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绪论 第一节“古代汉语”概念的廓清 什么叫“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顾名思义即古代汉族人民所习用的语言。“古代”指1919年 五四运动以前。五四运动以反帝反封建为目的,当时的仁人志土为了彻底击跨 中国封建统治的基础,遂发起了以“"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为内容的“白 话文”运动,从而使“白话文”登上了大雅之堂,揭开了“现代汉语”的新篇 章。 一般人-提到“古代汉语”,总是把它同文言文等同起来。其实这两个概念 并不等同。现代人心目中的“语言”,包括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形式。对于“古 代汉语”而言,它的书面语就是文言,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叫文言文。古代汉语 当然也包括口头语。在汉字产生以前,古代汉语只有口头语。文字产生后的好 长一段时期,书面语与口头语一直是一到的。文字只是记录语言的工具(载体 从甲骨卜辞、金文《利簋》、《诗经》、《楚辞》、《论语》、《战国策》乃至《史记》, 言文的分界并末十分明显。魏晋南北朝时期,岀现了一些笔记体小说、乐府歌 辞及一些文人的作品,如《世说新语》、《齐民要术》、《搜神记》等,唐代的《百 喻经》、《颜氏家训》等都是记录口语的作品。这些作品标示了白话文的兴起即 古代汉语书面语与口语的分离。从此以后汉语便呈现出占统治地位的“文言′ 与不占统治地位的“白话”相互对立、平行发展的局面。也就是说,“古代汉语 不仅包括书面语,还应包括口语;书面语不仅包括先秦以来的“文言”,还包括 六朝以来的古代白话。 古代汉语大致分为:书面语、口语;书面语又分为:文言和古白话文。 文言:指先秦两汉典籍中的语言及唐宋以后文人仿古作品的语言
1 古 代 汉 语 绪 论 第一节 “古代汉语”概念的廓清 一. 什么叫“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顾名思义即古代汉族人民所习用的语言。“古代”指 1919 年 五四运动以前。五四运动以反帝反封建为目的,当时的仁人志士为了彻底击跨 中国封建统治的基础,遂发起了以“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为内容的“白 话文”运动,从而使“白话文”登上了大雅之堂,揭开了“现代汉语”的新篇 章。 一般人一提到“古代汉语”,总是把它同文言文等同起来。其实这两个概念 并不等同。现代人心目中的“语言”,包括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形式。对于“古 代汉语”而言,它的书面语就是文言,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叫文言文。古代汉语 当然也包括口头语。在汉字产生以前,古代汉语只有口头语。文字产生后的好 长一段时期,书面语与口头语一直是一致的。文字只是记录语言的工具(载体)。 从甲骨卜辞、金文《利簋》、《诗经》、《楚辞》、《论语》、《战国策》乃至《史记》, 言文的分界并未十分明显。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些笔记体小说、乐府歌 辞及一些文人的作品,如《世说新语》、《齐民要术》、《搜神记》等,唐代的《百 喻经》、《颜氏家训》等都是记录口语的作品。这些作品标示了白话文的兴起即 古代汉语书面语与口语的分离。从此以后汉语便呈现出占统治地位的“文言” 与不占统治地位的“白话”相互对立、平行发展的局面。也就是说,“古代汉语” 不仅包括书面语,还应包括口语;书面语不仅包括先秦以来的“文言”,还包括 六朝以来的古代白话。 古代汉语大致分为:书面语、口语;书面语又分为:文言和古白话文。 文言:指先秦两汉典籍中的语言及唐宋以后文人仿古作品的语言
古白话:指魏晋以后笔记小说佛经译注、传奇、变文、宋话本、元曲、 明清小说戏剧中的语言。 “古代汉语”的历史分期 四个时期 远古:殷商以前没有文字记载,从理论上讲汉语只以口语形式或至今尚未 发现的文字形式存在并长期发展。时间:距今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到公元 前17世纪。可以叫做无实证时期 (附:五帝时期约公元前26世纪初到前21世纪初。三皇时代无以考 嵇。约在公元前31世纪初到前26世纪初) 上古:公元前17世纪到公元3世纪历经商、周、秦、汉。是古代汉语的 成熟时期。 中古:公元4世纪到12世纪左右,历经六朝、隋、唐、宋、金。是古代汉 语蜕变分化期。 近古:公元13世纪到20世纪初叶,历经元、明、清。是古代汉语的停滞 期和现代汉语孕育期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关系 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发展变化的结果,其直接的源头可以上溯到六朝时期 的白话作品。明清小说、戏剧、四大名著等是现代汉语坚实的基础。现代汉语 又是一个开放的大系统。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吸收古代的、外国的和民间的 语言养料来极大的丰富自己。就古代汉语而言,现代汉语深深地植根于古代汉 语的丰厚土壤之中(不仅限于近代汉语),学习并继承古代汉语的凝练、精粹与 极富表现力,是立体的和全方位的
2 古白话:指魏晋以后笔记小说、佛经译注、传奇、 变文、宋话本、元曲、 明清小说戏剧中的语言。 二.“古代汉语”的历史分期 四个时期: 远古:殷商以前没有文字记载,从理论上讲汉语只以口语形式或至今尚未 发现的文字形式存在并长期发展。时间:距今 50 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到公元 前 17 世纪。可以叫做无实证时期。 (附:五帝时期 约公元前 26 世纪初到前 21 世纪初。三皇时代无以考 嵇。约在公元前 31 世纪初到前 26 世纪初) 上古:公元前 17 世纪到公元 3 世纪 历经商、周、秦、汉。是古代汉语的 成熟时期。 中古:公元 4 世纪到 12 世纪左右,历经六朝、隋、唐、宋、金。是古代汉 语蜕变分化期。 近古:公元 13 世纪到 20 世纪初叶, 历经元、明、清。是古代汉语的停滞 期和现代汉语孕育期。 三.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关系 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发展变化的结果,其直接的源头可以上溯到六朝时期 的白话作品。明清小说、戏剧、四大名著等是现代汉语坚实的基础。现代汉语 又是一个开放的大系统。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吸收古代的、外国的和民间的 语言养料来极大的丰富自己。就古代汉语而言,现代汉语深深地植根于古代汉 语的丰厚土壤之中(不仅限于近代汉语),学习并继承古代汉语的凝练、精粹与 极富表现力,是立体的和全方位的
第二节“古代汉语”课及学习方法 “古代汉语”课的学习目的 1.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是汉语的根,绵延数千年。其中蕴藏着我们汉语及汉族文化智慧 方面的丰富宝藏。而现代汉语只有不到百年的历史,要想真正地学好现代汉 语就必须从古代汉语中汲取养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现代汉语又是古代汉语 的必然继承。任何一个想要深入了解和掌握汉民族语言的人,都应该认真的去 学习古代汉语。在这里我特别倡导大家应该建立起“大汉语”观,而扬弃过去 那种将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严重对立的错误倾向。这种倾向给人们学习古代汉 语制造了种种误区。(主要是欲割断汉语的历史) 学好古代汉语是继承我国宝贵文化遗产的必要环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浩如烟海,光芒万丈,至今仍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重要影响。这是我们每个炎 黄子孙的光荣和骄傲。学习和继承这份遗产是我们神圣的职责。我们应该无条 件的把祖先的这份优秀文化和传统智慧学到手,使它在我们的手中发挥更大的 作用 2.“古代汉语”课的定位 我们已知道,“古代汉语”是一个范围较大的概念。不论“文言"、“古白话” 都不是一时一地的语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语言资料,在语言、语汇、语法 方面必然有很大的差异。全面系统的硏究这些差异及其演变历史,这是汉语史 要解决的问题。 现在的“古代汉语”课是一门基础课。主要学习对象是文言,与中学文言 学习有联系。是在中学学习的基础上,比较系统的学习古代汉语的文字、词汇、 语法、修辞、音韵等方面的知识。其中词汇、语法是重点。目的是:(1)提高
3 第二节“古代汉语”课及学习方法 一.“古代汉语”课的学习目的 1.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是汉语的根,绵延数千年。其中蕴藏着我们汉语及汉族文化智慧 方面的丰富宝藏。而现代汉语只有不到一百年的历史,要想真正地学好现代汉 语就必须从古代汉语中汲取养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现代汉语又是古代汉语 的必然继承。任何一个想要深入了解和掌握汉民族语言的人,都应该认真的去 学习古代汉语。在这里我特别倡导大家应该建立起“大汉语”观,而扬弃过去 那种将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严重对立的错误倾向。这种倾向给人们学习古代汉 语制造了种种误区。(主要是欲割断汉语的历史) 学好古代汉语是继承我国宝贵文化遗产的必要环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浩如烟海,光芒万丈,至今仍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重要影响。这是我们每个炎 黄子孙的光荣和骄傲。学习和继承这份遗产是我们神圣的职责。我们应该无条 件的把祖先的这份优秀文化和传统智慧学到手,使它在我们的手中发挥更大的 作用。 2.“古代汉语”课的定位 我们已知道,“古代汉语”是一个范围较大的概念。不论“文言”、“古白话” 都不是一时一地的语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语言资料,在语言、语汇、语法 方面必然有很大的差异。全面系统的研究这些差异及其演变历史,这是汉语史 要解决的问题。 现在的“古代汉语”课是一门基础课。主要学习对象是文言,与中学文言 学习有联系。是在中学学习的基础上,比较系统的学习古代汉语的文字、词汇、 语法、修辞、音韵等方面的知识。其中词汇、语法是重点。目的是:(1)提高
阅读古书的能力,意在批判地继承祖国古代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2) 更深入地掌握祖国语言,加深语言文字修养。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3)为中学文言教学作准备。2000年新版中学《语文》教材 文言与现代文比例各占50%,说明社会在重视古汉语方面已经达成共识。(4) 为进一步深造打基础。 古代汉语”课的学习方法 为了学好这门课,一定要注意方法上的问题。首先要克服畏难情绪,在学 习中不断培养兴趣。“热情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了浓厚的兴趣,任何学习上 的问题都会很好的得到解决。其次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我们所采用的教材(王 力先生《古代汉语》)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通论、文选、常用词。其中文选是基 础的基础。同学们要在中学学习的基础上认真学好所讲的每-篇文章。然后与 通论结合,从而逐步形成对古代汉语的系统性知识。第三,要尽量的积累文言 词汇量,语言水平的高低更离不开词汇量。所以文选要有目地的背诵,常用词 不但要记还要注意贯通,要有意识地去掌握一些词的词义系统。最后,作为未 来的中学教师还要逐渐锄炼分柝、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工具书、参考书 1、王力《古汉语常用词典》(商务印书馆1979年) 2、张永言《简明古汉语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 3、杨伯竣《古汉语虚词》(中华书局1981年岀版) 4、楚永安《文言复式虛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5月出版) 参考 1、郭锡良《古代汉语》(1981年9月) 2、许嘉璐《古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2年6月出版)
4 阅读古书的能力,意在批判地继承祖国古代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2) 更深入地掌握祖国语言,加深语言文字修养。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3)为中学文言教学作准备。2000 年新版中学《语文》教材 文言与现代文比例各占 50%,说明社会在重视古汉语方面已经达成共识。(4) 为进一步深造打基础。 二.“古代汉语”课的学习方法 为了学好这门课,一定要注意方法上的问题。首先要克服畏难情绪,在学 习中不断培养兴趣。“热情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了浓厚的兴趣,任何学习上 的问题都会很好的得到解决。其次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我们所采用的教材(王 力先生《古代汉语》)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通论、文选、常用词。其中文选是基 础的基础。同学们要在中学学习的基础上认真学好所讲的每一篇文章。然后与 通论结合,从而逐步形成对古代汉语的系统性知识。第三,要尽量的积累文言 词汇量,语言水平的高低更离不开词汇量。所以文选要有目地的背诵,常用词 不但要记还要注意贯通,要有意识地去掌握一些词的词义系统。最后,作为未 来的中学教师还要逐渐锻炼分析、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三. 工具书、参考书 1、 王力《古汉语常用词典》(商务印书馆 1979 年) 2、 张永言《简明古汉语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6 年出版) 3、 杨伯竣《古汉语虚词》(中华书局 1981 年出版) 4、 楚永安《文言复式虚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6 年 5 月出版) 参考: 1、 郭锡良《古代汉语》(1981 年 9 月) 2、 许嘉璐《古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年 6 月出版)
3、程湘清、何乐士《实用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1991年12月) 4、《中华活页文选》 5、《古文观止》 6、《古文鉴赏辞典》 四.作业 1、课外阅读教材绪论部分 2、预习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隐公元年》) 第一课时 题解:《春秋》原文:“夏五月,郑骀伯克段于鄢。”郑伯,郑庄公。郑:春秋国名, 姬姓,位于今河南新郑县。春秋时有五等爵:公、侯、伯、子、男。又有伯 仲、叔、季的长幼之序。这里的“伯”指爵位。克:战姓胜,打败。朱熹:克, 胜也。(克服)段:公叔段,郑庄公之弟。共gong国名,位于今河南辉县。叔, 弟也。鄢:位于今河南鄢陵县。 杜预《左传序》曰:“《春秋》者,鲁史记之名也。”又“孔子作春秋,乱臣 贼子惧"。相传为孔丘所作。《春秋》记事简短,不叙史实,故后世多有传者。“传 有似于今天的“演义"。 第一段:故事的开端,庄公与弟、母矛盾的产生。 初:《说文》:“,始也。从刀衣,裁衣之始也。”引申为开端。(词语: 起初当初放在篇首耖示追述,相当于“从前"、(很早)以前”等。武姜: 古代称呼女子有两种称法:未嫁之前只称父姓,或加排行,如孟羑女。出嫁以
5 3、 程湘清、何乐士《实用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 1991 年 12 月) 4、 《中华活页文选》 5、 《古文观止》 6、 《古文鉴赏辞典》 四.作业: 1、课外阅读教材绪论部分 2、预习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隐公元年》) 第一课时 题解:《春秋》原文:“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郑伯,郑庄公。郑:春秋国名, 姬姓,位于今河南新郑县。春秋时有五等爵:公、侯、伯、子、男。又有伯、 仲、叔、季的长幼之序。这里的“伯 ”指爵位。克:战胜,打败。朱熹:克, 胜也。(克服)段:公叔段,郑庄公之弟。共 gōng国名,位于今河南辉县。叔, 弟也。鄢:位于今河南鄢陵县。 杜预《左传序》曰:“《春秋》者,鲁史记之名也。”又“孔子作春秋,乱臣 贼子惧”。相传为孔丘所作。《春秋》记事简短,不叙史实,故后世多有传者。“传” 有似于今天的“演义”。 第一段:故事的开端,庄公与弟、母矛盾的产生。 初:《说文》:“ ,始也。从刀衣,裁衣之始也。”引申为开端。(词语: 起初 当初)。放在篇首表示追述,相当于“从前”、“(很早)以前”等。武姜: 古代称呼女子有两种称法:未嫁之前只称父姓,或加排行,如孟姜女。出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