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 单项选择题 1.认识论是研究: A.世界是什么的科学 B.世界是怎样的科学 C.人的心理活动的科学 D.人的认识的哲学理论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A.能动的反映论 B.经验论 C.先验论 D.不可知论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论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 4.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 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 B.黑格尔哲学的功绩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 D.康德哲学的功绩 5.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科学实验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6.实践的中介是: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第二章(第一节) 单项选择题 1. 认识论是研究: A.世界是什么的科学 B.世界是怎样的科学 C.人的心理活动的科学 D.人的认识的哲学理论 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A.能动的反映论 B.经验论 C.先验论 D.不可知论 3.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论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 4. 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 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 B.黑格尔哲学的功绩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 D.康德哲学的功绩 5. 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科学实验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6. 实践的中介是: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7.“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 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8.过分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A.可知论学派 B.不可知论学派 C.唯理论学派 D.经验论学派 9.过分强调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A.唯理论学派 B.经验论学派 C.唯物主义阵营 D.唯心主义阵营 10.认识运动是一个不断反复、无限发展过程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B.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11.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是: A.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路线 B.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路线 C先验论的认识路线 D唯理论的认识路线 12.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是:
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7.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 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8. 过分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A.可知论学派 B.不可知论学派 C.唯理论学派 D.经验论学派 9. 过分强调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A.唯理论学派 B.经验论学派 C.唯物主义阵营 D.唯心主义阵营 10. 认识运动是一个不断反复、无限发展过程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B.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11. 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是: A.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路线 B.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路线 C.先验论的认识路线 D.唯理论的认识路线 12. 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是:
A.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 B.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C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 D.经验论的认识路线 13.“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D.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14.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是否承认人有认识能力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D,是否承认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15.感觉是认识起点的观点: A可以是可知论的观点,也可以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B.可以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也可以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不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D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不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16.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指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A.人具有改造世界的能力 B.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C.人的认识能力是不受限制的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7.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原则的是: A.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1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
A.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 B.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C.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 D.经验论的认识路线 13.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C.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D. 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14. 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是否承认人有认识能力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D.是否承认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15. 感觉是认识起点的观点: A.可以是可知论的观点,也可以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B.可以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也可以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不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D.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不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16.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指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A.人具有改造世界的能力 B.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C.人的认识能力是不受限制的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7. 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原则的是: A.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18.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
A.每个人必须事事经过实践才能有认识 B.只要坚持实践就一定能获得正确认识 C.直接知识来自于实践,间接知识不来于自实践 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来自于实践 19.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主体的含义的是: A.认识的主体是具有感性认识能力的人 B.认识的主体是具有理性认识能力的人 C.认识的主体是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人 D.认识的主体是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20.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C.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21.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的反映,这是一种: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22.“学而不思则罔”是指: A.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需要上升到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D.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2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A感性认识是包含错误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正确认识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24.坚持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
A. 每个人必须事事经过实践才能有认识 B. 只要坚持实践就一定能获得正确认识 C. 直接知识来自于实践,间接知识不来于自实践 D. 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来自于实践 19.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主体的含义的是: A.认识的主体是具有感性认识能力的人 B.认识的主体是具有理性认识能力的人 C.认识的主体是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人 D.认识的主体是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20.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 A. 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 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C. 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D. 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21. 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的反映,这是一种: A.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 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 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22. “学而不思则罔”是指: A.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需要上升到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D.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2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A.感性认识是包含错误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正确认识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24.坚持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
A.可知论 B.唯物论 C辩证法 D.唯心论 2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26.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7.在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中的认识是: A.感性具体阶段的认识 B.理性抽象阶段的认识 C.理性具体阶段的认识 D.感性与理性统一的认识 2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觉一知觉一表象 B.概念一判断一推理 C.实践一认识一实践 D.感性认识一理性认识一感性认识 29.概念、判断、推理是: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30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就是要:
A.可知论 B.唯物论 C.辩证法 D.唯心论 2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26.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7.在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中的认识是: A.感性具体阶段的认识 B.理性抽象阶段的认识 C.理性具体阶段的认识 D.感性与理性统一的认识 2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实践—认识—实践 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29.概念、判断、推理是: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30.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就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