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修身是不断学习、不断求索、不断 完善自己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必须始终坚 持坚定的信念, 第二节:主要谈修身的方法内省。 第三节:讲忠恕之道。这是孔子思想体系中 最核心的内容之 第四节:通过与小人的对比,说明君子所应 具有的风范、气度、胸怀和表现
第一节:修身是不断学习、不断求索、不断 完善自己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必须始终坚 持坚定的信念。 第二节:主要谈修身的方法——内省。 第三节:讲忠恕之道。这是孔子思想体系中 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第四节:通过与小人的对比,说明君子所应 具有的风范、气度、胸怀和表现
有:同 立:懂得礼仪,可 又 以立身于世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女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知天命:指能正确认 耳顺:指能正确 逾 识自己 对待别人对自己 越过 不被外界事物所迷忐的各种评价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 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 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 而不越出规矩
一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 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 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 而不越出规矩。” 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知天命:指能正确认 识自己 耳顺:指能正确 对待别人对自己 的各种评价 逾, 越过 立:懂得礼仪,可 以立身于世 有:同 “又
【评析】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 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 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 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 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 融合为一的阶段。人的一生,学习、思考、道德 完善都是没有止境的,对客观事物、客观规律的 认识也是没有止境的。因此,要树立终身学习的 理想。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认识,以达到与外界 的融合
【评析】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 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 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 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 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 融合为一的阶段。人的一生,学习、思考、道德 完善都是没有止境的,对客观事物、客观规律的 认识也是没有止境的。因此,要树立终身学习的 理想。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认识,以达到与外界 的融合
子日:“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评析】 表现了对真理的热爱和执著追求 追求真理,胜过生命,短短七个 字,令人感动
【评析】 表现了对真理的热爱和执著追求。 追求真理,胜过生命,短短七个 字,令人感动。 二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子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评析】 用比喻的说法,说明越是艰苦的环境, 越能考验人的意志。孔子是第一个用松 柏这一形象来比喻具有坚定信念、坚强 意志的“君子”的,对后世产生极大影 响
【评析】 用比喻的说法,说明越是艰苦的环境, 越能考验人的意志。孔子是第一个用松 柏这一形象来比喻具有坚定信念、坚强 意志的“君子”的,对后世产生极大影 响。 三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