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借基膜与深层结缔组织相连:(2)细胞紧密排列规则,细胞间质少:(3)上皮组织内无血管 其营养物质从位于上皮下方的结缔组织中的毛细血管渗透而来。(4)细胞不断地更新代替。 1.单层扁平(鳞状)上皮(图11)蛙肠系膜的间皮细胞和和肠系膜内毛细血管的 内皮细胞的观察: 单层扁平上皮,仅由一层扁平细胞组成,从表面看,细胞是不规则形,细胞边缘互相 嵌合,从上皮的垂直切面看,胞质很薄。覆盖于心脏、胸腔、腹腔、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 上皮,称内皮,表面光滑有利于血液和淋巴的流动。覆盖于胸膜腔、腹膜腔和心包腔面的 上皮,称间皮,能分泌少量 浆液,保持器官间摩擦,有 利于血液、淋巴流动以及物 质通透。 2.复层扁平(鳞状)上 上皮细 皮(图12)取食道横切片, 用低倍镜找到上皮,转高倍 镜观察。基层为排列整齐的 一层柱状细胞,最外层为多 层扁平细胞。 运细血 复层扁平上皮,由十余 层或数十层细胞组成。仅靠近 图1.2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食道) 表面几层细胞为扁平状,基底层细胞能不断分裂增生,以补充表层衰老或损伤脱落的细胞。 复层扁平上皮深层的结缔组织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复层扁平上皮的营养。这种上 皮分布于皮肤表面、口腔、食管、阴道等器官的腔面,具有耐摩擦和防止异物侵入等保护 作用,受损伤后,上皮有很强的修复能力 3.单层柱状上皮:小肠横切片(图13) 由一层形似柱 状的上皮细胞组成, 如衬贴于胃肠道、胆 生块上 囊、子宫腔面的上 皮,具有分泌、吸收 等功能。小肠柱状上 皮细跑的游离面有 许多细小突起,称为 微绒毛,在光镜下观 图13单层柱状上皮(肠上皮) 察类似波纹状的边 缘,又称为纹状缘。微绒毛能增加细胞的表面积,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柱状细胞间 还散在有杯状细胞,形状如酒杯,是混在粘膜上皮中的粘液分泌细胞,有核的基底部较细, 分必物留在膨大的杯状部分 4.假复层柱状上皮:气管横切片(图1.4)
3 借基膜与深层结缔组织相连;⑵细胞紧密排列规则,细胞间质少;⑶上皮组织内无血管, 其营养物质从位于上皮下方的结缔组织中的毛细血管渗透而来。⑷细胞不断地更新代替。 1. 单层扁平(鳞状)上皮(图 1.1) 蛙肠系膜的间皮细胞和和肠系膜内毛细血管的 内皮细胞的观察。 单层扁平上皮,仅由一层扁平细胞组成,从表面看,细胞是不规则形,细胞边缘互相 嵌合,从上皮的垂直切面看,胞质很薄。覆盖于心脏、胸腔、腹腔、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 上皮,称内皮,表面光滑有利于血液和淋巴的流动。覆盖于胸膜腔、腹膜腔和心包腔面的 上皮,称间皮,能分泌少量 浆液,保持器官间摩擦,有 利于血液、淋巴流动以及物 质通透。 2. 复层扁平(鳞状)上 皮(图 1.2) 取食道横切片, 用低倍镜找到上皮,转高倍 镜观察。基层为排列整齐的 一层柱状细胞,最外层为多 层扁平细胞。 复层扁平上皮,由十余 层或数十层细胞组成。仅靠近 表面几层细胞为扁平状,基底层细胞能不断分裂增生,以补充表层衰老或损伤脱落的细胞。 复层扁平上皮深层的结缔组织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复层扁平上皮的营养。这种上 皮分布于皮肤表面、口腔、食管、阴道等器官的腔面,具有耐摩擦和防止异物侵入等保护 作用,受损伤后,上皮有很强的修复能力。 3. 单层柱状上皮:小肠横切片(图 1.3) 由一层形似柱 状的上皮细胞组成, 如衬贴于胃肠道、胆 囊、子宫腔面的上 皮,具有分泌、吸收 等功能。小肠柱状上 皮细胞的游离面有 许多细小突起,称为 微绒毛,在光镜下观 察类似波纹状的边 缘,又称为纹状缘。微绒毛能增加细胞的表面积,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柱状细胞间 还散在有杯状细胞,形状如酒杯,是混在粘膜上皮中的粘液分泌细胞,有核的基底部较细, 分泌物贮留在膨大的杯状部分。 4. 假复层柱状上皮:气管横切片(图 1.4) 图 1.2 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食道) 图 1.3 单层柱状上皮(肠上皮)
这种上皮的细胞高矮不等,在垂直切 面上细胞核的位置也呈现高低不同,上皮 组织好象是复层,但每一个细胞的其部均 位于基膜上,因而,实际是单层。其游离 面有许多纤毛,纤毛比绒毛粗而长。纤毛 能有节律地朝一个方向摆动,借助这种摆 动,一些分泌物或附着在表面的灰尘、细 菌等异物得以清除。这种上皮主要分布于 呼吸道的腔面,具有保护和分泌功能。 图1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5.单层立方上皮(图1.5):一层细 胞呈立方形,核位于细胞中央:大多组成腺体,如分布于甲状腺、肾小管的上皮等,具有 分泌和吸收功能。 6.变移上 皮(图1.6): 又名移行上皮 是又一种复层 上皮,衬贴在排 立方上皮 尿管道的腔面。 由于排尿管道 图1.5单层立方上皮(甲状腺) 的容积常有变 化,上皮细胞的层数和形状也相应改变,从而使上皮的面积扩大和缩小。如膀胱空虚缩小 时,上皮变厚,细胞层数较多,当膀胱充盈扩大时,上皮变薄,细胞层数减少,细胞形状 也变扁。 变上皮 上 毛 变移上皮(脑底,扩张状态) 图1.6变移上皮 变移上皮(跨牝,收缩状态) (三)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是人和高等动物的基本组织之一。由细胞和细胞外间质组成。细胞类型多样 有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等。纤维包括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 维,主要有联系各组织和器官的作用。基质是略带胶粘性的液质,填充于细胞和纤维之间, 为物质代谢交换的媒介。纤维和基质又合称“间质”,是结缔组织中最多的成分。结缔组织
4 这种上皮的细胞高矮不等,在垂直切 面上细胞核的位置也呈现高低不同,上皮 组织好象是复层,但每一个细胞的基部均 位于基膜上,因而,实际是单层。其游离 面有许多纤毛,纤毛比绒毛粗而长。纤毛 能有节律地朝一个方向摆动,借助这种摆 动,一些分泌物或附着在表面的灰尘、细 菌等异物得以清除。这种上皮主要分布于 呼吸道的腔面,具有保护和分泌功能。 5. 单层立方上皮(图 1.5):一层细 胞呈立方形,核位于细胞中央;大多组成腺体,如分布于甲状腺、肾小管的上皮等,具有 分泌和吸收功能。 6.变移上 皮(图 1.6): 又名移行上皮, 是又一种复层 上皮,衬贴在排 尿管道的腔面。 由于排尿管道 的容积常有变 化,上皮细胞的层数和形状也相应改变,从而使上皮的面积扩大和缩小。如膀胱空虚缩小 时,上皮变厚,细胞层数较多,当膀胱充盈扩大时,上皮变薄,细胞层数减少,细胞形状 也变扁。 (三)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是人和高等动物的基本组织之一。由细胞和细胞外间质组成。细胞类型多样, 有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等。纤维包括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 维,主要有联系各组织和器官的作用。基质是略带胶粘性的液质,填充于细胞和纤维之间, 为物质代谢交换的媒介。纤维和基质又合称“间质”,是结缔组织中最多的成分。结缔组织 图 1.4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创伤的愈合多通过它的增生而完成。结缔组织又分为疏松结缔组织 (如皮下组织)、致密结缔组织(如腱)、脂肪组织等。 1.疏松结缔组织(图1.7):较柔软,具有弹性和韧性。肉眼观察时呈蜂窝状,故又 称蜂窝组织。此种组织在机体内分布很广泛,可分布在器官之间,如皮肤和肌肉之间,构 成某些器官的外膜或管壁:在组织及细胞之间也有疏松结缔组织填充。疏松结缔组织的功 能主要是支持、连接、营养、防御、保护以及修复创伤。 疏松结缔组织铺片 观察低倍镜下观察疏 淋巴细胞一 松结缔细织的全部轮 巾性拉细胞 廓,然后换高倍镜选其 毛维血管 一咯酸性粒绸胞 度纤维就因 典型的结构观察。在被 胶原纤维 染成粉红色的制片中, 弹性纤推 可见其纤维错杂,排列 纤维细胞 硫散。其纤维可分两种 大细胞 一种呈卷曲的纤维,粗 细不等,被染成粉红色, 浆细 为胶原纤维:另一种较 运7所 同状纤维 细,被染成紫粉色,为 图17松结缔组织 弹性纤维,此种纤维有分 原纤维 枝并互相连接成网状。 在纤维中有零散分布的细 胞,一种为成纤维细胞,是结缔组织中主要的细 健细腹 胞,这种细胞具有许多突起,细胞轮廓不明显 但在制片中可大量看到呈椭圆形、着色较深的成 纤维细胞核。如转动细调节器可隐约看出细胞的 轮廓。此外,还有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 2.致密结缔组织(图1.8) 致密结缔组织是一种以纤维为主要成分的固 有结缔组织,纤维粗大,排列致密,以支持和连 接为其主要功能。如肌腱和腱膜,大量密集的胶 原纤维顺着受力的方向平行排列成束,基质和细 图1.8致密结缔组织(肌腱 胞很少,位于纤维之间。细胞成分主要是腱细胞 它是一种形态特殊的成纤维细胞,胞体伸出多个薄翼状突起插入纤维束之间,胞核扁椭圆 形,着色深。 3.血液组织(图1.9) 人血涂片于低倍镜下观察,然后换高倍镜观察,仔细寻找各种血细胞: 红细胞:数量最多。呈圆形,没有细胞核。 白细胞:在红细胞中可见染成很浅的形态比较大的细胞,其核呈肾形或圆形的则为白 细胞,仔细观察各种白细胞
5 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创伤的愈合多通过它的增生而完成。结缔组织又分为疏松结缔组织 (如皮下组织)、致密结缔组织(如腱)、脂肪组织等。 1.疏松结缔组织(图 1.7):较柔软,具有弹性和韧性。肉眼观察时呈蜂窝状,故又 称蜂窝组织。此种组织在机体内分布很广泛,可分布在器官之间,如皮肤和肌肉之间,构 成某些器官的外膜或管壁;在组织及细胞之间也有疏松结缔组织填充。疏松结缔组织的功 能主要是支持、连接、营养、防御、保护以及修复创伤。 疏松结缔组织铺片 观察 低倍镜下观察疏 松结缔组织的全部轮 廓,然后换高倍镜选其 典型的结构观察。 在被 染成粉红色的制片中, 可见其纤维错杂,排列 疏散。其纤维可分两种: 一种呈卷曲的纤维,粗 细不等,被染成粉红色, 为胶原纤维;另一种较 细,被染成紫粉色,为 弹性纤维,此种纤维有分 枝并互相连接成网状。 在纤维中有零散分布的细 胞,一种为成纤维细胞,是结缔组织中主要的细 胞,这种细胞 具有许多突起,细胞轮廓不明显, 但在制片中可大量看到呈椭圆形、着色较深的成 纤维细胞 核。如转动细调节器可隐约看出细胞的 轮廓。此外,还有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 2.致密结缔组织(图 1.8) 致密结缔组织是一种以纤维为主要成分的固 有结缔组织,纤维粗大,排列致密,以支持和连 接为其主要功能。如肌腱和腱膜,大量密集的胶 原纤维顺着受力的方向平行排列成束,基质和细 胞很少,位于纤维之间。细胞成分主要是腱细胞, 它是一种形态特殊的成纤维细胞,胞体伸出多个薄翼状突起插入纤维束之间,胞核扁椭圆 形,着色深。 3.血液组织 (图 1.9) 人血涂片于低倍镜下观察,然后换高倍镜观察,仔细寻找各种血细胞: 红细胞:数量最多。呈圆形,没有细胞核。 白细胞:在红细胞中可见染成很浅的形态比较大的细胞,其核呈肾形或圆形的则为白 细胞,仔细观察各种白细胞。 图 1.7 疏松结缔组织 图 1.8 致密结缔组织(肌腱)
6 a.嗜中性粒细胞胞质呈淡红色,胞质内充满蓝色的小颗粒:核紫色,通常分为2~5 叶,核叶间有细丝相连。幼稚型嗜中性粒细胞的核呈杆状 .嗜酸性粒细胞较难找到,胞质中充满闪光的嗜酸性的圆形颗粒,颗粒染成橘红色: 核淡紫色,常分为2叶。 心嗜碱性粒细胞 很难找到,胞体比上述两种白细胞稍小。胞质呈淡红色,胞质中分 散着大小不一的深紫色圆形颗粒:核圆形或分叶,核染色稍淡,位于细胞中央。 d.淋巴细胞 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少,呈天蓝色:核呈豆形或球形,染成蓝紫 在。 .单核细胞标本上也不易找到,胞体较大(是血液中最大的细胞),细胞呈圆形或 卵圆形。胞质多,染成灰蓝色,其中有分散的、细小的嗜天青颗粒:核呈肾形或马蹄形, 核着色较深。 血小板是一些不规则的胞质块,分散在红细胞之间,常聚集成群,在血小板中有被 染成紫色的嗜碱性小颗粒。 图19人血涂片 00' 血小 生粒细胞 o 4.嗜中性粒细胞 5.淋巴细胞 00 6.血小板 7.嗜酸性粒细胞 思考血液为何呈红色?有何功用? 4.猫淋巴结纵切片示网状组织 网状组织由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和基质组 成网状细胞为多突起的星形细胞,网状纤维(又 称嗜银纤维)被染成棕黑色,呈细丝状,交织成 网(硝酸银染色) 5.透明软骨切片 软骨由软骨细胞、纤维和基质构成,可分透 明软骨(分布最广)、纤维软骨和弹性软骨。观 察透明软骨的染色切片,可见大部底质被染成相 同而均匀的颜色,此即为结实而致密的软骨组织 基质,其中有许多圆形或卵圆形的窝,称为胞窝 图110透明 胞窝内有软骨细胞,常常2个或4个并列在一起。 1.软骨 细胞核染成深色,细胞膜界限很清楚,细胞质染 色极浅,不太清楚(图1.10)。 6.长骨横截面磨片
6 a. 嗜中性粒细胞 胞质呈淡红色,胞质内充满蓝色的小颗粒;核紫色,通常分为 2~5 叶,核叶间有细丝相连。幼稚型嗜中性粒细胞的核呈杆状 b. 嗜酸性粒细胞 较难找到,胞质中充满闪光的嗜酸性的圆形颗粒,颗粒染成橘红色; 核淡紫色,常分为 2 叶。 c. 嗜碱性粒细胞 很难找到,胞体比上述两种白细胞稍小。胞质呈淡红色,胞质中分 散着大小不一的深紫色圆形颗粒;核圆形或分叶,核染色稍淡,位于细胞中央。 d. 淋巴细胞 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少,呈天蓝色;核呈豆形或球形,染成蓝紫 色。 e. 单核细胞 标本上也不易找到,胞体较大(是血液中最大的细胞),细胞呈圆形或 卵圆形。胞质多,染成灰蓝色,其中有分散的、细小的嗜天青颗粒;核呈肾形或马蹄形, 核着色较深。 血小板 是一些不规则的胞质块,分散在红细胞之间,常聚集成群,在血小板中有被 染成紫色的嗜碱性小颗粒。 思考血液为何呈红色?有何功用? 4.猫淋巴结纵切片示网状组织 网状组织由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和基质组 成。网状细胞为多突起的星形细胞,网状纤维(又 称嗜银纤维)被染成棕黑色,呈细丝状,交织成 网(硝酸银染色) 5.透明软骨切片 软骨由软骨细胞、纤维和基质构成,可分透 明软骨(分布最广)、纤维软骨和弹性软骨。观 察透明软骨的染色切片,可见大部底质被染成相 同而均匀的颜色,此即为结实而致密的软骨组织 基质,其中有许多圆形或卵圆形的窝,称为胞窝, 胞窝内有软骨细胞,常常2个或4个并列在一起。 细胞核染成深色,细胞膜界限很清楚,细胞质染 色极浅,不太清楚(图 1.10)。 6.长骨横截面磨片 图 1.9 人血涂片 1. 红细胞 2. 嗜中性粒细胞 3. 血小板 4. 嗜中性粒细胞 5. 淋巴细胞 6. 血小板 7. 嗜酸性粒细胞 图 1.10 透明软骨 1.软骨细胞 2.软骨陷窝 3. 软骨细 胞核 4 软骨囊 5 基质
低倍镜观察可见许多圆形或椭圆形的同心环结构,即哈佛氏系统,其中空的腔为哈 佛氏管。由于制片时哈佛氏管内的血管 和神经均已破坏,故管中是空的。 间骨板 后仅看到颗粒状的组织残余物 ,在 哈佛氏系统之间为不规则的骨板。在标 哈弗氏骨板 本上,由于内外环骨板不可能被保留, 合弗氏骨 因而通常根据骨板弧度的大小,以及它 哈弗氏管 所处的位置来区别内环骨板和外环骨 板。在内、外环骨板上,以及哈佛氏管 的管与管之间,可看到一些斜行的、没 有骨板环绕的导管,此即为伏克曼氏管 图111哈佛氏系统横断面(示骨板) 骨板之间的梭形裂隙是骨陷窝,其中骨细 胞已被破坏而不存在了。 高倍镜观察移动标本,可见骨间 板和每个哈氏系统交界的地方有闪光的 粘合线分隔。故陷窝的各个方向为黑色 的分支小管,即骨小管。 7.猫气管横切片(示脂肪组织) 脂肪组织低倍镜观察,可看到密集 成群的圆形或多角形的空泡,即脂防肪细 胞(胞质内的脂肪滴在制片过程中被酒 精及二甲苯溶解)。在成群脂肪细胞之 间有疏松结缔组织分隔。 图1.12脂肪组织 高倍镜观察,可见核为扁圆形或半 纵断面 月形,偏于细胞的一侧(图1.12)。 (四)肌肉组织(图1.13) 1.取横纹肌横、纵切片于低倍镜下 观察可见肌纤维一束束地排列着,换高 倍镜洗其典型结构观察,可见到每条早 长圆柱形的纤维是一个多核的细胞体, 被染成紫色,位于纤维的周围,每一束 肌纤维的肌膜都非常明显,在横纹肌上 能见到明暗相间的排列横纹,染色浅的 则为明(I)带,染色深的为暗(A)带 2.平滑肌分离装片观察低倍镜下 观察平滑肌分离装片,可见染成紫红色 图1.13肌肉组织 呈纺锤形的肌细胞,细胞核为椭圆形,位 于细胞的中央,着色很深,在细胞质中有淡红的肌原纤维。略旋动细调焦螺旋,仔细观察
7 低倍镜观察 可见许多圆形或椭圆形的同心环结构,即哈佛氏系统,其中空的腔为哈 佛氏管。由于制片时哈佛氏管内的血管 和神经均已破坏,故管中是空的。 后仅看到颗粒状的组织残余物。在 哈佛氏系统之间为不规则的骨板。在标 本上,由于内外环骨板不可能被保留, 因而通常根据骨板弧度的大小,以及它 所处的位置来区别内环骨板和外环骨 板。在内、外环骨板上,以及哈佛氏管 的管与管之间,可看到一些斜行的、没 有骨板环绕的导管,此即为伏克曼氏管。 骨板之间的梭形裂隙是骨陷窝,其中骨细 胞已被破坏而不存在了。 高倍镜观察 移动标本,可见骨间 板和每个哈氏系统交界的地方有闪光的 粘合线分隔。故陷窝的各个方向为黑色 的分支小管,即骨小管。 7.猫气管横切片(示脂肪组织) 脂肪组织低倍镜观察,可看到密集 成群的圆形或多角形的空泡,即脂肪细 胞(胞质内的脂肪滴在制片过程中被酒 精及二甲苯溶解)。在成群脂肪细胞之 间有疏松结缔组织分隔。 高倍镜观察,可见核为扁圆形或半 月形,偏于细胞的一侧(图 1.12)。 (四)肌肉组织(图 1.13) 1. 取横纹肌横、纵切片于低倍镜下 观察 可见肌纤维一束束地排列着,换高 倍镜选其典型结构观察,可见到每条呈 长圆柱形的纤维是一个多核的细胞体, 被染成紫色,位于纤维的周围,每一束 肌纤维的肌膜都非常明显,在横纹肌上 能见到明暗相间的排列横纹,染色浅的 则为明(I)带,染色深的为暗(A)带。 2. 平滑肌分离装片观察 低倍镜下 观察平滑肌分离装片,可见染成紫红色 呈纺锤形的肌细胞,细胞核为椭圆形, 位 于细胞的中央,着色很深,在细胞质中有淡红的肌原纤维。略旋动细调焦螺旋,仔细观察。 图 1.11 哈佛氏系统横断面(示骨板) 图 1.12 脂肪组织 图 1.13 肌肉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