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的地位、作用和质量标准 (一)地位与作用 本课程是人文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职业理论基础课。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从根本上提高学习写作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并能适 应学习本专业其他课程的需要,为以后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进一 步懂得写作与生活、做人的关系,重视陶冶思想情操,提高文化素养,从根本上 提高学习写作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二)质量标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力求使学生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能力 1、掌握写作基础理论及文学文体、理论文体等常用文体的写作要求,并用以指 导实践,进行常用文体的写作训练,具备较高的辞章修养和较强的表达技能,能 写出内容充实,感情健康,结构严密,语言流畅,文理通顺,具有一定文采的文 2、结合各章节的单元要求,认真阅读范文和其他有关作品,加深对所学写作理 论知识的领会程度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识运用能力,提高分析、鉴赏文章的能 力 3、明确写作基础理论对写作实践的指导意义,增强写作基本功,为学好《新闻 采访与写作》及其他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质量标准 (一)地位与作用 本课程是人文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职业理论基础课。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从根本上提高学习写作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并能适 应学习本专业其他课程的需要,为以后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进一 步懂得写作与生活、做人的关系,重视陶冶思想情操,提高文化素养,从根本上 提高学习写作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二)质量标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力求使学生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能力: 1、掌握写作基础理论及文学文体、理论文体等常用文体的写作要求,并用以指 导实践,进行常用文体的写作训练,具备较高的辞章修养和较强的表达技能,能 写出内容充实,感情健康,结构严密,语言流畅,文理通顺,具有一定文采的文 章。 2、结合各章节的单元要求,认真阅读范文和其他有关作品,加深对所学写作理 论知识的领会程度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识运用能力,提高分析、鉴赏文章的能 力。 3、明确写作基础理论对写作实践的指导意义,增强写作基本功,为学好《新闻 采访与写作》及其他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 绪论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了解课程特点及学习方法 (2)掌握写作主体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 基本素质:生活素养 学识修养 人格品位 审美理想 基本能力:观察能力 感受能力 思维能力 想象能力 2、能力培养要求 学习和培养写作者必备的能力 第二章主题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识记、理解“主题”的涵义。 (2)识别、辨析主题与课题、论题、标题等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3)理解并能解释说明主题在文章中的核心地位和统帅作用一一它能决定材料 取舍,支配谋篇布局,制约表达手法的运用,影响遣词造句。 (4)理解并能解释说明确定主题的要求 明确:有鲜明的思想倾向,实证的科学立场和艺术的审美色彩 集中:简明,单 贴切:能同材料完美有机地结合; 深刻:能充分揭示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 能力培养要求 懂得提炼主题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就是要准确把握材料的性质意义,理解时代 和社会的需求,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寻找新颖独特的切入角度,并能反复锤炼, 开掘举深化。 第三章材料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了解课程特点及学习方法 (2)掌握写作主体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 基本素质:生活素养 学识修养 人格品位 审美理想 基本能力:观察能力 感受能力 思维能力 想象能力 2、能力培养要求: 学习和培养写作者必备的能力。 第二章 主题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识记、理解“主题”的涵义。 (2)识别、辨析主题与课题、论题、标题等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3)理解并能解释说明主题在文章中的核心地位和统帅作用——它能决定材料 取舍,支配谋篇布局,制约表达手法的运用,影响遣词造 句。 (4)理解并能解释说明确定主题的要求: 明确:有鲜明的思想倾向,实证的科学立场和艺术的审美色彩; 集中:简明,单一; 贴切:能同材料完美有机地结合; 深刻:能充分揭示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 2、能力培养要求 懂得提炼主题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就是要准确把握材料的性质意义,理解时代 和社会的需求,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寻找新颖独特的切入角度,并能反复锤炼, 开掘举深化。 第三章 材料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识记、理解“材料”概念的涵义,辨析与素材、题材、资料、文献等相关 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2)识别文章中可能用到的各种不同种类的材料:事实材料和观念性材料;个 别材料和综合性材料;历史材料和现实材料;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原始材料和 转手材料的具体形态。 (3)理解并能具体说明材料的把握、使用,对于提炼、形成、表现、深化主题、 传递文章信息,影响、制约结构安排上的作用。 (4)解释说明“观察”、“体验”“调查”“检索”等几种获取材料的方式方法 的特点和具体要求。 5)理解并能具体说明文章材料的选择为什么需要以及怎样体现可靠、确凿、 典型、生动、新颖等原则。 2、能力培养要求 在写作实践中能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处理好材料的取舍、详略、组合和联系等问 第四章运思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识记运思的基本方式。 (2)理解写作运思的过程以及“运思”活动中四个程序的主要任务:定向、择 体、选材、理序。 2、能力培养要求 能够在准确把握有关材料性质、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体会和其他主客 观因素,确立观察、表现的角度和切入点 第五章结构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识别、理解“结构”、“线索”、“层次”、“段落”“过渡”、“照应”等概念 的涵义。 (2)理解并能具体说明安排文章结构的原则:反映对象的内在联系;适应文章 的体裁要求;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考虑读者的接受心理 (3)辨析、识别“记叙型”、“论证型”“说明型”“综合型”等常见的结构类
(1)识记、理解“材料”概念的涵义,辨析与素材、题材、资料、文献等相关 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2)识别文章中可能用到的各种不同种类的材料:事实材料和观念性材料;个 别材料和综合性材料;历史材料和现实材料;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原始材料和 转手材料的具体形态。 (3)理解并能具体说明材料的把握、使用,对于提炼、形成、表现、深化主题、 传递文章信息,影响、制约结构安排上的作用。 (4)解释说明“观察”、“体验”、“调查”、“检索”等几种获取材料的方式方法 的特点和具体要求。 (5)理解并能具体说明文章材料的选择为什么需要以及怎样体现可靠、确凿、 典型、生动、新颖等原则。 2、能力培养要求 在写作实践中能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处理好材料的取舍、详略、组合和联系等问 题。 第四章 运思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识记运思的基本方式。 (2)理解写作运思的过程以及“运思”活动中四个程序的主要任务:定向、择 体、选材、理序。 2、能力培养要求 能够在准确把握有关材料性质、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体会和其他主客 观因素,确立观察、表现的角度和切入点。 第五章 结构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识别、理解“结构”、“线索”、“层次”、“段落”、“过渡”、“照应”等概念 的涵义。 (2)理解并能具体说明安排文章结构的原则:反映对象的内在联系;适应文章 的体裁要求;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考虑读者的接受心理。 (3)辨析、识别“记叙型”、“论证型”“说明 型”、“综合型”等常见的结构类
型的主要特点。 (4)理解、说明“完整性”、“连贯性”、“严密性”“灵活性”等文章结构要求 的具体涵义。 2、能力培养要求 提高安排材料的能力。 第六章语言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理解“语言”不仅是沟通认识,传递情感的工具,而且是审美对象,在写 作实践中提高学习语言的自觉性 (2)理解说明运用语言应力求“准确”、“简练”“生动”等基本要求的主要内 容,以及适体、个性化的审美要求,并能运用到对于具体语言材料的分析、评价 中去 能力培养要求 理解并能具体掌握学习语言的途径和方法,不断积累,提高语言素养:多读、 多听、多体验、多练。 第七章写作技法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理解和识别传统及现代写作常用技法:聚焦与立骨、悬念与那辗、巧合与 误会及意识流与蒙太奇、反讽与黑色幽默、象征与变形等。 2、能力培养要求 理解写作技法的辩证艺术,并能自觉地运用到实践中去 第八章文学文体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识别、理解“散文”的主要特点以及记人、叙事散文与小说、通讯等文体 的异同。 (2)理解并能具体说明写作记人、叙事散文所需要处理的几个问题:写“真” 记“实”,善取典型;“人”见性格,事有波澜:合理想象,真实再现;情理相生, 深化主题
型的主要特点。 (4)理解、说明“完整性”、“连贯性”、“严密性”、“灵活性”等文章结构要求 的具体涵义。 2、能力培养要求 提高安排材料的能力。 第六章 语言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理解“语言”不仅是沟通认识,传递情感的工具,而且是审美对象,在写 作实践中提高学习语言的自觉性。 (2)理解说明运用语言应力求“准确”、“简练”、“生动”等基本要求的主要内 容,以及适体、个性化的审美要求,并能运用到对于具体语言材料的分析、评价 中去。 2、能力培养要求 理解并能具体掌握学习语言的途径和方法,不断积累,提高语言素养:多读、 多听、多体验、多练。 第七章 写作技法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理解和识别传统及现代写作常用技法:聚焦与立骨、悬念与那辗、巧合与 误会及意识流与蒙太奇、反讽与黑色幽默、象征与变形等。 2、能力培养要求 理解写作技法的辩证艺术,并能自觉地运用到实践中去。 第八章 文学文体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识别、理解“散文”的主要特点以及记人、叙事散文与小说、通讯等文体 的异同。 (2)理解并能具体说明写作记人、叙事散文所需要处理的几个问题:写“真” 记“实”,善取典型;“人”见性格,事有波澜;合理想象,真实再现;情理相生, 深化主题
(3)理解、识别“诗歌”的主要特征:集中概括的抒情,大胆神奇的想象,分 行排列的精炼优美的语言。 2、能力培养要求 (1)提高对于记人、叙事散文的分析欣赏能力,培养散文写作能力。 (2)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第九章理论文体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识记、理解“文学评论”的文体特征和社会功能:既是作品客观效应的信 息反馈,也是评论者独特个性和艺术创造力的结晶。积极、健康的文学评论,既 能帮作者总结经验教训,也能指导读者提高思想认识和鉴赏水平。 (2)理解、说明文学评论的写作对于作者思想方法和工作态度上的要求:以马 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文艺方针为指导,为社会主义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尊重艺 术规律,拓宽审判视野;提倡实事求是,防止以偏概全。 (3)理解并能具体说明写作文学评论应努力做到:知人论世,精研作品;抓住 特点,写出新意;叙议结合,有理有据;“析”“赏”交融,文情并茂。 (4)识记、理解“学术论文”的文体功能。 (5)理解和具体说明学术论文的选题要求:有实际或学术价值:难易适中,既 不难入手,也能往纵深处开掘。 (6)理解并能具体说明做好学术论文写作中的资料收集工作的要求:广泛收集, 整理分类,分析研究,正确引用 (7)了解并能初步掌握学术论文的基本结构模式及一般写作要求 绪论:用以说明研究的动机、目的和意义,要求语言简洁、开门见山。 本论:主体部分,要求能以充足有力的资料阐述观点,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语 言准确、庄重。 结论:总结全文,归纳要点,还可对自己或他人在该领域的研究上进一步提出展 望 2、能力培养要求 (1)掌握理论文体的语体风格。 (2)初步掌握文学评论和学术论文的写作要求
(3)理解、识别“诗歌”的主要特征:集中概括的抒情,大胆神奇的想象,分 行排列的精炼优美的语言。 2、能力培养要求 (1)提高对于记人、叙事散文的分析欣赏能力,培养散文写作能力。 (2)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第九章 理论文体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识记、理解“文学评论”的文体特征和社会功能:既是作品客观效应的信 息反馈,也是评论者独特个性和艺术创造力的结晶。积极、健康的文学评论,既 能帮作者总结经验教训,也能指导读者提高思想认识和鉴赏水平。 (2)理解、说明文学评论的写作对于作者思想方法和工作态度上的要求:以马 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文艺方针为指导,为社会主义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尊重艺 术规律,拓宽审判视野;提倡实事求是,防止以偏概全。 (3)理解并能具体说明写作文学评论应努力做到:知人论世,精研作品;抓住 特点,写出新意;叙议结合,有理有据;“析”“赏”交融,文情并茂。 (4)识记、理解“学术论文”的文体功能。 (5)理解和具体说明学术论文的选题要求:有实际或学术价值;难易适中,既 不难入手,也能往纵深处开掘。 (6)理解并能具体说明做好学术论文写作中的资料收集工作的要求:广泛收集, 整理分类,分析研究,正确引用。 (7)了解并能初步掌握学术论文的基本结构模式及一般写作要求: 绪论:用以说明研究的动机、目的和意义,要求语言简洁、开门见山。 本论:主体部分,要求能以充足有力的资料阐述观点,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语 言准确、庄重。 结论:总结全文,归纳要点,还可对自己或他人在该领域的研究上进一步提出展 望。 2、能力培养要求 (1)掌握理论文体的语体风格。 (2)初步掌握文学评论和学术论文的写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