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事物发展的积极方面 B.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 C.保持事物存在的方面 D.符合事物发展和人的需要的方面 30.“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 是鲁迅对《三国演义》的点评。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A.对事物既要认识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认识其矛盾的次要方面 B.对事物既要看到其现象又要抓住事物的本质 C.对事物既要把握其同一性又要把握其斗争性 D.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31.区分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最根本的是: A.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B.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支持 C.在形式上是否新奇 D.在时间上是否是新近发生的 32.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 A.向着自己的对立面的转化 B.向任何一个方向的转化 C.由坏向好的方向转化 D.由低级向高级转化 33.“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 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事物的发展是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时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D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3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是: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A.事物发展的积极方面 B.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 C.保持事物存在的方面 D.符合事物发展和人的需要的方面 30.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 是鲁迅对《三国演义》的点评。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A. 对事物既要认识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认识其矛盾的次要方面 B.对事物既要看到其现象又要抓住事物的本质 C.对事物既要把握其同一性又要把握其斗争性 D. 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31.区分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最根本的是: A.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B.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支持 C.在形式上是否新奇 D.在时间上是否是新近发生的 32.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 A.向着自己的对立面的转化 B.向任何一个方向的转化 C.由坏向好的方向转化 D.由低级向高级转化 33.“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 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事物的发展是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时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D.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3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是: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D矛盾的斗争原理 35.“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的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一观点 是: A相对主义诡变论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庸俗唯物论观点 D.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36.把同质的食物区分开来的依据是: A.事物的度 B.事物的属性和量 C.事物内在的规定性 D.事物等特殊矛盾 37.辩证法所说的“扬弃”是指: A.克服和抛弃 B.纯粹的否定 C.既克服又保留 D纯粹的肯定 38.我国制定2010年远景规划的依据是: A现实的可能性 B抽象的可能性 C.好的可能性 D现实性 39.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 A.不起任何作用 B.其决定作用 C.可以促进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D时而起作用,时而不起作用 40.事物中的真相和假象的区别是: A.真相表现事物的本质,假象表现事物的外在现象 B.客观存在的是真相,主观想象的是假象
D.矛盾的斗争原理 35.“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的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一观点 是: A.相对主义诡变论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庸俗唯物论观点 D.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36. 把同质的食物区分开来的依据是: A.事物的度 B.事物的属性和量 C.事物内在的规定性 D.事物等特殊矛盾 37. 辩证法所说的“扬弃”是指: A.克服和抛弃 B.纯粹的否定 C.既克服又保留 D.纯粹的肯定 38. 我国制定 2010 年远景规划的依据是: A.现实的可能性 B.抽象的可能性 C.好的可能性 D.现实性 39. 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 A.不起任何作用 B.其决定作用 C.可以促进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D.时而起作用,时而不起作用 40. 事物中的真相和假象的区别是: A.真相表现事物的本质,假象表现事物的外在现象 B.客观存在的是真相,主观想象的是假象
C.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是真相,显现于事物外部的是假象 D.从正面表现事物本质的是真相,从反面表现事物本质的是假象 41.“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衰邦”的说法是: A否认必然性的非决定论 B.否认偶然性的宿命论 C.承认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辩证决定论 D.只承认必然性的机械决定论 42.“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 一观点是: A.相对主义的观点 B.宿命论的观点 C.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观点 D.唯心主义的观点 43.唯物辩证法的因果联系是指: A.一切前后相继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B.一切同时存在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C.反映和被反映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D.引起和被引起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44.唯物辩证法对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认识是: A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 B.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偶然性是无法认识的 C.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 D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 45.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用思维整体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B.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D客观事物的本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46.“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 以几个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确定了”。这是:
C.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是真相,显现于事物外部的是假象 D.从正面表现事物本质的是真相,从反面表现事物本质的是假象 41.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衰邦”的说法是: A.否认必然性的非决定论 B.否认偶然性的宿命论 C.承认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辩证决定论 D.只承认必然性的机械决定论 42. “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 一观点是: A.相对主义的观点 B.宿命论的观点 C.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观点 D.唯心主义的观点 43.唯物辩证法的因果联系是指: A.一切前后相继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B.一切同时存在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C.反映和被反映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D.引起和被引起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44. 唯物辩证法对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认识是: A.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 B.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偶然性是无法认识的 C.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 D.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 45.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用思维整体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B.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D.客观事物的本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46. “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 以几个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确定了”。这是:
A.唯心主义决定论 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 C机械决定论 D非决定论 47.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关系 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单项选择题答案 1C 2A3C 4B 5C6C 7D 8C9 C 10B 11A12A13B14A15D16A17D18A19D20C 21C22C23A24C25A26C27A28D29B30D 31A32A33C34C35B36B37C38D39C40D 41A42C43D44D45C46C47A 多项选择题 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A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 C.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与承认规律的主观性 D.主张矛盾时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与否认矛盾的观点 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于: A.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 C.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3.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合理的,凡是现存的都是必然要灭亡的 B.对每一种既成的事物都是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C.在对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包含否定的理解
A.唯心主义决定论 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 C.机械决定论 D.非决定论 47.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关系 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单项选择题答案 1C 2A 3C 4B 5C 6C 7D 8C 9 C 10B 11A 12A 13B 14A 15D 16A 17D 18A 19D 20C 21C 22C 23 A 24C 25A 26C 27A 28D 29B 30D 31A 32A 33C 34C 35B 36B 37C 38D 39C 40D 41A 42C 43D 44D 45C 46C 47A 多项选择题 1.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A.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 C.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与承认规律的主观性 D.主张矛盾时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与否认矛盾的观点 2.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于: A.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 C.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3. 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合理的,凡是现存的都是必然要灭亡的 B.对每一种既成的事物都是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C.在对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包含否定的理解
D认为凡是合理的就一定存在,凡是存在就一定合理 4.下列关于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中正确的有: A联系具有客观性 B.联系具有普遍性 C联系具有多样性 D.联系具有条件性 5.联系的普遍性是: A.任何事物内部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B.任何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不同事物经过一系列中介统一起来 D世界的发展过程仅仅是纵向联系 6.联系的条件性是指: A.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B.一切随时间、地点和条件而转移 C.只有有条件这一点是无条件的 D.离开了条件一切都无法理解A.B.C.D. 7.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 A.促进统一体解体,使事物发生质变 B.提供矛盾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C.使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D.规定事物相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条件 8.下列哪些说法中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有: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9.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是: A.一般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 B.任何一般(不论怎样)都是个别的 C.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
D.认为凡是合理的就一定存在,凡是存在就一定合理 4. 下列关于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中正确的有: A.联系具有客观性 B.联系具有普遍性 C.联系具有多样性 D.联系具有条件性 5. 联系的普遍性是: A.任何事物内部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B.任何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不同事物经过一系列中介统一起来 D.世界的发展过程仅仅是纵向联系 6. 联系的条件性是指: A.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B.一切随时间、地点和条件而转移 C.只有有条件这一点是无条件的 D.离开了条件一切都无法理解 A.B.C.D. 7.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 A.促进统一体解体,使事物发生质变 B.提供矛盾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C.使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D.规定事物相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条件 8.下列哪些说法中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有: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9.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是: A.一般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 B.任何一般(不论怎样)都是个别的 C.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