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外胚层:在体壁外侧见到的较大且细胞核清晰、数目最多的柱状细胞,是外皮肌 细胞。在外皮肌细胞之间靠 近中胶层处,有些小型的且 数个堆在一起的细胞,是间 细胞。此外还有感觉细胞, 它们与神经细胞相连。神经 细胞在外胚层基部,紧贴中 胶层,较稀疏,且非常小 需在油镜下仔细寻找。 (2)中胶层:薄而诱明 夹在内外胚层之间,是由内 外胚层细胞分泌的一层非细 胞结构的胶状物质。 (③)内胚层:内皮肌纸 胞数目最多、细胞大、核清 晰,细胞内常含有许多染色 较深的食物泡。在内皮肌细 胞间有数目较多的腺细胞, 长形,游离端常膨大日含有 横切 细小的深色分泌颗粒。此外 坏有少数成细胞和间细跑 图3.1水地纵切、横切模式图 3.水螅过精巢和卵巢横切片的 观察(图3.2):横切片上精巢位于外胚层与中胶层之间,近似圆锥形,由内向外依次是精 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子。再取成熟水螅卵巢的横切片观察,卵巢位于外胚层与中胶层之间, 呈卵圆形或近似半月形。成熟的卵巢里一般只有1个卵细胞,其余的是营养细胞。但处在 不同发育时期的精巢和卵巢,其内部生 殖细胞的发有程度也不同。思考精巢和 卵巢是从哪个胚层分化出来的。 4 (二)涡虫活体观察与实验 1.观察祸虫的外部形态 用毛笔在培养皿中挑选】条活涡 虫,置于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放大镜 或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涡虫体扁 长,背部微凸,灰褐色:体前端呈三角 形,两侧略突起呈耳突,体后端稍尖。 用解剖针将虫体翻至腹面向上,可见其 图3.2水横切面图 腹面扁平,颜色较浅,密生纤毛,明面 近体后三分之一处有口。思考:为什么说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虫体的背腹面有何功能
18 ⑴ 外胚层:在体壁外侧见到的较大且细胞核清晰、数目最多的柱状细胞,是外皮肌 细胞。在外皮肌细胞之间靠 近中胶层处,有些小型的且 数个堆在一起的细胞,是间 细胞。此外还有感觉细胞, 它们与神经细胞相连。神经 细胞在外胚层基部,紧贴中 胶层,较稀疏,且非常小, 需在油镜下仔细寻找。 ⑵ 中胶层:薄而透明, 夹在内外胚层之间,是由内 外胚层细胞分泌的一层非细 胞结构的胶状物质。 ⑶ 内胚层:内皮肌细 胞数目最多、细胞大、核清 晰,细胞内常含有许多染色 较深的食物泡。在内皮肌细 胞间有数目较多的腺细胞, 长形,游离端常膨大且含有 细小的深色分泌颗粒。此外 还有少数感觉细胞和间细胞。 3. 水螅过精巢和卵巢横切片的 观察(图 3.2):横切片上精巢位于外胚层与中胶层之间,近似圆锥形,由内向外依次是精 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子。再取成熟水螅卵巢的横切片观察,卵巢位于外胚层与中胶层之间, 呈卵圆形或近似半月形。成熟的卵巢里一般只有 1 个卵细胞,其余的是营养细胞。但处在 不同发育时期的精巢和卵巢,其内部生 殖细胞的发育程度也不同。思考精巢和 卵巢是从哪个胚层分化出来的。 (二) 涡虫活体观察与实验 1. 观察涡虫的外部形态 用毛笔在培养皿中挑选 1 条活涡 虫,置于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放大镜 或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涡虫体扁 长,背部微凸,灰褐色;体前端呈三角 形,两侧略突起呈耳突,体后端稍尖。 用解剖针将虫体翻至腹面向上,可见其 腹面扁平,颜色较浅,密生纤毛,腹面 近体后三分之一处有口。思考:为什么说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虫体的背腹面有何功能 图 3.1 水螅纵切、横切模式图 图 3.2 水螅横切面图
的分化。 2涡虫的运动 观察祸虫在我玻片上的坛动, 用镊子挡住涡虫运动前进的方向, 涡虫如何反应?思考:涡虫的运动 有定向性吗?涡虫的运动方式与 其两侧对称体制有何相关性?有 超分支 何进步意义? 肌内质国 3.涡虫对刺激的反应 用解剖针轻触虫体的前端、后 端及其他部位,观察虫体不同部位 渴虫清化东战 对刺激的反应,思考这是为什么。 图3.3涡虫的消化系统模式图 涡虫的趋向性。在载玻片上涡 虫滑行前方的水中放入1小粒食 盐,观察涡虫有何反应, 4.涡虫的消化系统(图3.3) 取1条涡虫置于载玻片上的 水滴中,将少许硫酸镁晶体缓缓投 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可见涡虫逐渐 作孔 麻醉,在体视显微镜的观察下,可 派管 见有一管状结构从▣中伸出体外, 此即咽 取饥饿数日的涡虫于小烧杯 图3.4涡虫的排泄系统模式图 中,将熟蛋黄粉末与洋红粉末混匀后投喂涡虫。12小时后,肉眼即可观察虫体内部已显 红色。取出涡虫至载玻片上,置低倍镜下观察己呈红色的肠管分支状况。思考:涡虫的消 化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有无肛门。 5.涡虫的排泄系统(图3.4) 取饥饿数日的涡虫,置于载玻 片上的水滴中,待中休伸展时,加 状 盖盖玻片,贿即用铅笔的橡皮头轻 压虫体,使虫体被均匀碾开,此时 有破碎组织外溢。置低倍镜下观 察,可见虫体两侧有一系列不规则 闪烁光亮。选取高倍镜下观察,可 见闪烁处有细管道分支,其中有液 体不停的定向流动。流动液体的边 界即原肾管管壁,闪烁光亮则为 牌妇 原肾管分支末端焰细胞内纤毛 图3.5祸虫横切面模式图
19 的分化。 2. 涡虫的运动 观察涡虫在载玻片上的运动, 用镊子挡住涡虫运动前进的方向, 涡虫如何反应?思考:涡虫的运动 有定向性吗?涡虫的运动方式与 其两侧对称体制有何相关性?有 何进步意义? 3. 涡虫对刺激的反应 用解剖针轻触虫体的前端、后 端及其他部位,观察虫体不同部位 对刺激的反应,思考这是为什么。 涡虫的趋向性。在载玻片上涡 虫滑行前方的水中放入 1 小粒食 盐,观察涡虫有何反应。 4. 涡虫的消化系统(图 3.3) 取 1 条涡虫置于载玻片上的 水滴中,将少许硫酸镁晶体缓缓投 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可见涡虫逐渐 麻醉,在体视显微镜的观察下,可 见有一管状结构从口中伸出体外, 此即咽。 取饥饿数日的涡虫于小烧杯 中,将熟蛋黄粉末与洋红粉末混匀后投喂涡虫。1-2 小时后,肉眼即可观察虫体内部已显 红色。取出涡虫至载玻片上,置低倍镜下观察已呈红色的肠管分支状况。思考:涡虫的消 化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有无肛门。 5. 涡虫的排泄系统(图 3.4) 取饥饿数日的涡虫,置于载玻 片上的水滴中,待虫体伸展时,加 盖盖玻片,随即用铅笔的橡皮头轻 压虫体,使虫体被均匀碾开,此时 有破碎组织外溢。置低倍镜下观 察,可见虫体两侧有一系列不规则 闪烁光亮。选取高倍镜下观察,可 见闪烁处有细管道分支,其中有液 体不停的定向流动。流动液体的边 界即原肾管管壁,闪烁光亮则为 原肾管分支末端焰细胞内纤毛 图 3.3 涡虫的消化系统模式图 图 3.4 涡虫的排泄系统模式图 图 3.5 涡虫横切面模式图
20 挥动所致 (三)祸虫玻片的观察: 1,观寨横切片,了解三个胚层的构造(图3.5) ()外胚层:为体壁最外层排列紧密的单层柱状上皮 创神 细胞,其间夹有色深、条形的杆状体和陷入内层(中胚 层)呈囊状,含深色颗粒的腺细胞。转高倍镜观察,可 见腹面的表皮细胞有纤毛,表皮细胞的基底为一薄层非 细胞构造的基膜。 (②)中胚层:形成肌肉组织和实质组织。基膜内侧依 次为环肌、斜肌和纵肌,它们与表皮共同构成体壁即皮 肤肌肉囊。在背腹体壁间还可见到成束的背腹肌。在体 壁与消化管之间充满网状、含有许多黄色小泡的结构, 为中胚层实质组织,故无体腔。 (3)内胚层:切片中间可以见到几个小腔,即为肠腔, 肉 生结能 肠壁由内胚层来源的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根据横切 面上所见到的肠断面数目,确定所观察的涡虫横切面取 神经 材于身体的哪个部位。 2.观察整体装片(图3.6) ()消化系统:呈倒音叉形,一前二后形成三条主支 每一条主支又分成许多小的侧分支,分布于全身各处。 国3.6涡虫内部结构棋式图 各主支和分支的末端均为盲管,三主支会合于身体前13处,并与咽相连。 (2)生殖系统:雕性 有卵巢1对,深色,呈圆 形,位于身体前端两侧眼 点的后方腹面。雄性的精 巢呈小泡状,数目很多, 位于身体两侧,与输卵管 平行分布。 3.神经系统:低倍镜 下观察示神经系统的涡 虫整体装片,可见体前端 有1对神经节构成的 “脑”,由此沿身体两侧后 行有2条纵神经索,索间 有许多横神经相连,似梯 形,“脑和神经索发出的 神经到身体各部。 (四)寄生性扁形动物装 图3.7日本血吸虫结构图
20 摆动所致。 (三)涡虫玻片的观察: 1. 观察横切片,了解三个胚层的构造(图 3.5) ⑴ 外胚层:为体壁最外层排列紧密的单层柱状上皮 细胞,其间夹有色深、条形的杆状体和陷入内层(中胚 层)呈囊状,含深色颗粒的腺细胞。转高倍镜观察,可 见腹面的表皮细胞有纤毛,表皮细胞的基底为一薄层非 细胞构造的基膜。 ⑵ 中胚层:形成肌肉组织和实质组织。基膜内侧依 次为环肌、斜肌和纵肌,它们与表皮共同构成体壁即皮 肤肌肉囊。在背腹体壁间还可见到成束的背腹肌。在体 壁与消化管之间充满网状、含有许多黄色小泡的结构, 为中胚层实质组织,故无体腔。 ⑶ 内胚层:切片中间可以见到几个小腔,即为肠腔, 肠壁由内胚层来源的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根据横切 面上所见到的肠断面数目,确定所观察的涡虫横切面取 材于身体的哪个部位。 2. 观察整体装片(图 3.6) ⑴ 消化系统:呈倒音叉形,一前二后形成三条主支。 每一条主支又分成许多小的侧分支,分布于全身各处。 各主支和分支的末端均为盲管,三主支会合于身体前 1/3 处,并与咽相连。 ⑵ 生殖系统:雌性 有卵巢 1 对,深色,呈圆 形,位于身体前端两侧眼 点的后方腹面。雄性的精 巢呈小泡状,数目很多, 位于身体两侧,与输卵管 平行分布。 3. 神经系统:低倍镜 下观察示神经系统的涡 虫整体装片,可见体前端 有 1 对神经 节构成的 “脑”,由此沿身体两侧后 行有 2 条纵神经索,索间 有许多横神经相连,似梯 形,“脑”和神经索发出的 神经到身体各部。 (四)寄生性扁形动物装 图 3.6 涡虫内部结构模式图 图 3.7 日本血吸虫结构图
片观 .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japonicum(图3.7):体长 柱形,口吸盘、腹吸盘各1个,雌雄异体,互相合抱。雄 生殖 虫粗短,向腹面弯曲,腹部中央有抱雌沟。雌虫细长,常 藏于雄虫抱雌沟内。寄生在人的肝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中, 以钉螺为中间寄主。 2.华技辜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图3.8):形如柳 叶状,后端宽于前端。体长约10-25mm,宽约3-5mm。口 吸盘大于腹吸盘,口吸盘位于躯体前端,腹吸盘位于身体 腹面前端1/5处。寄生在人和猫、狗的胆管内,以淡水螺 输出苦 类为第一中间寄主,以淡水鱼、虾为第二中间寄主。 3.猪带缘虫Taenia solium(图3.9):身体扁长呈带状, 由许多节片组成,可分为头节、颈部和节片3个部分。节 片依据其内生殖器官成熟情况可分为未成熟节片、成熟节 片和孕节片3种。头节球形,头节顶端有一短而圆的顶突, 图3.8华技集吸虫结构图 上有两圈小钩。在头节上有4个吸盘。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内,幼虫寄生在猪或人的肌 肉和皮下组织等 处 四、问题与思 考: 1.绘制水螅 纵切面图,标出名 类细胞的名称。 2.绘制涡虫 的整体装片图,并 标出各部分名称。 3.根据涡虫 图3.9箱带缘虫结构图 横切面上所见到的肠断面的数目,能否确定所观察的涡虫横切面取材于身体的何部位?说 明理由。 4.参考资料,比较水螅和涡虫在身体构造上的主要不同点。 编写人:胡红英 审校人:张卫红
21 片观察 1. 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 japonicum(图 3.7):体长 柱形,口吸盘、腹吸盘各 1 个,雌雄异体,互相合抱。雄 虫粗短,向腹面弯曲,腹部中央有抱雌沟。雌虫细长,常 藏于雄虫抱雌沟内。寄生在人的肝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中, 以钉螺为中间寄主。 2. 华枝睾吸虫 Clonorchis sinensis(图 3.8): 形如柳 叶状,后端宽于前端。体长约 10-25mm,宽约 3-5mm。口 吸盘大于腹吸盘,口吸盘位于躯体前端,腹吸盘位于身体 腹面前端 1/5 处。寄生在人和猫、狗的胆管内,以淡水螺 类为第一中间寄主,以淡水鱼、虾为第二中间寄主。 3.猪带绦虫 Taenia solium(图 3.9):身体扁长呈带状, 由许多节片组成,可分为头节、颈部和节片 3 个部分。节 片依据其内生殖器官成熟情况可分为未成熟节片、成熟节 片和孕节片 3 种。头节球形,头节顶端有一短而圆的顶突, 上有两圈小钩。在头节上有 4 个吸盘。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内,幼虫寄生在猪或人的肌 肉和皮下组织等 处。 四、问题与思 考: 1. 绘制水螅 纵切面图,标出各 类细胞的名称。 2. 绘制涡虫 的整体装片图,并 标出各部分名称。 3. 根据涡虫 横切面上所见到的肠断面的数目,能否确定所观察的涡虫横切面取材于身体的何部位? 说 明理由。 4. 参考资料,比较水螅和涡虫在身体构造上的主要不同点。 编写人:胡红英 审校人:张卫红 图 3.8 华枝睾吸虫结构图 图 3.9 猪带绦虫结构图
22 实验四蛔虫与环毛蚓的比较 一、实验目的与内容 (一)目的 1.学习解剖蠕虫的一般方法。 2.学习用比较解剖方法进行动物生物学研究 3.通过蛔虫的解剖与观察,了解假体腔动物的一般特征及▣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 4.通过环毛蚓的解剖与观察,了解环节动物门的基本特征及环毛蚓对穴居生活的适 应。 5.通过蛔虫与环毛蚓的比较,了解环节动物的进步性特征,及动物形态、器官系统结 构与机能逐渐演化发展和完善的进化过程。 (二)内容 1邮中的外形观容,内部醒和描切面破片标本的观察 2.环毛蚓的外形观察,内部解剖和横切面玻片标本的观察。 3.蛔虫和环毛蚓外形和内部结构的比较。 4.示范:几种常见假体腔动物和环节动物浸制标本。 二、材料与用品 (一)材料 猪蛔虫浸制标本及横切面玻片标本,环毛蚓浸制标本和横切面玻片标本,几种常见假 体腔动物和环节动物浸制标本。 (二)用品 显微镜、体视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器具、镊子、滴管、烧杯、培养皿、载玻片、大 头针、蜡盘、清水。 三、操作与观察 2人1组,每人以1种材料为主进行操作。2人配合,边操作边交互观察比较。 (一)蛔虫的外形和内部构造 1.外形(图4.1) 取环毛蚓浸制标本,清水 洗去药液,置蜡盘中,用肉眼 和放大镜观察。 蛔虫体呈灰白色长圆柱 状,长约15~35厘米,体表 光滑,有许多细横纹,在身体 的背、腹及两侧正中从前至后 各有1条纵行的细线,2条较 粗、略成褐色的为侧线,背、 图4.1虫外部形态(自黄诗笺)
22 实验四 蛔虫与环毛蚓的比较 一、实验目的与内容 (一)目的 1. 学习解剖蠕虫的一般方法。 2. 学习用比较解剖方法进行动物生物学研究。 3. 通过蛔虫的解剖与观察,了解假体腔动物的一般特征及蛔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 4. 通过环毛蚓的解剖与观察,了解环节动物门的基本特征及环毛蚓对穴居生活的适 应。 5. 通过蛔虫与环毛蚓的比较,了解环节动物的进步性特征,及动物形态、器官系统结 构与机能逐渐演化发展和完善的进化过程。 (二)内容 1. 蛔虫的外形观察,内部解剖和横切面玻片标本的观察。 2. 环毛蚓的外形观察,内部解剖和横切面玻片标本的观察。 3. 蛔虫和环毛蚓外形和内部结构的比较。 4. 示范:几种常见假体腔动物和环节动物浸制标本。 二、材料与用品 (一)材料 猪蛔虫浸制标本及横切面玻片标本,环毛蚓浸制标本和横切面玻片标本,几种常见假 体腔动物和环节动物浸制标本。 (二)用品 显微镜、体视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器具、镊子、滴管、烧杯、培养皿、载玻片、大 头针、蜡盘、清水。 三、操作与观察 2 人 1 组,每人以 1 种材料为主进行操作。2 人配合,边操作边交互观察比较。 (一)蛔虫的外形和内部构造 1. 外形(图 4.1) 取环毛蚓浸制标本,清水 洗去药液,置蜡盘中,用肉眼 和放大镜观察。 蛔虫体呈灰白色长圆柱 状,长约 15~35 厘米,体表 光滑,有许多细横纹,在身体 的背、腹及两侧正中从前至后 各有 1 条纵行的细线,2 条较 粗、略成褐色的为侧线,背、 图 4.1 蛔虫外部形态(自黄诗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