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号:09300160047姓名:林国栋 (这是表面上阅读文本的感觉。不是其理论的内在结构) 其实他在分析当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时候,有着非常明确的思路 他的这条思路,既是马克思的,也是韦伯的。 卢卡奇去分析当下资本主义社会的时候,并不是简单地从马克思的“抽象劳动”的概念 这个理论领域当中的概念出发的,而是刚好相反,他是当下的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出发的。 所以他的整个批判开始于这样的追问:前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最为本 质性的差别究竟是什么? (这样的一个追问既是马克思的,也是韦伯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当中,他在分析当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时候,去揭示资本主义社 会的内在危机的时候,他总是要去问:前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差别究竞在哪 里?他要在这个差别当中去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性的规定性。(这就是他的几大社会形 态理论当中的所涉及到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韦伯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同样,在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当中,其研究这个 问题不是从所谓的“新教伦理”这个概念出发的,而是从当下的这个基本的事实出发的。这 个社会学意义上的事实是,有新教广为流传的地方,有所谓的现代精神。然后他去追问,现 代精神、现代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精神、传统的生活方式之间的质的差别究竞在哪里? 个用的语言是前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一个用的语言是传统与现代 (在中国的语境当中,在80年代以前,采用的是前面的称呼:在80年代以后,在现代 性的问题成为学术界的一个主导性的问题之后,大多采用的是韦伯的传统的与现代的之间的 区分。但是就其基本的思路而言,都是一样的。) 这个基本思路为:只能从当下出发。 卢卡奇在追问这个问题,所得到的结果看似是完全马克思主义: 想定着当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基本质的规定性是“商品形式的普遺性 换言之,商品的形式成为主导着我们社会生活当中的每一个方面的决定性的形式。从卢 卡奇看来,这是一个质的规定性。这是区别前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最根本要 素 以上的“判断”实际上隐含着另一个判断: 从商品形式的普遍性,应该就能够必然地导出他所要批判的资本主义条件之下独有的 6/14 国外马克思主义(中文讲稿)
学号:09300160047 姓名:林国栋 6 / 141 —国外马克思主义(中文讲稿)— (这是表面上阅读文本的感觉。不是其理论的内在结构) 其实他在分析当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时候,有着非常明确的思路。 他的这条思路,既是马克思的,也是韦伯的。 卢卡奇去分析当下资本主义社会的时候,并不是简单地从马克思的“抽象劳动”的概念, 这个理论领域当中的概念出发的,而是刚好相反,他是当下的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出发的。 所以他的整个批判开始于这样的追问:前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最为本 质性的差别究竟是什么? (这样的一个追问既是马克思的,也是韦伯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当中,他在分析当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时候,去揭示资本主义社 会的内在危机的时候,他总是要去问:前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差别究竟在哪 里?他要在这个差别当中去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性的规定性。(这就是他的几大社会形 态理论当中的所涉及到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韦伯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同样,在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当中,其研究这个 问题不是从所谓的“新教伦理”这个概念出发的,而是从当下的这个基本的事实出发的。这 个社会学意义上的事实是,有新教广为流传的地方,有所谓的现代精神。然后他去追问,现 代精神、现代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精神、传统的生活方式之间的质的差别究竟在哪里? 一个用的语言是前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一个用的语言是传统与现代。 (在中国的语境当中,在 80 年代以前,采用的是前面的称呼;在 80 年代以后,在现代 性的问题成为学术界的一个主导性的问题之后,大多采用的是韦伯的传统的与现代的之间的 区分。但是就其基本的思路而言,都是一样的。) 这个基本思路为:只能从当下出发。 卢卡奇在追问这个问题,所得到的结果看似是完全马克思主义: 规定着当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基本质的规定性是“商品形式的普遍性”。 换言之,商品的形式成为主导着我们社会生活当中的每一个方面的决定性的形式。从卢 卡奇看来,这是一个质的规定性。这是区别前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最根本要 素。 以上的“判断”实际上隐含着另一个判断: 从商品形式的普遍性,应该就能够必然地导出他所要批判的资本主义条件之下独有的
学号:09300160047姓名:林国栋 物化现象”。 (<前资和资的根本区别>商品形式的普遍性→<必然导致物化命运) 整个物化理论下一步的探讨基本要回答以上的问题: “商品形式”成为现代社会当中的“主导的形式”为什么会必然地带来“物化现象”? (此时卢卡奇还没有对于物化现象进行深入解释,但是他已经将“物化现象”的规定性 开门见山地扔给了我们。 他在《物化现象》第一节第一点就告诉我们:假如说我们非常熟悉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 的思想的话,我们就应该知道物化现象的根本的规定性。这个根本的规定性(换言之)就是: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样的一个社会关系本身,它获得了“物’的性质。这意味着 这个具有‘物的性质的社会关系’:(似乎是跟人没有关系的;似乎是‘自律<自己给予自己 前进的方向,一个个环节的规定性>’的;而且似乎还是‘合理’的、‘理性’的、‘合理化 以上就是物化现象的基本规定性(该规定性是从马克思那里来的,资本主义社会最本质 的特征也是从马克思那里来的。卢卡奇在马克思的一个大的框架之中去嵌入了自己的“物化 现象批判理论”) 从商品形式的普遍性为什么会导致普遍的物化现象? 为什么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这个时候失却掉了社会的含义而变成了一种具有 “物”的性质的东西? 而这种具有“物”的性质的东西为什么又会是合理的,或者说又被我们“认作”是“合 理的”? 如此一来,卢卡奇在对于资本主义现实的剖析当中,把整个的“物化理论”的问题提交 了出来,然后去回答 理论上,是不能够通过完全“理论的构想”去回答“现实的问题”的 如果要回答现实的问题,需要通过“现实本身”。 所以,卢卡奇要回答“商品的形式”为什么能够导致物化现象的普遍性的时候,他需要 去追问“商品形式的普遍性”意味着什么。这样的“商品形式的普遍性”它何以可能?为什 么到今天会有“商品形式的普遍性”? 7/ 国外马克思主义(中文讲稿)
学号:09300160047 姓名:林国栋 7 / 141 —国外马克思主义(中文讲稿)— “物化现象”。 (<前资和资的根本区别>商品形式的普遍性→<必然导致>物化命运) 整个物化理论下一步的探讨基本要回答以上的问题: “商品形式”成为现代社会当中的“主导的形式”为什么会必然地带来“物化现象”? (此时卢卡奇还没有对于物化现象进行深入解释,但是他已经将“物化现象”的规定性 开门见山地扔给了我们。 他在《物化现象》第一节第一点就告诉我们:假如说我们非常熟悉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 的思想的话,我们就应该知道物化现象的根本的规定性。这个根本的规定性(换言之)就是: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样的一个社会关系本身,它获得了‘物’的性质。这意味着 这个具有‘物的性质的社会关系’:(似乎是跟人没有关系的;似乎是‘自律<自己给予自己 前进的方向,一个个环节的规定性>’的;而且似乎还是‘合理’的、‘理性’的、‘合理化’ 的。”) 以上就是物化现象的基本规定性(该规定性是从马克思那里来的,资本主义社会最本质 的特征也是从马克思那里来的。卢卡奇在马克思的一个大的框架之中去嵌入了自己的“物化 现象批判理论”)。 从商品形式的普遍性为什么会导致普遍的物化现象? 为什么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这个时候失却掉了社会的含义而变成了一种具有 “物”的性质的东西? 而这种具有“物”的性质的东西为什么又会是合理的,或者说又被我们“认作”是“合 理的”? 如此一来,卢卡奇在对于资本主义现实的剖析当中,把整个的“物化理论”的问题提交 了出来,然后去回答。 理论上,是不能够通过完全“理论的构想”去回答“现实的问题”的。 如果要回答现实的问题,需要通过“现实本身”。 所以,卢卡奇要回答“商品的形式”为什么能够导致物化现象的普遍性的时候,他需要 去追问“商品形式的普遍性”意味着什么。这样的“商品形式的普遍性”它何以可能?为什 么到今天会有“商品形式的普遍性”?
学号:09300160047姓名:林国栋 通过去追问这个历史的过程,才能找到蕴含在这个历史发展过程当中的真正发生作用 的那个规定性原则。从这个规定性原则的高度来看,才能够真正理解当下的资本主义社会 的事实。(这就是马克思在57、58年手稿中提出的正确认识现实的方法。) 一一这个直接切中“具体性”的,但是这个“具体性”本身并不就是理论,并不就是我 们关于现实的认识。要在这个具体性当中找到它的规定性原则和概念。通过找到它的规定性 原则和概念,最后才能理解当下的现实。(这是马克思批判当下资本主义现实的一个基本方 法。)卢卡奇在这里基本上是这样进行的。(这同《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1845年的《德意 志意识形态》有某种类似之处。) “商品形式的普遍性”在卢卡奇看来是一个立体的“结构”,换言之,商品形式其主导 现在社会带来的是一个商品的结构,而这个商品的结构同时涉及到“对象”和“我们”两 个维度。 ·“对象”的维度:从对象的角度来看,它意味着在“质”上根本不同的各种各样的人 们劳动的产品在这个时候被归结为“具有形式的相同性的商品”。即平常所说的“劳动产品 转化为商品”。 卢卡奇说:“在对象的层次之上,所表达出来的这样一个的特征,它内在地关联着在我 们的这个方面所发生的变化。” 而在我们的这个方面所发生的变化是:抽象劳动它实际地规定着、主导着现实的生产过 程。换言之,抽象劳动它不是我们在大脑中经过计算的那个所谓的各种产品都归结于于其的 那个最终的共同性,而是实际地发生在我们的生产过程当中的劳动。也就是说实际发生着的 劳动生产过程它已然是抽象的。换言之,实际发生着的劳动它已然具有了形式上的相同性。 这就是卢卡奇提交给我们的现实。然后他要去问:这何以可能? 首先要去找历史的根据,这不是凭空发生的,它是通过劳动分工的一步又一步的发展才 走到今天这样的地步的。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能看到线索,应该能够找到在这些线 索背后真正能够起作用的原则。然后他要在历史当中去找,他对于历史的梳理,也是看起来 非常马克思主义的。去讲述劳动分工的发展的时候所用的是非常经典的马克思的论断 是从中世纪的手工业,经过最初的简单协作,到资本主义发轫时期的工厂手工业(羊吃 人的以织布机为主导的时代),最后到蒸汽机所代表的机器大工业时代 这整个的发展过程当中,这个是我们一般去讲劳动分工的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环节。(从 8/141 国外马克思主义(中文讲稿)
学号:09300160047 姓名:林国栋 8 / 141 —国外马克思主义(中文讲稿)— 通过去追问这个历史的过程,才能找到蕴含在这个历史发展过程当中的真正发生作用 的那个规定性原则。从这个规定性原则的高度来看,才能够真正理解当下的资本主义社会 的事实。(这就是马克思在 57、58 年手稿中提出的正确认识现实的方法。) ——这个直接切中“具体性”的,但是这个“具体性”本身并不就是理论,并不就是我 们关于现实的认识。要在这个具体性当中找到它的规定性原则和概念。通过找到它的规定性 原则和概念,最后才能理解当下的现实。(这是马克思批判当下资本主义现实的一个基本方 法。)卢卡奇在这里基本上是这样进行的。(这同《1844 经济学哲学手稿》,1845 年的《德意 志意识形态》有某种类似之处。) “商品形式的普遍性”在卢卡奇看来是一个立体的“结构”,换言之,商品形式其主导 现在社会带来的是一个商品的结构,而这个商品的结构同时涉及到“对象”和“我们”两 个维度。 ·“对象”的维度:从对象的角度来看,它意味着在“质”上根本不同的各种各样的人 们劳动的产品在这个时候被归结为“具有形式的相同性的商品”。即平常所说的“劳动产品 转化为商品”。 卢卡奇说:“在对象的层次之上,所表达出来的这样一个的特征,它内在地关联着在我 们的这个方面所发生的变化。” 而在我们的这个方面所发生的变化是:抽象劳动它实际地规定着、主导着现实的生产过 程。换言之,抽象劳动它不是我们在大脑中经过计算的那个所谓的各种产品都归结于于其的 那个最终的共同性,而是实际地发生在我们的生产过程当中的劳动。也就是说实际发生着的 劳动生产过程它已然是抽象的。换言之,实际发生着的劳动它已然具有了形式上的相同性。 这就是卢卡奇提交给我们的现实。然后他要去问:这何以可能? 首先要去找历史的根据,这不是凭空发生的,它是通过劳动分工的一步又一步的发展才 走到今天这样的地步的。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能看到线索,应该能够找到在这些线 索背后真正能够起作用的原则。然后他要在历史当中去找,他对于历史的梳理,也是看起来 非常马克思主义的。去讲述劳动分工的发展的时候所用的是非常经典的马克思的论断: 是从中世纪的手工业,经过最初的简单协作,到资本主义发轫时期的工厂手工业(羊吃 人的以织布机为主导的时代),最后到蒸汽机所代表的机器大工业时代。 这整个的发展过程当中,这个是我们一般去讲劳动分工的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环节。(从
学号:09300160047姓名:林国栋 劳动分工的角度来看,资本主义如何来到人间?) 卢卡奇在这里关注的不是这个,卢卡奇关注的是在这个劳动分工发生的实际过程当中 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在卢卡奇看来,劳动从来是在这个结构当中展开的,劳动分工也从来是在这个结构 当中展开的。既要涉及到劳动的“对象”,也要涉及到从事劳动的“我们”。所以这个历史上 的劳动分工的发展过程,在卢卡奇看来,假如把它放在这个结构当中来看,则意味着在劳动 对象的这个层次之上,我们的劳动对象被无止境地分解分解再分解。这就是他说的“劳动对 象的专门化”。当劳动对象能够被无止境地分解和分割之后,劳动对象之间原本应具有的根 本的质的差异就不存在了。每一个劳动过程所面对着的劳动对象都是没有自己独立的同一性 的这样的一个局部。所以,所有的局部之间,没有根本性的差异。在形式上他们是相同的。) 劳动对象的专门化与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变化遥相呼应 ·“我们”的维度:一旦劳动对象能够被分解为完全相似或者说是相同的东西,那么和 劳动对象发生直接关系的劳动本身就可以被规定为大体上是相似的或者是相同的东西。尤其 是在机器这个重要的中介之下,就有了劳动本身的机械化。(换言之,A工人和B工人是没 有任何差别的。“你”完全是由机器主导着的这个劳动过程所规定着的。 再进一步,这样的劳动它不仅是由机器所规定的,而且可以在劳动的具体的管理之上先 对他进行精细的切割、规定和计算。在这个历史过程当中,在劳动对象和劳动主体两个方面 所发生的实际变化,在这个基础之上,卢卡奇要进行自己的理论思考 卢卡奇要说:重要的是,这里起作用的原则它是什么?——现实是“商品形式的普遍化”, 从这个现实当中,他去追问,它何以可能?(这个现实意味着抽象劳动主导着整个世界。) 实际上是提问:抽象劳动何以成为主导着整个世界的原则(概念)。一一最重要的。 在这个追问“何以可能”的时候,很清楚的是他先要有历史的过程得到支撑。(在生活 当中,它就是如此这般走过来,只是在这样的一个“走”的过程当中,人们并不明白:真正 在其中起规定性的究竟是什么?——这是理论和思想的力量。卢卡奇说:最重要的是:在这 里起作用的原则是什么?) 在这里他引入了韦伯的“合理化”思想。(何为“合理化”,卢卡奇有非常简洁的界 定,但是具有非常具体的内涵的。——根据计算来加以调节的过程。<根据可计算性来加以 9/14 国外马克思主义(中文讲稿)
学号:09300160047 姓名:林国栋 9 / 141 —国外马克思主义(中文讲稿)— 劳动分工的角度来看,资本主义如何来到人间?) 卢卡奇在这里关注的不是这个,卢卡奇关注的是在这个劳动分工发生的实际过程当中, 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在卢卡奇看来,劳动从来是在这个结构当中展开的,劳动分工也从来是在这个结构 当中展开的。既要涉及到劳动的“对象”,也要涉及到从事劳动的“我们”。所以这个历史上 的劳动分工的发展过程,在卢卡奇看来,假如把它放在这个结构当中来看,则意味着在劳动 对象的这个层次之上,我们的劳动对象被无止境地分解分解再分解。这就是他说的“劳动对 象的专门化”。当劳动对象能够被无止境地分解和分割之后,劳动对象之间原本应具有的根 本的质的差异就不存在了。每一个劳动过程所面对着的劳动对象都是没有自己独立的同一性 的这样的一个局部。所以,所有的局部之间,没有根本性的差异。在形式上他们是相同的。) 劳动对象的专门化与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变化遥相呼应。 ·“我们”的维度:一旦劳动对象能够被分解为完全相似或者说是相同的东西,那么和 劳动对象发生直接关系的劳动本身就可以被规定为大体上是相似的或者是相同的东西。尤其 是在机器这个重要的中介之下,就有了劳动本身的机械化。(换言之,A 工人和 B 工人是没 有任何差别的。“你”完全是由机器主导着的这个劳动过程所规定着的。) 再进一步,这样的劳动它不仅是由机器所规定的,而且可以在劳动的具体的管理之上先 对他进行精细的切割、规定和计算。在这个历史过程当中,在劳动对象和劳动主体两个方面 所发生的实际变化,在这个基础之上,卢卡奇要进行自己的理论思考。 卢卡奇要说:重要的是,这里起作用的原则它是什么?——现实是“商品形式的普遍化”, 从这个现实当中,他去追问,它何以可能?(这个现实意味着抽象劳动主导着整个世界。) 实际上是提问:抽象劳动何以成为主导着整个世界的原则(概念)。——最重要的。 在这个追问“何以可能”的时候,很清楚的是他先要有历史的过程得到支撑。(在生活 当中,它就是如此这般走过来,只是在这样的一个“走”的过程当中,人们并不明白:真正 在其中起规定性的究竟是什么?——这是理论和思想的力量。卢卡奇说:最重要的是:在这 里起作用的原则是什么?) ——在这里他引入了韦伯的“合理化”思想。(何为“合理化”,卢卡奇有非常简洁的界 定,但是具有非常具体的内涵的。——根据计算来加以调节的过程。<根据可计算性来加以
学号:09300160047姓名:林国栋 调节的过程>) 假如我们把合理化的原则重新地落实在这个商品生产的过程所包含着的内在结构当中 来看的话,就会明白,它为什么会具有非常深切的和具体的内涵。根据“可计算性”来调节、 安排我们在生产过程当中所展开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意味着在劳动对象的层次之上, 所有不能够被计算的东西被“剔除”出去,或不被承认。 同样,在“我们”的这个方面,所有不可计算的东西也不被承认。最后被放进这个商 品的生产过程中去的,只有去除掉了所有这些不可被计算的内容的抽象的形式的规定性 (在这样的论证框架之下)卢卡奇说:来源于工人的任何创造性,(Eg.我讲的课同别 人不同因为包含着我独有的特色和创造性。)所有的创造性都是错误的源泉。换言之,所有 的不可计算的,不可被纳入到那个形式的同一性当中去的质的内容、有差异的内容在这样的 个物化的有着“物化规定性”的生产过程当中,都是被排除出去的。 在这个意义之上,卢卡奇去思考,这个“物化”它对于“我们”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当卢卡奇去讲述这个“合理化”的原则的时候,虽然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讲述了这一句, 但是其中还有非常多层次的展开。这个多层次的展开当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他所讲的那 个工人本身的直观的态度,以及由工人本身的直观的态度所带来的劳动时间的空间化。(这 是卢卡奇和海德格尔可以直接对话的关键的地方 有关“时间的空间化”思想。) 因为从这样的一个合理化原则我们能够看到,摆在我们眼前的资本主义社会当中的人的 实际的生存处境就是他只有这样的一个完全的自我规定着的理性的商品的生产过程。在这个 理性的商品的生产过程当中,人的因素被吸进去,处理好了之后再吸进去;同样的,物的因 素被吸进去,处理好了之后再吸进去。一旦经过这样的过程,整个的资本主义社会在每一个 个人的眼睛来看,他就变成自动的和规律的。它就成了一个自我封闭的,自己给自己支撑不 需要从人这里寻求支撑和任何动力的那样的自动的合规律的过程。 面对着这自动的合规律的过程,卢卡奇还进一步以黑格尔的语言近一步强调这个“自动 的合规律的过程”的最根本的一点叫做“ self-sufficient”,自己是可以足够的,不需要外在支 撑的。它可以自己去不断地推出自己的下一个步骤,所有的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都只是资源 被它吸进去而已。并不是要听从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每一个新的加入而相应做出改变。在 这种情况之下,面对着这个自动的合规律的过程,工人对它只能采取“直观”的态度 然后,最关键的是,工人对它采取最直观的态度意味着工人:“你是自动的、合规律的 ( self-sufficient)。”你是不需要来自我们的任何的支撑和凭靠。在这种情况之下,卢卡奇说, 国外马克思主义(中文讲稿)
学号:09300160047 姓名:林国栋 10 / 141 —国外马克思主义(中文讲稿)— 调节的过程>) 假如我们把合理化的原则重新地落实在这个商品生产的过程所包含着的内在结构当中 来看的话,就会明白,它为什么会具有非常深切的和具体的内涵。根据“可计算性”来调节、 安排我们在生产过程当中所展开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意味着在劳动对象的层次之上, 所有不能够被计算的东西被“剔除”出去,或不被承认。 同样,在“我们”的这个方面,所有不可计算的东西也不被承认。最后被放进这个商 品的生产过程中去的,只有去除掉了所有这些不可被计算的内容的抽象的形式的规定性。 (在这样的论证框架之下)卢卡奇说:来源于工人的任何创造性,(E.g. 我讲的课同别 人不同因为包含着我独有的特色和创造性。)所有的创造性都是错误的源泉。换言之,所有 的不可计算的,不可被纳入到那个形式的同一性当中去的质的内容、有差异的内容在这样的 一个物化的有着“物化规定性”的生产过程当中,都是被排除出去的。 在这个意义之上,卢卡奇去思考,这个“物化”,它对于“我们”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当卢卡奇去讲述这个“合理化”的原则的时候,虽然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讲述了这一句, 但是其中还有非常多层次的展开。这个多层次的展开当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他所讲的那 个工人本身的直观的态度,以及由工人本身的直观的态度所带来的劳动时间的空间化。(这 是卢卡奇和海德格尔可以直接对话的关键的地方。——有关“时间的空间化”思想。) 因为从这样的一个合理化原则我们能够看到,摆在我们眼前的资本主义社会当中的人的 实际的生存处境就是他只有这样的一个完全的自我规定着的理性的商品的生产过程。在这个 理性的商品的生产过程当中,人的因素被吸进去,处理好了之后再吸进去;同样的,物的因 素被吸进去,处理好了之后再吸进去。一旦经过这样的过程,整个的资本主义社会在每一个 个人的眼睛来看,他就变成自动的和规律的。它就成了一个自我封闭的,自己给自己支撑不 需要从人这里寻求支撑和任何动力的那样的自动的合规律的过程。 面对着这自动的合规律的过程,卢卡奇还进一步以黑格尔的语言近一步强调这个“自动 的合规律的过程”的最根本的一点叫做“self-sufficient”,自己是可以足够的,不需要外在支 撑的。它可以自己去不断地推出自己的下一个步骤,所有的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都只是资源 被它吸进去而已。并不是要听从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每一个新的加入而相应做出改变。在 这种情况之下,面对着这个自动的合规律的过程,工人对它只能采取“直观”的态度。 然后,最关键的是,工人对它采取最直观的态度意味着工人:“你是自动的、合规律的 (self-sufficient)。”你是不需要来自我们的任何的支撑和凭靠。在这种情况之下,卢卡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