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Zoology”教学大纲课程编码:25GA5361适用专业:生物科学(师范)开课学期:4学分/周学时:3/3课程类别:必修先修课程:无教材、参考书:1.普通动物学(第4版),刘凌云、郑光美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无脊椎动物学(第三版),江静波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3.脊椎动物学,丁汉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4.脊椎动物学(修订本),杨安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5.动物生物学(第2版),许崇任、程红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动物生物学(第4版),陈小麟、方文珍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一、课程简介“动物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基础学科,它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通过“动物学”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结合动物进化发展的内在联系,掌握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主要规律、动物的主要类群与分类方法。为学生学习“动物生理学”、“生态学”、“发育生物学”等后续课程奠定理论知
“动物学Zoology”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25GA5361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师范) 开课学期:4 学分/周学时 :3/3 课程类别:必修 先修课程:无 教材、参考书: 1.普通动物学(第4版),刘凌云、 郑光美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无脊椎动物学(第三版),江静 波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脊椎动物学,丁汉波,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1984。 4.脊椎动物学(修订本),杨安 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5.动物生物学(第2版),许崇任、 程红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动物生物学(第4版),陈小麟、 方文珍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一、课程简介 “动物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基 础课,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基础学科,它研 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 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通过“动物 学”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结合动物进化发展的内 在联系,掌握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及其发生、 发展的主要规律、动物的主要类群与分类方 法。为学生学习 “动物生理学”、“生态 学”、“发育生物学”等后续课程奠定理论知
识与技能基础,并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学时安排章目编号学时章目名称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生物分界、动物分类的基础知识和动物的1系统进化。1绪论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分界。理解动物的系统进化。掌握动物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重点、难点:动物的系统进化3教学内容: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分类依据;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和纤毛纲的主要特征及重要种类;原生动物门的系统发展。教学目标:了解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常见类群。2原生动物门理解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掌握原生动物门代表动物眼虫、变形虫、间日疮原虫和草履虫的结构特点和生活史。重点、难点:草履虫的结构和接合生殖;间日疮原虫的生活史。教学内容: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胚胎发育的几个重要阶段。教学目标:了解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多细胞动物的3据。掌握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中受精、卵裂、囊胚、原起源肠胚的特点及其形成方式。重点、难点: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中几个阶段的形成方式教学内容:多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常见类群和胚胎1发育过程。教学目标:了解多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常见类群。4多孔动物门理解多孔动物门的胚胎发过程和多孔动物为什么又被称为侧生动物。掌握多孔动物门代表动物的结构特点。重点、难点:多孔动物门的胚胎发育过程教学内容:二胚层与辐射对称;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3征;水的结构及生活史;水纲、钵水母纲和珊瑚纲的特征及重要种类;腔肠动物门的系统发展,教学自标:了解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常见类群。5腔肠动物门理解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腔肠动物门分纲依据和系统发展。掌握水、鼓枝虫等代表动物的结构特点和生活史。重点、难点:水的结构和生殖
识与技能基础,并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保护环 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学时安排 章目编号 章目名称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学时 1 绪论 教学内容:生物分界、动物分类的基础知识和动物的 系统进化。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分界。理解动物的系统进化。掌 握动物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重点、难点:动物的系统进化 1 2 原生动物门 教学内容: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分类依据;鞭毛 纲、肉足纲、孢子纲和纤毛纲的主要特征及重要种类; 原生动物门的系统发展。 教学目标:了解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常见类群。 理解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掌握原生动物门代表动物 眼虫、变形虫、间日疟原虫和草履虫的结构特点和生活 史。 重点、难点:草履虫的结构和接合生殖;间日疟原虫 的生活史。 3 3 多细胞动物的 起源 教学内容: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胚 胎发育的几个重要阶段。 教学目标:了解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 据。掌握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中受精、卵裂、囊胚、原 肠胚的特点及其形成方式。 重点、难点: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中几个阶段的形成 方式 1 4 多孔动物门 教学内容:多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常见类群和胚胎 发育过程。 教学目标:了解多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常见类群。 理解多孔动物门的胚胎发过程和多孔动物为什么又被称 为侧生动物。掌握多孔动物门代表动物的结构特点。 重点、难点:多孔动物门的胚胎发育过程。 1 5 腔肠动物门 教学内容:二胚层与辐射对称;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 征;水螅的结构及生活史;水螅纲、钵水母纲和珊瑚纲 的特征及重要种类;腔肠动物门的系统发展。 教学目标:了解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常见类群。 理解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腔肠动物门分纲依据和系 统发展。掌握水螅、薮枝虫等代表动物的结构特点和生 活史。 重点、难点:水螅的结构和生殖。 3
教学内容:三胚层与两侧对称;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3征和分类依据;涡虫纲、吸虫纲和虫纲的主要特征及常见种类;寄生虫的结构特点及感染途径;扁形动物门的系统发展。教学目标:了解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类群及寄生性扁形动物的研究进展和扁形动物门的系统发展;理解6扁形动物门两侧对称和中胚层现出的意义;寄生扁形动物的染病信息途径、症状及防治方法;扁形动物门的分纲依据和系统发展史:寄生虫与寄主的关系和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掌握华枝睾吸虫、猪带终虫等代表动物的结构特点、生活史及寄生虫适应寄生生活的结构特点。重点、难点:寄生扁形动物的结构特点和生活史教学内容:原腔动物的共同特征;虫的结构和生活1史;重要寄生线虫的结构特点及感染途径;假体腔动物的系统发展。教学目标:了解原腔动物的主要类群及线虫在科学研1假体腔动物究中的重要价值;假体腔动物的系统发展。理解原腔动物的共同特征和重要寄生线虫的危害。掌握虫的结构特点和生活史。重点、难点:虫的结构特点和生活史教学内容:分节与真体腔;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3分类依据;寡毛纲、多毛纲和蛭纲的主要特征及重要种类;环节动物的系统发展。教学目标:了解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主要类群及8环节动物门系统发展。理解代表动物的结构特点及有关类群与人类的关系。掌握分节和真体腔出现在动物演化中的重要作用。重点、难点:真体腔的概念;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内容: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分类依据;腹足3纲、掘足纲、双壳纲和头足纲的主要特征;河蚌、乌贼的适应性结构及生活史;重要经济软体动物种类及其分类地位;软体动物的系统发展。教学目标:了解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和系统发展。理9软体动物门解代表动物的结构特点:重要经济软体动物种类的分类地位。掌握不同类群对各自生活方式的适应性结构特点。重点、难点:体腔退化;不同类群对各自生活方式的适应性结构特点。10节肢动物门教学内容: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的分5类;甲壳动物亚门、蛛形纲的主要特征及重要种类;昆虫纲的特征及其主要分类依据、昆虫纲主要自的主要特征和代表种;节肢动物的系统发展
6 扁形动物门 教学内容:三胚层与两侧对称;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 征和分类依据;涡虫纲、吸虫纲和绦虫纲的主要特征及 常见种类;寄生虫的结构特点及感染途径;扁形动物门 的系统发展。 教学目标:了解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类群及寄生 性扁形动物的研究进展和扁形动物门的系统发展;理解 两侧对称和中胚层现出的意义;寄生扁形动物的染病信 息途径、症状及防治方法;扁形动物门的分纲依据和系 统发展史;寄生虫与寄主的关系和寄生虫病的防治原 则。掌握华枝睾吸虫、猪带绦虫等代表动物的结构特 点、生活史及寄生虫适应寄生生活的结构特点。 重点、难点:寄生扁形动物的结构特点和生活史。 3 7 假体腔动物 教学内容:原腔动物的共同特征;蛔虫的结构和生活 史;重要寄生线虫的结构特点及感染途径;假体腔动物 的系统发展。 教学目标:了解原腔动物的主要类群及线虫在科学研 究中的重要价值;假体腔动物的系统发展。理解原腔动 物的共同特征和重要寄生线虫的危害。掌握蛔虫的结构 特点和生活史。 重点、难点:蛔虫的结构特点和生活史。 1 8 环节动物门 教学内容:分节与真体腔;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 分类依据;寡毛纲、多毛纲和蛭纲的主要特征及重要种 类;环节动物的系统发展。 教学目标:了解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主要类群及 系统发展。理解代表动物的结构特点及有关类群与人类 的关系。掌握分节和真体腔出现在动物演化中的重要作 用。 重点、难点:真体腔的概念;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 能。 3 9 软体动物门 教学内容: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分类依据;腹足 纲、掘足纲、双壳纲和头足纲的主要特征;河蚌、乌贼 的适应性结构及生活史;重要经济软体动物种类及其分 类地位;软体动物的系统发展。 教学目标:了解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和系统发展。理 解代表动物的结构特点;重要经济软体动物种类的分类 地位。掌握不同类群对各自生活方式的适应性结构特 点。 重点、难点:体腔退化;不同类群对各自生活方式的 适应性结构特点。 3 10 节肢动物门 教学内容: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的分 类;甲壳动物亚门、蛛形纲的主要特征及重要种类;昆 虫纲的特征及其主要分类依据、昆虫纲主要目的主要特 征和代表种;节肢动物的系统发展。 5
教学目标:发了解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各类群的分类依据及系统发展。理解代表动物的结构及对各自生活方式的适应性。掌握附肢具关节、混合体腔等特征;昆虫纲的分类方法及主要自的主要特征及代表种。重点、难点:混合体腔的概念;各类群适应性生活特征。教学内容:棘皮动物的主要特征;海百合纲、海星1纲、蛇尾纲、海胆纲和海参纲的主要特征和重要种类;棘皮动物的系统发展。11棘皮动物门教学目标:了解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系统发展;棘皮动物的经济价值。理解代表动物的结构。掌握内骨骼、水管系等特征。重点、难点:水管系、对称方式的改变教学内容:半索动物门的结构特征和重要类群;半索0.5动物在动物界系统演化的地位。12半索动物门教学目标:了解半索动物的原始特征和进步特征。理解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系统演化的地位教学内容: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及起源与进1化。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教学目标:了解脊索动物门的分类;尾索动物亚门和13脊索动物门头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理解并掌握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重点、难点: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和文昌鱼的结构特征,0.5教学内容:圆口纲的主要特征;圆口纲代表动物七鳃鳗的适应性特征14圆口纲教学目标:了解圆口纲的主要特征。理解并掌握七鳃鳗的适应性特征。重点、难点:七鳃鳗的适应性特征。5教学内容:鱼类的主要特征;鱼纲的分类;鱼类的起源和演化;鱼类的洄游。教学目标:了解鱼类的洄游及鱼类的起源、演化。理15鱼纲解鱼纲的分类方法和主要目的主要特征,认识常见的经济鱼类。理解并掌握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主要特征。重点、难点: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主要特征。教学内容:水陆环境的差异;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两3栖类对陆生生活适应性及不完善性;两栖纲各目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两栖类的起源和演化。教学自标:了解水陆环境的差异及两栖类的起源和演16两栖纲化。理解代表动物的结构及两栖纲的主要类群。掌握两栖类对陆生生活的适应性及不完善性。重点、难点:两栖纲的骨骼特征;两栖类对陆生生活的适应性及不完善性
教学目标:发了解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各类群的 分类依据及系统发展。理解代表动物的结构及对各自生 活方式的适应性。掌握附肢具关节、混合体腔等特征; 昆虫纲的分类方法及主要目的主要特征及代表种。 重点、难点:混合体腔的概念;各类群适应性生活特 征。 11 棘皮动物门 教学内容:棘皮动物的主要特征;海百合纲、海星 纲、蛇尾纲、海胆纲和海参纲的主要特征和重要种类; 棘皮动物的系统发展。 教学目标:了解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系统发展; 棘皮动物的经济价值。理解代表动物的结构。掌握内骨 骼、水管系等特征。 重点、难点:水管系、对称方式的改变。 1 12 半索动物门 教学内容:半索动物门的结构特征和重要类群;半索 动物在动物界系统演化的地位。 教学目标:了解半索动物的原始特征和进步特征。理 解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系统演化的地位。 0.5 13 脊索动物门 教学内容: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及起源与进 化。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教学目标:了解脊索动物门的分类;尾索动物亚门和 头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理解并掌握脊索动物门、脊 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重点、难点: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和文昌鱼的结构特征。 1 14 圆口纲 教学内容:圆口纲的主要特征;圆口纲代表动物—— 七鳃鳗的适应性特征。 教学目标:了解圆口纲的主要特征。理解并掌握七鳃 鳗的适应性特征。 重点、难点:七鳃鳗的适应性特征。 0.5 15 鱼纲 教学内容:鱼类的主要特征;鱼纲的分类;鱼类的起 源和演化;鱼类的洄游。 教学目标:了解鱼类的洄游及鱼类的起源、演化。理 解鱼纲的分类方法和主要目的主要特征,认识常见的经 济鱼类。理解并掌握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主要特征。 重点、难点: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主要特征。 5 16 两栖纲 教学内容:水陆环境的差异;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两 栖类对陆生生活适应性及不完善性;两栖纲各目主要特 征和代表动物;两栖类的起源和演化。 教学目标:了解水陆环境的差异及两栖类的起源和演 化。理解代表动物的结构及两栖纲的主要类群。掌握两 栖类对陆生生活的适应性及不完善性。 重点、难点:两栖纲的骨骼特征;两栖类对陆生生活 的适应性及不完善性。 3
教学内容:羊膜及其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爬3行纲的主要特征及爬行类对陆生生活的适应性;爬行纲各目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爬行类的起源和演化。教学目标:了解爬行纲的主要特征及爬行类的起源和17爬行纲演化。理解代表动物的结构及爬行纲的主要类群;羊膜及其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掌握爬行动物对陆生生活的适应性。重点、难点:羊膜及其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爬行类的辐射演化5教学内容:鸟纲的主要特征;鸟类对飞翔生活的适应性;鸟类各生态类群的主要特征和类群;鸟类的繁殖与迁;鸟类的起源和演化。鸟纲18教学目标:了解鸟的主要特征和主要类群及鸟类的起源和辐射演化。理解各生态类群的主要特征;鸟类的繁殖与迁徙。掌握鸟类对飞翔生活的适应性。重点、难点:鸟类对飞翔生活的适应性教学内容:恒温、胎生、哺乳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中的4意义;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及进步特征;原兽亚纲、后兽亚纲和真兽亚纲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哺乳类的起源和演化。19哺乳纲教学目标:了解哺乳纲的进步特征及起源和演化。理解哺乳纲的主要特征。掌握恒温、胎生、哺乳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中的意义。重点、难点:哺乳纲的主要特征。教学内容:影响动物分布的因素;世界动物地理划分1及我国动物地理区系。20动物地理分布教学目标:了解世界动物地理划分。理解影响动物分布的因素及我国动物地理区系。重点、难点:动物规律分布的原因三、教学方式与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借助多媒体等现代辅助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图片、视频,激发学习兴趣和建立感性认识。在传授主干基础知识的同时,精选与动物相关的最新学科研究成果和重大事件,将其与动物学教学内容相对应,实现经典与现代的充分融合。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把握动物学的时代发展
17 爬行纲 教学内容:羊膜及其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爬 行纲的主要特征及爬行类对陆生生活的适应性;爬行纲 各目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爬行类的起源和演化。 教学目标:了解爬行纲的主要特征及爬行类的起源和 演化。理解代表动物的结构及爬行纲的主要类群;羊膜 及其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掌握爬行动物对陆生 生活的适应性。 重点、难点:羊膜及其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爬行类的辐射演化。 3 18 鸟纲 教学内容:鸟纲的主要特征;鸟类对飞翔生活的适应 性;鸟类各生态类群的主要特征和类群;鸟类的繁殖与 迁徙;鸟类的起源和演化。 教学目标:了解鸟的主要特征和主要类群及鸟类的起 源和辐射演化。理解各生态类群的主要特征;鸟类的繁 殖与迁徙。掌握鸟类对飞翔生活的适应性。 重点、难点:鸟类对飞翔生活的适应性。 5 19 哺乳纲 教学内容:恒温、胎生、哺乳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中的 意义;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及进步特征;原兽亚纲、后 兽亚纲和真兽亚纲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哺乳类的起 源和演化。 教学目标:了解哺乳纲的进步特征及起源和演化。理 解哺乳纲的主要特征。掌握恒温、胎生、哺乳及其在动 物演化史中的意义。 重点、难点:哺乳纲的主要特征。 4 20 动物地理分布 教学内容:影响动物分布的因素;世界动物地理划分 及我国动物地理区系。 教学目标:了解世界动物地理划分。理解影响动物分 布的因素及我国动物地理区系。 重点、难点:动物规律分布的原因。 1 三、教学方式与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借助多媒体等现代辅助教 学手段,直观展示图片、视频,激发学习兴趣 和建立感性认识。在传授主干基础知识的同 时,精选与动物相关的最新学科研究成果和重 大事件,将其与动物学教学内容相对应,实现 经典与现代的充分融合。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 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把握动物学的时代发展