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MI码(传号交替反转码) AM码的全称是传号交替反转码。这是一种将消息中的代 码“0”(空号)和“1”(传号)按如下规则进行编码的码: 代码“0”仍为0;代码“1”交替变换为+1、-1、+1、-1、-。 例如: 消息代码 1 0 0 01 1 1 0 AMI码 +1 0 00 -1+1 -1 0 +1 《通信原理课件》
《通信原理课件》 1.AMI码(传号交替反转码) AMI码的全称是传号交替反转码。这是一种将消息中的代 码“0”(空号)和“1”(传号)按如下规则进行编码的码: 代码“0”仍为0;代码“1”交替变换为+1、-1、+1、-1、┅。 例如: 消息代码 1 0 0 0 1 1 1 0 1 AMI码 +1 0 0 0 -1 +1 -1 0 +1
冬特点: 1)优: P(0)=P(1)时无直流 (因+1-1交替)且低频成分少 二进制→三进制(即1B/1T码型) 编/译码电路简单 便观察误码(+1、-1不交替) 2)缺:信息码流会出现长0串.提取位定时困难 《通信原理课件》
《通信原理课件》 ❖ 特点: 1) 优: • P(0)=P(1)时无直流(因+1 -1交替)且低频成分少 • 二进制→三进制(即1B/1T码型) • 编/译码电路简单 • 便观察误码(+1、-1不交替) 2)缺:∵信息码流会出现长0串 ∴提取位定时困难
2.HDB3码 HDB,码的全称是3阶高密度双极性码,它是AM码的一种改 进型,其目的是为了保持AM码的优点而克服其缺点,使连 “0”个数不超过3个。其编码规则如下: (1)当信码的连“0”个数不超过3时,仍按AM码的规则编 码,即传号极性交替; (2)当连“0”个数超过3时,出现4个或4个以上连“0串时, 则将每4个连“0”小段的第4个“0”变换为非“0”脉冲,用符号V 表示,称之为破坏脉冲。而原来的二进制码元序列中所有的 “1”码称为信码,用符号B表示。当信码序列中加入破坏脉 冲以后,信码B与破坏脉冲V的正负极性必须满足如下两个 特点。 《通信原理课件》
《通信原理课件》 2.HDB3码 HDB3码的全称是3阶高密度双极性码,它是AMI码的一种改 进型,其目的是为了保持AMI码的优点而克服其缺点,使连 “0”个数不超过3个。其编码规则如下: (1)当信码的连“0”个数不超过3时,仍按AMI码的规则编 码,即传号极性交替; (2)当连“0”个数超过3时,出现4个或4个以上连“0串时, ” 则将每4个连“0”小段的第4个“0”变换为非“0”脉冲,用符号V 表示,称之为破坏脉冲。而原来的二进制码元序列中所有 的 “1”码 称为信码,用符号B表示。当信码序列中加入破坏脉 冲以后,信码B与破坏脉冲 V 的正负极性必须满足如下两个 特点
特点: )B码和V码各自都应始终保持极性交替变化的规律,以 确保编好的码中没有直流成分; 2)V码必须与前一个非零符号码(信码B)同极性,以便 和正常的AM码区分开来。如果这个条件得不到满足,那么 应该将四连“0”码的第一个“0”码变换成与V码同极性的补信 码,用符号B表示,并做调整,使B码和B'码合起来保持条 件①中信码(含B及B')极性交替变换的规律。 .".破坏码易识别,V前面3个必然是0,B不影响译码) ,举例? 《通信原理课件》
《通信原理课件》 ❖ 特点: 1) B 码和 V 码各自都应始终保持极性交替变化的规律,以 确保编好的码中没有直流成分; 2) V 码必须与前一个非零符号码(信码B)同极性,以便 和正常的AMI 码区分开来。如果这个条件得不到满足,那么 应该将四连“0”码的第一个“0”码变换成与V 码同极性的补信 码,用符号B'表示,并做调整,使B 码和 B'码合起来保持条 件①中信码(含B 及 B')极性交替变换的规律。 ∴破坏码易识别,V前面3个必然是0,B不影响译码) ❖ 举例?
3.PST码 编码规则 PST码的全称是成对选择三进码。其编码规 则是:先将二进制码元划分为2个码元为一组的码组序列, 然后再把每一组编码成两个三进制码(+-0)。因为三进 制数字共有9种状态,故可以灵活地选择其中的四种状态, 表5.2-1列出了其中最为广泛适用的一种格式。为防止PST 码的直流漂移,当在一个码组中仅发送单个脉冲时,两个 模式应交替使用。 《通信原理课件》
《通信原理课件》 编码规则 PST码的全称是成对选择三进码。其编码规 则是:先将二进制码元划分为2个码元为一组的码组序列, 然后再把每一组编码成两个三进制码(+-0)。因为三进 制数字共有9种状态,故可以灵活地选择其中的四种状态, 表5.2-1列出了其中最为广泛适用的一种格式。为防止PST 码的直流漂移,当在一个码组中仅发送单个脉冲时,两个 模式应交替使用。 3.PST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