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历史学派的主要理论: (1)非常强调伦理道德因素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 用,认为劳资冲突不是经济利益上的对立,而是感情、教养 和思想上存在差距而引起的对立。因此,解决方式不是革命 和暴力,而是通过对工人进行教育,改变其心理和伦理道德 就可以了。 (2)该学派认为国家至上,国家应该直接干预经济生 活,负起“文明和福利”的责任,因此国家要对公民的生活 负责,担负起社会保障的责任。强调除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国 家安全之外,国家还有一个“文化和福利的目的”,主张国 家兴办一些公共事业来改善国民的生活。 到 超
新历史学派的主要理论: (1)非常强调伦理道德因素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 用,认为劳资冲突不是经济利益上的对立,而是感情、教养 和思想上存在差距而引起的对立。因此,解决方式不是革命 和暴力,而是通过对工人进行教育,改变其心理和伦理道德 就可以了。 (2)该学派认为国家至上,国家应该直接干预经济生 活,负起“文明和福利”的责任,因此国家要对公民的生活 负责,担负起社会保障的责任。强调除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国 家安全之外,国家还有一个“文化和福利的目的”,主张国 家兴办一些公共事业来改善国民的生活
第二节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形成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基础 (一)古代 人类对理想社会的探索包含了十分丰富 的社会保障思想。 1.中国:孔子一“大同思想” 太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进 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勇有分,女 菊采}套地果成 烟下堂为美离萄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 《礼记·礼运》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形成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基础 (一)古代 人类对理想社会的探索包含了十分丰富 的社会保障思想。 1. 中国:孔子——“大同思想”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 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 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 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 不闭,是为大同。” ——《礼记·礼运》
2.西方: 柏拉图《理想国》,之后又出现了诸如 英国,莫尔《乌托邦》; 意大利,康帕内拉《太阳城》 法国,傅立叶《和谐社会》, 英国,欧文《劳动公社》 是 密
2. 西方: 柏拉图《理想国》,之后又出现了诸如: 英国,莫尔《乌托邦》; 意大利,康帕内拉《太阳城》; 法国,傅立叶《和谐社会》; 英国,欧文《劳动公社》
(二)19世纪初 1.福利国家理论:办公共福利事业,缓和阶级矛盾 社会改良思想: 德国,俾斯麦采用新历史学派的思想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英国,费边主义者,韦伯夫妇,“福利国家”蓝图。 2福利经济学:通过再分配使收入均等化。 福利指个人获得某种效用或满足,他们来自对财物、知 识、,情感、欲望的占有和满足,而所有社会成员的这些满足 或效用的总和便构成了社会福利,以货币计算的那部分称为 经济福利,经济福利的增大取决于国民收入总量的增大和分 配平均程度
(二)19世纪初 1.福利国家理论:办公共福利事业,缓和阶级矛盾。 社会改良思想: 德国,俾斯麦采用新历史学派的思想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英国,费边主义者,韦伯夫妇, “福利国家”蓝图。 2.福利经济学:通过再分配使收入均等化。 福利指个人获得某种效用或满足,他们来自对财物、知 识、情感、欲望的占有和满足,而所有社会成员的这些满足 或效用的总和便构成了社会福利,以货币计算的那部分称为 经济福利,经济福利的增大取决于国民收入总量的增大和分 配平均程度
代表人物:英国福利经济学家庇古 代表著作:《福利经济学》 对个人而言,福利归结为两个命题: (1)对个人的实际收入的增加,会使福利增大 (2)转移富人的货币收入给穷人会使福利增大 因此,为增进总体的社会福利的两个措施: (1)增加国民收入量,要增加国民收入量,就必须使资源 在各生产部门的配置最优, 2)通过税收机制把富人收入的一部分转移给穷人。 圈 超
代表人物:英国福利经济学家庇古 代表著作:《福利经济学》 对个人而言,福利归结为两个命题: (1)对个人的实际收入的增加,会使福利增大 (2)转移富人的货币收入给穷人会使福利增大。 因此,为增进总体的社会福利的两个措施: (1)增加国民收入量,要增加国民收入量,就必须使资源 在各生产部门的配置最优, (2)通过税收机制把富人收入的一部分转移给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