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修身》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继续学习、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学会辨析文言字词在不同语境中 的意义和用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准确理解课文中孔子关于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主要内容和修身的 方法,进一步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精髓,加强自身在传统文化方面的修养。 、了解、借鉴课文中“内省”“忠恕”“诚信”“恭敬”等儒家思想, 感受孔子安贫乐道、信念坚定、胸怀坦荡、注重自省的崇髙风范,提高自我修养、 道德完善的自觉性。 四、学习本文言简意赅,善于运用比喻、对比等方法阐明深刻道理的表 达方式。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的文言词语:穷、过、患、兴、滥、诛,诸、也、其。 、着重理解课文中关于修身养性的思想观点,感受作者崇髙的人格和 坦荡的胸怀。 、难点:文言语句的翻译、理解,孔子思想的深邃和历史的局限等等 [学习方法] 在学生反复诵读、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引导、点拨、提示。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课时主要是朗读、翻译课文,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理解,积累文言词语
《论修身》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一、继续学习、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学会辨析文言字词在不同语境中 的意义和用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二、准确理解课文中孔子关于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主要内容和修身的 方法,进一步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精髓,加强自身在传统文化方面的修养。 三、了解、借鉴课文中“内省”“忠恕”“诚信”“恭敬”等儒家思想, 感受孔子安贫乐道、信念坚定、胸怀坦荡、注重自省的崇高风范,提高自我修养、 道德完善的自觉性。 四、学习本文言简意赅,善于运用比喻、对比等方法阐明深刻道理的表 达方式。 [学习重点难点] 一、重点掌握的文言词语:穷、过、患、兴、滥、诛,诸、也、其。 二、着重理解课文中关于修身养性的思想观点,感受作者崇高的人格和 坦荡的胸怀。 三、难点:文言语句的翻译、理解,孔子思想的深邃和历史的局限等等。 [学习方法] 在学生反复诵读、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引导、点拨、提示。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课时主要是朗读、翻译课文,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理解,积累文言词语
一、导入 初中时同学们学过《论语》的选段,此外,大家还通过书刊、电视、网 络等途径,对孔子和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有的同学还能背诵 《论语》中的不少经典语句。首先,请同学们谈谈你所了解的孔子,还可以谈谈 你对《论语》中的某句话的理解。 学生发言。教师可让同学们放开讲,不必作过多评论。 教师归纳: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 市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 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 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 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 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 思想的最重要著作。 “修身养性”是《论语》中的重要内容,道德教化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 要组成部分。我国是文明古国,是礼仪之邦,讲究个人修养有几千年的良好传统。 构建和谐的社会,也必须使每一个公民都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 质,才能使人与人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社会更加和睦和稳定。 孔夫子所说的修身,就是学习做人的道理,他说得很多话,即使是两千 多年后的今天也有很大的教化作用,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认真体会 、阅读理解 在老师的指导下,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疏通文句,初步理解课 文内容
一、导入。 初中时同学们学过《论语》的选段,此外,大家还通过书刊、电视、网 络等途径,对孔子和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有的同学还能背诵 《论语》中的不少经典语句。首先,请同学们谈谈你所了解的孔子,还可以谈谈 你对《论语》中的某句话的理解。 学生发言。教师可让同学们放开讲,不必作过多评论。 教师归纳: 孔子(前 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 市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 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14 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 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 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 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 思想的最重要著作。 “修身养性”是《论语》中的重要内容,道德教化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 要组成部分。我国是文明古国,是礼仪之邦,讲究个人修养有几千年的良好传统。 构建和谐的社会,也必须使每一个公民都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 质,才能使人与人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社会更加和睦和稳定。 孔夫子所说的修身,就是学习做人的道理,他说得很多话,即使是两千 多年后的今天也有很大的教化作用,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认真体会。 二、阅读理解。 在老师的指导下,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疏通文句,初步理解课 文内容
首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分别找不同同学将每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翻译不准确的地方其他同学可以纠正,老师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意义、用法。 全文分为四节,每节有五段话。 1杆第一节要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意义 六十而耳顺:耳顺,指能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各种评价。 不逾矩:逾,超越;矩(j),规矩。 朝闻道,夕死可也:朝(zhao,不读chao),早晨。 莫能兴:兴,起来。 君子固穷:固,坚持,坚守;穷,困窘,走投无路。 小人穷斯滥矣:滥,过度,没有限制。这里是无所不为的意思。 幼而不孙弟:孙,通“逊”,顺从长辈;弟,通“悌(ti)”,尊敬兄长。 长而无述焉:述,无可称道,指无所作为 2杆第二节要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意义,还要注意特殊的文言句式。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患,忧虑,担忧;其,这里可译为“自 “不己知”,是宾语前置,应译为“不了解自己”。 君子求诸己:诸,兼词,相当于“之于”。 于予与何诛:与,语气词;诛,责备。 内省不疚:疚(jiu)忧苦,内心痛苦。 3杆第三节要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意义和用法。 巧言、令色、足恭:令色,满脸堆笑的样子;足,过分,过度。 左丘明耻之:耻,意动用法,认为可耻。 以直报怨:直,公正无私。 4杄第四节要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意义和用法
首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分别找不同同学将每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翻译不准确的地方其他同学可以纠正,老师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意义、用法。 全文分为四节,每节有五段话。 1 第一节要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意义。 六十而耳顺:耳顺,指能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各种评价。 不逾矩:逾,超越;矩(jǔ),规矩。 朝闻道,夕死可也:朝(zhāo,不读cháo),早晨。 莫能兴:兴,起来。 君子固穷:固,坚持,坚守;穷,困窘,走投无路。 小人穷斯滥矣:滥,过度,没有限制。这里是无所不为的意思。 幼而不孙弟:孙,通“逊”,顺从长辈;弟,通“悌(tì)”,尊敬兄长。 长而无述焉:述,无可称道,指无所作为。 2 第二节要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意义,还要注意特殊的文言句式。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患,忧虑,担忧;其,这里可译为“自 己”。 “不己知”,是宾语前置,应译为“不了解自己”。 君子求诸己:诸,兼词,相当于“之于”。 于予与何诛:与,语气词;诛,责备。 内省不疚:疚(jiù)忧苦,内心痛苦。 3 第三节要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意义和用法。 巧言、令色、足恭:令色,满脸堆笑的样子;足,过分,过度。 左丘明耻之:耻,意动用法,认为可耻。 以直报怨:直,公正无私。 4 第四节要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意义和用法
质胜文则野:质,朴实,与“文”相对;文,文采,指对仪容举止进行 雕琢修饰;野,缺乏文采,鄙陋 文胜质则史:史,虚浮。 君子泰而不骄:泰,平和;骄,自高自大,盛气凌人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荡荡,宽广的样子;戚戚(qi):忧愁,悲伤 居处恭,执事敬:恭,恭敬,端庄,这里可理解为守规矩:敬,谨慎、 认真。 虽之夷狄:之,动词,到……去。 三、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次诵读课文。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大 声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感悟。 四、作业。熟读课文,完成课后第一、二、五、六题,并思考第三题, 准备第二课时讨论发言。 《论修身》第二课时[ 本课时主要通过学生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孔子关于修身养性的思想 观点,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感悟,提高完善个人道德的自觉性。学习辨析文言词语 的不同意义和不同用法
质胜文则野:质,朴实,与“文”相对;文,文采,指对仪容举止进行 雕琢修饰;野,缺乏文采,鄙陋。 文胜质则史:史,虚浮。 君子泰而不骄:泰,平和;骄,自高自大,盛气凌人。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荡荡,宽广的样子;戚戚(qī):忧愁,悲伤。 居处恭,执事敬:恭,恭敬,端庄,这里可理解为守规矩;敬,谨慎、 认真。 虽之夷狄:之,动词,到……去。 三、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次诵读课文。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大 声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感悟。 四、作业。熟读课文,完成课后第一、二、五、六题,并思考第三题, 准备第二课时讨论发言。 《论修身》 第二课时[ 本课时主要通过学生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孔子关于修身养性的思想 观点,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感悟,提高完善个人道德的自觉性。学习辨析文言词语 的不同意义和不同用法
一、检査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可找多名同学朗读课文。 、请同学们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每一节的主要内容(概括主要内容可在若 干同学发言的基础上形成比较准确、比较一致的意见) (一)第一节主要内容:修身是不断学习、不断求索、不断完善自己的过 程,在此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坚定的信念。 对每段话的理解 1杆第一段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 总结,表现孔子从少年时代求学开始直到逐渐走向“仁者”的长期过程。这是 个漫长的学习、思考、奋斗的过程,这是一个伟大的思想者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 国逐渐转化的过程,直至最终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这是一个主 观世界与客观世界高度统一的境界 今天看来,这段话仍然对我们有深刻的启迪。人的一生,学习、思考、 道德完善都是没有止境的,对客观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也是没有止境的。因此, 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想。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认识,以达到与外界的融合 2杄第二段话(“朝闻道,夕死可矣”),表现了对真理的热爱和执著追 求。追求真理,胜过生命,短短七个字,令人感动 3杄第三段话(“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用比喻的说法,说明 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考验人的意志。孔子是第一个用松柏这一形象来比喻具有 坚定信念、坚强意志的“君子”的,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4杄第四段话(“在陈绝粮”),运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君子即使在极其 困窘的处境中,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志向。孟子所说的“贫贱不能移”正是对这段 话的诠释
一、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可找多名同学朗读课文。 二、请同学们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每一节的主要内容(概括主要内容可在若 干同学发言的基础上形成比较准确、比较一致的意见)。 (一)第一节主要内容:修身是不断学习、不断求索、不断完善自己的过 程,在此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坚定的信念。 对每段话的理解: 1 第一段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 总结,表现孔子从少年时代求学开始直到逐渐走向“仁者”的长期过程。这是一 个漫长的学习、思考、奋斗的过程,这是一个伟大的思想者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 国逐渐转化的过程,直至最终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这是一个主 观世界与客观世界高度统一的境界。 今天看来,这段话仍然对我们有深刻的启迪。人的一生,学习、思考、 道德完善都是没有止境的,对客观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也是没有止境的。因此, 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想。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认识,以达到与外界的融合。 2 第二段话(“朝闻道,夕死可矣”),表现了对真理的热爱和执著追 求。追求真理,胜过生命,短短七个字,令人感动。 3 第三段话(“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用比喻的说法,说明 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考验人的意志。孔子是第一个用松柏这一形象来比喻具有 坚定信念、坚强意志的“君子”的,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4 第四段话(“在陈绝粮”),运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君子即使在极其 困窘的处境中,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志向。孟子所说的“贫贱不能移”正是对这段 话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