化 生 活 , 加 以 对 比 。 他 以 新 的 , 从 文 艺 复 兴 以 来 所 不 曾 有 的 笔 调 , 歌 颂 自 然 。 除 了 狄 德 罗 间 或 作 不 同 的 主 张 外 , 在 其 余 的 百 科 全 书 派 学 者 们 看 来 , 自 然 是 一 个 抽 象 的 观 念 , 一 个 哲 学 范 畴 ; 正 如 斯 宾 诺 莎 所 说 的 , 自 然 是 以 其 自 身 为 原 因 的 实 体 。 与 百 科 全 书 派 正 相 反 , 在 卢 梭 看 来 , 自 然 是 一 个 活 生 生 的 实 在 物 , 充 满 了 他 可 以 用 一 切 感 官 来 享 受 的 富 源 , 它 是 灵 感 的 源 泉 , 它 是 人 的 一 个 知 己 。 “ 新 哀 洛 伊 丝 ” 一 书 最 突 出 的 新 颖 之 点 或 许 是 : 这 一 作 品 重 新 采 用 了 十 八 世 纪 很 少 见 的 抒 情 诗 体 , 而 卢 梭 却 早 就 是 一 个 最 伟 大 的 抒 情 诗 人 。 他 所 写 的 散 文 并 不 仅 以 明 晰 而 有 力 地 表 达 思 想 为 满 足 。 他 既 是 音 乐 家 , 所 以 他 也 善 于 用 音 韵 来 激 起 各 种 热 烈 的 感 情 。 澎 湃 的 热 情 是 有 感 染 力 的 , 这 就 是 无 数 的 女 读 者 读 了 “ 新 哀 洛 伊 丝 ” 所 以 要 流 泪 的 缘 故 。 但 是 “ 新 哀 洛 伊 丝 ” 也 反 映 着 小 资 产 阶 级 的 各 种 矛 盾 。 第 2 4 论 人 类 不 平 等 的 起 源 和 基 础 ① 格 罗 兹 ( 1 7 2 5 — 1 8 0 5 年 ) 法 国 抒 情 画 家 。 — — 译 者 注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卷,是感情自由奔放的赞歌,第二卷则与第一卷恰恰相反, 是劝人安于命运的说教。因为当朱丽叶由于父亲的命令,同 意放弃她所爱的人而嫁给一个老头子的时候,这是天性在社 会制度面前低了头,而这种制度,却是第一卷所雄辩地控诉 过的。反动的浪漫主义就从这里面取得了种种的主题:在天 堂中得到安慰的希望,忧郁、喜爱孤寂、静思与冥想、为感 情而追求感情等等 晚年(17621778年) 爱弥尔”一书的出版引起了当局对卢梭的迫害。高等法 院检查了那部书,并发出通缉该书作者的命令。卢梭必须急 忙逃亡。巴黎大主教发出了一个反对卢梭的教书;新教徒对 他也没有表示更好的态度。他在日内瓦也受到了责难。他投 到纽沙戴尔州的莫季耶村去,那里的牧师纠合当地的居民反 对他。他逃避到伯尔尼州的比也纳湖中圣彼得岛上去,伯尔 尼的上议院也立刻将他驱逐出境。他经过阿尔萨斯省到达了 英国,那是哲学家大卫·休谟邀请他去的。不久,他们两个 人闹了意见,卢梭又回到法国,重新过着流浪生活。1770年 被当局赦免以后,他才定居在巴黎。直到1778年卢梭在爱尔 蒙维尔逝世以前,都是过着隐居生活,只和少数友人来往,因 而他不信任一切人了。反对他的有教会、高等法院、王室权 贵以及哲学家们。当时他虽然在表面上与社会隔绝,过着孤 独的生活,可是没有人比他有更大的影响和更多的热烈的崇 拜者了。他曾接到过从科西嘉和波兰的来信,请求他为这两
一 卷 , 是 感 情 自 由 奔 放 的 赞 歌 , 第 二 卷 则 与 第 一 卷 恰 恰 相 反 , 是 劝 人 安 于 命 运 的 说 教 。 因 为 当 朱 丽 叶 由 于 父 亲 的 命 令 , 同 意 放 弃 她 所 爱 的 人 而 嫁 给 一 个 老 头 子 的 时 候 , 这 是 天 性 在 社 会 制 度 面 前 低 了 头 , 而 这 种 制 度 , 却 是 第 一 卷 所 雄 辩 地 控 诉 过 的 。 反 动 的 浪 漫 主 义 就 从 这 里 面 取 得 了 种 种 的 主 题 : 在 天 堂 中 得 到 安 慰 的 希 望 , 忧 郁 、 喜 爱 孤 寂 、 静 思 与 冥 想 、 为 感 情 而 追 求 感 情 等 等 。 晚 年 ( 1 7 6 2 — 1 7 7 8 年 ) “ 爱 弥 尔 ” 一 书 的 出 版 引 起 了 当 局 对 卢 梭 的 迫 害 。 高 等 法 院 检 查 了 那 部 书 , 并 发 出 通 缉 该 书 作 者 的 命 令 。 卢 梭 必 须 急 忙 逃 亡 。 巴 黎 大 主 教 发 出 了 一 个 反 对 卢 梭 的 教 书 ; 新 教 徒 对 他 也 没 有 表 示 更 好 的 态 度 。 他 在 日 内 瓦 也 受 到 了 责 难 。 他 投 到 纽 沙 戴 尔 州 的 莫 季 耶 村 去 , 那 里 的 牧 师 纠 合 当 地 的 居 民 反 对 他 。 他 逃 避 到 伯 尔 尼 州 的 比 也 纳 湖 中 圣 彼 得 岛 上 去 , 伯 尔 尼 的 上 议 院 也 立 刻 将 他 驱 逐 出 境 。 他 经 过 阿 尔 萨 斯 省 到 达 了 英 国 , 那 是 哲 学 家 大 卫 · 休 谟 邀 请 他 去 的 。 不 久 , 他 们 两 个 人 闹 了 意 见 , 卢 梭 又 回 到 法 国 , 重 新 过 着 流 浪 生 活 。 1 7 7 0 年 被 当 局 赦 免 以 后 , 他 才 定 居 在 巴 黎 。 直 到 1 7 7 8 年 卢 梭 在 爱 尔 蒙 维 尔 逝 世 以 前 , 都 是 过 着 隐 居 生 活 , 只 和 少 数 友 人 来 往 , 因 而 他 不 信 任 一 切 人 了 。 反 对 他 的 有 教 会 、 高 等 法 院 、 王 室 权 贵 以 及 哲 学 家 们 。 当 时 他 虽 然 在 表 面 上 与 社 会 隔 绝 , 过 着 孤 独 的 生 活 , 可 是 没 有 人 比 他 有 更 大 的 影 响 和 更 多 的 热 烈 的 崇 拜 者 了 。 他 曾 接 到 过 从 科 西 嘉 和 波 兰 的 来 信 , 请 求 他 为 这 两 论 人 类 不 平 等 的 起 源 和 基 础 2 5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个民族起草宪法。一些和卢梭素不相识的崇拜卢梭的人们都 想到他那偏僻的退隐的地方去拜访他。这位被驱逐的遁世者 在舆论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是他的那些迫害者们所没有的 这一时期他写的东西还是很多,但是他的著作已改变了性质。 此后,他所以还向世人说教,无非是给人们指出他自己的榜 样,并极力向后人申诉他所受的诽谤和不公平的待遇。在这 些写作中有“忏悔录”,随后他又写了“独行者的幻想”,但 这部作品还没写完他就去世了。 忏悔录”并不完全是卢梭的生活的历史,而主要是他的 精神和情感的历史。这是对心理分析的杰作;是动人的论辩 是对他的论敌慷慨激昂的责难(虽然这种责难往往有失公 正);同时也是一首抒情的诗歌,一首世界文学中最美的诗。 卢梭是在浪漫主义时代行将大放异彩的抒情文学的大师。他 的个人主义是有它积极的一面的。在所有第三等级的人还被 封闭在封建框子里,受着屈辱和被剥夺了权利的时候,作为 “个人”的卢梭就业已肯定了“个人”具有无可代替的价值。 他在“个人”身上发现了无限的精神财富;他向世人揭示了 内心生活的宝藏和存在于人本身中的一切潜在力量。卢梭就 这样为人的解放而工作。当然,伏尔泰及其他哲学家也曾为 了使人确信人本身是神圣的、不可触知的( tangible)这一 观念而奋斗过,但那只是停留于抽象的概念上。卢梭把这 概念加以渲染了,并给了它以生命和血肉。 但是实际上卢梭所帮助建立的正是资产阶级制度。在这 种制度下,个人只有倚靠自己 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很快就把它的反动的一面显露出来
个 民 族 起 草 宪 法 。 一 些 和 卢 梭 素 不 相 识 的 崇 拜 卢 梭 的 人 们 都 想 到 他 那 偏 僻 的 退 隐 的 地 方 去 拜 访 他 。 这 位 被 驱 逐 的 遁 世 者 在 舆 论 方 面 所 具 有 的 吸 引 力 , 是 他 的 那 些 迫 害 者 们 所 没 有 的 。 这 一 时 期 他 写 的 东 西 还 是 很 多 , 但 是 他 的 著 作 已 改 变 了 性 质 。 此 后 , 他 所 以 还 向 世 人 说 教 , 无 非 是 给 人 们 指 出 他 自 己 的 榜 样 , 并 极 力 向 后 人 申 诉 他 所 受 的 诽 谤 和 不 公 平 的 待 遇 。 在 这 些 写 作 中 有 “ 忏 悔 录 ” , 随 后 他 又 写 了 “ 独 行 者 的 幻 想 ” , 但 这 部 作 品 还 没 写 完 他 就 去 世 了 。 “ 忏 悔 录 ” 并 不 完 全 是 卢 梭 的 生 活 的 历 史 , 而 主 要 是 他 的 精 神 和 情 感 的 历 史 。 这 是 对 心 理 分 析 的 杰 作 ; 是 动 人 的 论 辩 ; 是 对 他 的 论 敌 慷 慨 激 昂 的 责 难 ( 虽 然 这 种 责 难 往 往 有 失 公 正 ) ; 同 时 也 是 一 首 抒 情 的 诗 歌 , 一 首 世 界 文 学 中 最 美 的 诗 。 卢 梭 是 在 浪 漫 主 义 时 代 行 将 大 放 异 彩 的 抒 情 文 学 的 大 师 。 他 的 个 人 主 义 是 有 它 积 极 的 一 面 的 。 在 所 有 第 三 等 级 的 人 还 被 封 闭 在 封 建 框 子 里 , 受 着 屈 辱 和 被 剥 夺 了 权 利 的 时 候 , 作 为 “ 个 人 ” 的 卢 梭 就 业 已 肯 定 了 “ 个 人 ” 具 有 无 可 代 替 的 价 值 。 他 在 “ 个 人 ” 身 上 发 现 了 无 限 的 精 神 财 富 ; 他 向 世 人 揭 示 了 内 心 生 活 的 宝 藏 和 存 在 于 人 本 身 中 的 一 切 潜 在 力 量 。 卢 梭 就 这 样 为 人 的 解 放 而 工 作 。 当 然 , 伏 尔 泰 及 其 他 哲 学 家 也 曾 为 了 使 人 确 信 人 本 身 是 神 圣 的 、 不 可 触 知 的 ( I n t a n g i b l e ) 这 一 观 念 而 奋 斗 过 , 但 那 只 是 停 留 于 抽 象 的 概 念 上 。 卢 梭 把 这 一 概 念 加 以 渲 染 了 , 并 给 了 它 以 生 命 和 血 肉 。 但 是 实 际 上 卢 梭 所 帮 助 建 立 的 正 是 资 产 阶 级 制 度 。 在 这 种 制 度 下 , 个 人 只 有 倚 靠 自 己 。 资 产 阶 级 的 个 人 主 义 很 快 就 把 它 的 反 动 的 一 面 显 露 出 来 2 6 论 人 类 不 平 等 的 起 源 和 基 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