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2最早出现音乐能力的年龄阶段 3岁以前 22.4 6~8岁 19,5 9-11岁 12~14岁 15~17岁 18岁以上 个人的智力早熟对其以后的发展和事业的成就有很大关系。1912年,美国心理学家 推孟选出了1500名智力超常的儿童(他们的平均智商为150),建立了他们的档案,对他们 进行了长时间追踪研究。其间曾进行了两次测验,参加测验的1000余人,成绩超过一般成 人水平。1950年时,其中800个男子中有78人获得博士学位,48人获得医科学位,85人 获得法律学位,74人正在或曾在大学任教,51人在自然科学或工程方面从事研究工作,104 人任工程师,科学家中有47人编入1949年版《美国科学家年鉴》。所有以上数字和总人口 中任意选取800个相应年龄个体比较起来大20至30倍。 智力的早期表现,一方面是因为有良好素质基础,同时也与其环境的早期影响、家庭的 早期教育和个体自身的实践活动等有密切关系。智力早熟的人由于遗传素质优异,他们在学 习中反应快,接受能力强,理解透彻,所以成才机会多。当然,不经学习、不接受教育就成 才也是白日作梦。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便是明证。方仲永虽然早慧,但没有得到及时培养, 最终只能泯然众人矣〃。 2.中年成才 中年期是个人成就最多,对社会贡献最多的时期,是科学发明的最佳年龄。因为中年人 年富力强,体格健壮、精力充沛、敏锐、少保守,既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又 有较丰富的基础知识和实际经验。研究表明,30-45岁是人智力表现的最佳年龄阶段,其峰 值在37岁左右。 美国心理学家莱曼( Lehman)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一直从事人的创造力发展的研究 他曾研究了几千名科学家、艺术家、作家的成就与年龄,得出从事不同学科的人最佳创造的 平均年龄,见表5-3 表5-3不同学科最佳创造的平均年龄 表53不同学科最佳创造的平均年龄 最佳创造的平均年前(岁)学科最佳创造的平均年龄(岁) 26~36 30~34 30~34 35~39 30~34 实用发明 30~34 30~34 医学 30~39 植物学 30~34 32~36 理学 30~39 生理学 35~39 3.大器晚成 有许多人虽然早期没有突出表现,但后来却做出了突出成绩。事实上有许多人的优异智 力或天才表现较晚甚至到晚年才表现出来。著名画家齐白石40岁以后才表现出他杰出的绘 画才能。生物学家达尔文50多岁才开始出研究成果。摩尔根发表遗传理论时已经60多岁了 爱因斯坦天资不好,直到3岁才学会说话,在校成绩很一般,有时老师说他是"笨头笨脑的 孩子〃,10岁时因学业不好而被开除。 大器晚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一概而论。对晚成者〃要想方设法开发其潜在智力
一个人的智力早熟对其以后的发展和事业的成就有很大关系。1912 年,美国心理学家 推孟选出了 1500 名智力超常的儿童(他们的平均智商为 150),建立了他们的档案,对他们 进行了长时间追踪研究。其间曾进行了两次测验,参加测验的 1000 余人,成绩超过一般成 人水平。1950 年时,其中 800 个男子中有 78 人获得博士学位,48 人获得医科学位,85 人 获得法律学位,74 人正在或曾在大学任教,51 人在自然科学或工程方面从事研究工作,104 人任工程师,科学家中有 47 人编入 1949 年版《美国科学家年鉴》。所有以上数字和总人口 中任意选取 800 个相应年龄个体比较起来大 20 至 30 倍。 智力的早期表现,一方面是因为有良好素质基础,同时也与其环境的早期影响、家庭的 早期教育和个体自身的实践活动等有密切关系。智力早熟的人由于遗传素质优异,他们在学 习中反应快,接受能力强,理解透彻,所以成才机会多。当然,不经学习、不接受教育就成 才也是白日作梦。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便是明证。方仲永虽然早慧,但没有得到及时培养, 最终只能“泯然众人矣”。 2.中年成才 中年期是个人成就最多,对社会贡献最多的时期,是科学发明的最佳年龄。因为中年人 年富力强,体格健壮、精力充沛、敏锐、少保守,既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又 有较丰富的基础知识和实际经验。研究表明,30-45 岁是人智力表现的最佳年龄阶段,其峰 值在 37 岁左右。 美国心理学家莱曼(Lehman)从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一直从事人的创造力发展的研究。 他曾研究了几千名科学家、艺术家、作家的成就与年龄,得出从事不同学科的人最佳创造的 平均年龄,见表 5-3。 表 5-3 不同学科最佳创造的平均年龄 3.大器晚成 有许多人虽然早期没有突出表现,但后来却做出了突出成绩。事实上有许多人的优异智 力或天才表现较晚甚至到晚年才表现出来。著名画家齐白石 40 岁以后才表现出他杰出的绘 画才能。生物学家达尔文 50 多岁才开始出研究成果。摩尔根发表遗传理论时已经 60 多岁了。 爱因斯坦天资不好,直到 3 岁才学会说话,在校成绩很一般,有时老师说他是“笨头笨脑的 孩子”,10 岁时因学业不好而被开除。 大器晚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一概而论。对“晚成者”要想方设法开发其潜在智力
有的放矢地发展其智力,以促使他们最终晚成 (三)类型差异 智力是各种因素构成的综合体。同一种智力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表现,构成了各 种不同的智力类型。人们在知觉、表象、记忆、想象、言语和思维等方面都表现出类型差异 知觉方面:根据知觉时是主动还是被动的,分为主动观察型和被动观察型;根据知觉时 主客观所占比例的大小,分为知觉客观型和知觉主观型;根据观察时知觉的速度和效率,可 分为快速型和精细型;根据感知和观察的方法来分,有知觉描写型和知觉解释型两种;根据 知觉时分析和综合所占比重,可分为知觉分析型、知觉综合型、知觉分析一综合型 表象方面:根据某种表象占优势的程度,可分为不同的表象类型,如视觉表象型、听觉 表象型、运动表象型、混合表象型等。 记忆方面:根据各种分析器参加的情况,可分为视觉记忆型、听觉记忆型、动觉记忆型 混合记忆型等:根据记忆不同材料的效果和方法,可分为形象记忆型、抽象记忆型、形象一 抽象记忆型 言语和思维方面:可分为生动的思维言语型、逻辑联系的思维言语型、中间型。 想象方面:表现在想象力的强度、广阔性以及是否主动和大胆等方面 智力的类型差异,除了表现在完成同一种活动时不同人可能采取不同的途径外,还表现 在完成同一种活动时不同的人是由不同的智力因素的综合来保证的。例如,同样智力优秀的 人,有的记忆力特强,抽象概括能力并不怎么好;有的则相反,抽象概括能力很好,而记忆 能力并不突出。 智力类型的差异还可以有其它表现形式。如用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测量不同年龄的儿 童,发现智商相同的儿童,有些言语智商显著高于操作智商,而有些操作智商显著高于言语 智商,还有一些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差不多。不少心理学家还指出,学生之间有认知方式〃 或"认知风格〃的不同,即使他们智力水平相同,在领会、记忆、运用知识的方式方面却有 很大差异。一些学生通过模仿学得好;一些学生通过试误学得好:一些学生能很快了解概念 之间的关系,把握某一学科的轮廓,但很快忘掉细节;一些学生对知识细节领会得很好,却 难以把细节综合起来;一些学生领会知识主要靠教师的讲解:一些学生主要靠课后阅读教材 他们从教师的讲授中得到的东西很少。另外,一些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认为儿童对认知方式的 选择和偏好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其左优势脑〃或“右优势脑〃的生理特点所决定的,即表现出 左脑智力优势或右脑智力优势。左优势脑的儿童,更善于对语言、逻辑符号及时间性的信息 进行加工;而右优势脑的儿童,更善于对那些非语言的视觉和空间的信息进行加工。那些属 左优势脑〃的儿童,在学习需要右脑去加工完成的任务时就会显得力不从心,反过来也 是如此 (四)性别差异 传统观点认为女性的智力较弱,但长期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之间在智力上的差别总体 平衡而部分不平衡,男女两性在不同的智力类型上各有优势。其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男女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就全体男性与全体女性的平均智力而言,总体上是平衡的。但在个体智力上则有很大差 异。男性智力低下与智力超常这两种情况和比率都高于女性,也就是说,男性的智愚较为悬 殊,女性的智力发展则较为均匀。我国的心理学工作者研究发现,无论在中学还是在大学里, 成绩优秀和较差的两端男性居多,而成绩中等的女性居多。国外的研究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 男女两性智力上的这种差异对其事业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创造力强并在事业上取得优异成绩 者,男性居多。比如400名左右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中,女性不足10名。 2.男女智力发展速度的差异 研究表明,男女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智力的发展是有差异的,并随年龄的发展互占优势。 婴儿期,男女智力几乎没有差异。幼儿期,女孩的智力略高于男孩,但不明显。从学龄期开 始,男女两性的智力出现了明显差异,女性智力明显优于男性。这种优势到了青春发育髙峰 期有所下降。从12岁以后男性的智力就开始逐渐赶上并开始超过女性,并随年龄的增长这 种优势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这种优势一直维持到整个青春发育期结束,以后这种明显的年龄 差异才逐渐减弱 男女在智力上的表现也有早晚差异。就早慧〃这一方面而言,女性在音乐、舞蹈等艺 术领域较男性更早地显露出才能。在文学方面,特别是编讲故事方面,女性早期表现的比率
有的放矢地发展其智力,以促使他们最终“晚成”。 (三)类型差异 智力是各种因素构成的综合体。同一种智力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表现,构成了各 种不同的智力类型。人们在知觉、表象、记忆、想象、言语和思维等方面都表现出类型差异。 知觉方面:根据知觉时是主动还是被动的,分为主动观察型和被动观察型;根据知觉时 主客观所占比例的大小,分为知觉客观型和知觉主观型;根据观察时知觉的速度和效率,可 分为快速型和精细型;根据感知和观察的方法来分,有知觉描写型和知觉解释型两种;根据 知觉时分析和综合所占比重,可分为知觉分析型、知觉综合型、知觉分析——综合型。 表象方面:根据某种表象占优势的程度,可分为不同的表象类型,如视觉表象型、听觉 表象型、运动表象型、混合表象型等。 记忆方面:根据各种分析器参加的情况,可分为视觉记忆型、听觉记忆型、动觉记忆型、 混合记忆型等;根据记忆不同材料的效果和方法,可分为形象记忆型、抽象记忆型、形象—— 抽象记忆型。 言语和思维方面:可分为生动的思维言语型、逻辑联系的思维言语型、中间型。 想象方面:表现在想象力的强度、广阔性以及是否主动和大胆等方面。 智力的类型差异,除了表现在完成同一种活动时不同人可能采取不同的途径外,还表现 在完成同一种活动时不同的人是由不同的智力因素的综合来保证的。例如,同样智力优秀的 人,有的记忆力特强,抽象概括能力并不怎么好;有的则相反,抽象概括能力很好,而记忆 能力并不突出。 智力类型的差异还可以有其它表现形式。如用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测量不同年龄的儿 童,发现智商相同的儿童,有些言语智商显著高于操作智商,而有些操作智商显著高于言语 智商,还有一些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差不多。不少心理学家还指出,学生之间有“认知方式” 或“认知风格”的不同,即使他们智力水平相同,在领会、记忆、运用知识的方式方面却有 很大差异。一些学生通过模仿学得好;一些学生通过试误学得好;一些学生能很快了解概念 之间的关系,把握某一学科的轮廓,但很快忘掉细节;一些学生对知识细节领会得很好,却 难以把细节综合起来;一些学生领会知识主要靠教师的讲解;一些学生主要靠课后阅读教材, 他们从教师的讲授中得到的东西很少。另外,一些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认为儿童对认知方式的 选择和偏好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其“左优势脑”或“右优势脑”的生理特点所决定的,即表现出 左脑智力优势或右脑智力优势。左优势脑的儿童,更善于对语言、逻辑符号及时间性的信息 进行加工;而右优势脑的儿童,更善于对那些非语言的视觉和空间的信息进行加工。那些属 于“左优势脑”的儿童,在学习需要右脑去加工完成的任务时就会显得力不从心,反过来也 是如此。 (四)性别差异 传统观点认为女性的智力较弱,但长期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之间在智力上的差别总体 平衡而部分不平衡,男女两性在不同的智力类型上各有优势。其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男女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就全体男性与全体女性的平均智力而言,总体上是平衡的。但在个体智力上则有很大差 异。男性智力低下与智力超常这两种情况和比率都高于女性,也就是说,男性的智愚较为悬 殊,女性的智力发展则较为均匀。我国的心理学工作者研究发现,无论在中学还是在大学里, 成绩优秀和较差的两端男性居多,而成绩中等的女性居多。国外的研究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 男女两性智力上的这种差异对其事业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创造力强并在事业上取得优异成绩 者,男性居多。比如 400 名左右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中,女性不足 10 名。 2.男女智力发展速度的差异 研究表明,男女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智力的发展是有差异的,并随年龄的发展互占优势。 婴儿期,男女智力几乎没有差异。幼儿期,女孩的智力略高于男孩,但不明显。从学龄期开 始,男女两性的智力出现了明显差异,女性智力明显优于男性。这种优势到了青春发育高峰 期有所下降。从 12 岁以后男性的智力就开始逐渐赶上并开始超过女性,并随年龄的增长这 种优势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这种优势一直维持到整个青春发育期结束,以后这种明显的年龄 差异才逐渐减弱。 男女在智力上的表现也有早晚差异。就“早慧”这一方面而言,女性在音乐、舞蹈等艺 术领域较男性更早地显露出才能。在文学方面,特别是编讲故事方面,女性早期表现的比率
也大于男性。而在绘画、书法方面,男性早慧的比率大于女性。就ν晚成〃而言,女性在文 学、艺术、新闻、教育、医疗等方面较明显、较多。而男性在哲学、经济学、自然科学方面 较多一些 3.男女智力类型的差异 感知方面:女性感知一般优于男性,但在空间知觉能力方面不如男性,女性更容易产生 各种错觉和幻觉 注意力方面:女性的注意稳定性优于男性,但注意的转移品质不如男性。一般说来,女 性较之男性更容易在实践活动中获得较高的注意分配性,另外,男性的注意多定向于物,而 女性注意多定向于人 记忆方面:女性擅长形象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但逻辑记忆不如男性。女性长于 机械记忆,而男性长于意义记忆。 思维方面:女性更多地偏向于形象思维,而男性则偏向于抽象逻辑思维。从总体上讲 无论是思维的深刻性,还是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和敏捷性,男性均优于女性 想象方面:无意想象上的性别差异不明显,在有意想象的发展上,女性更容易带有形象 性的特点,男性更容易带有抽象性的特性。在再造想象中,男女两性无明显的水平差异,但 在创造想象中,男性水平明显高于女性。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研究主要是从数学能力、空间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三个方面探讨 智力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女孩在语言能力测验中占优势,而男孩在空间能力、数学能力 测验中占优势。 虽然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女性总体的智力水平并不弱于男性,但在所取得的社会成就 方面,男性却明显高于女性。这主要是由于教育、角色地位、社会期望以及动机水平等因素 使女性天赋潜能的发挥受到了限制。 三、青少年智力的培养 (一)智力的早期发展及培养 智力的形成和发展总是要受到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先天因素指遗传因 素,后天因素指对遗传素质产生影响的环境、教育、个体的实践活动等。因此我们谈智力的 早期发展及培养,首先从优生与胎教谈起,然后再讨论营养和早期教育的影响。 1.优生与胎教 优生是遗传学中的研究课题,心理学论及优生主要是为了改善人的先天素质,因此不谈 机理。为了保证人的先天素质的健全,首先要注意的是防止遗传病。据1986年的统计资料 在我国新生儿中,有2-3%有各种出生缺陷,其中80%是由遗传造成的。在15岁以下死亡的 儿童数中,40%是由各种畸形、遗传病或与遗传有关的疾病所造成。而在智力低下的患者中, 90%与遗传因素有关。为了防止遗传病的增加乃至局部性的漫延,每个成人除了加强防病意 识外,还应在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以及在遗传咨询、婚前咨询与生育咨询等方面作出认真的 努力 当今由于生命科学的发展,人们已不满足于对遗传疾病的消极预防与治疗,而是试图把 握影响遗传的因素以及生命形成的规律,在新生命的孕育期内实现体现人的意志的优选。这 是更为积极意义上的优生意识。1953年世界上第一个人类ν精子库〃的建立,1978年世界上 第一例试管婴儿的诞生,都反映了这种优生意识和追求。而有关个体生命活动各类周期的研 究又使人有可能计算每对夫妇的最佳受孕期,从而能使提高新生命的先天质量的愿望得到实 胎教〃这个名词早在我国古代就已存在,但用科学的方法而不是经验的方法来进行研 究还只有短暂的历史。现有的一些研究已提供一定的事实证明不仅孕妇在孕期的营养、健康 及服用的药物对胎儿的生长有影响,而且她们的心情、所处的环境质量都会对胎儿的生长产 生影响。有些研究证明胎儿对外界的刺激会作出反应,并有胎儿型的记忆存在。还有人认为 听音乐对胎儿的发展有好处。自然,胎教并不等同于听音乐。到目前为止,胎教主要指孕妇 自我调控身心的健康与欢愉,为胎儿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也指给生长到一定时期的胎 儿以合适的刺激,通过这些刺激,促进胎儿的生长。 2.营养 脑的发育状况是影响智力活动的物质基础,而营养水平又是影响脑发育的关键之一。越 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胎儿和婴儿的营养状况影响他们脑细胞的数量,进而影响他们的智力
也大于男性。而在绘画、书法方面,男性早慧的比率大于女性。就“晚成”而言,女性在文 学、艺术、新闻、教育、医疗等方面较明显、较多。而男性在哲学、经济学、自然科学方面 较多一些。 3.男女智力类型的差异 感知方面:女性感知一般优于男性,但在空间知觉能力方面不如男性,女性更容易产生 各种错觉和幻觉。 注意力方面:女性的注意稳定性优于男性,但注意的转移品质不如男性。一般说来,女 性较之男性更容易在实践活动中获得较高的注意分配性,另外,男性的注意多定向于物,而 女性注意多定向于人。 记忆方面:女性擅长形象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但逻辑记忆不如男性。女性长于 机械记忆,而男性长于意义记忆。 思维方面:女性更多地偏向于形象思维,而男性则偏向于抽象逻辑思维。从总体上讲, 无论是思维的深刻性,还是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和敏捷性,男性均优于女性。 想象方面:无意想象上的性别差异不明显,在有意想象的发展上,女性更容易带有形象 性的特点,男性更容易带有抽象性的特性。在再造想象中,男女两性无明显的水平差异,但 在创造想象中,男性水平明显高于女性。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的研究主要是从数学能力、空间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三个方面探讨 智力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女孩在语言能力测验中占优势,而男孩在空间能力、数学能力 测验中占优势。 虽然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女性总体的智力水平并不弱于男性,但在所取得的社会成就 方面,男性却明显高于女性。这主要是由于教育、角色地位、社会期望以及动机水平等因素 使女性天赋潜能的发挥受到了限制。 三、青少年智力的培养 (一)智力的早期发展及培养 智力的形成和发展总是要受到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先天因素指遗传因 素,后天因素指对遗传素质产生影响的环境、教育、个体的实践活动等。因此我们谈智力的 早期发展及培养,首先从优生与胎教谈起,然后再讨论营养和早期教育的影响。 1.优生与胎教 优生是遗传学中的研究课题,心理学论及优生主要是为了改善人的先天素质,因此不谈 机理。为了保证人的先天素质的健全,首先要注意的是防止遗传病。据 1986 年的统计资料, 在我国新生儿中,有 2-3%有各种出生缺陷,其中 80%是由遗传造成的。在 15 岁以下死亡的 儿童数中,40%是由各种畸形、遗传病或与遗传有关的疾病所造成。而在智力低下的患者中, 90%与遗传因素有关。为了防止遗传病的增加乃至局部性的漫延,每个成人除了加强防病意 识外,还应在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以及在遗传咨询、婚前咨询与生育咨询等方面作出认真的 努力。 当今由于生命科学的发展,人们已不满足于对遗传疾病的消极预防与治疗,而是试图把 握影响遗传的因素以及生命形成的规律,在新生命的孕育期内实现体现人的意志的优选。这 是更为积极意义上的优生意识。1953 年世界上第一个人类“精子库”的建立,1978 年世界上 第一例试管婴儿的诞生,都反映了这种优生意识和追求。而有关个体生命活动各类周期的研 究又使人有可能计算每对夫妇的最佳受孕期,从而能使提高新生命的先天质量的愿望得到实 现。 “胎教”这个名词早在我国古代就已存在,但用科学的方法而不是经验的方法来进行研 究还只有短暂的历史。现有的一些研究已提供一定的事实证明不仅孕妇在孕期的营养、健康 及服用的药物对胎儿的生长有影响,而且她们的心情、所处的环境质量都会对胎儿的生长产 生影响。有些研究证明胎儿对外界的刺激会作出反应,并有胎儿型的记忆存在。还有人认为 听音乐对胎儿的发展有好处。自然,胎教并不等同于听音乐。到目前为止,胎教主要指孕妇 自我调控身心的健康与欢愉,为胎儿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也指给生长到一定时期的胎 儿以合适的刺激,通过这些刺激,促进胎儿的生长。 2.营养 脑的发育状况是影响智力活动的物质基础,而营养水平又是影响脑发育的关键之一。越 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胎儿和婴儿的营养状况影响他们脑细胞的数量,进而影响他们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