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案例第一章导论.1第二章政府目标与财政职能..11第三章公共产品....24第四章外部性...70第五章财政支出概论....1.0.第六章主要财政支出....118第七章财政收入概论...180第八章主要财政收入.....188第九章财政平衡与政府预算..209第十章政府间财政关系...217第十一章财政政策与公共选择...237
I 《财政学》案例 第一章导论.1 第二章政府目标与财政职能.11 第三章公共产品.24 第四章外部性.70 第五章财政支出概论.100 第六章主要财政支出.118 第七章财政收入概论.180 第八章主要财政收入.188 第九章财政平衡与政府预算.209 第十章政府间财政关系.217 第十一章财政政策与公共选择.237
第一章导论案例一一、案例名称中国电信行业走向开放竞争二、案例内容(一)背景传统观点认为电信行业是自然垒断性行业,其特点是:生产规模越大,生产越集中,产品的成本就越低,只有实行政府垄断才能实现生产效率。正因如此世界各国曾普遍对电信行业采取政府垄断经营。然而在自然垄断行业的政府垄断形成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产生了市场效率损失。近20年来,世界各国电信行业运行体制的改革,尤其是中国电信行业走向开放竞争,给我们提供了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垄断与市场效率关系的绝好机会。世界电信服务正趋向全球化,主要表现为:(1)电信行业的自由化趋势正在加强,要求市场对外开放;(2)世界上最大的海外公司正在加快它的海外活动,为满足跨国用户的需求,全球电信联盟正在形成。这可以说是“中国电信”引入竞争的时代背景。中国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在1999年12月22日接受《财经》杂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在人世谈判中对电信服务业开放的力度是很大的。如果不‘入世”,电信服务业的开放仍会按照自己的路子往下走。现在这种紧迫感更强了,步子也会走得更快一些”。可以说“入世”加快了中国电信行业改革的步伐。电信行业的新发展是中国电信走向开放竞争的技术背景。如今,电信技术光纤传输、数字微波、蜂窝移动和卫星通信各个领域的发展不断弱化和改变着信自然垄断的基本性质:电信固定成本的大幅下降,使得原来耗资巨大的沉淀成本不再成为进入障碍;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融合,降低了产业之间的门槛,促进了产业融合和替代竞争;信息日益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电信需求的迅猛增长使得电信网络投资的回收期大大缩短;技术创新的多样化和技术创新周期的缩短使电信投资的风险大大增加,“一国一网”和政府选择技术路径、承担投资风险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电信业的发展。政府垄断经营电信行业的前提已不复存在,改革电信体制,放松电信规则,引入竞争机制。电信走产业化发展
1 第一章导论 案例一 一、案例名称 中国电信行业走向开放竞争 二、案例内容 (一)背景 传统观点认为电信行业是自然垄断性行业,其特点是:生产规模越大,生产 越集中,产品的成本就越低,只有实行政府垄断才能实现生产效率。正因如此世 界各国曾普遍对电信行业采取政府垄断经营。然而在自然垄断行业的政府垄断形 成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产生了市场效率损失。近 20 年来,世界各国电信行业运 行体制的改革,尤其是中国电信行业走向开放竞争,给我们提供了研究市场经济 条件下政府垄断与市场效率关系的绝好机会。 世界电信服务正趋向全球化,主要表现为:(1)电信行业的自由化趋势正在 加强,要求市场对外开放;(2)世界上最大的海外公司正在加快它的海外活动, 为满足跨国用户的需求,全球电信联盟正在形成。这可以说是“中国电信”引入 竞争的时代背景。 中国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在 1999 年 12 月 22 日接受《财经》杂志记者采 访时说:“中国在人世谈判中对电信服务业开放的力度是很大的。如果不‘入世’, 电信服务业的开放仍会按照自己的路子往下走。现在这种紧迫感更强了,步子也 会走得更快一些”。可以说“入世”加快了中国电信行业改革的步伐。 电信行业的新发展是中国电信走向开放竞争的技术背景。如今,电信技术光 纤传输、数字微波、蜂窝移动和卫星通信各个领域的发展不断弱化和改变着信自 然垄断的基本性质:电信固定成本的大幅下降,使得原来耗资巨大的沉淀成本不 再成为进入障碍;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融合,降低了产业之间 的门槛,促进了产业融合和替代竞争;信息日益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电信需 求的迅猛增长使得电信网络投资的回收期大大缩短;技术创新的多样化和技术创 新周期的缩短使电信投资的风险大大增加,“一国一网”和政府选择技术路径、 承担投资风险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电信业的发展。政府垄断经营电信行业的前提 已不复存在,改革电信体制,放松电信规则,引入竞争机制。电信走产业化发展
道路己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电信行业加快了改革开 放的进度,并于1999年对“中国电信”进行了“一切为四”重组改革 2004年三大运营商曾有过互换的历史,时隔11年后,内部集团再次上演高 管大调整。有行业分析人员表示,此次大范围的人事变动或将引起电信行业史上 的第五次变革重组。 过去20多年来,类似的结构重组在国内己经发生过四次,伴随着为国内电 信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一从上世纪垄断数十载的邮电部(邮政局和中国 电信的前身),过渡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铁通、 中国卫通六家运营商,最终到2008年形成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 分天下的局面。打破垄断促进竞争是过去几次变革的精髓,而中国移动作为中国 电信行业的“幼子”,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就实现了“逆袭”。相比之下,电信和 联通发展到现在依旧是一路艰辛。 (二)案例详情 在信息产业部的统一指导下,1999年中国电信重组改革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1999年初以来对“中国电信”进行的改革方案被简述为“一切为四”,亦即 按业务类别“坚切”,把昔日的因有电信巨人分解为分别主营固定电话业务(含 长途与数据业务),移动电话业务,寻呼业务和卫星通信业务的四大专业性公司。 新的中国电信辖有的“中国电信”本地电话业务、长途电话业务、数据通讯 业务和国家电信基础网,总资产在4000亿元人民币以上,用户数达108亿户, 仍是四大电信集团中最庞大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于1999年7月在工商部门注 册,基本完成与固定电话业务的分离。199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中国移动 通讯集团的组建方案,标志着集团的运行己具有了“合法性”。 中国联通集团正式成立于1994年7月。原“中国电信”的寻呼业务的重组 实际上在1998年下半年就已完成,由该部分业务组成的“国信通讯公司”已划 入联通。如今中国联通集团的账面净资产达68亿。国家财政还为这家公司追加 了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并拟将资产总值400亿元以上的铁路通信固网划入联通。 此外,其获准的业务范围也由昔日的“市话”、“寻呼”、“GSM移动”三大项,扩 大到全部电信业务。 卫星通讯集团是组合的产物,它由原属于“中国电信”管理的中国通信广播 卫星公司和成立于1995年的中国东方通信卫星有限公司组成。 2
2 道路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电信行业加快了改革开 放的进度,并于 1999 年对“中国电信”进行了“一切为四”重组改革。 2004 年三大运营商曾有过互换的历史,时隔 11 年后,内部集团再次上演高 管大调整。有行业分析人员表示,此次大范围的人事变动或将引起电信行业史上 的第五次变革重组。 过去 20 多年来,类似的结构重组在国内已经发生过四次,伴随着为国内电 信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上世纪垄断数十载的邮电部(邮政局和中国 电信的前身),过渡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铁通、 中国卫通六家运营商,最终到 2008 年形成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 分天下的局面。打破垄断促进竞争是过去几次变革的精髓,而中国移动作为中国 电信行业的“幼子”,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就实现了“逆袭”。相比之下,电信和 联通发展到现在依旧是一路艰辛。 (二)案例详情 在信息产业部的统一指导下,1999 年中国电信重组改革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1999 年初以来对“中国电信”进行的改革方案被简述为“一切为四”,亦即 按业务类别“坚切”,把昔日的国有电信巨人分解为分别主营固定电话业务(含 长途与数据业务),移动电话业务,寻呼业务和卫星通信业务的四大专业性公司。 新的中国电信辖有的“中国电信”本地电话业务、长途电话业务、数据通讯 业务和国家电信基础网,总资产在 4000 亿元人民币以上,用户数达 108 亿户, 仍是四大电信集团中最庞大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于 1999 年 7 月在工商部门注 册,基本完成与固定电话业务的分离。1999 年 12 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中国移动 通讯集团的组建方案,标志着集团的运行已具有了“合法性”。 中国联通集团正式成立于 1994 年 7 月。原“中国电信”的寻呼业务的重组 实际上在 1998 年下半年就已完成,由该部分业务组成的“国信通讯公司”已划 入联通。如今中国联通集团的账面净资产达 68 亿。国家财政还为这家公司追加 了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并拟将资产总值 400 亿元以上的铁路通信固网划入联通。 此外,其获准的业务范围也由昔日的“市话”、“寻呼”、“GSM 移动”三大项,扩 大到全部电信业务。 卫星通讯集团是组合的产物,它由原属于“中国电信”管理的中国通信广播 卫星公司和成立于 1995 年的中国东方通信卫星有限公司组成
以上四个集团公司就是“中国电信”分家的产物,都是在“中国电信”的基 础之上建立的。 1999年8月初成立的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则和“中国电信”没有什么关 系。它背倚中科院、铁道部、广电总局以及上海市政府4家强势股东,于8月6 日取得经营许可证后启动“中国高速互联网络示范工程项目”。12月14日,在 北京推出第一项面向公众的电信服务一一P电话业务。网通的出现使国内电信 运营市场更加趋向开放竞争。这样就确立了因内电讯业务的格局,中国电信主营 固定电话业务,中国移动通信主营移动通讯业务,筹备中的中国卫星通信开展卫 星通讯业务,联通发展综合业务,网通则发展宽频互联网业务。 中国电信南北分拆: 2002年,中国刚刚跨进WT0门槛,为进一步打破电信垄断,政府再次把刀 口指向中国电信。在剥离掉移动业务之后,中国电信又一次面临大重组,中国电 信集团公司和中国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按照重组方案,南方和西部二十一省的电信公司组成新的中国电信,北方十 省市的电信公司和网通、吉通重组为新网通,即北方归由网通管辖,电信手握南 方资源。而因内电信业则由中因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因铁 通和中国卫通六强组成。 此次南北分拆目的很明确,尽管失去了移动业务,但当时的电信依然长时间 占据了中国电信业的主导位置,为此,政府还起草了《电信法》,指导思想便是 “打破垄断,公平竞争、优化配置、加强监管”,而重组后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网 通实力相当,以实现平等竞争。不过,这次分拆引起了很多业内人士的不解,他 们认为这次分拆并不能解决国内电信业的垄断问题,这只是将全国性的垄断转变 为地方性的垄断,而且国际电信行业的趋势是联合并购,中国电信的分拆削弱了 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事实证明,这次分拆后本地市话竞争局面并未打开 垄断现象还是没有得到缓解,中国电信业依然存在盲目扩张导致资源浪费、只有 一个“全能电信营运商”、网间互为壁垒现象严重、垃圾增值业务泛滥、管制滞 后现象严重、运营商和管制机构之间的政策行为缺乏透明度等问题。不过在此期 间,移动、联通和电信却逐渐成为国内电信市场的主角,三者之间的竞合关系愈 演愈烈。 三、案例分析 3
3 以上四个集团公司就是“中国电信”分家的产物,都是在“中国电信”的基 础之上建立的。 1999 年 8 月初成立的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则和“中国电信”没有什么关 系。它背倚中科院、铁道部、广电总局以及上海市政府 4 家强势股东,于 8 月 6 日取得经营许可证后启动“中国高速互联网络示范工程项目”。12 月 14 日,在 北京推出第一项面向公众的电信服务——IP 电话业务。网通的出现使国内电信 运营市场更加趋向开放竞争。这样就确立了国内电讯业务的格局,中国电信主营 固定电话业务,中国移动通信主营移动通讯业务,筹备中的中国卫星通信开展卫 星通讯业务,联通发展综合业务,网通则发展宽频互联网业务。 中国电信南北分拆: 2002 年,中国刚刚跨进 WTO 门槛,为进一步打破电信垄断,政府再次把刀 口指向中国电信。在剥离掉移动业务之后,中国电信又一次面临大重组,中国电 信集团公司和中国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按照重组方案,南方和西部二十一省的电信公司组成新的中国电信,北方十 省市的电信公司和网通、吉通重组为新网通,即北方归由网通管辖,电信手握南 方资源。而国内电信业则由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铁 通和中国卫通六强组成。 此次南北分拆目的很明确,尽管失去了移动业务,但当时的电信依然长时间 占据了中国电信业的主导位置,为此,政府还起草了《电信法》,指导思想便是 “打破垄断,公平竞争、优化配置、加强监管”,而重组后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网 通实力相当,以实现平等竞争。不过,这次分拆引起了很多业内人士的不解,他 们认为这次分拆并不能解决国内电信业的垄断问题,这只是将全国性的垄断转变 为地方性的垄断,而且国际电信行业的趋势是联合并购,中国电信的分拆削弱了 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事实证明,这次分拆后本地市话竞争局面并未打开, 垄断现象还是没有得到缓解,中国电信业依然存在盲目扩张导致资源浪费、只有 一个“全能电信营运商”、网间互为壁垒现象严重、垃圾增值业务泛滥、管制滞 后现象严重、运营商和管制机构之间的政策行为缺乏透明度等问题。不过在此期 间,移动、联通和电信却逐渐成为国内电信市场的主角,三者之间的竞合关系愈 演愈烈。 三、案例分析
中国电信行业走向开放竞争的时间虽短,但成效显著。1999年3月1日, 中国对部分电信业务资费进行了大面积调整,尤其是国际长途话费,电话初装费 大幅度下调。1999年10月25日又陆续出台了进一步调整部分电信业务资费的 方案。互联网用户得到了最大的实惠,电话费支出、上网费支出减少。国内长途 话费将于近期再次降低,介时国内长途将不分远近统一为0.6元/分钟,市话 也将调整为0.1元/分钟。1999年4月29日,试验开通IP电话业务,此后不 久,中国联通、吉通也于6月陆续开通,网通不甘示弱于12月14日也在北京推 出P电话业务。国内长途每分钟0.3元,国际长途48元。手机也由贵族身份 的象征走入了寻常百姓家。电信服务也得到较大提高,安装电话、缴纳话费方便、 快捷了许多。消费者从中受益,体会到了竞争带来的实惠。 现在的问题主要是:第一,除了联通以外,其他几家电信公司其实都是些专 业性公司,大家提供的基本上是不同种类的电信服务。只有将来各自进入对方的 业务领域,走向相互交叉式的业务经营关系,才能使电信市场更加趋向竞争。第 二,中国的电信改革并没有一套相应的电信法规与之配合,使得电信行业在市场 运行中人治因素过多,这样就会出现寻租行为,增大经济运行成本。第三,随着 中国市场化和电信行业的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中国电信行业应尽快适应国 际市场环境,从法令法规、服务、收费等方面与国际接轨。第四,应允许民间资 本、外资适当介入。 市场上广为流传的“五合三”方案,即中国移动兼并铁通,中国电信并购联 通C网以及中国网通和中国联通的G网合并组成新的中国联通。 这次重组方案也是众多重组方案中最合理的一种方案,但是一些电信专家在 主流媒体上却表示了失望,对此表示不解,其失望的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没有 打破中国移动一家独大,二是会造成恶性竞争。表面看起来专家的置疑合情合理, 仔细分析却不尽然,关于第一个问题如何打破中国移动一家独大?难道象当年固 网分拆一样南北分家?电信和网通南北分家实际效果并不好,直观的例子看一下 大家对于宽带上网的抱怨就可以,一个宽带资费贵,二是服务差,南北经过多年 渗透并没有丝毫改变北网通和南电信的垄断格局,反观移动资费和服务,在移动 和联通全国竞争的格局下,手机资费和服务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固网,另外对于中 因移动一家独大也从两个方面进行的削弱,一方面发展当前尚不成熟的D网, 另一方面则是固网实力明显弱于电信和联通。关于第二个会造成恶性竞争的问题, 4
4 中国电信行业走向开放竞争的时间虽短,但成效显著。1999 年 3 月 1 日, 中国对部分电信业务资费进行了大面积调整,尤其是国际长途话费,电话初装费 大幅度下调。1999 年 10 月 25 日又陆续出台了进一步调整部分电信业务资费的 方案。互联网用户得到了最大的实惠,电话费支出、上网费支出减少。国内长途 话费将于近期再次降低,介时国内长途将不分远近统一为 0.6 元/分钟,市话 也将调整为 0.l 元/分钟。1999 年 4 月 29 日,试验开通 IP 电话业务,此后不 久,中国联通、吉通也于 6 月陆续开通,网通不甘示弱于 12 月 14 日也在北京推 出 IP 电话业务。国内长途每分钟 0.3 元,国际长途 48 元。手机也由贵族身份 的象征走入了寻常百姓家。电信服务也得到较大提高,安装电话、缴纳话费方便、 快捷了许多。消费者从中受益,体会到了竞争带来的实惠。 现在的问题主要是:第一,除了联通以外,其他几家电信公司其实都是些专 业性公司,大家提供的基本上是不同种类的电信服务。只有将来各自进入对方的 业务领域,走向相互交叉式的业务经营关系,才能使电信市场更加趋向竞争。第 二,中国的电信改革并没有一套相应的电信法规与之配合,使得电信行业在市场 运行中人治因素过多,这样就会出现寻租行为,增大经济运行成本。第三,随着 中国市场化和电信行业的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中国电信行业应尽快适应国 际市场环境,从法令法规、服务、收费等方面与国际接轨。第四,应允许民间资 本、外资适当介入。 市场上广为流传的“五合三”方案,即中国移动兼并铁通,中国电信并购联 通 C 网以及中国网通和中国联通的 G 网合并组成新的中国联通。 这次重组方案也是众多重组方案中最合理的一种方案,但是一些电信专家在 主流媒体上却表示了失望,对此表示不解,其失望的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没有 打破中国移动一家独大,二是会造成恶性竞争。表面看起来专家的置疑合情合理, 仔细分析却不尽然,关于第一个问题如何打破中国移动一家独大?难道象当年固 网分拆一样南北分家?电信和网通南北分家实际效果并不好,直观的例子看一下 大家对于宽带上网的抱怨就可以,一个宽带资费贵,二是服务差,南北经过多年 渗透并没有丝毫改变北网通和南电信的垄断格局,反观移动资费和服务,在移动 和联通全国竞争的格局下,手机资费和服务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固网,另外对于中 国移动一家独大也从两个方面进行的削弱,一方面发展当前尚不成熟的 TD 网, 另一方面则是固网实力明显弱于电信和联通。关于第二个会造成恶性竞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