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假体腔动物假体腔动物又称原腔动物,是几类动物的总称,包括腹毛动物门(Gastrotricha)、轮虫动物门(Rotifero)、动吻动物门(Kinorhyncha)、线虫动物门(Nematoda)、线形动物门(Nematomorpha)、棘头动物门(Acanthocephala)、内肛动物门(Entoprocta)等7个门类。尽管它们的外部形态上差异很大,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亦不甚清楚,但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有假体腔(pseudocoelomate)。假体腔又称为初生体腔,是指体壁中胚层与内胚层消化道之间的腔,即外胚层的表皮与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组成体壁,而肠壁的形成并没有中胚层的参与,仍然由内胚层形成。假体腔是动物进化中最早出现的一种体腔类型。第1节线虫动物门(Nematoda)线虫动物门是原腔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记录的约有15000种,有人估计其种类不少于50万种。它们广泛分布于海洋、淡水及土壤中,生活方式多样,除自由生活外,还有许多种类寄生于动物、植物体内,对人体和家畜的健康造成危害,也使植物发生线虫病害,造成减产。线虫孵化后,除生殖细胞外,体细胞不再分裂,因此线虫的细胞数目是恒定的。一、结构特征1·外部形态线虫头部不明显,有6或3个唇瓣围绕着口。身体呈细长的圆柱形,两部细,通常末端较前端尖细。通常雌雄异形,雌虫末端直,雄虫未端常弯曲。自由生活的线虫一般很小,常不足1mm,最大的也不过几毫米。海中生活的较大,长者达5cm左右。寄生的大小差异很大,小的与自由生活的相似,大的可超过1m。线虫的体表有一角质层,无纤毛,有各种感觉功能的乳突。前端有头感器或侧器、尾端有尾感器,是分类的重要依据。2.体壁体壁由角质层、表皮层(上皮细胞)和肌肉构成。有的种类体表光滑,有些种类体表具有斑纹、小刺或鳞片。角质层发达,有一定的弹性,其下为合胞体的表皮层。合胞体沿背、腹和两侧的4条纵线向内侧加厚,形成背线、腹线和侧线。神经索理在背腹线之中
第 6 章 假体腔动物 假体腔动物又称原腔动物,是几类动物的总称,包括腹毛动物门(Gastrotricha)、轮虫 动物门(Rotifero)、动吻动物门(Kinorhyncha)、线虫动物门(Nematoda)、线形动物门 (Nematomorpha)、棘头动物门(Acanthocephala)、内肛动物门(Entoprocta)等 7 个门 类。尽管它们的外部形态上差异很大,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亦不甚清楚,但它们具有一个 共同的特征,即都有假体腔(pseudocoelomate)。 假体腔又称为初生体腔,是指体壁中胚层与内胚层消化道之间的腔,即外胚层的表皮 与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组成体壁,而肠壁的形成并没有中胚层的参与,仍然由内胚层形成。 假体腔是动物进化中最早出现的一种体腔类型。 第 1 节 线虫动物门(Nematoda) 线虫动物门是原腔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记录的约有 15000 种,有人估计其种 类不少于 50 万种。它们广泛分布于海洋、淡水及土壤中,生活方式多样,除自由生活 外,还有许多种类寄生于动物、植物体内,对人体和家畜的健康造成危害,也使植物发生 线虫病害,造成减产。 线虫孵化后,除生殖细胞外,体细胞不再分裂,因此线虫的细胞数目是恒定的。 一、结构特征 1.外部形态 线虫头部不明显,有 6 或 3 个唇瓣围绕着口。身体呈细长的圆柱形,两部细,通常末 端较前端尖细。通常雌雄异形,雌虫末端直,雄虫末端常弯曲。 自由生活的线虫一般很小,常不足 1mm,最大的也不过几毫米。海中生活的较大,长 者达 5cm 左右。寄生的大小差异很大,小的与自由生活的相似,大的可超过 1m。 线虫的体表有一角质层,无纤毛,有各种感觉功能的乳突。前端有头感器或侧器、尾 端有尾感器,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2.体壁 体壁由角质层、表皮层(上皮细胞)和肌肉构成。有的种类体表光滑,有些种类体表 具有斑纹、小刺或鳞片。角质层发达,有一定的弹性,其下为合胞体的表皮层。合胞体沿 背、腹和两侧的 4 条纵线向内侧加厚,形成背线、腹线和侧线。神经索埋在背腹线之中
2条侧线内各有1条排泄管。肌肉层仅有较厚的纵肌层,而无环肌层,因此,线虫类只能摆动,不能伸缩运动。3消化系统线虫具有完全的消化道,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前肠和后肠是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内壁具角质层;前肠包括口、口腔、咽(食道)咽为圆形管,前段较细,后端膨大成球状;后肠包括直肠和肛门。中肠由来源于内胚层的一层细胞构成,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大部分雄虫射精管开口在直肠的腹面,这部分称为泄殖腔4呼吸系统线虫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自由生活的种类借体表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寄生的种类行厌氧呼吸。5.排泄系统线虫的排泄系统仍为原肾型,但排泄系统中完全没有鞭毛和纤毛。原始种类的咽部有1-2个大型的肾细胞进行水分调节和排泄,开口在咽部神经环的腹面。虫的排泄系统是由肾细胞延伸成管状,2条侧管之间有1条横管连接,呈“H"形,并经共同的小管到体前腹中线上的排泄孔。“H"形的管向后的1对发达,分别纵贯在上皮层形成的侧线中,左边的1条较发达,并具细胞核。有的线虫幼虫具有腺型排泄系统,而成虫具有管型排泄系统。6.神经系统线虫的神经系统是圆筒状神经系统,所有神经都嵌在表皮中,与扁形动物的梯式神经系统相当。感觉器官不发达。7生殖系统绝大多数的线虫雌雄异体,进行两性生殖,少数种类进行孤雌生殖。生殖腺管状。雄性生殖系统包括精巢、输精管、储精囊和具肌肉质的射精管。射精管与直肠相通。雄虫大多具交接刺(spicule)。雌性生殖系统一般为双管形,少数单管形,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2个子宫汇合成阴道,阴道开口于腹中线上的雌性生殖孔。螺旋型卵裂,直接或间接发育。幼虫生长有蜕皮现象。线虫在孵化后,除生殖细胞外,细胞分裂停止,其细胞数目恒定,因此为发育生物学研究的理想材料。二、几种重要的寄生线虫1.猪虫2人鞭虫
2 条侧线内各有 1 条排泄管。肌肉层仅有较厚的纵肌层,而无环肌层,因此,线虫类只能 摆动,不能伸缩运动。 3.消化系统 线虫具有完全的消化道,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前肠和后肠是由外胚层内陷形成 的,内壁具角质层;前肠包括口、口腔、咽(食道),咽为圆形管,前段较细,后端膨大 成球状;后肠包括直肠和肛门。中肠由来源于内胚层的一层细胞构成,对食物进行消化、 吸收。 大部分雄虫射精管开口在直肠的腹面,这部分称为泄殖腔。 4.呼吸系统 线虫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自由生活的种类借体表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寄生的种类 行厌氧呼吸。 5.排泄系统 线虫的排泄系统仍为原肾型,但排泄系统中完全没有鞭毛和纤毛。原始种类的咽部有 1-2 个大型的肾细胞进行水分调节和排泄,开口在咽部神经环的腹面。蛔虫的排泄系统是 由肾细胞延伸成管状,2 条侧管之间有 1 条横管连接,呈“H”形,并经共同的小管到体前腹 中线上的排泄孔。“H”形的管向后的 1 对发达,分别纵贯在上皮层形成的侧线中,左边的 1 条较发达,并具细胞核。有的线虫幼虫具有腺型排泄系统,而成虫具有管型排泄系统。 6.神经系统 线虫的神经系统是圆筒状神经系统,所有神经都嵌在表皮中,与扁形动物的梯式神经 系统相当。感觉器官不发达。 7.生殖系统 绝大多数的线虫雌雄异体,进行两性生殖,少数种类进行孤雌生殖。 生殖腺管状。雄性生殖系统包括精巢、输精管、储精囊和具肌肉质的射精管。射精管 与直肠相通。雄虫大多具交接刺(spicule)。雌性生殖系统一般为双管形,少数单管形, 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2 个子宫汇合成阴道,阴道开口于腹中线上的雌性生殖孔。 螺旋型卵裂,直接或间接发育。幼虫生长有蜕皮现象。线虫在孵化后,除生殖细胞 外,细胞分裂停止,其细胞数目恒定,因此为发育生物学研究的理想材料。 二、几种重要的寄生线虫 1.猪蛔虫 2.人鞭虫
3.十二指虫钩虫4.绕虫5.丝虫三、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类群无尾感器纲尾感器纲有无尾感器退化或无排泄器官有成对的纵管交接器雄虫有1个交合刺雄虫有1对交合刺生活方式多数营自由生活多数营寄生生活常见种类旋毛虫、人鞭虫、扭曲线虫虫、丝虫、钩虫第2节腹毛动物门(Gastrotricha)腹毛动物被认为是假体腔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类。它们生活在海洋或淡水底部沉积物周围,体长仅65-500μm,目前已发现约400种,因身体腹面生有纤毛而得名。常与轮形动物门一起合称为担轮动物。腹毛类体长形,背面隆起,其角质层呈鳞片状,并有许多棘;腹面扁平,纤毛只有腹面,常排成1或2纵带或数横带。体表有角质层,其内为上皮细胞,上皮细胞内为环肌和纵肌,纵肌通常6对。口在前端,口腔内有齿与钩。除口周围有普通纤毛外,头部还有司感觉的长纤毛或棘毛丛。消化管与线虫相同,分口、咽、肠、直肠和肛门,咽部肌肉发达,咽球内有腺体,肛门开口于体后腹面。体后端分叉,每一叉的末端有粘腺的开口,因此可作固着之用。2条具焰茎球的原肾管开孔在腹方中央(有的无排泄系统),无排泄囊(膀胱)。在咽的前端,两侧各有一神经节,左右互相连接,即为脑。原体腔不发达。与大多数假体腔动物不同,海产腹毛动物仍为原始的雌雄同体,单一的卵巢充满整个原体腔,一次产1-5枚卵。直接发育,无幼虫期。淡水种类行孤雌生殖,雄性生殖系统完全退化
3.十二指虫钩虫 4.绕虫 5.丝虫 三、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类群 无尾感器纲 尾感器纲 尾感器 无 有 排泄器官 退化或无 有成对的纵管 交接器 雄虫有 1 个交合刺 雄虫有 1 对交合刺 生活方式 多数营自由生活 多数营寄生生活 常见种类 旋毛虫、人鞭虫、扭曲线虫 蛔虫、丝虫、钩虫 第 2 节 腹毛动物门(Gastrotricha) 腹毛动物被认为是假体腔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类。它们生活在海洋或淡水底部沉积物周 围,体长仅 65-500μm,目前已发现约 400 种,因身体腹面生有纤毛而得名。常与轮形动 物门一起合称为担轮动物。 腹毛类体长形,背面隆起,其角质层呈鳞片状,并有许多棘;腹面扁平,纤毛只有腹 面,常排成 1 或 2 纵带或数横带。体表有角质层,其内为上皮细胞,上皮细胞内为环肌和 纵肌,纵肌通常 6 对。口在前端,口腔内有齿与钩。除口周围有普通纤毛外,头部还有司 感觉的长纤毛或棘毛丛。消化管与线虫相同,分口、咽、肠、直肠和肛门,咽部肌肉发 达,咽球内有腺体,肛门开口于体后腹面。体后端分叉,每一叉的末端有粘腺的开口,因 此可作固着之用。2 条具焰茎球的原肾管开孔在腹方中央(有的无排泄系统),无排泄囊 (膀胱)。在咽的前端,两侧各有一神经节,左右互相连接,即为脑。原体腔不发达。 与大多数假体腔动物不同,海产腹毛动物仍为原始的雌雄同体,单一的卵巢充满整个 原体腔,一次产 1-5 枚卵。直接发育,无幼虫期。淡水种类行孤雌生殖,雄性生殖系统完 全退化
常见种类如鼬虫(Chaetonotus)。睡液腺侧神经索原肠假体腔一肠?卵卵巢直肠肛门粘附腺第3节轮虫动物门(Rotifera)轮形动物种类很多,已记录有1800余种,许多是世界性分布的。既有在淡水和海洋浮游生活和底栖生活的种类,也有共生或寄生的种类,既有单体生活的,也有群体生活的还有在潮湿土壤中生活的种类。轮形动物较小,体长0.5-3mm,呈长圆形或囊形,身体可分为头部、驱部及尾部尾部末端常有1-4中趾。头部具一轮盘(trochaldisc)(或称头冠corona),是由身体前端腹面口周围的纤毛区及环绕头区的纤毛环组成的纤毛器。其上纤毛经常打动,有运动和摄食功能。除轮盘外轮虫体表其他部位无纤毛。头部后是囊状的驱干部,内有内脏器官。尾部有由2-30个腺
常见种类如鼬虫(Chaetonotus)。 第 3 节 轮虫动物门(Rotifera) 轮形动物种类很多,已记录有 1800 余种,许多是世界性分布的。既有在淡水和海洋浮 游生活和底栖生活的种类,也有共生或寄生的种类,既有单体生活的,也有群体生活的, 还有在潮湿土壤中生活的种类。 轮形动物较小,体长 0.5-3mm,呈长圆形或囊形,身体可分为头部、躯干部及尾部, 尾部末端常有 1-4 中趾。 头部具一轮盘(trochal disc)(或称头冠 corona),是由身体前端腹面口周围的纤毛区 及环绕头区的纤毛环组成的纤毛器。其上纤毛经常打动,有运动和摄食功能。除轮盘外, 轮虫体表其他部位无纤毛。头部后是囊状的躯干部,内有内脏器官。尾部有由 2-30 个腺
细胞组成的足腺(pedalgland)。足腺的分泌物通过足腺管开口在趾或尾端部,身体借足腺分泌物附着在其他物体上。漂浮生活种类的尾端常退化或消失。轮虫体壁的外层是上皮细胞分泌形成的角质层,有些种类躯干部角质层加厚成甲板及刺、棘等结构。上皮细胞之内为独立成束的肌肉。环肌形成一定数目的环肌带;纵肌束较发达,特别是在头、尾区,肌肉的收缩可使头、尾伸出或缩回驱干部。由体壁也伸出肌肉到消化道等器官,以固定器官的位置。肌肉的组成是平滑肌与横纹肌。肌肉之内即为假体腔,其中充满体腔液,体腔液中含有分枝成网状的变形细胞。厂胃腺广兜甲背触器一表皮原体腔1泄殖腔肠肛门(涨殖孔)伊爽足福生殖囊HCL粘腺膀胱L顺[轮盘原肾管L头(头冠)L烟轮虫的运动方式主要是游泳或爬行或是两种方式结合进行。它们靠纤毛轮盘的旋转以推动身体游泳前进。在水底沉积物上附着生活的种类,靠尾部粘附腺产生分泌物,可在物体上做蛭形爬行运动。远洋漂浮生活的种类,尾部退化,驱干成球状,体表长出长刺以增加表面积或体内出现油滴以增强漂浮机能,运动的方式常随生活方式而有所不同。轮虫是肉食性种类,以各种原生动物,小型的淡水动物为食。口位于身体前端腹面,常被轮盘环绕,,由口直接通入咽(捕食种类)或借助于一个小管开口到咽(悬浮取食的种类),咽壁具很厚的肌肉呈球状,其内壁有角质层,并有角质层特化成几个大的突起,构成轮虫特有的咀嚼器(trophi),因此轮虫的咽又称咀嚼囊(mastax),它的功能主要是机械消化用以研磨食物。在捕食性的轮虫,取食时咽中的咀嚼器可由口中伸出,用以捕食或把持食物,然后与食物一起缩回咽中进行食物的研磨。在悬浮取食的种类,靠口前或口后纤毛带上纤毛的打动,造成水流,再将水流中微小的食物颗粒扫入咽中。也可以靠咽壁肌肉的抽吸作用、吸食捕获物体内的汁液,一些寄生的种类轮盘减小,咽完全退化。咽壁四周还有2一7个睡液腺,直接开口到咽,它的分泌物可帮助消化食物。咽后为膨大的胃胃的两侧各有一胃腺(gastricgland),可以分泌消化酶,食物在胃中被消化和吸收。轮虫主要是胞外消化。胃后为短的肠,肠末端汇合排泄管及生殖腺管形成泄殖腔(cloaca),从泄殖腔孔开口到身体背面驱干的末端。轮虫没有呼吸及循环系统,以体表进行气体交换,靠体腔液完成物质的输送轮虫的排泄器官为一对原肾,位于假体腔的两侧,每个原肾包括几个到20个焰茎球(flamebulb)及一个排泄管,它们是由一个多核细胞组成。细胞核位于排泄管管壁中
细胞组成的足腺(pedal gland)。足腺的分泌物通过足腺管开口在趾或尾端部,身体借足腺 分泌物附着在其他物体上。漂浮生活种类的尾端常退化或消失。 轮虫体壁的外层是上皮细胞分泌形成的角质层,有些种类躯干部角质层加厚成甲板及 刺、棘等结构。上皮细胞之内为独立成束的肌肉。环肌形成一定数目的环肌带;纵肌束较 发达,特别是在头、尾区,肌肉的收缩可使头、尾伸出或缩回躯干部。由体壁也伸出肌肉 到消化道等器官,以固定器官的位置。肌肉的组成是平滑肌与横纹肌。肌肉之内即为假体 腔,其中充满体腔液,体腔液中含有分枝成网状的变形细胞。 轮虫的运动方式主要是游泳或爬行或是两种方式结合进行。它们靠纤毛轮盘的旋转以 推动身体游泳前进。在水底沉积物上附着生活的种类,靠尾部粘附腺产生分泌物,可在物 体上做蛭形爬行运动。远洋漂浮生活的种类,尾部退化,躯干成球状,体表长出长刺以增 加表面积或体内出现油滴以增强漂浮机能,运动的方式常随生活方式而有所不同。 轮虫是肉食性种类,以各种原生动物,小型的淡水动物为食。口位于身体前端腹面, 常被轮盘环绕,由口直接通入咽(捕食种类)或借助于一个小管开口到咽(悬浮取食的种 类),咽壁具很厚的肌肉呈球状,其内壁有角质层,并有角质层特化成几个大的突起,构 成轮虫特有的咀嚼器(trophi),因此轮虫的咽又称咀嚼囊(mastax),它的功能主要是机 械消化用以研磨食物。在捕食性的轮虫,取食时咽中的咀嚼器可由口中伸出,用以捕食或 把持食物,然后与食物一起缩回咽中进行食物的研磨。在悬浮取食的种类,靠口前或口后 纤毛带上纤毛的打动,造成水流,再将水流中微小的食物颗粒扫入咽中。也可以靠咽壁肌 肉的抽吸作用、吸食捕获物体内的汁液,一些寄生的种类轮盘减小,咽完全退化。咽壁四 周还有 2—7 个唾液腺,直接开口到咽,它的分泌物可帮助消化食物。咽后为膨大的胃, 胃的两侧各有一胃腺(gastric gland),可以分泌消化酶,食物在胃中被消化和吸收。轮虫 主要是胞外消化。胃后为短的肠,肠末端汇合排泄管及生殖腺管形成泄殖腔(cloaca),从 泄殖腔孔开口到身体背面躯干的末端。 轮虫没有呼吸及循环系统,以体表进行气体交换,靠体腔液完成物质的输送。 轮虫的排泄器官为一对原肾,位于假体腔的两侧,每个原肾包括几个到 20 个焰茎球 (flame bulb)及一个排泄管,它们是由一个多核细胞组成。细胞核位于排泄管管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